【配角】
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歲末,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
朝廷大將兼鎮(zhèn)國節(jié)度使——康懷英騎著高頭大馬行走在崎嶇的路上,后面跟隨著一群大兵。
可別誤會,他們可不是領著一群阿兵哥出來巡游的,人家可沒那閑情逸致,所為何事?打架。
這個打架自然不是單打獨斗,也不僅僅是群毆械斗,用官方說法來說,是領著一群人討逆——剛投降岐王李茂貞的后梁大將劉知俊。
說起來,康懷英自己原來也是個降將,原名康懷貞。
你當康懷英想打?除非是他在家閑的蛋疼了。要不是皇帝下命令,誰想沒事找事?
這次,他是給朝廷清理門戶的。
劉知俊這廝,因種種君臣之間的誤會脫離了梁朝,而轉投西歧。
這還不夠,建議岐王讓他帶兵攻打梁朝的小弟——西北靈武軍。
這還得了,敢踢我屁股,哪天還不要在我臉上打一巴掌?梁太祖朱溫大怒。
除了派康懷英以外,另外派了感化節(jié)度使寇彥卿一起攻打邠州、寧州,以起到分散劉知俊注意力,援救靈武的作用。見勢不妙,劉知俊只能班師。
打完了該回家了吧?康懷英也是這么想的。不過畢竟強龍斗不過地頭蛇,劉知俊布置了一批伏兵在梁軍必經之處——三水,以圖一堵截、二包抄、三放狗的功效。
康懷英軍隊思家心切,突然來了一批伏兵,怎招架得???——兩五代史各記載:“懷英大敗”!
【天降】
武俠小說神馬的一般都這么設置:在配角快要被反派虐死之前,血槽哪怕還剩10%的時候,真正的主角總會從天而降,秒殺一大波僵尸,儼然一剪刀手愛德華,虐殺對方!
同樣,在康懷英全身是血、眼神呆滯、滿有聽天由命念頭的時候,一聲怒吼貫穿了他的耳膜:“愣著為何!速速殺敵!”
這一聲吼頓時把康懷英從西牛賀洲如來佛那里帶了回來。
經過同該猛人一番血戰(zhàn),康懷英總算帶著殘余軍隊回了家。
順便說下,此后康懷英由于幾次戰(zhàn)事表現不佳,被梁朝實施“雪藏”,不久病逝于任上。而劉知俊之后繼續(xù)轉會,轉投到了兩川的前蜀高祖——王建那里,后來為王建猜忌被殺。
要問當時力救康懷英的天降牛人是誰,來人正是梁朝左龍驤軍使——王彥章!
“懷貞等還……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zhàn),懷貞等乃得過?!?br>
【Big Mouth】
王彥章,字賢明(一說子明),唐懿宗咸通時生于山東(鄆州壽張人)。
他的祖父父親都沒有做官,王彥章長于僖宗朝——亂世的序幕,不像那些長安的富二代花天酒地,卻是年紀輕輕便投軍了。
據說王彥章年輕時,靠著撐船擺渡搶劫行人過日子,后來被李存孝打敗,直至李存孝死后才出山……這就是野史了。
王彥章從軍的時候,李存孝才剛剛跟隨李克用,兩人不可能相遇。
《五代史補》里對王彥章從軍有一段具體的記載。
初應募從軍時,同行者數百多人,本來大家都在排隊,突地王彥章上前一步,用他洪亮的聲音說:“請讓我當隊長!”
此話一出,立馬引起眾怒:“你王某某山野草民一個,剛出來闖社會就想騎在我們頭上,憑嘛?。空媸遣蛔粤苛?!”
王彥章的大嘴特點在此時第一次顯現出來:“老子天生渾身雄壯之氣,猜到汝輩比不上我,就本想當上隊長日后咱們一起建功立業(yè)。沒想到你們不領情,看來不露一腳功夫是不行的了,你們看著!”
說罷,王彥章馬上脫下鞋子,光腳在鋪滿蒺藜的地上來回走了幾趟,作出挑逗狀:“你們也可以嗎?可來試試?!?br> 眾人看得呆了,連連稱奇,就連當時軍隊的最高上級朱溫也聽說了這件事,遂提拔重用了王彥章。
王彥章就此效忠朱溫。
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王彥章腳板的繭很厚以外,他還長著一張大嘴巴——縱然你有一門絕技,也不用如此囂張吧?
王彥章和岳飛說實話嘴巴都有點大,這樣的人雖說心直口快,但算是心胸豁達,可“大嘴巴”在生活中怎能不得罪人?
尤其是心胸狹窄的人,這可惹不得——可惜,王彥章到死沒改掉這個缺點。
北島名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倍笞焓峭鯊┱碌恼嫘郧椤?br> 對于王彥章這一悲情角色,周亞夫、李廣、高颎、高仙芝等人在他的前方靜候著,雖然他們的后事不盡相同,卻一樣值得我們悲憫。
【變天】
大唐天祐四年(907)四月,一場春雨過后,戴著梁王、魏王、相國等一大堆頭銜的朱溫廢唐哀帝,正式稱帝,改名朱晃,改國號為梁,年號開平,是為后梁太祖。
巨人在靠著手杖勉強支撐一百五十年后終于倒下,大唐奇跡將不再上演——五代十國時代拉開了大幕!
其間王彥章跟隨朱溫征戰(zhàn)多年,史稱:“從太祖征討,所至有功,常持鐵槍沖堅陷陣?!?br> 其中,《資治通鑒》上說這兩把鐵槍各百余斤重,別人無法舉動,王彥章卻“騎而馳突,奮疾如飛”,這也是其名號“王鐵槍”的來歷。
官位不用說,自然是扶搖直上的,王彥章從左龍驤軍使一直做到行營左先鋒馬軍使、左監(jiān)門衛(wèi)上將軍,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
好景不長,朱溫做了幾年皇帝后,被逆子朱友珪所殺。
之后,梁朝討逆行動結束,朱友珪死,朱友貞立,是為梁末帝。
朱友貞即位后,王彥章被任命為澶州刺史,進封開國伯!
【暗涌】
朱友貞初登大寶時,后梁的形勢已經不是很妙了。
在內可以說是君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一,由于朱溫登極后對有功將領猜忌,不是殺死就是冷藏,能用將領不是很多,并且朱溫晚年后梁軍事上連連失利;
其二,朱友貞的為人往好了說就是善良,往差了說就是柔弱。
自從貞明元年(915)弟弟朱友孜謀刺未遂后,朱友貞開始疏遠宗室,寵信后黨。
主要代表有趙巖、張德妃以及張氏兄弟(張漢杰、漢鼎、漢倫、漢融),朱友貞甚至派他們監(jiān)軍,多對將領們掣肘,可想而知戰(zhàn)事不會太妙。
大權多把持在后黨手里,他們既賣官鬻爵又離間將相,朱友貞對老臣敬翔、李振的話又不放在心上,朝政顯出了頹勢。
在外則是另一片天地:
朱溫父子的世仇——河東的晉王李存勖自繼承父親李克用的位子后,在諸位老前輩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形勢一片大好。
先前,在潞州大戰(zhàn)、柏鄉(xiāng)大戰(zhàn)中晉軍大敗梁軍,連朱溫本人都曾被放倒過。
朱溫敗后,驚稱:“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這也是朱溫晚年的一大遺憾。
【離殤】
貞明元年(915),后梁名將、天雄節(jié)度使(治所為魏州)楊師厚病逝。
朱友貞即位,楊師厚出了不少力,但他手握重兵,甚至壟斷賦稅,使得朱友貞對其十分猜忌。
他一死,朱友貞表面十分悲傷,實則回宮馬上大開慶祝晚會!
趙巖趁機建議將魏博戰(zhàn)區(qū)一分為二,以絕后患,皇帝馬上同意了。
于是朝廷派大將劉鄩(此人“一步百計”)、王彥章處理拆遷、分地事宜,由王彥章帶兵先行駐扎魏州的金波亭。
魏博軍人不愿意眼看世代家園被宰割,奮力抗遷,發(fā)動兵變,王彥章孤軍深入打不過暴民,不得已只能逃奔。
與此同時,魏博軍人又將目光投到了晉王李存勖那里,希望從他那里得到援助。
李存勖自然不會放過大好良機,收下魏州后,又連連攻占幾個州,包括王彥章的澶州!
王彥章當時正同劉鄩外出行軍,除了兩個兒子以外,余下妻子兒女全被晉軍俘獲。
李存勖露出了冷笑,派使者帶著王彥章妻兒的消息勸降。史稱:“彥章即斬其使以絕之?!?br> 雖說兩軍交戰(zhàn)不斬來使,你既然已經給我使陰招,我也沒有必要對你李亞子有什么仁義可言了!
幾年后,被俘家人在太原全部被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人算是王彥章間接“殺害”的。
不知道,王鐵槍得知這個消息后,眼里有沒有流露出一絲清淚?我覺得是一定沒有。
從這個“幾年后”看出李存勖應該有繼續(xù)爭取過,不過這種下三濫手段在忠義仁孝面前,又怎能撼動堅壁一般的人心?
但是據歐陽修的《王太師畫像記碑》記載,王彥章的另外兩個兒子在幾年后最后與父親一同出征戰(zhàn)死,可謂父子一門英魂忠烈!
所幸王彥章并沒有絕后,據說百年后的宋仁宗時代,效仿司馬遷的歐陽修曾親自拜訪王彥章的孫子王宥(一百多歲的老壽星,怎么活的不知道)。
《王太師畫像記碑》碑文就是在當時寫的。
【狂瀾】
貞明四年(918),李存勖妄想一舉滅梁,梁晉之間打響了胡柳陂之戰(zhàn)。
戰(zhàn)爭中,一開始王彥章率領的左翼軍隊支持不住,只得向西行軍。
晉軍的后勤部隊正好在西邊徘徊,忽然見了王彥章所率梁軍的軍旗撲面而來,誤以為是大舉進攻,驚嚇之余全軍潰退,大舉逃往晉軍周德威負責的地盤。
王彥章見機行事,連忙追打落水狗,連河東一代名將周德威及其兒子都在這一戰(zhàn)中陣亡。
胡柳陂一役,梁晉雙方兩敗俱傷,兩方只得繼續(xù)進行夾河之戰(zhàn)(914~923)。
關于夾河之戰(zhàn)的前期是這樣的:由于梁末帝策略不當,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命劉鄩屢次出戰(zhàn),導致后梁在河北的土地完全喪失,梁晉的主戰(zhàn)場轉移到了德勝、楊劉一帶,即黃河兩岸。
而早在貞明三年(917)后,楊劉城已被晉軍攻占。
貞明五年(919),梁晉展開了德勝爭奪戰(zhàn)。
值得一提的是,河東名將李存審想出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好計:在黃河南北分別筑城,為德勝南城與北城。
并且晉軍用浮橋連接兩城,之后又用了鐵索封鎖了德勝口,號稱“夾寨”。
自后梁建立以來這些年,因為各種原因屢屢失去大將,有被猜忌至死的,也有意見不合被同僚所殺的,也有病死的。
像牛存節(jié)、楊師厚、李思安、謝彥章、賀瓌、劉鄩……這些名將個個遠離后梁而去,可用大將屈指可數……
而河東晉軍方面因為河北事變連連,忙著應付戰(zhàn)事(其中在對抗張文禮父子時,晉軍喪失了四員大將?。?。
所以晉軍一時無暇攻擊后梁,梁朝得以重振。其中在貞明六年(920)正月,王彥章被授予匡國節(jié)度使,進封開國侯!
然而,形勢已是每況愈下。梁末帝改完年號不久,龍德元年(921)夏天,朱友貞的堂兄弟惠王朱友能造反,雖然很快被平定,但足以看出人心不穩(wěn)。
至于朱友能,他之后被朱友貞赦免死罪,下令流放??梢哉f,梁末帝繼承了母親張氏的善良性格,真的是個好人。
至于有沒有繼承父親朱溫的性格……元芳,你怎么看?
該來的還是要來的,龍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稱帝,年號同光,國號唐,史稱后唐!
同年,唐軍攻占后梁在黃河南岸的要塞鄆州,矛頭直指梁都汴梁!
事情緊急,后梁老臣敬翔連忙晉見皇帝,同時從靴中拿出了一根麻繩,望向了房梁……
“宰相,您這是要為何?有話好好說??!”朱友貞連忙拉住敬翔。
敬翔苦肉計得逞,“事急矣,非彥章不可!”
梁末帝馬上任命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段凝為副使,這里要說一下,段凝這廝不是一個好人。
之后,朱友貞在大殿上親自詢問王彥章:“請問要多久擊破敵軍?”
“三天!”朱友貞的耳朵有點不相信這個數字,短暫的眩暈后是侍從的一陣失笑,朱友貞估計是憋住了。
如此自嘲,如此可悲!
自此,后梁最后的大將,亦是最后的一根獨木終于正式獨登舞臺了!
【璀璨】
得知朱友貞重用了王彥章,晉王哦不,唐帝李存勖英俊的臉上出現了一滴冷汗。雖然后梁滅亡現在看來是時間問題,但眼前這個強大的對手連家人的性命也可不要,實在不容小視!
李存勖馬上率軍進駐澶州,命蕃漢馬步軍(步騎兵聯合軍)都虞候朱守殷駐守德勝,并警告:“王彥章對我軍積怨已久,一定攻擊你這里,嚴防!一定要嚴防!”
要知道,李存勖其時已不是當年愛嚷嚷打仗的騷年了,年近四十的他在軍事方面可謂已然成熟,今天有人甚至直呼他為“戰(zhàn)神”。
但別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朱守殷,他是憑著李存勖書童的身份當官的。
朱守殷,這個小名叫會兒的書童能力不會高到哪去。更要命的是,他還挺自大。
自三日之約定下來后,王彥章第二天就用以飛一般的速度趕到了滑州。
為什么說是飛一般?我查過百度地圖,開車跑高速的話從開封到滑縣也要3個半小時,更何況一千年前的五代十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