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之后,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平地青云,一直是古代士子們的最大追求,正所謂“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然而,由于歷史上國家所招錄的人才非常有限,而中選者鳳毛麟角,落榜者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科舉并非人生的唯一輝煌途徑,歷史上一些落榜牛人也是赫赫有名!
張繼:憑一首《楓橋夜泊》名留千古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
從歷史記錄上,已經(jīng)很難看到張繼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但是他落榜后的失意,通過詩詞躍然紙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失落、失望、不甘、難過,各種各樣的情緒涌入心間,淚水難止。寂寂無名的落榜生,卻是蕓蕓眾生中最真實的寫照。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使其名留千古。
李時珍:《本草綱目》成就妙手神醫(yī)
李時珍年少時有神童之稱,年僅14歲時便考中秀才。然而在鄉(xiāng)試中卻屢受挫折,先后三次榜上無名,耗費了9年的時間。
一氣之下,他放棄了科考,選擇了當(dāng)一名赤腳醫(yī)生,他走遍大江南北,參考800多種醫(yī)書,花了29年時間,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著工作。這部曠世之作,共有52卷,近200萬字,里面記載藥物1892種,搜集獨特藥方11 096個,并繪制了1160幅詳細的插圖,為中國醫(yī)學(xué)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伯虎:“風(fēng)流才子”成為著名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明弘治十一年(1498),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yīng)天府(現(xiàn)南京)鄉(xiāng)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譽鵲起,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春風(fēng)得意。30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后來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審訊,案情不明不白,最終朝廷革除了唐伯虎的“士”籍,把他發(fā)配到浙江偏遠之地為小吏。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早年隨沈周、周臣學(xué)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fēng)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zhǔn)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唐寅的繪畫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fēng)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因而成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吳敬梓:《儒林外史》被譽為中國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
清朝的吳敬梓屬于典型的官二代,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后來隨父親學(xué)到了大量官場的知識。但父親病故后,他在科舉考試中卻總是差了“一丟丟”距離。如此幾次三番后,眼看大好光陰就浪費在周而復(fù)始的科考中去了。對科舉制度弊端深有體會的他,決定不再做沉默的羔羊,而是決定揭露其中真相。
于是,他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隨后,他花了近20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作品。文中,他做到了“三反”,反對科舉考試,反對古板的八股文,反對士子們赤裸裸的功名利祿之心。
同時,他做到了“一批”, 批判科舉里丑陋的人和事。而《儒林外史》也被譽為中國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這樣評價吳敬梓:“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蒲松齡:絕世佳作《聊齋志異》成就一代“鬼才”
蒲松齡,也是一位頗有才華之人,他參加科考后,卻屢屢碰壁。但是,蒲松齡志存高遠,并不像有些落榜者那樣灰心喪氣,而是立下宏愿,獨辟蹊徑自成大業(yè),去寫一部“孤憤之書”,借神仙鬼怪之口,托狐精花妖之身,鞭撻“原無皂白”的強梁世界,謳歌人間善美。
為此自撰了一副對聯(lián),刻在鎮(zhèn)紙用的銅尺上,以資自勉自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而這副對聯(lián)也成了他求學(xué)時代最常用的素材之一,可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相媲美。
在此期間,他窮畢生之精力,終于明白了當(dāng)時的科舉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官場的腐敗,于是開始干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寫書。經(jīng)20年嘔心瀝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終于誕生!離奇的故事,跌宕的情節(jié),精美的文采,深邃的寓意,叫人或泫然涕下,或破顏為笑,或怒發(fā)沖冠,或大呼“快哉”,贏得了一代又一代無以計數(shù)的讀者。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很精辟。而大才子老舍給出的評價是10個字:“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span>
左宗棠:抬棺上陣、保疆護國,名垂青史
左宗棠的才華有目共睹,然而,他20歲中了舉人之后,多次在會試中碰壁,幾次落榜后,他放下了功名之心,開始潛心學(xué)習(xí)和讀書,并認真鉆研兵法。結(jié)果后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時,左宗棠的才干有了用武之地,他協(xié)助曾國藩的湘軍鎮(zhèn)壓和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
后來他又推動洋務(wù)運動,還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平定了陜甘回族二馬叛亂,并且抬棺上陣成功收復(fù)了新疆,為國土的統(tǒng)一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稱為“唐太宗以后對中國領(lǐng)土貢獻最大的人”。而左宗棠一生的光輝業(yè)績也讓那些平淡無功的狀元郎無地自容。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6期」
「許圣義,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委政研室主任,內(nèi)鄉(xiāng)縣史志研究室研究員;許昌浩,武漢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