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風俗通·姓氏篇》/〔漢〕應劭撰
          風俗通義校注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風俗通義佚文 
           
             姓氏(案四庫全書風俗通義有 附錄一卷,乃從永樂大典“通”字韻中所載馬總意林節(jié) 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后,朱筠、錢大昕、盧文弨、 嚴可均、張澍、顧櫰三、姚東升、徐友蘭、陳漢章、王 仁俊,俱有輯補,而張澍并為之注焉;則應書此篇雖亡 ,經(jīng)后人之鉤沉輯佚,庶幾可復舊觀矣。然諸家俱以四 聲為次,固非應氏之舊,雖失本真,此亦無可如何者, 吾亦時且從眾焉。至其自相抵牾之處,亦頗為之是正, 夫豈故為薄古哉,亦將以之信今云耳。篇名舊引多歧出 ,今從蘇頌所見,定為姓氏,蓋漢人亦習稱姓某氏云。 )  
           
            萬類之中,惟人為貴。春秋左氏傳:“官有世功 ,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惫蜃I衛(wèi)滅邢,論語貶昭公 娶于吳,諱同姓也。蓋姓有九:或氏于號,或氏于謚, 或氏于爵,或氏于國,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 ,或氏于事,或氏于職。以號,唐、虞、夏、殷也;以 謚,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 國,齊(一作“  
          曹”)、魯、宋、衛(wèi)也;以官,司馬、司徒、司寇、 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 郭、園、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職,三烏 、五鹿、青牛、白馬也。(北史高構傳 、姓纂二十三元、御覽三六二、廣韻五支、十虞、十二 齊、六豪、十四清、十姥、一送、十九代、四十一漾、 一屋、姓解一、三、古今姓氏書辨證五支、十二齊、通 志氏族略、古今源流至論后七、困學紀聞二0、小學紺 珠七、急就篇補注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一、五、 二二九)  
           
            器案:廣韻十二齊、姓解三、古 今源流至論后七俱引作風俗通氏姓篇序。春秋左氏傳: “官有世功云云?!币婋[公八年。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 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wèi)侯毀滅邢。衛(wèi)侯毀何以名? 絕。曷為絕之?滅同姓也?!庇职Ч辏骸跋奈逶?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稱孟子何 ?諱娶同姓,蓋吳女也?!闭撜Z述而篇:“陳司敗問: ‘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 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 ,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 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齊、魯、宋、衛(wèi)四族,齊為之長。( 姓解三)  
           
            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 姓解三)  
           
            器案:廣韻十陽引作:“風俗傳 :‘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 
           
            東方氏,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東方,子孫 因以為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能改齋漫錄 五、辨誤錄下、類稿五七、路史后紀一、五、合璧事類 續(xù)三0、通鑒注一七)平原厭次,漢太中大夫東方 朔。(能改齋漫錄五)  
           
            東郭氏,東郭牙,齊大夫,咸陽,其后也。( 史記平準書索隱)  
           
            東陵氏,東陵侯邵平,子孫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二)  
           
            東關氏,晉東關嬖五之后,漢有將軍北亭侯東關 義。(古今姓氏書辨證二)  
           
            僮氏,漢有交址刺史僮尹。(廣 韻一東、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六二、卮林四 )  
           
            銅鞮氏,晉銅鞮伯華之后。銅鞮,晉之別邑也。 (通志氏族略)  
           
            中氏,漢有少府卿中京。(廣韻 一東、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中行氏,穆子后。(路史后紀九 下)  
           
            中壘氏,劉向為中壘校尉,支孫以官為氏。(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二)  
           
            沖氏,漢有博士沖和。(姓解一 、古今姓氏書辨證一)  
           
            終古氏,桀內史終古,后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二)  
           
            器案:呂氏春秋先識篇:“夏太 史令終古,出其圖法 執(zhí)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亂愈甚 ,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被茨戏赫撈骸? 
          夏之將亡,太史令終古先奔于商, 三年而桀乃亡?!贝藨纤荆ㄖ居灋椤凹q內史”, 錢大昕以下諸家悉據(jù)之,而不知是正,所謂以訛傳訛也 。  
           
            鐘離氏,鐘離,子國,在九江,蓋其后徙于此, 吳滅之。(路史國名紀二)  
           
            嵩氏,漢有嵩極玄子。(古今姓 氏書辨證一)  
           
            弓氏,魯大夫叔弓之后,漢有光祿勛弓祉。( 姓解二、卮林四)  
           
            熊氏,黃帝有熊氏之后也。(姓 解二)  
           
            公旗氏。(古今姓氏書辨證二引 姓源韻譜)  
           
            公文氏,衛(wèi)有公文要。(姓解三 )  
           
            公叔氏,衛(wèi)大夫公叔文子。(姓 解三)  
           
            公乘氏,魯有公乘子皮,見列女傳。( 晉書音義六、姓源韻譜)  
           
            公賓氏,魯大夫公賓庚之后。( 后漢書劉玄傳注、姓氏急就篇下、通鑒注漢紀三一)  
           
            公族氏,晉成公立嫡子為公族大夫,韓無忌號公 族穆子,見左氏傳。(后漢書黨錮傳注 、姓氏急就篇下)  
           
            公玉氏,齊湣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 史記封禪書索隱、武紀索隱)  
           
            器案:呂氏春秋審己篇、正名篇 、過理篇及新序雜事五,俱作公玉丹,此作“冉”,疑 誤。戰(zhàn)國策燕策上作公玉曰,“曰”亦是誤字。  
           
            功氏,晉大司功景子之后,晉有功景。( 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辨證一、類稿二、姓氏急就篇上)  
           
            蒙氏,東蒙主,以蒙山為氏,秦有將軍蒙驁,驁 生武,武生恬,皆仕秦。(姓纂一、通 志氏族略、類稿二、合璧事類續(xù)二四、通鑒注四、彊識 略三三)  
           
            農(nóng)氏,神農(nóng)之后。(廣韻二冬、 姓氏急就篇上、韻會二冬)  
           
            龍丘氏,吳郡,漢時博士龍丘長。(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博士”通志作“高士” ,廣韻十一尤云:“漢有吳人龍丘萇,隱居不屈?!睂?后漢書循吏任延傳:“吳有龍丘萇者,隱居太末,志不 降辱,王莽時,四輔三公,連辟不到,掾吏白請召之, 延曰:‘龍丘先生躬德履義,有原憲、伯夷之節(jié),都尉 埽灑其門,猶懼辱焉,召之不可?!补Σ芊钪],修書 記,致醫(yī)藥,吏使相望于道,積一歲,萇乃乘輦詣府門 ,愿得先死備錄。延辭讓再三,遂署議曹祭酒。萇尋病 卒。”據(jù)此,則“博士”當作“高士”。  
           
            雍氏,周文王第十二子也,雍伯之后,以國為姓 ,今或音雍州之雍,鄭大夫有雍糾,楚有雍子,齊有雍 廩,宋有雍鋤,漢什邡侯雍齒,沛人也。( 通志氏族略、類稿二、急就篇補注一、合璧事類續(xù)二五 、通鑒注八)  
           
            重氏,顓頊重黎之后,少昊時,重為南正,司天 之事,黎為北正,司地之事。(姓纂一 、通志氏族略、類稿二)  
           
            移氏,齊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漢有弘 農(nóng)太守移良。(  
          后漢書楊震傳注、廣韻五支、姓解 二、容齋五筆一、古今姓氏書辨證三、路史后紀四、又 國名紀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四二)  
           
            器案:移良見楊震傳。  
           
            為氏,漢有南郡太守為昆。(廣 韻五支、容齋五筆一、姓氏急就篇上)  
           
            隨氏,隨侯之后,漢有博士隨何,又有右扶風隨 蕃。(廣韻五支、急就篇補注一)  
           
            岐氏,岐伯,黃帝師。(類稿四 引風俗傳)  
           
            羲氏,堯卿羲仲之后。(廣韻五 支、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戲陽氏,衛(wèi)有戲陽速。(姓解二 )  
           
            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漢有皮尚,又有皮延 至孝,后漢有諫議大夫皮究。(姓纂二 、類稿三、秘笈新書別二、合璧事類續(xù)一六、翰苑新書 后六、彊識略三三)  
           
            離氏,離婁,孟子門人,漢有中庶子離常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三、類稿四)  
           
            訾氏,帝嚳妃,訾娵氏女,漢有樓虛侯訾順。( 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合璧事類續(xù)二七、急就篇補注二 、彊識略三三)  
           
            器案:樓虛侯訾順,見漢書景武 昭宣元成功臣表。  
           
            卑氏,鄭大夫卑諶之后,漢有北平太守卑躬,議 郎卑整。(后漢書皇后紀下注、容齋五 筆一、古今姓氏書辨證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卑諶,漢書古今人表同,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論語憲問篇作裨諶。廣韻五支引胡 太傅碑有太傅椽雁門卑整,今本蔡邕集誤作畢整,后漢 書皇后紀下有議郎卑整,即其人也。  
           
            裨氏,鄭有裨灶明天文。(姓解 二)  
           
            器案:裨灶見左傳昭公十七年、 十八年。  
           
            差氏,人姓。(急就篇補注二)  
           
            池氏,漢有中牟令池瑗。(廣韻 五支、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夷維氏,故萊,夷維邑也,蓋因邑為姓。( 史記魯仲連傳正義引應劭)  
           
            師氏,師,樂人,瞽者之稱,晉有師曠,魯有師 乙,鄭有師悝、師觸、師蠲、師成,又師服,晉大夫也 。漢有東海師中作雅琴師氏八篇。(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三、類稿四、合璧事類續(xù)二 七、彊識略三三)  
           
            器案: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樂類: “雅琴師氏八篇?!北咀ⅲ骸懊?,東海人,傳言師曠 后?!睍n一0九引別錄:“師氏雅琴者,名忠,東海 下邳人,傳云言師曠之后,至今邳俗猶多好琴也?!? 
           
            師尹氏,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姓。( 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正義)  
           
            鴟夷氏,本范蠡也,后人以為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三)  
           
            資氏,資成,陳留人。(姓纂二 、通志氏族略、類稿四)  
           
            尸氏,其先封于尸鄉(xiāng),故為尸氏,齊相有尸臣。 (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  
           
            伊氏,漢有議郎伊推,又伊嘉為雁門都尉,石顯 黨。(姓纂二、類稿四)  
           
            器案:伊推見漢書儒林瑕丘江公 傳,伊嘉見佞幸石顯傳。  
           
            累氏,累祖之后,晉七輿大夫累虎,里克、丕豹 之黨。(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 三、類稿四)  
           
            器案:類稿“虎”作“彪”。  
           
            邳氏,奚仲為夏車正,自薛封邳,其后以為氏焉 ,后漢二十八將有衛(wèi)尉信都邳彤。(廣 韻六脂、姓解一、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通鑒注漢紀三一)  
           
            器案:水經(jīng)泗水注引應劭曰:“ 邳在薛?!庇衷唬骸稗芍僮匝︶憔又试幌纶??!? 
           
            司鴻氏,古有司鴻茍,著書,漢中大夫司鴻儀, 諫議大夫司鴻荀。(通志氏族略、姓解 三、古今姓氏書辨證四)  
           
            司功氏。(通志氏族略)  
           
            司馬氏。(通志氏族略)  
           
            司寇氏,蘇忿生為武王司寇,后以官為氏,禮記 司寇惠子,魯大夫。(姓纂二、廣韻五 十候、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四)  
           
            期氏,楚大夫居期思城,因以為姓。( 古今姓氏書辨證四、類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期思氏,古有期思國,國人以為氏。( 廣韻七之、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辨證四)  
           
            旗氏,齊卿公孫灶,惠公孫也,生欒施,字子旗 ,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后漢有旗流甘,九江太守旗光。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類稿四、卮林 四)  
           
            旗思氏,楚大夫居旗思城,因以為氏。( 姓纂二)  
           
            器案:此即前期思氏之誤。  
           
            綦毋氏,漢有廷尉綦毋參;晉大夫綦毋張,戰(zhàn)國 策綦毋子與公孫龍爭辯。(姓纂二、通 志氏族略、姓解三)  
           
            器案:綦毋參見后漢書班勇傳  
           
            □丘氏,勇士□丘欣。(姓解二 )  
           
            飛廉氏,飛廉國,秦所滅,因氏焉,漢書光祿大 夫飛廉安國。(  
          姓纂二)  
           
            器案:漢書無文,“書”疑當作 “有”。  
           
            非氏,非子伯益之后。(廣韻八 微、姓纂四、姓解三)  
           
            器案:漢書河渠志有大司農(nóng)非調 。  
           
            肥氏,漢有肥韶、英布將肥銖,又仁恕掾肥親。 (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銖”作“赫” )  
           
            孫詒榖曰:“‘肥赫’即下條之 ‘賁赫’。”  
           
            器案:孫說是。史記黥布傳:“ 中大夫賁赫?!奔?、索隱并云:“賁音肥?!睗h書黥 布傳師古注同,姓纂“赫”作“銖”,誤。  
           
            賁氏,秦非子之后,漢有賁赫,禮有縣賁父。( 晉書音義六九、通志氏族略、通鑒注一一)  
           
            器案:縣賁父見禮記檀弓上。  
           
            威氏,齊威王之后,以田氏始王,故其后以為氏 。(廣韻八微、通志氏族略、姓解二、 姓氏急就篇上)  
           
            威王氏,漢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后。( 廣韻八微、十陽、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  
           
            幾氏,宋大夫仲幾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姓纂二)  
           
            魚氏,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魚,賢而有謀,子孫 以王父字為氏,漢有長安富人魚翁俶也。( 廣韻九魚、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鑒釋文二 一、二四、通鑒注晉紀二0、綱目集覽四一)  
           
            器案:長安富賈魚翁叔,見漢書 張湯傳。  
           
            魚孫氏,宋大夫魚石奔楚,在國者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后紀一0)  
           
            舒氏,舒子之后,以國為姓。( 姓纂二、類稿八、合璧事類續(xù)一八)  
           
            渠丘氏,莒有渠丘公,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國名紀二)  
           
            器案:渠丘公見左傳成公八年, 路史“莒”作“魯”,誤。  
           
            余氏,秦由余之后,以國為姓,代居歙州。( 廣韻九魚、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鑒釋文二七、類稿 六、合璧事類續(xù)一六、翰苑新書后六、秘笈新書別二、 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唐紀七三)  
           
            器案:姓纂新安望下引此,秘笈 新書“歙”作“陜”,疑誤。  
           
            夫余氏,吳公子夫概奔楚,余子在吳者,以夫余 為氏。(廣韻九魚、姓纂二、姓解三、 通志氏族略)  
           
            沮氏,黃帝時史官沮誦之后。( 后漢書獻紀注、通鑒釋文七)  
           
            樗里氏,琴引有樗里牧恭。(姓 氏急就篇上)  
           
            于陵氏,陳仲子,齊世家也,辭爵灌園,居于于 陵,因氏焉,漢有議郎于陵欽。(姓纂 二、姓解三、齊乘四、通志氏族略、急就篇補注二)  
           
            諸氏,漢有雒陽令諸于。(廣韻 九魚、容齋五筆一)  
           
            器案:南唐書:“諸佑,蘄州獨 木人?!弊ⅲ骸爸T音查?!? 
           
            諸葛氏,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非罪而誅,孝文 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并氏焉。(三 國志吳書諸葛瑾傳注、廣韻九魚、姓纂二、通志氏族略 、通鑒釋文一二、姓解一、類稿五六、合璧事類續(xù)三0 、秘笈新書別三、姓氏急就篇下、通鑒注漢紀二0)  
           
            儲氏,齊大夫儲子之后也。(后 漢書鮑永傳注)  
           
            屠氏,漢末有屠景先,河東人也。( 姓纂三、類稿五、通志氏族略)  
           
            屠門氏,秦屠門高。(姓氏急就 篇下)  
           
            虞氏,凡氏之興九事,一氏于號,唐、虞、夏、 殷是也。(廣韻十虞)  
           
            虞丘氏,晉有虞丘書為乘馬御。( 姓解二)  
           
            器案:虞丘書見左傳襄公十六年 。  
           
            騶氏,越王句踐之后。(姓解二 )  
           
            毋車氏,樂安毋車伯奇,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 南,時人稱毋車府君步主簿。(廣韻十 虞、姓解三)  
           
            巫氏,凡氏于事,巫、卜、匠、陶也,殷有巫咸 、巫賢,漢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著養(yǎng)性經(jīng)也。( 廣韻十虞、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類稿八、合璧事類續(xù) 二三、卮林四)  
           
            瞿氏,漢有南陽太守瞿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須氏,太昊風姓之后,有須句國,又殷有密須, 并以國為氏,魏有須賈,漢有平陸侯須無,紹封傳四代 。(姓纂二、廣韻十虞、一切經(jīng)音義九 、姓解一、類稿八、合璧事類續(xù)一八、姓氏急就篇上、 通鑒注周紀五)  
           
            須卜氏,匈奴貴姓有須卜氏。( 綱目集覽七)  
           
            器案:漢書匈奴傳下、王莽傳下 有右骨都侯須卜當。  
           
            區(qū)氏,歐冶子之后,轉為區(qū)氏,又音歐,吳有區(qū) 景,長沙人,官至蒼梧太守。(類稿八 )  
           
            案:廣韻十虞區(qū)下云:“后漢末 有長沙區(qū)景。”  
           
            蒲氏,漢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 姓纂三、廣韻十一模、姓解二、通志氏族略、類稿七、 合璧事類續(xù)二四、通鑒注二九一)  
           
            器案:東觀漢紀馬援傳:“受齊 詩,師事潁川蒲昌,昌受詩于匡衡。”字作“蒲”,與 此同;而漢書則作滿昌,字君都,潁川人,詹事,見溝 洫志、韋玄成傳、王嘉傳、王莽傳中,滿、蒲二字,形 近易誤,如“州滿”一作“州蒲”,即其明證。  
           
            胡毋氏,本陳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齊,齊宣王 母弟,別封毋鄉(xiāng),遠本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 。(后漢書獻紀注、通鑒釋文七、通鑒 注漢紀四八、綱目集覽一七)  
           
            壺氏,漢有諫議大夫壺遂。(廣 韻十一模)  
           
            器案:壺遂見漢書律歷志、韓安 國傳及司馬遷傳。  
           
            徒人氏,齊有徒人費。(姓解一 )  
           
            屠氏,漢末有屠景先。(姓纂三 、類稿五、合璧事類續(xù)二四)  
           
            屠門氏,秦有屠門高。(姓氏急 就篇下)  
           
            涂氏,涂山氏之后,漢有諫議大夫涂惲,治尚書 。(后漢書賈逵傳注、廣韻十一模、通 志氏族略、類稿八、玉海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  
           
            器案:涂惲,字子真,平陵人, 受尚書,見漢書儒林張山拊傳,類纂作“漢有諫議大夫 涂禪,又涂子真治尚書”,既誤“惲”為“禪”,又誤 分為二人,不可據(jù)。  
           
            齊氏,氏于國。(古今姓氏書辯 證十二齊)  
           
            器案:并詳篇首序。  
           
            黎氏,九黎之后,尚書:“西伯戡黎?!币嘁娒?詩,左傳齊大夫黎彌、黎且,字亦作犁。(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類稿八、合璧事類續(xù)二四)  
           
            器案:左傳定公九年作犁彌。  
           
            鞮氏,晉銅鞮伯華之后也。(姓 纂三、通志氏族略、類稿八)  
           
            稽氏,稽黃,秦賢人也。(姓纂 三、通志氏族略、類稿八)  
           
            西鄉(xiāng)氏,宋大夫西鄉(xiāng)錯之后,尸子有隱者西鄉(xiāng)曹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四、 路史后紀十)  
           
            洼氏,漢有大鴻臚洼丹。洼音圭。( 后漢書儒林傳注、廣韻十二齊)  
           
            枚氏,六國有賢人枚被。(通鑒 注一七)  
           
            裴氏,伯益之后。(后漢書桓紀 注)  
           
            案:姓解三引作“非氏,有非子 者,伯益之后也”。  
           
            哀氏,魯哀公之后,因謚以為姓,漢有哀章。( 后漢書劉玄傳注、古今姓氏書辯證六、類稿十、路史后 紀十、姓氏急就篇下)  
           
            臺氏,金天氏裔孫曰臺駘,其后氏焉,漢有侍中 臺崇。(后漢書獻紀注、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臺崇即見獻紀。  
           
            來氏,楚有來英,漢功臣表:‘轪侯來蒼?!?通志氏族略、類稿九)  
           
            器案:軟侯黎蒼有作來蒼者,此 亦其證。  
           
            真氏,漢有太尉長史真佑。(姓 纂三、廣韻十七真、通志氏族略、姓解三、類稿一二、 卮林四)  
           
            器案:姓纂作真俗,疑誤。  
           
            新垣氏,魏將新垣衍,畢公高之后,漢書文帝時 ,新垣平善望氣。(通志氏族略)  
           
            神氏,神農(nóng)之后,漢有騎都尉神曜。( 姓纂三、廣韻十七真、類稿一一、路史后紀四、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申公氏,申公巫臣之后,漢太子傅申公。( 姓解三、古今姓氏書辯證六)  
           
            申徒氏,本申屠氏,隨音改為申徒,尸子:“申 徒狄,夏賢人也,湯以天下授之,恥以不義聞,己自投 于河。”莊子:“申徒嘉,兀者,鄭人也?!睗h有西屏 將軍申徒建。勝屠,即申徒也。(史記 酷吏傳索隱、姓纂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六 、急就篇補注二)  
           
            器案:申屠建更始西屏將軍,見 漢書游俠原涉?zhèn)?、王莽傳下,后漢書劉玄傳,“西屏” 或作“西平”,非是。  
           
            秦氏,氏于國。(古今姓氏書辯 證十二齊)  
           
            頻氏,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姓 纂三、廣韻十七真、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容齋五筆一 、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云:“一云名旸。”  
           
            淳于氏,春秋時小國也,桓五年不復其國,一號 州淳于公,子孫以國為氏。(姓纂三、 通志氏族略、通鑒釋文一七、類稿五六)  
           
            器案:漢書地理志:“北??ご?于。”注:“應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傳曰:淳于 公如曹?!辑懺唬骸?,國名也,淳于,公國之所都 ?!弊髠饕娀腹迥?。  
           
            倫氏,黃帝樂人伶?zhèn)愂现?。?廣韻十八諄、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六、類稿一 一、姓氏急就篇上)  
           
            春氏,楚相黃歇號春申君,子孫氏焉。(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一)  
           
            鈞氏,楚大夫元鈞之后,漢有御史鈞喜。( 姓纂三、廣韻十八諄、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一、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廣韻作“侍中鈞喜”。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謚為氏,越大夫文種。(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二、合璧事類續(xù)二七、翰 苑新書后六、秘笈新書別二)  
           
            聞人氏,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其后遂以聞人為 氏,漢有太子舍人聞人通漢、沛人,治后氏禮。( 后漢書靈紀注、通志氏族略、姓解一、類稿五七、合璧 事類續(xù)三0、通鑒注漢紀四八、通鑒綱目集覽二二、二 八)  
           
            器案:聞人通漢字子方,見漢書 儒林孟卿傳,類稿作“聞人通”,脫“漢”字。  
           
            蕓氏,晉大夫蕓賢,見戰(zhàn)國策。( 姓纂三、類稿一二)  
           
            器案:類稿作蕓質。  
           
            云氏,祝融之后。(姓纂三、類 稿一二)  
           
            芬氏,晉大夫芬賢。(通志氏族 略)  
           
            顧櫰三曰:“疑‘蕓賢’之偽。 ”案:廣韻二十文蕓下無文,芬下云:“又姓,戰(zhàn)國策 晉有大夫芬質?!眲t未必“芬”誤而“蕓”是也。  
           
            殷氏,氏于號,唐、虞、夏、殷是也。( 急就章補注二)  
           
            勤氏,魯有大夫勤成。(通志氏 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七、姓氏急就篇下)  
           
            元氏,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 漢書地理志魏郡元城注引應劭)  
           
            器案:姓纂四:“元氏,左傳衛(wèi) 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因氏焉?!闭f與此異。  
           
            垣氏,垣,秦邑,因以為氏,秦始皇有將垣齮, 漢有西河太守垣恭。(后漢書公孫述傳 注、古今姓氏書辯證七、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錢大昕曰:“今本史記作‘桓齮 ’。”  
           
            園氏,姓于所居,城、郭、園、池是也。( 姓纂四、類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上)鄭穆公之子圈 ,其后為姓,至秦博士逃難,乃改為園。( 齊東野語五)  
           
            軒氏,軒轅之后,漢有諫議大夫軒和。( 姓纂四、通志氏族略、類稿一四)  
           
            軒轅氏,軒轅,即黃帝也,姓公孫,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器案:張澍據(jù)路史收入軒丘氏。 尋路史國名紀三:“軒丘,楚文庶子采邑?!辈谎猿鲲L 俗通。漢書梁孝王傳有軒丘豹。  
           
            孫陽氏,秦穆公時孫陽伯樂善相馬,漢有侍御史 孫陽敖。(古今姓氏書辯證七)  
           
            器案:姓纂四引風俗通孫陽氏一 條,文大誤,說詳后櫟陽氏條。  
           
            尊氏,太昊諸侯尊盧氏之后。( 廣韻二十三魂、姓解三、路史前紀八、姓氏急就篇上)  
           
            尊盧氏,太昊之世侯者。(路史 前紀八)  
           
            屯氏,漢有常山太守屯莫如。( 急就篇補注二、困學紀聞一二、卮林四)  
           
            困學紀聞曰:“儒林傳‘毛莫如 少路’,宋景文公引蕭該音義:‘案風俗通姓氏篇。混 沌氏,太昊之良佐,漢有屯莫如,為常山太守?!复?莫如姓非毛,應作屯,音徒本反。愚案:溝洫志云:‘ 自塞宣房后,河復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亷煿?注:‘屯音大門反。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河, 乃置毛州,失之甚矣?!源苏Z之,則屯、毛之相混久 矣。屯之為氏,于此可考。廣韻云:‘后蜀錄有法部尚 書屯度?!卑福簼h書杜欽傳:“幸賴陛下至明,遣使 者毛莫如先考驗,卒得其奸?!崩顚鳎骸肮怃泟灼疆?、光祿大夫毛莫如與御史中丞、廷尉雜治。”儒林施讎 傳:“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府,……莫如至常山太守。 ”字皆誤作“毛”,自宋祁以來,多有質言其誤者矣。  
           
            盆成氏,盆成括仕齊,孟軻知其必死,其子逃難 ,改氏成焉。(  
          廣韻二十三魂、姓解三、古今姓氏 書辯證七)  
           
            賁氏,魯有賁浦。(通志氏族略 、類稿一四、合璧事類續(xù)二一、通鑒注漢紀四)  
           
            根牟氏,根牟子,六國時賢者,著書七篇。( 廣韻二十四痕、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七、類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下)  
           
            陸璣草木蟲魚疏:“孔子刪詩授 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 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 授魯國毛亨,毛亨作訓詁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 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  
           
            恩氏,陳大夫成仲不恩之后。( 廣韻二十四痕、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七、類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上)  
           
            韓氏,韓之先出于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萬食邑 于韓原,因以為氏。(姓解三)  
           
            邯鄲氏,因國為姓,漢有衛(wèi)尉邯鄲義。( 廣韻二十五寒、姓解一、路史國名紀二、通鑒注六一)  
           
            丹氏,晉有大夫丹木。(廣韻二 十五寒、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安氏,漢有安成為太守。(姓纂 四、廣韻二十五寒、通志氏族略、類稿一六、合璧事類 續(xù)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類稿俱無“為太守 ”三字。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說家:“待詔臣安成未央 術一篇?!睉孔ⅲ骸暗兰乙?,好養(yǎng)生事,為未央之術 ?!碑敿雌淙恕? 
           
            莞蘇,楚大夫,見呂氏春秋,漢有莞路,為御史 中丞。(宋景文公筆記中、急就篇補注 一)  
           
            盧文弨曰:“莞路,見漢書儒林 顏安樂傳中,宋所見本是艸下完,故引為證。蕭該音丸 ,又音官,與師古云‘亦管字’異。但呂氏春秋長見篇 作‘莧嘻’,莧或莞字之誤歟?莞蘇,見新序一,作莞 蘇。”陳漢章曰:“案新序雜事一正本呂氏春秋,莧、 莞字古通,非字之誤。周易夬:‘九五,莧陸?!屛?:‘莧字一作莞?!庖莘ⅲ骸{,說也,讀夫 子莧爾而笑之莧。’論語陽貨篇:‘夫子莞爾而笑?!?釋文作莧,云:‘本今作莞。’說文艸部有莧有莞,又 部首莧字云:‘山羊細角者,從苜,從兔足。’唐韻: ‘胡官切?!c莞字同紐,據(jù)蕭該所引應劭所見呂氏春 秋古字,與劉向所見同,故稱莞蘇為莞氏祖。張氏刪之 ,非也?!逼靼福赫f苑君道篇作“莞饒”,潛夫論慎微 篇作“管蘇”,后漢書宦者傳論:“勃貂、莞蘇,有功 于楚、晉?!币暂柑K為宦者,未詳所本。  
           
            冠氏,古賢者鹖冠子之后。(廣 韻二十六桓、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瞞氏,荊蠻之后,本姓蠻,其枝裔隨音變改為瞞 氏。(廣韻二十六桓、古今姓氏書辯證 八、類稿一五、路史后紀六、姓氏急就篇下、通鑒注三 四)  
           
            關氏,關令尹喜之后,漢長水校尉關并。( 廣韻二十七刪、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 八、類稿一六、合璧事類續(xù)二八、通鑒注三六、彊識錄 三三)  
           
            器案:關并,姓解作“關陽”, 尋漢書溝洫志:“長水校尉平陵關并?!睅煿旁唬骸盎?譚新論云:‘并字子陽?!毙战庾鳌瓣P陽”,誤。  
           
            班氏,楚令尹斗班之后。(廣韻 二十七刪、希麟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一0、姓解二)  
           
            □氏,漢有南郡太守□秘。(卮 林四)  
           
            山氏,古烈山氏之后,晉大夫山祈,漢有武都太 守山昱。(姓纂四、通志氏族略、古今 姓氏書辯證八、類稿一六、路史后紀四、合璧事類續(xù)二 三、排韻氏族大全二、姓氏急就篇下、彊識略三三)  
           
            器案:益州刺史山昱,見后漢書 桓紀延熹四年及南蠻西南夷莋都夷傳。  
           
            千氏,漢有蜀郡都尉千獻。(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弦氏,弦子后,左傳鄭有商人弦高。( 廣韻一先、禮部韻略條式、姓氏急就篇上)  
           
            田氏,陳敬仲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 史記陳敬仲完世家集解、索隱引應劭)  
           
            淵氏,齊大夫淵湫。(姓解一)  
           
            玄氏,玄都,古諸侯國也,子孫以國為氏焉。( 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七、通鑒注晉紀二二)  
           
            縣氏,縣成父,孔子門人,見史記,漢有甘陵相 縣芝。(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五)  
           
            器案: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 成,字子祺?!闭x:“縣音玄?!睆V韻二十三霰:“ 縣,又姓,孔子弟子縣單父?!鳖惛鍙闹?,列入去聲, 今從正義音,“成”廣韻作“單”,亦非。  
           
            鮮氏,武王封其子于朝鮮,其子食采于朝鮮,因 氏焉。(后漢書第五倫傳注)  
           
            錢氏,黃帝之后,有為文王師者,封為錢府官, 后以為氏。(姓解三)  
           
            □氏,吳人也。(姓解三)  
           
            綿氏,孟子有綿駒善歌。(姓解 三)  
           
            宣氏,宋宣公之后,氏于謚,漢有宣虎、宣義, 后漢有宣秉、司空宣酆。(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書辯證九、類稿一七、路史后紀一0、合璧 事類續(xù)二一、急就篇補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宣虎,南安侯,見漢書高 惠高后文功臣表;宣義,土軍侯,亦見功臣表。宣秉, 后漢書有傳。宣酆,字伯應,汝南人,東陽亭侯,見后 漢書桓紀及靈紀。  
           
            虔氏,黃帝之后,莊子有虔天根。( 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七)  
           
            拾補云:“路史云:‘虔氏出黃 帝?!卑敢娐肥穱o一。類稿同卷又有天氏,云: “莊子有天根,注云:‘人姓名?!? 
           
            騫氏,仲尼弟子閔子騫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廣韻二仙、通志氏族略、類稿一七、通鑒釋文二一、通 鑒注二0三)  
           
            圈氏,楚鬻熊之后為圈;鄭穆公之子圈,其后為 姓,至秦博士逃難,乃改為園。(通志 氏族略、類稿三八、齊東野語五)  
           
            器案:類稿列入去聲。  
           
            蕭氏,宋樂叔以討南宮萬立御說之功,受封于蕭 ,列附庸之國,漢相國蕭何,即其后氏也。( 廣韻三蕭、急就篇補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刀氏,齊大夫豎刀之后,戰(zhàn)國時有刀勃,漢有刀 閑,齊人,以富聞,子孫居勃海,后漢有刀韙。( 廣韻三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0、學林九 、類稿一八、通鑒釋文一六、合璧事類續(xù)一九、彊識略 三三)  
           
            器案:辯證“刀”作“貂”。  
           
            聊氏,聊蒼,為漢侍中,著子書。( 廣韻三蕭、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一0 、類稿一八、學林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器案:通志、類稿云:“著書號 聊子?!睗h書藝文志縱橫家:“  
          待詔金馬聊蒼三篇?!北咀ⅲ骸摆w 人,武帝時?!睅煿旁唬骸皣乐鷤髯髂z蒼,而此志作聊 ,志、傳不同,未知孰是?!逼靼福簴|方朔傳亦作“膠 蒼”,作“膠”者通假字。  
           
            廖氏,古有廖叔安,左傳作飂,蓋其后也,漢有 廖覬,為鉅鹿太守。(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類稿四八、合璧事類續(xù)二六、翰苑新書后七、秘 笈新書別三、通鑒注漢紀三0、彊識略三三)  
           
            器案:左傳見昭公二十九年。漢 書古今人表作“廖叔安”,師古曰:“左氏傳作‘飂’ ,同,音力周反,又力授反?!卑福侯惛寮磸牧κ诜粗?音,收入去聲。  
           
            超氏,漢有太尉超喜。(卮林四 )  
           
            器案:類稿一八作“漢有太仆超 喜?!蔽从洺鎏帯? 
           
            晁氏,衛(wèi)大夫史晁之后,漢有晁錯。( 廣韻四宵、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七)  
           
            焦氏,姬姓國也。按史記:周武王封神農(nóng)之后于 焦,后以國為姓。左傳曰:“虞、虢、焦、滑,皆姬姓 也,為晉所滅?!睗h有外黃令焦貢。( 類稿一八、合璧事類續(xù)二三)  
           
            器案:漢書京房傳:“治易,事 梁人焦延壽,延壽字贛,贛貧賤,以好學得幸梁王,王 共其資用,令極意,學既成,為郡吏,察舉補小黃令。 ”師古曰:“贛音貢?!? 
           
            饒氏,漢有饒斌,為漁陽太守。( 廣韻四宵、姓氏急就篇上)  
           
            徭氏,東越王徭,句踐之后,其后以徭為姓。( 后漢書岑彭傳注、古今姓氏書辯證一0、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姓氏急就篇作“搖”,與 廣韻同。  
           
            招氏,漢有大鴻臚招猛。(類稿 一八、合璧事類續(xù)二四、卮林四)  
           
            苗氏,楚大夫伯棼之后,賁皇奔晉,食采于苗, 因而氏焉。漢有長水校尉苗浦,王莽時有苗欣。( 廣韻四宵、類稿一八、合璧事類續(xù)二四、通鑒注漢紀二 九)  
           
            器案:五威將軍苗欣,見漢書王 莽傳中。  
           
            蟜氏,黃帝孫蟜極之后。(類稿 一八)  
           
            又案:廣韻入三十小,云:“漢 有蹺慎?!蓖ㄖ臼献迓砸鳌皟S”。  
           
            麃氏,秦始皇將軍麃公之后。麃,秦邑。漢有麃 宣、麃禮。(姓解三、古今姓氏書辯證 一一、姓氏急就篇上)  
           
            高堂氏,齊卿高敬仲,食采于高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七、通鑒注魏紀五)  
           
            案:路史國名紀一:“高堂,風 俗通云:‘高徯采?!敝^高徯食采于高堂也。  
           
            皋氏,漢有司徒長史皋誨。(通 志氏族略、類稿二0)  
           
            毛氏,毛伯,文王子也,見左傳。漢有毛樗之, 為壽張令。(宋景文公筆記中引蕭該音 義、姓氏急就篇下)  
           
            陶氏,凡事于事,巫、卜、陶、匠是也。( 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一、急就篇補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敖氏,顓頊大敖之后。(路史后 紀八)  
           
            那氏,朝那,東夷也,其后單姓那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二、類稿二一、合璧事 類續(xù)二七、彊識略三三)  
           
            阿氏,阿衡,伊尹號,言倚之如秤,其后氏焉。 (廣韻七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 今姓氏書辯證一二、路史后紀四、姓氏急就篇上)  
           
            過氏,過國,夏諸侯,后因為氏,漢有兗州刺史 過栩。(廣韻八戈、姓解一、古今姓氏 書辯證一二、急就篇補注一、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過詡”,辯證作 “過羽”,卮林作“過杇”,云:“一作‘過栩’?!?案:御覽五九三引本書有兗州刺史過翔,文各不同,未 知孰是。類稿二一作“過栩”,未言出何書。  
           
            麻氏,齊大夫麻嬰之后,漢麻光為御史大夫,又 麻達注論語。(  
          廣韻九麻、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類稿二一、路史國名紀三、通鑒釋文二二、合璧事類續(xù) 一八、通鑒注九五)  
           
            器案:麻光,治歷,大司農(nóng)中丞 ,見漢書歷律志。麻達,后漢人。  
           
            車氏,舜之后也,陳敬仲奔齊,稱田氏,至漢丞 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號車丞相, 子孫以為氏。(姓解二)  
           
            器案:車丞相云云,見漢書車千 秋傳。  
           
            蛇丘氏,濟北有蛇丘惑,為河內太守。( 姓解二)  
           
            器案:姓纂五:“蛇邱,濟北, 河(誤)漢河內太守蛇邱惑生重,濟北太守,女適羊續(xù) 。”姓纂此文多誤,“羊續(xù)”或是“羊續(xù)祖”,則“河 漢”當是“后漢”。  
           
            佘丘氏,有佘丘炳。(姓解二)  
           
            家氏,漢有家羨,為劇令。(廣 韻九麻、類稿二一、合璧事類續(xù)二二、姓氏急就篇上)  
           
            瑕丘氏,魯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子孫氏焉。( 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二)  
           
            器案:張澍據(jù)氏族略補“項羽紀 :‘漢有瑕丘申陽’。”考申陽,瑕丘人,張說誤。  
           
            巴氏,漢有太常巴茂。(姓解三 )  
           
            又案:巴茂,北海人,見后漢書 丁鴻傳。  
           
            沙氏,晉有沙廣。(姓纂五、姓 解一)  
           
            牙氏,周穆王大司徒君牙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廣韻九麻、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 辯證一二、類稿二一)  
           
            陽成氏,陽成胥渠,晉隱士也,漢有諫議大夫陽 成公衡。(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 證一四)  
           
            器案:陽成胥渠,見呂氏春秋愛 士篇。御覽八一五引桓譚新論:“陽城子張名衡,蜀郡 人,王翁與吾俱為講樂祭酒,及寢疾,預買棺槨,多下 錦繡,立被發(fā)冢?!闭摵鈱ψ髌嘘柍勺訌堊鳂?,超奇 篇又云:“陽成子長作樂經(jīng)?!庇掷m(xù)史記者有陽城衡, 見后漢書班彪傳注(史通古今正史篇作“衛(wèi)衡”,非是 。),當即此人。元和姓纂十:“伯成氏,風俗通:‘ 伯成咠渠,晉隱士。諫議大夫伯成衡,功臣表吾侯伯成 延,傳封六代。成或作城,王莽時伯成修獻符命?!?案:姓纂此條“伯成”實“陽成”之誤,“伯成咠渠” 即“陽成胥渠”之誤,據(jù)呂覽胥渠固晉人也。漢書功臣 侯表有梧齊侯陽城延,無吾侯伯成延,功臣侯表,延子 敬侯去疾,去疾子靖侯偃,偃子戎奴,延六世孫注梧公 士,元康四年詔復家,所謂傳封六代也。又王莽傳下有 即陽成脩獻符命。皆與姓纂所引風俗通合,足征“伯成 ”為“陽城”之誤。  
           
            梁氏,伯益治水,封于梁。(路 史后紀八)  
           
            商丘氏,衛(wèi)大夫食邑于商丘,因以為氏,漢有御 史大夫秺侯商丘成,又有商丘子胥,高邑人,見列仙傳 。(韻譜)  
           
            器案:“侯”字原脫,姓纂五亦 脫,大鴻臚御史大夫秺侯商丘成,見漢書功臣侯表及百 官公卿表。  
           
            章氏,秦有將軍章邯。(姓解三 )  
           
            昌氏,黃帝子昌意之后。(通志 氏族略、類稿二六、合璧事類續(xù)一四、彊識略三三)  
           
            疆氏,晉有大夫疆劍,漢有疆華,又漢陽太守疆 釋之。(通志氏族略、類稿二七、通鑒 注漢紀三二)  
           
            張氏,張、王、李、趙,皆黃帝賜姓也。又晉國 有解張、高張侯,自此晉國有張氏。( 廣韻十陽、姓解二、通鑒注一)  
           
            器案:廣韻作“風俗傳”。  
           
            穣氏,田穣苴,諸田之族,穣,所食之邑,因以 氏焉。(通志氏族略、類稿二七)  
           
            方氏,方雷氏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三、類稿二六、合璧事類續(xù)一四 、排韻氏族大全四、彊識略三三)  
           
            器案:大全“雷”誤作“霄”。  
           
            襄氏,楚大夫襄老之后。(后漢 書襄楷傳注、姓氏急就篇上)  
           
            將匠氏,漢官有將匠少府,因為氏。(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  
           
            常丘氏,常丘崎。(姓解三)  
           
            嘗氏,齊孟嘗君之后。(廣韻十 陽、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三、姓氏急就篇上)  
           
            匡氏,魯邑也,句須為之宰,其后氏焉,漢有匡 衡。(廣韻十陽、通鑒注漢紀二0)  
           
            王人氏,王人子突之后,因氏焉,漢有安平太守 王人宰公。(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 辯證一四)  
           
            王史氏,周先王太史,號王史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四)  
           
            芳氏,漢有幽州刺史芳乘。(廣 韻十陽、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四、 類稿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三三、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芳乘敷”,辯證 作“芳華敷”,尋廣韻十陽:“  
          風俗通云:‘漢幽州刺史芳乘?!?敷方切。”姓解、辯證妄以反切音屬上讀,非是。辯證 “乘”作“華”,亦形近之誤。  
           
            堂氏,堂,楚邑,大夫五尚為之,其后氏焉。( 廣韻十一唐、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續(xù)事始、彊識略 三三)  
           
            器案:姓解云:“風俗通:‘楚 伍尚為堂邑大夫。’即棠溪也。今揚州六合縣是其地。 伍尚時,有以棠為氏者,后人寫字訛,乃有堂姓?!卑?:左傳昭公二十年作“棠”,“棠”、“堂”古通,見 魯峻碑。  
           
            唐溪氏,吳夫概王奔楚,封唐溪,因以為氏。( 后漢書延篤傳注)  
           
            器案:李賢注云:“‘唐’與‘ 堂’同也?!? 
           
            蒼氏,八凱蒼舒之后,漢有江夏太守蒼英,子孫 遂為江夏人。(  
          通志氏族略、類稿二七)  
           
            倉氏,黃帝史官倉頡之后,春秋時,周有倉葛。 (合璧事類續(xù)二五)  
           
            器案:廣韻十一唐:“倉,又姓 ,黃帝史官倉頡之后。”不言出處。蒼葛見左傳僖公二 十五年。  
           
            皇氏,三皇之后,因氏焉。左傳,鄭大夫皇頡、 皇辰,宋有皇氏,世為上卿,本皇父充石之后,以字為 氏,漢有瑯邪相皇運。(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五、類稿二七)  
           
            臧孫氏,魯有臧孫辰。(姓解二 )  
           
            橫氏,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后為氏。( 廣韻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類稿二八、姓氏急 就篇下)  
           
            京氏,鄭武公子段,封于京,號京城大叔,其后 氏焉。漢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后推律自定為京氏 。(廣韻十二庚、姓解三、姓氏急就篇 上、通鑒注漢紀二一)  
           
            荊氏,漢有九江太守荊修。(容 齋五筆一)  
           
            卿氏,趙相虞卿之后,戰(zhàn)國有卿秦為魏將?;蛟?:項羽將卿子冠軍宋義之后,后漢有卿仲遼。( 廣韻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六、類稿 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卿秦,燕王喜將,此作魏 將,非是。史記燕召公世家:“  
          今王喜四年,……卒起二軍,車二 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云云。”“卿秦”,戰(zhàn) 國策燕策作“慶秦”,卿、慶古通。又卿仲遼,見后漢 書文苑黃香傳。  
           
            甥氏,晉大夫呂甥之后。(廣韻 十二庚、姓解三、類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類稿有黥氏無甥氏,并引 此文于黥氏之下,非是。  
           
            行氏,漢有行佑為趙相。(后漢 書光武紀注、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衡氏,衡,阿衡也,伊尹官也,見詩傳,子孫以 衡為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為氏,漢有衡 咸,講學祭酒。(廣韻十二庚、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八、宋景文筆記中引蕭該音義 、類稿二八、合璧事類續(xù)二六、彊識略三三)  
           
            器案:衡咸字長賓,傳梁丘易, 王莽講學大夫,見漢書儒林傳。  
           
            營氏,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后,漢有京兆尹營郃。 (廣韻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 書辯證一六、類稿二八)  
           
            嬰氏,晉大夫季嬰之后。(廣韻 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六、 類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辯證、類稿作“晉 大夫趙嬰齊之后”,姓解作“齊大夫晏嬰之后,遂有單 姓者”。徐友蘭曰:“案‘晉’、‘齊’通用,易、春 秋有之。此當趙嬰齊是,蓋應以趙嬰為復姓?!? 
           
            城氏,姓于氏者,城、郭、園、池是也。( 廣韻十四清、姓解一、類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名氏,楚大夫彭名之后也。(姓 解一)  
           
            青氏,青史善著書。(示兒編一 五)  
           
            器案:類稿二九云:“青陽氏之 后亦為青氏?!? 
           
            青烏氏,漢有青烏子善數(shù)術。( 廣韻十五青、姓解三、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一三孫注、姓 氏急就篇下)  
           
            青陽氏、青陽,黃帝子也,始得姓焉,見國語。 漢有東海太守青陽愔,又東海王國中尉青陽精。( 廣韻十五青、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七、路史 后紀七、永樂大典六三八0)  
           
            器案:永樂大典見純常子枝語三 七引。  
           
            青牛氏。(廣韻十五青)  
           
            青史氏。(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分 門集注)  
           
            器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說家 著錄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禮記保傅篇引青史氏之記。  
           
            丁若氏,齊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七)  
           
            器案:姓纂五:“丁若氏,晉遂 興令丁若賢,字宏固?!睂O星衍、洪瑩校云:“案風俗 通:‘齊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咀鳌?若’,當是‘丁若’之誤?!? 
           
            靈氏,齊靈公之后,或云宋公子靈圍龜之后,晉 有餓者靈輒。(  
          廣韻十五青、姓解一、姓氏急就篇 上)  
           
            伶氏,周有大夫伶州鳩。(后漢 書靈紀注)  
           
            泠氏,黃帝時典樂泠倫之后。( 通志氏族略)  
           
            器案:通鑒三三注:“古者樂工 謂之泠人,因以為氏?!? 
           
            冥氏,冥,侯國,姒姓,禹后,見史記,漢書有 冥都,為丞相史。(廣韻十五青、漢書 儒林傳、宋祁筆記、卮林四)  
           
            器案:漢書儒林傳,冥都,泰山 人。  
           


            瓶氏,漢有太子少傅瓶守。(廣 韻十五青、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一七、姓氏急就篇 上、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瓶中”,“中” 字恐誤。  
           
            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后,以王父字為氏。又乘睢 ,古賢人。(通志氏族略、類稿二九)  
           
            勝屠氏,漢有河東太守勝屠公。( 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勝屠公,見漢書寧成傳。  
           
            弘氏,衛(wèi)大夫弘演之后,漢有宦者弘恭,為中書 令。(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一 七、類稿二九、合璧事類續(xù)二六)  
           
            恒氏,楚大夫恒思公之后,見世本,漢有東安長 恒裴,子孫因居之。(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  
           
            猷氏,衛(wèi)有猷康。(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八、姓氏急就篇下)  
           
            由章氏,由余,秦相也,見史記,漢有由章至, 長沙太傅。(宋景文公筆記中、姓解三 、急就篇補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作“長沙太守”。漢 書儒林瑕丘江公傳:“丁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 君,為博士,至長沙太傅?!崩钇嬖唬骸靶丈暾?,名昌 ,字曼君?!彼纹钤唬骸笆捲撘袅x曰:‘晉灼作“由章 ”。’予案風俗通義姓氏篇云:‘由余,秦相也,見史 記。漢有由章至,長沙太傅。’今宜作由章陽夏公?!?案:廣韻十七真有“申章昌”,“申”當為“由”之誤 。  
           
            牛氏,漢有牛崇為隴西主簿,馬文淵為太守,羊 喜為功曹,涼部云:“三牲備具?!保?廣韻十八尤、急就篇補注一、姓氏急就篇上、廣博物志 七)  
           
            犨氏,晉大夫郤犨之后。(廣韻 十八尤、姓氏急就篇上)  
           
            周生,姓也。(后漢書馮衍傳注 )  
           
            州氏,晉有州綽、州賓,其先食采于州,因以為 氏。(通志氏族略、類稿三二、通鑒注 魏紀七)  
           
            丘氏,魯左丘明之后,又齊太公封于營丘,支孫 以地為氏,世居扶風,漢末丘俊持節(jié)江淮,屬王莽篡位 ,遂留江左,居吳興也。(廣韻十八尤 、兼明書五引唐韻、急就篇補注一、姓氏急就篇上、通 鑒注魏紀十、又隋紀四)  
           
            器案:史記楚元王世家索隱引應 劭曰:“丘,姓也?!? 
           
            謀氏,周卿士祭公謀父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姓纂五、廣韻十八尤、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 篇上)  
           
            牟氏,牟,子國,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漢有太 尉牟融。(廣韻十八尤、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類稿三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三七)  
           
            侯叟氏,飂叔安之后。(路史后 紀八)  
           
            侯史氏,董狐為晉侯史官,因氏焉。漢桑弘羊故 吏侯史吳匿弘羊子遷,后漢侯史干為東萊太守,因家焉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宋本辯證十 九侯)  
           
            器案:侯史吳見漢書杜延年傳。  
           
            婁氏,邾婁之國,子孫或以婁為氏,或以邾婁為 氏,左傳齊大夫婁禋。(姓纂五、通志 氏族略、類稿三二、合璧事類續(xù)一九)  
           
            疇氏,摯疇,古之諸侯,后有摯疇氏、摯氏、疇 氏,或即任姓之摯,以國為氏。(類稿 三二、路史國名紀六)  
           
            林氏,林放之后,至林玉為相,有九子,號十德 之門,又居九門,見戚苑。(姓纂五、 廣韻二十一侵、秘笈新書別三、翰苑新書后七、合璧事 類續(xù)一九、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二三七)  
           
            斟灌氏,夏諸侯也,子孫氏焉。( 通志氏族略)  
           
            箴氏,衛(wèi)大夫箴莊子。(廣韻二 十一侵、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作“針 莊子”,“箴”、“針”古通,左傳宣公四年有“箴尹 克黃”,定公四年有“針尹固”,即其證。  
           
            金氏,少昊金天氏之后。(姓纂 五、類稿三三、合璧事類續(xù)一二)  
           
            陰氏,陰康氏之后,周有陰不佞,陰里人也,管 修自齊適楚,為陰大夫,其后氏焉。后漢光武陰皇后, 其先則宣帝時祀灶者陰子方之后也,弟將軍陰識,識弟 興。(廣韻二十一侵、通志氏族略、姓 解二、類稿三三、路史前紀九、合璧事類續(xù)二五、通鑒 注漢紀三二)  
           
            器案:陰不佞,見左傳昭公二十 四年。  
           
            岑氏,古岑子國之后,漢有岑彭。( 廣韻二十一侵、通鑒釋文五、姓氏急就篇上、綱目集覽 八)  
           
            南氏,楚大夫南遺。(姓解三)  
           
            堪氏,八元仲堪之后。(廣韻二 十二覃、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  
           
            甘氏,甘,夏時侯國也,以國為氏。( 類稿三三、合璧事類續(xù)二四)  
           
            澹臺氏,澹臺滅明,字子羽,武城人,漢有博士 澹臺恭。(通志氏族略)  
           
            顧櫰三曰:‘澹臺恭,即杜撫弟 子澹臺敬伯也?!靼福汉鬂h書儒林薛漢傳:“弟子犍 為杜撫、會稽澹臺敬伯、鉅鹿韓伯高最知名。”顧秋碧 以為杜撫弟子,非是。  
           
            三烏氏,凡氏于職,三烏、五鹿,有三烏大夫, 因氏焉,漢有三烏郡為上都計。(通志 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永樂大典二三四六、卮林四)  
           
            永樂大典見純常子枝語三七引, 卮林作“沛上計三烏群”。文苑英華四八二引張柬之對 策:“應氏著書,具表三烏之始?!? 
           
            三伉氏,衛(wèi)邑也,晉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三伉,支 孫氏焉,漢有少府三伉充宗,代郡有陽縣有三伉氏。( 姓纂五)  
           
            陳漢章曰:“‘有陽’當作‘陽 原’。”  
           
            聃氏,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之后。( 通志氏族略)  
           
            兼氏,衛(wèi)公子兼之后。(廣韻二 十五添、姓纂五、通志氏族略、類稿三三)  
           
            函氏,漢有豫章太守函熙。(卮 林四)  
           
            董氏,本飂叔安之裔子,董父實甚好龍,帝舜加 焉,賜姓曰董。(姓解二)  
           
            被氏,漢有牂柯太守被條。(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九、類稿三四)  
           
            委氏,漢太原太守委進。(廣韻 四紙、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李氏,李伯陽之后。(廣韻六止 )  
           
            俟氏,有俟子,古賢人,著書。( 姓纂六、廣韻六止、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書 辯證二二、類稿三四)  
           
            器案:姓纂、通志、類稿作“六 國時人”;姓解云:“著書八篇?!睗h書藝文志儒家有 “俟子一篇”,注云:“李奇曰:‘或作侔子?!? 
           
            子氏,左傳有子鋤商,鄭大夫子人九。( 姓纂六、類稿三四)  
           
            孫星衍、洪瑩??绦兆胱⒃疲骸?左傳:‘叔孫氏之車子鋤商?!抛ⅲ骸囎?,微者, 鋤商名?!宋母綍缓稀!标悵h章曰:“此校大誤。 漢書古今人表中下明著子鋤商,應劭同時人服虔注左傳 亦云:‘車,車士,微者也,子姓,鋤商名。’其后王 肅注家語辨物解同服虔,安得以杜預一說而疑應劭附會 ?特‘子人九’與左傳稱‘子人氏’不合耳?!? 
           
            子仲氏,魯宣公子仲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二)  
           
            陳漢章曰:“案辯證引作‘陳宣 公子子仲之后’。而引詩‘子仲之子’辨其誤,然詩又 有公孫子仲,陳士元姓□引姓苑亦云:‘陳宣公子后。 ’又引姓源:‘宋司馬子仲皇野后?!亲又偈纤猿?非一,不獨魯公子慭字子仲也?!? 
           
            子獻氏,齊大夫子獻之后也,楚文王之時,子獻 遼為大夫。(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幾氏,宋大夫仲幾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通志氏族略)  
           
            舋氏,魯大夫舋夏。(姓解三)  
           
            鬼谷氏,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 史記蘇秦傳集解、通鑒注周紀二、通鑒綱目集覽一)  
           
            旅氏,周大夫子旅之后,漢高功臣昌平侯旅卿, 傳封六代。(通志氏族略、類稿三六)  
           
            器案:漢書功臣表作“昌圉侯” ,此誤。  
           
            處氏,史記趙有辨士處子,故有處姓也。漢有北 海相處興,又有陳留相處就。(史記孟 荀列傳集解、后漢書酷吏李章傳注、姓纂六、廣韻八語 、容齋五筆一、姓解二、類稿三六、姓氏急就篇上)  
           
            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法家:“處 子九篇?!睅煿旁唬骸笆酚浽疲骸w有處子?!睂な?記孟荀傳作“劇子”,古通。處興,即見李章傳,云“ 太守處興”,姓纂作“北郡太守”,誤。  
           
            所氏,宋大夫華所事之后,漢有諫議大夫所忠。 (史記司馬相如傳正義、后漢書獨行劉 茂傳注、姓纂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三、 類稿三六、急就篇補注一、姓氏急就篇下、困學紀聞七 )  
           
            器案:通志、類稿“華所事”作 “所華”,錢大昕曰:“按左氏傳有‘華御事’,未見 名‘所事’者?!? 
           
            楚氏,芊姓,鬻熊封楚,以國為姓,左傳魯有楚 尹、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姓纂六 、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二、類稿三六)  
           
            禹氏,禹支庶以謚為姓。(姓纂 六、路史后紀一三)  
           
            甫氏,甫侯之后。(廣韻九麌、 類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下)  
           
            府氏,漢有司徒掾府悝。(廣韻 九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三、類 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武氏,宋武公之后,氏于謚,秦末武臣自立為趙 王,項羽之客有武涉,魏將武滿,漢有武虎、武讓、武 勃。(廣韻九麌、急就篇補注一、姓氏 急就篇上)  
           
            器案:武臣見漢書高紀及陳勝、 陳余、蒯通、嚴安等傳,武涉見漢書項籍、韓信、蒯通 等傳,武滿見漢書高紀,武虎見漢書功臣表,武讓見漢 書翟方進傳,武勃見后漢書馮異傳。  
           
            武強氏,漢武強侯王梁,其后因封為氏。( 廣韻九麌、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武成氏,趙平原君勝,封武城,因氏焉。( 姓纂六、通志氏族略、路史后紀七)  
           
            器案:“封武城”,通志、路史 作“封武成君”,誤,史記平原君傳:“封于東武城。 ”今從姓纂。  
           
            輔氏,智果以智伯剛愎必亡,其別輔氏,漢有輔 狠為尚書令。(  
          姓纂六)  
           
            孫星衍、洪瑩校注曰:“案漢有 尚書令輔糧,此作狠,不同,糧亦俗字,疑誤。”器案 :戰(zhàn)國策趙策上:“智過見君之不用也,言之不聽,出 更其姓為輔氏?!? 
           
            魯氏,凡氏于國,齊、魯、宋、衛(wèi)是也。( 廣韻十二齊、急就篇補注一)  
           
            古氏、周有古公□父,其后氏焉,晉平公時有舟 人古乘。(后漢書東平王蒼傳注、姓纂 六、通志氏族略、合璧事類續(xù)一七、彊識略三三)  
           
            古成氏,即苦成之后,隨音改焉,漢有廣漢都尉 古成云。(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陳漢章曰:“三家輯本并據(jù)通志 入上聲,與五鹿、五王氏并列,不知其誤始鄭樵也。潛 夫論志氏姓云:‘苦成,后人書之或為枯,不喜枯、苦 之字,則更書之曰古成氏?!瘡V韻十四清云:‘漢有廣 漢太守古成云。古音枯。’然則古成讀為平聲,應劭必 同王符說,三家并失考。”  
           
            虎氏,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 (廣韻十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四、容 齋五筆一、類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扈氏,趙有扈輒。(廣韻十姥、 禮部韻略十姥、姓解一、類稿三七、合璧事類續(xù)二六)  
           
            苦氏,苦成,越大夫,漢苦均為會稽太守,苦音 庫。(姓纂六)  
           
            器案: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 :‘苦成,乃言音變?yōu)閹斐伞!? 
           
            五王氏,齊自威、宣、湣、襄至建五王,因以為 氏。(通志氏族略)  
           
            五鳩氏,趙有將軍五鳩盧。(姓 解二)  
           
            五鹿氏,五鹿,衛(wèi)邑也,晉公子重耳,封舅犯于 五鹿,支孫氏焉,漢有少府五鹿充宗。( 通志氏族略、通鑒釋文四、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四)  
           
            邸氏,漢有上郡太守邸杜。(廣 韻十一薺、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四、容齋五 筆一、類稿三四、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類稿“杜”作“社 ”。  
           
            辨氏,漢有度遼將軍辨皓。(廣 韻十五海、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姓纂六:“漢渡遼將軍辨 皓,見英賢傳。”  
           
            尹氏,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姓,周有尹吉甫 、尹喜,漢尹咸、尹賞、尹齊,后漢尹敏。( 姓纂六、類稿三八、西溪叢語下、合璧事類續(xù)一六、彊 識略三三)  
           
            尹公氏,衛(wèi)有尹公佗。(姓解三 )  
           
            隱氏,漢有隱翁、河間太守隱□。(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蹇氏,漢有蹇蘭,為交趾刺史。( 通志氏族略、類稿三八)  
           
            圈氏,楚鬻熊之后,一本云,本姓□氏,鄭穆公 之后,秦末為博士,逃難改為圈氏。( 類纂三八)  
           
            混沌氏,少昊氏之良佐,漢有屯莫如,為常山太 守。(宋景文公筆記中引蕭該漢書音義 、路史前紀四、急就篇補注二、姓氏急就篇下、困學紀 聞一二、卮林四)  
           
            管氏,管夷吾,齊桓佐也,見論語,漢有管虢, 為西河太守。(  
          宋景文公筆記中、急就篇補注一)  
           
            器案:“漢書儒林顏安樂傳:“ 疏廣授瑯邪管路,路為御史中丞?!彼纹钤唬骸笆捲撘?義:‘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駶h書本卻作草下 完。風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蘇,楚大夫 ,見呂氏春秋,漢有莞路,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 又有管姓,云:‘  
          管夷吾,齊桓佐也,見論語,漢有 管虢,為西河太守?!褫嘎肥遣菹峦?,非竹下完及竹 下官,由來讀者多惑,檢風俗通乃知?!? 
           
            滿氏,荊蠻有瞞氏,音舛變?yōu)闈M,漢有滿昌。( 廣韻二十四緩、通志氏族略、通鑒釋文七、類稿三八、 合璧事類續(xù)三六、通鑒注三四、彊識略三三)  
           
            器案:滿昌見漢書溝洫志、及韋 玄成、王嘉、后蒼、王莽等傳。  
           
            銑氏,升平中,鉤弋有鮮卑人御史中丞銑管。( 姓解二)  
           
            器案:升平為東晉穆帝年號,此 文有誤。  
           
            典氏,漢有校尉典韋。(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類稿三八)  
           
            顯氏,顯甫為周卿。(廣韻二十 七銑、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顯甫見詩大雅韓奕。  
           
            衍氏,宋微仲衍之后。(通志氏 族略、類稿三八)  
           
            勉氏,漢有上郡太守勉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  
           
            矯氏,晉大夫矯父之后。(后漢 書逸民矯慎傳注、姓氏急就篇下)  
           
            昊氏,昊英氏之后,一云少昊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類稿三九)  
           
            老氏,顓頊子老童之后,左傳宋有老佐,論語老 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萊子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類稿三九、姓解一)  
           
            我氏,我子,六國時人,著書號我子。( 姓纂七、類稿三九)  
           
            器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墨家“ 我子一篇。”師古曰:“劉向別錄云:‘為墨子之學。 ’”  
           
            下門氏,晉大夫下門聰。(姓纂 三)  
           
            社南氏,其先齊倡,徙居社南,因以為氏。( 廣韻三十五馬、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六、姓氏急 就篇下)  
           
            器案:姓纂六引風俗通:“祖南 與社南,皆齊倡也,漢高惕娶扶風祖南氏?!闭f與廣韻 異,今附于此。  
           
            社北氏,凡氏于職,社北、五鹿,有社北大夫, 因氏焉,漢有社北郡為沛郡上計。(姓 纂七)  
           
            器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 今姓氏書辯證二六、姓氏急就篇下作“社北氏,與社南 皆齊倡,后有居社北者,自稱社北氏。”  
           
            蔣氏,周公之裔。(廣韻三十六 養(yǎng)、通鑒釋文四)  
           
            壤駟氏,息公子邊為大夫氏焉,漢有光祿大夫宜 陵侯壤駟射。(  
          姓纂七)  
           
            孫星衍、洪瑩校注曰:“案:家 語孔子弟子有壤駟赤,秦人?!? 
           
            廣氏,廣成子之后。(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類稿三九、合璧事類續(xù)二七、排韻氏族大 全七、彊識略三三)  
           
            丙氏,齊有大夫丙歜。(廣韻三 十八梗、姓解三)  
           
            景氏,景鳳。(姓解一)  
           
            隱氏,漢有隱翁、河間太守隱□。(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一)  
           
            靖氏,單靖公之后,以謚為氏,一云,齊田氏之 族,靖郭君之后。(姓纂七、廣韻四十 靜、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有氏,有巢氏之后,仲尼弟子有若,魯人,漢有 有祿。(元和姓纂七、通志氏族略、姓 解三、類稿四0、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姓解、姓氏急就篇作“漢 有光祿勛有光?!? 
           
            又案:漢書百官公卿表光祿勛有 “有祿”,作“有光”疑誤。  
           
            糗氏,漢有糗宗,為嬴長。(廣 韻四十四有、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書辯證三 四、類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咎氏,湯司空咎單,左傳咎犯,即舅字也。( 姓纂七、類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  
           
            酉氏,黃帝之后,見國語。(類 稿四0)  
           
            壽氏,吳王壽夢之后,吳大夫壽于姚,漢末兗州 牧壽良。(后漢書方術傳注、冊府元龜 八七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四、類稿四0 、排韻氏族大全七、合璧事類續(xù)二五、通鑒注宋紀一二 )  
           
            郈氏,魯大夫郈昭伯食采于郈,因氏焉。( 姓纂七、類稿四0)  
           
            耦氏,宋卿華耦之后,漢有侍中耦嘉。( 姓纂七、廣韻四十五厚、通志氏族略、類稿四0、姓氏 急就篇下、卮林四)  
           
            奄氏,奄,國號也,尚書云:“成王既踐奄?!?左傳秦大夫奄息,其后也。(姓纂七、 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八、類稿四一)  
           
            仲氏,湯左相有仲虺,孔子弟子仲由,漢有廷尉 仲定。(廣韻一送、姓解一)  
           
            趙明誠金石錄十六廷尉仲定碑: “定,漢史無傳,惟風俗通、元和姓纂具載姓名官爵, 今案姓纂云:‘漢有廷尉仲定。’此當同也?!? 
           
            用氏,古有用國,見毛詩,漢有高唐令用虬、名 士錄有高士用羽之。(姓纂八、通志氏 族略、容齋五筆一、類稿四二、路史國名紀六)  
           
            孫星衍、洪瑩校注曰:“毛詩有 用國,未詳?!睂O星衍平津館文稿上用國考:“應劭云 :‘出毛詩’者,桑中篇有‘孟弋、孟庸’,毛傳以弋 、庸為姓,孔氏正義不能言其所出。錢少詹大昕,以古 書‘  
          庸’與‘閻’通,左氏傳‘閻職’ ,史記齊世家作‘庸職’是也。嘉靖山東通志:“古用 國,在今高唐州地,故有用姓,引名士錄有用羽之,蓋 以國為氏。太平寰宇記:‘古高唐城,在禹縣城南五十 里?!w漢縣在今高唐、禹城交界,庸職正是齊人。古 庸、用亦通字,是孟庸、庸職、用虬、用羽之、當為一 族,其故城在禹城、高唐之間,既可釋毛詩,亦可補方 志之缺。盧學士文弨輯風俗通逸文,刪‘見毛詩’三字 ,蓋不知其指孟庸也。禹城縣舊志古跡,不載用國,因 據(jù)嘉靖通志增入之,而為之考?!标悵h章曰:“風俗通 所謂‘古有用國,見毛詩’者,即毛詩鄘國也。古鄘與 庸通,漢書地理志:‘詩風邶、庸、衛(wèi)國?!瘞煿抛ⅲ?‘“庸”字或作“鄘?!薄f文:‘鄘從邑庸聲。庸從 用從庚。’故庸又與用通,堯典‘征庸’,疏:‘庸聲 近用,故為用?!尢罩儯骸塾棺鞲琛!酚浵谋炯o 作‘帝用作此歌’,又‘五刑五用哉’,后漢書梁純傳 作‘五庸’,皆其證也。鄘國之為用姓,正猶雝國之變 為雍姓矣?!? 
           
            雍氏,周文王第十三子雍伯之后,以國為姓,今 或音雍州之雍,漢雍齒,沛人。(姓纂 八、廣韻三用、大金集禮二三、急就篇補注一、通鑒注 八)  
           
            類稿四二:“雍,本于龍反,俗 呼去聲,今附上平聲。”案:左傳桓公十一年雍姞,釋 文:“音于龍反?!? 
           
            被氏,漢有牂柯太守被條。(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九、類稿三四)  
           
            義氏,義伯陽卿也,漢有南陽太守義縱。( 姓纂八、類稿四二)  
           
            義渠氏,狄國,為秦所滅,因氏焉,漢有光祿大 夫義渠安國。(  
          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書 辯證二九)  
           
            器案:義渠安國見漢書趙充國傳 。  
           
            摯氏,摯疇,古諸侯也,見毛詩,周有摯荒。(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二、路史國名紀六)  
           
            器案:摯荒見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  
           
            摯疇氏,古之諸侯后有摯疇氏。( 路史國名紀六)  
           
            遂氏,虞后,商人窴之遂。(路 史后紀十一)  
           
            備氏,宋封人備之后。(廣韻六 至、姓氏急就篇上)  
           
            利氏,漢有利干,為中山相。( 廣韻六至、通鑒注十一)  
           
            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漢漁陽太守肆敏,子孫 因居之。(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類稿四二)  
           
            懿氏,齊懿公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九、類稿四二)  
           
            季連氏,晉有棠邑大夫季連齊。( 姓解二)  
           
            嗣氏,衛(wèi)嗣君之后。(廣韻七至 、類稿四二、姓氏急就篇上)  
           
            食氏,食我,韓公子也,見戰(zhàn)國策,漢有食子公 ,為博士。食音嗣。(唐寫唐韻卌一職 、廣韻二十四職、通志氏族略、宋景文公筆記中、姓解 二、類稿五二、卮林四)  
           
            器案:廣韻“子”誤“于”,通 志、類稿“公”作“通”。食我,見韓非子說林上。食 子公,見漢書儒林趙子傳。  
           
            忌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廣韻七至、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二九、類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貴氏,陸終之后,漢有貴遷為廬江太守。( 姓纂八、廣韻八未、通志氏族略、容齋五筆一、類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既氏,吳夫概王之后,因避仇,改為既氏,漢有 安南長史既涼。(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類稿四二)  
           
            器案:通志作“漢有長安長既長 ”,未可據(jù)。  
           
            御氏、漢有司空史御長卿。(史 記殷本紀索隱)  
           
            器案:史記殷本紀集解:“皇覽 曰:‘湯冢在濟陰亳縣北東郭,去縣三里,冢四方,方 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 空御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冢?!彼麟[:“長卿 ,諸本多作劫姓,按風俗通有御氏,為漢司空御史,其 名長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彌,不得為御史?!焙轭U烜 讀書叢錄十七曰:“案‘大司空’下,不得言‘御史’ ,劫、御聲相近,此本作‘大司空史御長卿’,傳寫者 誤乙作‘御史’,而因以劫為姓。水經(jīng)汳水注引皇覽作 ‘大司空史卻長卿’,‘卻’即‘御’字之訛。”張文 虎舒藝室續(xù)筆十九曰:“集解‘御史’當作‘史御’, 索隱‘司空’下‘御’字衍?!? 
           


            御龍氏,陶唐氏之后有劉累學擾龍,事夏孔甲, 賜氏曰御龍氏。(通志氏族略)  
           
            遇氏,漢有遇沖,為河內太守。( 姓纂八、廣韻十遇、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容齋五筆一 、古今姓氏書辯證十遇、類稿四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辯證、類稿“河內 ”作“東安”。  
           
            鑄氏,鑄國也,堯后也,在濟北蛇丘縣,左傳, 臧宣叔娶于鑄。后世以國為氏。(姓纂 八、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十遇、類稿四三)  
           
            傅氏,說筑于傅巖,因以為姓。( 古今姓氏書辯證三0)  
           
            露氏,漢有上黨都尉露平。(唐 寫本唐韻十一暮、廣韻十一暮、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后漢書鮑永傳有上黨都尉 路平,姓纂八露、路分為二氏,風俗通作露平,疑誤。  
           
            布氏,趙有布子,善相馬。(通 志氏族略、類稿四三)  
           
            庫氏,古守庫大夫之后,以官為氏,漢文、景時 有倉氏、庫氏,后漢竇融傳有輔義侯庫鈞。( 姓纂八、廣韻十一暮、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一暮、類稿四 三、合璧事類續(xù)二七、姓氏急就篇上、疆識略三三)  
           
            器案:姓纂作“后漢竇融傳有庫 輔、庫義、庫侯”,誤。  
           
            庫成氏,本亦苦成也,方言音變?yōu)閹斐?。?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一暮)  
           
            步氏,漢有步邵為下邳主簿,車伯琦為明府,時 人為之語曰:“  
          車府君,步主簿?!保ㄐ战庖唬? 
           
            帝疇氏。(路史前紀四)  
           
            □氏。(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三、慧 琳一切經(jīng)音義九、又三五)  
           
            器案:漢書王莽傳下有中常侍□惲 ,韋昭音徒計反。  
           
            第八氏,亦齊諸田之后,田廣弟田英,為第八門 ,因氏焉,王莽時有講學大夫第八矯。(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計氏,漢計子勛為司空掾。(姓 纂八)  
           
            薊氏,漢有薊子訓為司空。(宋 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二霽)  
           
            桂氏,漢有揚州刺史桂褒。(通 志氏族略、類稿四三)  
           
            昋氏,彭城昋景以為計掾。(晉 書音義七九)  
           
            器案:姓纂八:“昋音桂,或作 炅,漢衛(wèi)尉昋橫,彭城,漢上計掾昋景云,見姓苑。城 陽,后漢陳球碑:‘城陽炅橫被誅,有四子守墳墓,改 姓炅氏;一子居徐州郡,云之先也,姓昋氏;一子居幽 州,姓桂氏;一子居華陰,姓炔氏;皆九畫,以避難也 ?!鳖惛濉霸啤弊鳌皶摇保埔蛔鳌霸啤?。又“華陰 ”作“華陽”。漢書儒林師丹傳有博士炔欽,師古注引 蘇林曰:“炔音桂?!? 
           
            厲氏,齊厲公之后,漢有魏郡太守義陽侯厲溫。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類稿四三、合 璧事類續(xù)二四、姓氏急就篇下)  
           
            勵氏,后漢魏郡太守義陽侯勵溫,見功臣表。( 姓纂八)  
           
            器案此二條,實為一姓??紳h書 功臣表有匈奴厲溫敦,降封義陽侯,即此文所本,則其 全名為厲溫敦,各書所引,俱脫“敦”字。又“義陽侯 ”有作“美陽侯”,“漢”有作“后漢”者,俱誤。至 謂為“齊厲公之后”,尤屬臆測之言,蓋厲溫敦本匈奴 人,焉得為齊厲公之后也。  
           
            世氏,戰(zhàn)國時有秦大夫世鈞,漢有世寵,又世碩 著子書。(廣韻十三祭、類稿四三)  
           
            器案:“世碩著子書”,原誤為 “世顧者子書”,今校正。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 世子二十一篇?!北咀ⅲ骸懊T,陳人也,七十子之弟 子?!卑竿醭湔摵獗拘云骸爸苋耸来T以為人性有善有 惡,舉人之善性,養(yǎng)而致之,則善長;惡性,養(yǎng)而致之 ,則惡長: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yǎng)焉。故世 子作養(yǎng)書一篇。”  
           
            太史氏,漢有尚書郎太史稟。( 姓解三)  
           
            太陽氏,衛(wèi)大夫太陽速。(姓纂 八)  
           
            孫星衍、洪瑩校曰:“案:左傳 為戲陽速。”  
           
            艾氏,龐儉母艾氏。(姓纂八、 廣韻十四泰、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四泰、姓 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晉紀二四)  
           
            大氏,大庭氏之后,又大填、大山稽,黃帝師, 大穎為顓頊師。禮記曰:“大連,東夷之子。”(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四泰、類 稿四四)  
           
            孫星衍、洪瑩校曰:“案:古今 人表‘穎’作‘款’?!卑福侯惛遄鳌翱睢?。  
           
            大庭氏。(路史前紀六)  
           
            會氏,陸終之子會乙之后,漢有武陽令會相。( 姓纂八、類稿四四)  
           
            器案:“會相”,類稿作“會炳 ”,廣韻十四泰云:“漢有會栩?!弊钟肿鳌拌颉?,疑 不能明也。古今人表女潰注云:“會乙也?!? 
           
            賴氏,漢有交址太守賴先。(唐 寫本唐韻十二泰、廣韻十四泰、姓解一、容齋五筆一、 姓氏急就篇下、通鑒注六六)  
           
            蒯氏,晉大夫蒯得之后,見左傳、禮記,漢有蒯 徹。(姓纂八、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四 、合璧事類續(xù)二八、彊識略三三)  
           
            快氏,漢有快欽。(姓解一)  
           
            器案:此當即“炔欽”之誤,已 見上文“昋氏”下,姓纂八、類稿四四俱云:“漢書: ‘齊人快欽治尚書?!币嗾`。  
           
            內史氏,周內史叔興之后,因官氏焉,周又有內 史過。(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載氏,姬姓之后,春秋有載國。( 廣韻十九代、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九代、路史后紀十 、姓氏急就篇上)  
           
            陳漢章曰:“廣韻十九代注引風 俗通但云:‘姬姓之后?!帐霞本推忠呵镉休d 國’。三家不復分別,而引路史。張氏又引鄭樵云:‘ 疑即戴姓之訛?!恢d、戴二字古通,春秋之戴姓, 出自宋之子姓,非即姬姓之國。春秋隱公十年:‘宋、 蔡、衛(wèi)伐戴?!颉⒐攘航?jīng)并作‘伐載’,漢書五行 志亦作‘戴’,師古注:‘讀者多誤為載,故隋置載州 ?!藝c宋無涉。杜預釋例、顧棟高大事表并失考風 俗通,何論鄭樵?!? 
           
            信氏,魏公子信陵君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二、類稿四四)  
           
            信都氏,張敖尚漢魯元公主,封于信都,因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胤氏,夏時侯國,子孫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路史國名紀六)  
           
            遴氏,遴到,為韓大夫,著遴子三十篇。( 姓纂九)  
           
            慎氏,慎到,為韓大夫,著慎子三十篇。  
           
            器案:史記孟荀列傳:“慎到, 趙人,學黃老道德之術,故著十二論?!睗h書藝文志諸 子略法家:“慎子四十二篇?!北咀ⅲ骸懊?,先申、 韓,申、韓稱之”此作三十篇,疑有誤。又此條與上遴 氏條文全同,疑作遴者亦因音近而改,猶昋氏之比也。  
           
            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唐叔虞封為晉侯,傳 國二十代,為韓、魏、趙所滅,子孫以國為姓。( 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二)  
           
            靳氏,楚大夫靳尚,漢有信武侯靳歙,又汾陽侯 靳強。(姓纂九、類稿四四、合璧事類 續(xù)二二)  
           
            器案:“靳尚漢有信武侯”七字 原脫,今據(jù)孫星衍、洪瑩校補。  
           
            建氏,楚太子建之后,漢有建公,見元后傳。(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五)  
           
            獻氏,晉獻公之后,有秦大夫獻則,戰(zhàn)國時有獻 淵。(姓纂九、廣韻二十五愿、通志氏 族略、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十五愿、類稿四五、姓氏 急就篇上)  
           
            頓氏,頓子國,今南頓是也,后為楚所滅,子孫 以國為氏,漢有頓肅。(姓纂九、類稿 四五)  
           
            灌氏,斟灌之后,子孫以國為氏焉,漢丞相潁陰 侯灌嬰,嬰孫賢汝陰侯,又太仆灌夫父張孟嘗為嬰舍人 ,易姓灌氏,列仙傳有灌光。(姓纂九 、通鑒注九、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十九換、類稿四五 )  
           
            孫星衍、洪瑩校曰:“案漢書, 賢封臨汝侯?!? 
           
            段氏,段干木之后,姓段,名干木。( 史記老子列傳集解、廣韻二十九換、路史國名紀二、齊 東野語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九段氏下引三輔決錄 云:“段氏,李老君之自出,段干木之子隱如入關,去 干為段氏?!睂O星衍、洪瑩校曰:“案段干氏,羅泌謂 ‘初邑段,后邑干,因邑為氏?!菏兰矣卸胃勺?,田 世家有段干朋,風俗通以為姓段名干木,蓋以呂氏春秋 ‘干木富于義’,魏都賦‘干木之德自解紛’之言誤之 ,唐表遂謂‘封段為干木大夫’,疏矣。又木子名同, 為趙相,無隱如名。此云‘入關為段氏’,亦屬傅會。 且春秋時以段名者,如鄭印段、公孫段,宋褚孫段,或 其后以名為氏,亦未可知,未必定為共叔后也?!? 
           
            諫氏,周禮有司諫氏,因以為氏,漢有持書侍御 史諫忠。(唐寫本唐韻卅諫、廣韻三十 諫、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二、類稿四五、姓 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類稿無“侍”字,廣韻、 通志、姓氏急就篇作“治書侍史”,辯證、卮林作“治 書御史”。  
           
            晏氏,漢司隸校尉晏稱,漢書御史晏忠。( 姓纂九)  
           
            器案:“晏稱”原作“晏南”, 類稿四五引姓纂作“晏稱”,今據(jù)校正,后漢書張酺傳 有司隸校尉晏稱。  
           
            賤氏,漢有北平太守賤瓊。(唐 寫本唐韻卅三線、姓纂九、廣韻三十三線、宋本古今姓 氏書辯證三十三線、類稿四五、容齋五筆一、通志氏族 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類稿“北平”上有 “左”字,當是“右”字之誤。  
           
            變氏,遼東人姓也。(姓解三)  
           
            孝氏,齊孝公之后。(唐寫本唐 韻卅六效、廣韻三十六效、姓氏急就篇上)  
           
            豹氏,八元叔豹之后。(唐寫本 唐韻卅六效,廣韻三十六效、姓解二、路史前紀九、姓 氏急就篇上)  
           
            到氏,漢有東平太守到質。(容 齋五筆一)  
           
            暴氏,暴辛公,周諸侯也,秦有將軍暴鳶、漢御 史大夫暴勝之。(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類稿四五、路史后紀九下、合璧事類續(xù)二三、排韻氏 族大全八、詩地理考三)  
           
            器案:暴勝之見漢書武紀、百官 公卿表及劉屈厘、王欣、□不疑、孝元王皇后等傳。  
           
            播氏,播□武,商末賢人。(姓 纂九、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十九過、類稿四五)  
           
            謝丘氏,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氏焉,漢書古 今人表魯有謝丘章。(姓纂九、通志氏 族略)  
           
            夜氏。(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三)  
           
            ●氏,新鄭人,楊●村,在縣西二十五里邢山東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六)  
           
            暢氏,出姜姓。(古今姓氏書辯 證三三)  
           
            匠氏,凡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古有 匠石。(廣韻四十一漾、通志氏族略、 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望氏,齊太公望之后。(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三、類稿四六)  
           
            伉氏,漢有伉喜為中大夫。(唐 寫本唐韻卌二宕、廣韻四十二宕、姓解一、宋本古今姓 氏書辯證四十二宕、姓氏急就篇上)  
           
            抗氏,衛(wèi)大夫三抗之后,漢有抗喜為漢中太守。 (后漢書桓紀注、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伉、抗實一姓,故王應麟 兩存之,鄧名世、孫星衍、洪瑩皆以為“伉”當作“抗 ”。  
           
            曠氏,師曠之后。(通志氏族略 、類稿四六、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三)  
           
            敬氏,陳敬仲之后,后漢有揚州刺史敬歆。( 唐寫本唐韻卌五敬、廣韻四十二映、通鑒注一一五)  
           
            陳漢章曰:“案集古錄、金石錄 跋漢揚州刺史敬使君碑并云:‘  
          姓苑載風俗通有敬歆?!也⑽?考及。”  
           
            慶忌氏。(姓氏急就篇下)  
           
            令氏,楚令尹子文之后。(史記 文紀索隱、通鑒注漢紀七)  
           
            救氏,漢有諫議大夫救人。(唐 寫本唐韻卌九宥、廣韻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九宥、類稿四八、姓氏急就 篇上、卮林四)  
           
            器案:“廣韻、姓解、辯證、姓 氏急就篇、卮林“人”作“仁”,古通,通志、類稿作 “乂”,形近而誤。  
           
            晝氏,齊大夫食邑于晝,后因氏焉。( 姓纂九、唐寫本唐韻卌九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氏書 辯證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類稿四八、路史國名紀六 、姓氏急就篇上)  
           
            副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姓纂九)  
           
            孫星衍、洪瑩校曰:“案:魏志 副呂氏改為副氏,又為呂氏,此言忌父后為副氏,當有 脫誤。”  
           
            富氏,漢有富留人為公田使者。( 姓纂九)  
           
            廖氏。  
           
            器案:或列入去聲,今列入平聲 ,已見前。  
           
            寇氏,蘇忿生為武王司寇,后以官為氏,后漢有 寇恂。(廣韻五十候、通志氏族略、姓 氏急就篇上)  
           
            竇氏,夏后相遭有窮氏之難,其妃方娠,逃出自 竇,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漢有竇嬰。( 唐寫本唐韻五十候、廣韻五十候、通鑒注漢紀五、姓解 一)  
           
            竇公氏,魏文侯時,有樂人竇公氏獻古文樂書一 篇。(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四)  
           
            器案: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六 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 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睅煿抛⒁缸T新 論云:“竇公年百八十歲,兩目皆盲,文帝奇之,問曰 :‘  
          何因至此?’對曰:‘臣年十三失 明,父母哀其不及眾技,教鼓琴,臣導引無所服餌?!?”  
           
            監(jiān)氏,衛(wèi)康叔為連屬之監(jiān),其后氏焉。( 姓纂九、廣韻五十九鑒、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 今姓氏書辯證五十九鑒、類稿四八、姓氏急就篇上)  
           
            谷梁氏,谷梁名赤,子夏門人。( 經(jīng)典釋文敘錄、意林、容齋續(xù)筆一四、玉海藝文四0)  
           
            器案:孝經(jīng)序疏引“門人”作“ 弟子”。  
           
            祿氏,殷紂子武庚字祿父,其后以王父字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九、合 璧事類續(xù)二七、永樂大典一九六九五、彊識略三三)  
           
            器案:永樂大典見純常子枝語三 七引。  
           
            鹿氏,漢有巴郡太守鹿旗。(唐 寫本唐韻一屋、廣韻一屋、容齋五筆一、通鑒注晉紀二 0)  
           
            卜氏,凡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春秋魯 大夫卜齮,魯莊公車右卜國。(古今姓 氏書辯證三五)  
           
            濮陽氏,長沙太守濮陽逸。(姓 解一)  
           
            沐氏,漢有東平太守沐寵。(唐 寫本唐韻一屋、廣韻一屋,容齋五筆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鑒注漢紀四六、卮林四)  
           
            宓氏,宓康公之后,以國為氏,史記仲尼弟子宓 不齊字子賤,魯人。(姓纂十)  
           
            器案:密康公事見周語及列女傳 ,字俱作密,姓纂引風俗通,以子賤為康公之后,則子 賤之姓,當音美筆切,廣韻一屋虙字下云:“  
          又姓,虙子賤是也?!眲t音房六切 。顏氏家訓書證篇謂“伏生為子賤之后,子賤為虙戲之 后”,與此所言迥異。  
           
            鞠氏,漢有尚書令鞠譚,或為曲氏,音訛轉改, 漢有曲衍。(唐寫本唐韻一屋、姓纂十 、廣韻一屋、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鑒釋文四、姓氏 急就篇上、卮林四)  
           
            祝其氏,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為大司寇,因氏焉 ,見世本,漢有清河都尉祝其承先。(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屋)  
           
            鄐氏,漢有東海太守鄐熙。(容 齋五筆一)  
           
            宿氏,漢有雁門太守宿詳。(唐 寫本唐韻一屋、廣韻一屋、容齋五筆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鑒注魏紀四)  
           
            牧氏,漢有越嶲太守牧根。(唐 寫本唐韻一屋、廣韻一屋、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牧根”,廣韻以下諸書 俱誤作“牧稂”,今從唐韻。后漢書南蠻西南夷邛都夷 傳云:“王莽時,郡守枚根?!庇[七九一引后漢書及 注俱作“枚根”,漢書西南夷傳亦作“枚根”,與風俗 通不同。  
           
            牧師氏。(廣韻六脂、姓氏急就 篇下)  
           
            沃氏,太甲子沃丁之后。(唐寫 本唐韻二沃、姓纂十、廣韻二沃、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 二沃、通志氏族略、類稿四九、合璧事類續(xù)二七、姓氏 急就篇上、彊識略三三)  
           
            督氏,宋大夫華父督之后,晉有督戎,欒盈臣, 漢有五原太守督瓚。(唐寫本唐韻二沃 、姓纂十、廣韻二沃、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二 沃、容齋五筆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唐韻“督瓚”作“督□” ,姓解作“督瓊,一名●”,辯證作“督瓊”,姓氏急 就篇作“督●”。  
           
            仆氏,漢有渾梁侯仆多。(廣韻 二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輝梁”當作“輝渠”, 輝渠侯仆多見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及衛(wèi)青傳、漢書功 臣侯表及霍去病傳,功臣侯表“仆多”作“仆朋”,形 近之誤,姓氏急就篇因之而沿誤。  
           
            頊氏,顓頊之后。(姓纂十、類 稿四九)  
           
            蓐氏,蓐收之后。(宋本古今姓 氏書辯證三燭、類稿四九、路史國名紀二、通志氏族略 )  
           
            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漢有大司空逯并。( 后漢書郅惲傳注、唐寫本唐韻三燭、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三燭、類稿四九、路史國名紀 六、合璧事類續(xù)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大司空”通志作“大司 馬”,與漢書王莽傳中合。逯并,見漢書王莽傳中、翟 方進傳及恩澤侯表、后漢書郅惲傳,唐韻作“  
          逯普”,類稿、合璧事類作“逯石 ”,俱誤。  
           
            續(xù)氏,漢有續(xù)相如。(姓解二)  
           
            器案:續(xù)相如使西域,封承父侯 ,見漢書功臣侯表。  
           
            亍氏,河東亍氏,楚有大夫亍衡。( 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六)  
           
            濯氏,漢有濯輯。(唐寫本唐韻 四覺、廣韻四覺、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六、路史 國名紀六、姓氏急就篇上)  
           
            郅氏,郅,商時侯國也,見毛詩,子孫氏焉,漢 有濟南太守郅都。(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類稿五0、通鑒注一六)  
           
            孫星衍、洪瑩校曰:“案:毛詩 郅國未詳?!? 
           
            器案:類稿無“見毛詩”三字, 當據(jù)刪。  
           
            吉氏,周尹吉甫之后,漢有漢中太守吉恪。( 通鑒注六八)  
           
            室中姓。(史記高祖功臣表索隱 )  
           
            單行本索隱作“窒中”,器案: 漢書功臣侯表亦作“室中”,作“窒”者疑誤。姓纂十 云:“漢書藝文志有室中周,著書十篇,王莽時,室中 公避地漢中,漢功臣表清簡侯室中同。”  
           
            密氏,密康公之后,以國為氏。( 類稿五0)  
           
            密須氏,姞姓之國。(史記周本 紀集解引應劭)  
           
            乙氏,漢有南郡太守乙世。(姓 解三、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六)  
           
            屈侯氏,魏賢人屈侯鮒,漢有郎中令屈侯豫。(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七、路史國名 紀三)  
           
            述氏,魯大夫仲述之后。(唐寫 本唐韻六術、廣韻六術、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六)  
           
            恤氏,魯有恤由。(姓解一)  
           
            闕氏,古闕者,官為姓。承闕黨童子之后,縱橫 家有闕子著書,漢有荊州刺史闕翊。( 后漢書獻紀注、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 三七、合璧事類續(xù)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五 二)  
           
            器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縱橫家 :“闕子一篇。”劉勰新論九流篇作“闞子”,非是。  
           
            謁氏,古有謁者官,因以為氏,漢有汝南太守謁 渙(一作“瓊”),又張湯小吏謁居。( 廣韻十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七 、容齋五筆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后漢書方術廖扶傳作“謁 煥”,華陽國志巴志亦作“謁煥”。  
           
            勃氏,宋左師勃之后也,晉有寺人勃鞮。( 通志氏族略)  
           
            鹖冠氏,楚賢人,以鹖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 書。(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通志“賢”誤“賨”,“鹖”誤 “褐”。  
           
            器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 “鹖冠子一篇。”本注:“楚人,居深山,以鹖為冠。 ”師古曰:“以鹖鳥羽為冠?!? 
           
            葛氏,葛天氏之裔,子孫氏焉。夏時葛伯,嬴姓 國也,亦為葛氏。漢有潁川太守葛興。(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路史前紀七、合璧事類續(xù)十四、 翰苑新書后七、秘笈新書別三)  
           
            滑氏,漢有詹事滑典。(唐寫本 唐韻十四黠、廣韻十四黠、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頡氏,蒼頡,古之賢人,頡衛(wèi),古之賢者。( 唐寫本唐韻十六□、廣韻十六□、通志氏族略、姓解一 、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列氏,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子孫氏焉,鄭有隱者 列御寇著書八篇,號列子。(姓纂十, 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七薛、類稿五三、路史 后紀八、姓氏急就篇上)  
           
            列山氏。(路史后紀四)  
           
            列仙氏。(路史前紀四)  
           
            舌氏,越有大夫舌庸。(姓解一 )  
           
            鄀氏,春秋時鄀國,以國為氏。( 類稿五一)  
           
            鐸氏,漢有廷尉鐸政。(姓纂十 、通志氏族略)  
           
            幕氏,舜祖幕之后,支孫以王父字為氏,見左傳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一、 路史后紀一二、合璧事類續(xù)二六、彊識略三三)  
           
            落氏,皋落氏,翟國也,此赤翟別種,以國為姓 ,見左傳,漢有落下閎,巴郡人,撰太初歷。(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一)  
           
            落下氏,漢有落下閎。(文選公 孫弘傳贊注)  
           
            作氏,周公之子胙侯,子孫因避地改為作氏,漢 有涿郡太守作顯。(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容齋五筆一)  
           
            薄氏,衛(wèi)賢臣薄疑,漢高帝薄夫人生文帝,夫人 弟昭,封軹侯,官至車騎將軍,子戎奴嗣。(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一、合璧事類續(xù)二四、通 鑒注周紀四)  
           
            器案:戎奴見漢書恩澤侯表,姓 纂作“戍奴”,誤。  
           
            博氏,漢有博子勞,善相馬,望出淮南廣平。(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八、類稿五一)  
           
            器案:辯證作“漢有博勞吉,善 相馬”,廣韻十九鐸云:“博,又姓,古有博勞,善相 馬也。”疑博勞即伯樂之轉音。  
           
            郭氏,氏于居,城、郭、園、池是也。( 廣韻十四清)  
           
            白馬氏,微子乘白馬朝周,因氏焉。一云,公孫 瓚在幽州,乘白馬,因以為氏。(姓纂 十、廣韻三十五馬、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 氏書辯證二十陌、路史后紀十、姓氏急就篇下)  
           
            白象氏,白象先生古隱者。(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三九)  
           
            白鹿氏,白鹿先生古賢人,著書。(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帛氏,楚有帛州黎。(姓解三)  
           
            伯氏,嬴姓伯益之后,晉大夫伯宗生州犁,仕楚 。(姓纂十、類稿五二)  
           
            百里氏,秦大夫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 里,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柏氏,柏皇氏之后,又柏亮父為顓頊師,柏招帝 嚳師,柏冏為周太仆。柏國在汝南西平縣,為楚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漢有柏始昌、柏英為大鴻臚,秦大將軍 柏直。(姓纂十、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 二十陌、類稿五二、合璧事類續(xù)一三)  
           
            器案:柏直乃魏將,見漢書高紀 上,此云“秦大將軍”,誤。柏始昌見漢書西南夷傳。  
           
            柏成氏,伯成子高,堯時諸侯也。( 通志氏族略)  
           
            笮氏,楚有笮倫。(姓解一、姓 氏急就篇上、通鑒注漢紀六一)  
           
            器案:姓解作“●”,云:“又 作‘笮’,注在竹部?!? 
           
            赫氏,赫胥氏之后。(姓纂十、 類稿五二、路史前紀七)  
           
            器案:“胥”,姓纂誤作“咠” ,類稿誤作“骨”,今從路史。  
           
            赫胥氏。(路史前紀七)  
           
            獲氏,宋大夫猛獲之后,以王父字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二)  
           
            鬲氏,偃姓,咎繇后。(水經(jīng)河 水注五引應劭)  
           
            昔氏,周大夫封昔,因氏焉,漢有昔登為烏傷令 。(唐寫本唐韻十九昔、姓解一、宋本 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十二昔、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二、路 史國名紀六、容齋五筆一)  
           
            器案:唐韻、姓解“傷”誤“陽 ”。  
           
            赤氏,帝嚳師赤松子之后,見神仙傳,單姓赤。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 書辯證二十二昔、類稿五二)  
           
            析氏,齊大夫析歸父。(廣韻二 十三錫)  
           
            櫟陽氏,漢景丹封櫟陽侯,丹曾孫分,避亂隴西 ,因封為氏焉。(姓纂四、通志氏族略 )  
           
            器案:姓纂引作‘景母封孫陽侯 ,丹曾孫汾,避亂隴西,因封為氏’,文多訛誤,今據(jù) 通志改正;通志‘隴西’誤作‘櫟陽’。景丹封櫟陽侯 ,見后漢書本傳。  
           
            職氏,漢有山陽令職供。(唐寫 本唐韻卌一職、廣韻二十四職、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 書辯證二十四職、容齋五筆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供”,廣韻、姓解、容 齋五筆、姓氏急就篇作“洪”,今從唐韻及辯證。  
           
            嗇氏,古嗇夫,子孫因氏焉。(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二)  
           
            即氏,漢有單父令即費,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 氏。(唐寫本唐韻卌一職、姓纂十、廣 韻二十四職、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書辯 證二十四職、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費”,唐韻作“貴”, 廣韻、容齋五筆作“賣”,今從姓纂等作“費”。  
           
            即墨氏,漢有即墨威為咸陽令。( 姓解二)  
           
            稷氏,后稷之后。(唐寫本唐韻 卌一職)  
           
            墨夷氏,宋大夫有墨夷須、墨夷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四0)  
           
            墨胎氏,伯夷之國也,其君姓墨胎氏。( 史記伯夷列傳索隱引應劭)  
           
            北唐氏,晉有高人隱于北唐,因氏焉,漢有北唐 子真治京氏易。(急就章注)  
           
            器案:姓纂十引英賢傳作“晉有 高人越者隱者,隱于北唐,因氏焉,漢有北唐子真治京 氏易者”。  
           
            習氏,習,國名,漢有習響為陳相。(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三、合璧事類續(xù)二六、通 鑒注魏紀四、彊識略三三)  
           
            襲氏,賨人七姓有襲氏。(姓氏 急就篇上)  
           
            集氏,漢有外黃令集一。(廣韻 二十六緝、宋本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十六緝、容齋五筆一 、姓氏急就篇上、通鑒注魏紀九)  
           
            拾補曰:“通鑒注‘集’作‘習 ’,疑彼誤?!? 
           
            汲氏,衛(wèi)宣公太子伋之后,居汲,因以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三、合璧事類續(xù)二二)  
           
            沓氏,賨人七姓有沓。(姓氏急 就篇上)  
           
            納氏。(急就章注)  
           
            葉氏,楚沈尹戌生諸梁,字子高,食采于葉,因 氏焉。(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翰苑新 書后七、秘笈新書別三、合璧事類續(xù)二四)  
           
            捷氏,邾公子捷災之后,漢藝文志有捷子二篇, 六國時人。(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 稿五三)  
           
            器案: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道家: “捷子二篇”本注:“齊人,武帝時說?!蓖跄顚O讀書 雜志以“武帝時說”四字,乃涉下條注“武帝時說于齊 王”而誤。器案:證以應氏此文,王說良是。  
           
            輒氏,衛(wèi)出公輒之后,以王父字為氏,漢有輒終 古。(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器案:姓纂又云:“史記:‘錢 塘輒終古封御兒侯?!睂O星衍、洪瑩校曰:“案:史 記作‘轅終古?!逼靼福簼h書功臣表、閩粵王傳亦作 “轅終古”,此疑誤。  
           
            莢氏,莢成僖子,晉大夫,見世本。( 通志氏族略)  
           
            甲氏,太甲之后,一云鄭大夫石甲之后。(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類稿五三)  
           
            鄴氏,漢有梁令鄴風。(唐寫本 唐韻卅三業(yè)、廣韻二十三葉、姓解一、古今姓氏書辯證 四0、類稿五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百八十六卷
          中華姓氏漫談-韓姓(10)
          出自姜的65個姓氏
          楚國貴族后裔的血統(tǒng)流傳至今,身邊有這樣的人沒有?
          姓氏百科·姓氏學著錄撮要
          趙昱丨徐行可舊藏余嘉錫校補《元和姓纂》文獻價值考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