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卷五十六

          [057-1a]



          卷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六
                      宋 王應麟 撰
           藝文


          黃帝緑圖 明堂圖 風后圖見後


          賈誼新書修政語上黃帝職道義經(jīng)天地紀人倫序萬
          物然後濟東海入江內(nèi)取緑圖西濟積石涉流沙登於
          崑崙 河圖挺佐輔黃帝齊七日至翠媯之川魚泝流
          [057-1b]


          而至汎白圖蘭葉朱文以授帝與天老迎之帝舒視之
          名曰錄圖中候曰河龍圖出洛龜書感赤文像字以授黃帝 淮南子至徳之
          世洛出丹書河出緑圖 書正義緯候之書乃稱有黃
          龍元龜白魚赤雀負圖銜書以授聖人正典無其事漢
          自哀平之間緯候始起假託鬼神妄稱祥瑞 選注世
          本曰史皇作圖宋忠曰史皇黃帝臣圖謂畫物象 尚
          書璇璣鈐孔子曰五帝出授緑圖
          [057-2a]


          伊尹九主圖


          史記伊尹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注劉向別錄九主
          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固君三嵗社
          君凡九品圖畫其形索隱曰九主者三皇五帝及禹
          家語孔子觀於明堂覩四墉有堯舜桀紂之象各有善
          惡之狀興廢之誡


          周丹圖


          禮秋官司約小約劑書於丹圖注丹圖未聞或者雕器
          簠簋之屬有圖象者與春秋傳著於丹書今俗語有鐵
          [057-2b]


          劵丹書豈此舊典之遺言


          周明堂周公圖


          家語觀周第十一孔子觀乎明堂觀四門墉有周公相
          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靣以朝諸侯之圖孔子曰此周之
          所以盛也 有周盛時褒賞功徳或藏在盟府或紀于
          太?;蜚懹诶ノ嶂Κ氈芄写髣雱陟短煜聫i繪
          象於明堂之墉期億萬年無忘師保之徳使覩之者肅
          [057-3a]


          然動心願竭忠盡瘁追配前人褒崇勸奬之道於是為


          齊管子幼官圖


          管子經(jīng)言幼官篇第八注幼始也陳從始輔官齊政之
          法幼官圖第九有五方本圖有五方副圖西南中北東注云
          此立時之政管氏別五其圖謂之方圖而土位居中


          漢三禮圖 唐三禮圖 周明堂宗廟圖


          後魏禮志阮諶禮圖并載秦漢已來輿服阮氏圖桑車
          亦飾以雲(yún)母魏志注阮諶字士信造三禮圖傳于世 隋志三禮圖九卷
          [057-3b]


          鄭玄及後漢侍中阮諶等撰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一
          卷祁諶撰梁又有冠服圖五宗圖月令圖各一卷周官
          禮圖十四卷 唐志夏侯伏明三禮圖十二卷著錄張鎰
          三禮圖九卷不著錄藝術(shù)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崇文目三
          禮圖九卷梁正撰 續(xù)漢志術(shù)氏冠官有其圖注 光武紀初
          起明堂注禮圖曰明堂上圓下方隋書宇文愷云建武三十年作明堂禮圖
          有本 仲長統(tǒng)傳發(fā)清商之妙曲注三禮圖曰琴本五弦
          [057-4a]

          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曰少宮少商絃最清也 明
          堂位疏引阮諶禮圖云犧尊畫以牛形 春秋疏引阮
          諶三禮圖冕制 隋禮儀志引禮圖曰璫綴於革帶阮
          諶以為有章印則佩之又大裘而冕案三禮衣服圖高
          山冠武弁亦引禮圖 北史劉芳傳諸家禮圖社稷皆
          畫為木惟誡社誡稷無木 吳薛綜定五宗圖 楊傑
          補正三禮圖次篇序曰禮圖之次一曰地制八卷二曰丘
          三卷三曰宗廟二卷四曰宮室五曰庠序共一卷六曰衣冠
          三卷七曰車旗三卷八曰寳貨一卷九曰物用三卷十曰樂制一卷
          [057-4b]

          十一曰武制二卷十二曰厯象三卷十三曰失令災應共二卷
          通圖議三卷敘目三卷為三十八卷


          漢周公負成王圖


          霍光傳上察羣臣唯光可屬社稷廼使黃門畫者畫周
          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春光問誰當嗣者
          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周章
          傳論身非負圖之託注武帝欲立昭帝為太子乃畫周
          [057-5a]


          公負成王圖賜霍光


          漢禹貢圖


          王景傳見地理漢汴渠 平當以經(jīng)明禹貢使行河 國史志
          孟先禹貢治水圖一卷


          漢兵家圖 兵形勢圖陳圖見後


          藝文志兵權(quán)謀吳孫子兵法圖九卷齊孫子圖四卷兵
          形勢十一家圖十八卷楚兵法圖四卷孫軫圖二卷王
          孫圖五卷魏公子圖十卷兵隂陽圖十卷黃帝圖三卷
          風后圖二卷鵊冶子圖一卷鬼臾區(qū)圖一卷別成
          [057-5b]


          子望軍氣圖三卷兵技巧鮑子兵法圖一卷伍子
          胥圖一卷苖子圖一卷凡兵書五十三家圖四十
          三卷任宏校兵書分四種 蕭何入咸陽先取秦
          圖書 王儉七志一志專收圖譜謂之圖譜志
          阮孝緒七録內(nèi)篇有圖七百七十卷外篇有圖百


          漢宮室制度圖


          [057-6a]


          見宮類


          漢官鹵簿圖


          見鹵簿


          漢外屬圖


          竇融傳上書請師期以伐隗囂帝賜融以外屬圖及太
          史公五宗世家景帝子十三人而母五人同母者為一宗魏其侯列傳詔報
          曰每追念外屬孝景皇帝出自竇氏定王景帝之子朕
          之所祖昔魏其一言繼統(tǒng)以正長君尊奉師傅修成
          淑徳施及子孫此皇太后神靈上天所以佑漢也
          [057-6b]



          漢御座新屏列女圖


          宋弘傳建武中御座新屏風圖畫列女帝數(shù)觀視之弘
          曰未見好徳如好色帝即為撤之 梁后紀常以列女
          圖畫置左右以自監(jiān)戒注劉向撰列女傳八篇圖畫其
          又見屏風類 班倢伃賦陳女圖以鏡監(jiān)兮願女史而問


          漢秘書列仙圖 列仙傳


          [057-7a]


          東平王蒼傳帝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許
          之遣謁者賜貂裘三月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蒼
          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shù)秘方 隋經(jīng)籍志漢時阮倉作
          列仙圖劉向校理經(jīng)籍始作列士列仙列女傳列仙傳
          讚三卷劉向撰鬷續(xù)孫綽讚又二卷晉郭元祖賛 集
          賢注記云阮倉仙圖一卷集賢無本


          漢神輸圖


          藝文志易類神輸五篇圖一劉向云王道得則四海輸
          之祥瑞也
          [057-7b]



          晉爾雅圖


          見上


          梁職貢圖見朝貢


          藝文類聚梁元帝職貢圖 名畫記元帝畫職貢圖并
          序外國貢事 唐地理志梁元帝一卷崇文目同書目云其
          自序云乃纂百國一卷今存二十有七 李公麟有帖云梁元帝鎮(zhèn)
          荊州作職貢圖首虜而終?凡三十餘國今纔二
          [057-8a]


          十有二其一曰魯國南史及通典太平御覽皆無
          魯國與丙丙國其下二十國則有之河南中天竺
          師子北天竺渴盤陀武興蕃滑波斯百濟龜茲倭
          因古柯呵檀胡密丹白題末林邑婆利宕昌狼
          牙修皆朝貢於梁者武帝紀中又有扶南鄧至于闐蠕
          蠕高麗干陁利新羅盤盤丹丹九國豈圖之所遺邪亦
          不見所謂?者疑丙丙與芮芮相類即蠕蠕也通志云
          二十八國 崇文目又有職貢圖三卷 名賢晝錄閻
          立德職貢圖
          [057-8b]


          唐正?圖 王?圖朝貢圖


          東謝蠻傳貞觀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烏熊皮若注旄
          以金銀絡(luò)額被毛帔韋行縢著履中書侍郎顔師古因
          是上言昔周武王時逺國入朝太史次為王?篇今蠻
          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冩為正?圖詔可帝以其
          地為應州即拜元深刺史 藝文志顔師古正?圖卷
          亡 通鑑貞觀三年閏十二月丁未東謝酋長謝元深
          [057-9a]


          南謝酋長謝強來朝顔師古請圖寫以示後作王?圖
          從之通鑑考異云實録新舊傳皆云正?圖按周書有王?篇栁宗元鐃歌呂述黠戞斯朝貢圖皆作王
          ?今從之 黠戞斯傳阿熱破囬鶻得太和公主遣使衛(wèi)送
          還朝復遣注吾合素上書三嵗?昌中至京師武宗大悅
          班渤海使者上以其處窮逺能脩貢命大僕卿趙蕃持
          節(jié)慰其國詔宰相即鴻臚寺見使者使譯官考山川國
          風宰相徳裕上言貞觀時逺國皆來中書侍郎顔師古
          請如周史集四夷朝事為王?篇今黠戞斯大通中國
          宜為王?圖以示後世有詔以鴻臚所得繢著之詔阿
          [057-9b]

          熱著宗正屬籍黠戞斯古堅昆國也貞觀二十二年遣使獻方物其酋長俟利發(fā)入朝髙宗世
          再來朝景龍中獻方物玄宗世四朝獻乾元中為回紇所破自是不通中國 志地理類呂述
          黠戞斯朝貢圖傳一卷?昌秘書少監(jiān) 栁宗元鐃歌既克東
          蠻羣臣請圖王?百辟拜稽首咸願圖形容如周王?
          書永永傳無窮睢盱萬狀乖吚嗢九譯重 詳見朝貢


          唐太宗冩真圖


          [057-10a]


          舊紀開元十八年奚契丹犯塞六月丙子以肅宗為河
          北道元帥命百寮於光順門相見張說謂學士孫逖韋
          述曰嘗見太宗冩真圖忠王雅類聖祖此社稷之福
          乾元元年四月丁未內(nèi)出皇帝冩真圖自光順門送太
          清宮 志有韋無忝畫皇朝九聖圖


          唐忠孝圖 君臣圖


          ?要貞觀十三年十一月三日揚州長史李襲譽撰忠
          孝圖二十卷上之太宗覽而稱善 陸贄著君臣圖翼
          三十五卷舊史二十五卷贄永貞年侍東宮為古君臣圖以獻 志李襲譽忠孝
          [057-10b]


          圖傳讃二十卷傳記類


          唐本草圖


          志醫(yī)術(shù)類本草二十卷藥圖二十卷圖經(jīng)七卷顯慶四
          年李勣等撰蘇敬新脩本草二十一卷又新脩本草圖
          二十六卷圖經(jīng)七卷 雜藝術(shù)類王定畫本草訓誡圖
          貞觀尚方令 于志寧傳與李勣脩定本草并圖五十四篇
          太宗稱善 ?要顯慶二年右監(jiān)門長史蘇敬上言請
          [057-11a]


          加刪補令勣監(jiān)定并圖五十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上


          唐秘閣梁南郊圖


          車服志睿宗時皇太子將釋奠有司草儀注從臣乘馬
          著衣冠左庶子劉子玄議曰議者以秘閣梁武帝南郊
          圖有衣冠乘馬者此圖後人所為也古今圖畫多矣如
          畫羣公祖二疏而有曳芒屩者張僧繇畫昭君入匈奴而
          有施帷冒者閻立本豈可因二畫以為故實乎謂衣冠乘
          馬宜省太子從之編于令 通典卻非冠梁北郊圖執(zhí)
          [057-11b]


          事者縮纓緌 隋志禮類梁有郊祀圖二卷亡


          唐內(nèi)殿無逸圖


          崔植傳長慶初穆宗問貞觀開元治道植曰玄宗即位
          得姚宋納君於道璟嘗手寫無逸為圖以獻勸帝出入
          觀省以自戒其後開元之末朽暗乃易以山水圖稍怠
          于勤今願陛下以無逸為元龜 李玨傳武宗新聽政
          玨數(shù)稱道無逸篇以勸 ?要長慶元年八月崔植對
          [057-12a]


          云開元初宋璟為相手寫無逸一篇為圖以獻玄宗置
          之內(nèi)殿出入觀省 唐國史紫宸殿設(shè)無逸圖


          唐明堂圖


          權(quán)德輿傳元和六年三月對曰太宗見明堂圖始禁鞭
          背之制志云覽明堂針灸圖 ?要貞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制
          決罪人無得鞭背隋志醫(yī)方梁有神農(nóng)明堂圖一卷
           甄權(quán)傳撰脈經(jīng)針方明堂等圖傳于時


          唐五位圖


          王起傳起字舉之文宗好古學是時鄭覃以經(jīng)術(shù)仕王
          [057-12b]


          起以淳樸顯起加皇太子侍讀開成初判太常卿事上使廣五位
          圖俾太子知古今治亂帝常以疑事令使者口質(zhì)起具
          榜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號曰寫宣 志編年類五位
          圖十卷廣五運圖卷亡曹圭五運錄十二卷 崇文總
          目王氏五位圖三卷書目同自開闢至唐以五運為序
          宋朝至道二年四月甲申屯田郎呂奉天言司馬遷史
          記王起五位圖嵗次朔閏皆與經(jīng)傳不合
          [057-13a]


          唐太液亭君臣事跡圖 尚書圖


          文宗太和二年自撰集尚書中君臣事跡命畫工圖太
          液亭朝夕觀覽 明皇內(nèi)殿無逸自張文宗太液尚書
          是錄


          唐孝友傳圖 唐朝綱領(lǐng)圖 聖運圖


          李棲筠為常州刺史大起學校堂上圖孝友傳示諸生
          為鄉(xiāng)飲禮人人知勸為刻石頌徳進銀青封贊皇子
          志雜史南卓唐朝綱領(lǐng)圖一卷起髙祖訖宣宗以年書一時黜陟廢置之要
          薛璫唐聖運圖二卷崇文目同
          [057-13b]



          唐毛詩草木蟲魚圖


          見詩類 二十卷開成中楊嗣復等上 一云毛詩物
          象圖


          唐占額供軍圖詳見?計類 均田圖


          王彥威傳開成初召為戶部判度支奏曰臣按見財量
          入為出隨色占費終嵗用之無毫釐差因上占額圖又
          言至徳訖元和大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千餘萬長慶
          [057-14a]


          籍戶三百五十萬而兵乃九十九萬率三戶資一兵今
          舉天下之入嵗三千五百萬上供者三之一又三之二
          則衣食仰給焉自留州送使外餘四十萬衆(zhòng)皆仰度支
          又為供軍圖上之 志職官類占額圖一卷 均田圖
          元稹


          唐帝王厯數(shù)圖


          書目十卷唐路惟衡撰起自周秦至于隋氏曾子玉以
          惟衡所撰自周已後其開闢以來並不載故依五運圖
          錄之以備一家之文大唐聖運圖畧三卷薛璫撰起髙
          [057-14b]


          祖訖武宗帝王厯數(shù)歌一卷大和元年劉軻以帝王年
          號世數(shù)次而為歌 晁氏志帝王鏡畧馮鑑續(xù)至唐末


          唐奏樂圖


          王維傳人有得奏樂圖者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
          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誤咸服其
          精思 新史云按樂圖


          唐宰輔圖


          [057-15a]


          崇文目職官類二卷起高祖訖昭宗宰相名氏拜免年
          中興書目云唐宰相歴任訖


          唐衣冠盛事圖


          五卷竇氏撰 皇朝衣冠盛事一卷錢明逸撰


          唐三宮圖


          通志唐太極大明興慶三宮圖一卷 晁氏志服飾圖
          三卷唐李徳裕編共五十五事


          唐國要圖


          志職官類大唐國要圖五卷左僕射賈耽纂監(jiān)察御史
          [057-15b]


          褚璆重修崇文目地理類孫結(jié)大唐國照圖一卷文宗時人


          唐制舉科目圖


          一卷不題撰人凡七十六科仕至宰相者七十二人
          詳見科舉


          建隆洛陽宮殿圖


          見後 建隆三年五月詔廣皇城命有司畫洛陽宮殿
          按圖而修之
          [057-16a]



          建隆重集三禮圖 至道國子監(jiān)三禮圖禮象


          建隆三年五月丙寅國子司業(yè)兼太常博士聶崇義表
          上重集三禮圖二十卷冕服第一至目錄第二十賜三品服仍命詹
          事尹拙集儒學之士重加參議 周世宗詔崇義參定
          郊廟器玉顯徳四年二月庚午詔有司更造祭器祭玉命國子博士崇義為之圖又詔學
          士竇儼統(tǒng)領(lǐng)之崇義因取三禮圖再加考正三禮舊圖是隋開皇
          中勑官脩撰建隆三年表上儼為序曰聶崇義博采三禮舊
          圖凡得六本凡舊圖之是者則率由舊章否者當理彈
          射其新圖凡二十卷附於古今通禮之文是書纂述之
          [057-16b]


          初詔儼統(tǒng)其事故作序焉太祖覽而嘉之詔所進圖令
          尹拙駮正崇義復引經(jīng)釋之乃以儼裁定以尹拙駮議
          及崇義答議各四卷再加詳閲隨而增損列於注釋共
          分十五卷詔頒行之拙崇義復上祭玉鼎釡異同之說
          詔下尚書省集議張昭等議曰四部書目有三禮圖十
          三卷是隋開皇中敇禮官修撰其圖第一第二題梁氏
          第十後題鄭氏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鄭後有梁氏
          [057-17a]

          者集前代圖記更加評議題曰陳留阮士信受禮學於
          潁川綦毋君取其說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
          其阮士信即諶也云云請圖釡鑊于鼎下從之尹拙又言袞冕而下
          君臣合畫充耳竇儀議從之 目録序云舊圖十卷形制缺漏文字
          省畧名數(shù)法式上下差違前後六本大同小異唐張鎰洎諸家所撰蓋久傳
          不知所自崇義於顯徳三年冬十月定郊廟器玉因遂
          刪改其名數(shù)雖殊制度不別則存其名畧其制瑚簋車
          輅之類是也名義多而舊圖畧者就而增之射侯?服
          之類是也有名無制者畧而不圖仍別敘目錄共為二
          [057-17b]

          十卷冕服第一至?器第十九終以目錄一卷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經(jīng)仲尼
          所定康成所注傍引疏義事有未逹則況以漢法圖有
          未周則詳於目錄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敘訖冠冕衣
          服見吉兇之象宮室車旗見古今之制弓矢射侯見尊
          卑之別鐘皷管磬見法度之均祭器祭玉見大小之數(shù)
          圭璧繅藉見君臣之序?葬飾具見上下之紀 竇儼
          序又曰國朝創(chuàng)制彛器車服博采三禮舊圖凡得六本
          [057-18a]

          大同小異遂鑚研尋繹躬命繢素不差毫釐率文而行
          恐迷其形範以圖為正則應若宮商 至道二年丙申
          月丙辰十八日詔翰林畫工二人圖三禮品物制度於國
          學講論堂之壁以舊壁頽落以板代之三年秋七月癸
          酉始畢李至撰記曰崇義書成天子詔國學圖於宣聖
          殿後北軒之壁嵗久闇落聖上命改作於論堂之上以
          版代壁丹青爛然安上治民移風易俗禮樂之本也玉
          帛鐘皷禮樂之末也聖人務本以求理存末以致用新
          圖既成與夫畫洛神之賦尚列女之屏豈同年而語哉
          [057-18b]

           咸平二年七月甲辰幸國子監(jiān)詔講書因閲三禮圖
          天聖二年八月己卯幸監(jiān)講論語覽七十二子賛觀東
          序圖繪禮器龍圖直學士馮元援三代制度以對一云閱三
          禮圖政和五年六月丁巳十九日校書郎賈安宅言崇義圖
          義皆諸儒臆說王普謂崇義出於臆度未嘗親見古器於經(jīng)無據(jù)國子監(jiān)
          三禮堂實存圖繪下至郡縣學間亦有之不足示學者
          宜詔儒臣編次方今禮樂新制器用宜繪於圖著其義
          [057-19a]

          具為成書頒焉詔三禮圖及郡縣學繪畫圖象並改正
          舊所繪兩壁三禮圖並毀去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詔諸州祠祭噐令禮制局繪圖攽降依圖製造銅器以漆為之
           書目三禮圖二十卷崇義博采舊圖凡六本考正是
          否繢素而申釋之三禮圖駁議二十卷不知作者禮象
          十五卷陸佃撰圖其物象而為之釋以救舊圖之失元祐
          七年三月序 呂大臨考古圖十卷裒三代秦漢尊彛鼎之
          屬繪於幅辨論形制文字 王楚博古圖二十卷集三
          代秦漢彛噐繪形範辨欵識 秘書省古噐舊藏四百
          [057-19b]

          十八續(xù)藏四十 慶元四年繪畫為圖其高廣大小欵
          識皆記載為五袠藏于經(jīng)庫凡商噐七十六周噐一百
          六十五漢噐一百十二唐噐二不知年代者九十七不
          知名者二十三 嘉定六年七月續(xù)藏古噐八十三續(xù)
          畫為一冊通前六冊續(xù)書目六卷 觀其噐誦其言形容髣
          髴以追三代之遺風如見其人


          太平興國御製囬文圖


          [057-20a]


          八年十一月己未御製蓮花心輪回文偈頌十部共一
          百五十卷回文圖十軸以示宰相近臣 國史志有太
          宗棊圖一卷


          雍熙運厯圖


          書目三卷雍熙四年龔頴撰三代未紀甲子以秦昭襄
          王五十一年乙巳滅周為厯運之始至雍熙四年丁亥
          計一千二百四十四年 紹運圖一卷元祐諸葛深撰
          自三皇至宋 北史後魏張彛上歴帝圖五卷起元庖
          犧終於晉末凡十六代一百二十八帝歴三千二百七
          [057-20b]


          十年雜事五百八十九宣武善之


          端拱歴代年紀圖


          端拱元年正月壬午殿中侍御史龔頴編歴代年紀為
          二圖來上優(yōu)詔褒之歐陽脩稱其精博 晁氏志龔頴運厯圖
          六卷起秦昭王乙巳止雍熙丁亥


          淳化大射圖


          見後
          [057-21a]



          淳化入閤圖 祥符入閤圖


          淳化二年上以入閤舊圖承五代草創(chuàng)禮容不備於是
          命史館脩撰楊徽之等討論故事別為新圖十二月丙
          寅朔遂行其禮於文徳殿 景祐元年李淑上時政十
          議議入閤曰唐寳厯後常以月朔御紫宸殿行入閤之
          禮太祖五行其禮多御崇元殿今天安殿備殿中金吾諸仗
          設(shè)待制候?qū)偾轮岣挠竺鞯?span>即今集英太宗三行
          其禮別定新儀就文徳殿廷增設(shè)黃麾仗真宗亦三行
          之繪圖講習藏之禁閤茲禮之廢向踰二紀 初景徳
          [057-21b]


          四年十二月詔朝?並依入閤圖儀制排定祥符七年
          四月丁巳二日實錄丙辰朔東上閤門使魏昭亮言入閤圖殿
          上侍立臣僚皆唐時職官與今名品異請依新定儀制
          重畫從之天禧二年十二月壬寅禮儀院言儀制圖內(nèi)
          言閤門通事舍人請去閤門字從之熙寧四年正月韓
          維以入閤舊圖增損裁定為文徳殿視朝儀甲寅上之
           李宗諤曰朝?圖門下省典儀設(shè)版位御史中丞班
          [057-22a]

          在丹墀上兩省官後立


          至道南郊圖


          見郊祀


          咸平國田圖見觀書 占額圖


          三年十一月壬午鹽鐵使陳恕上占額圖


          咸平龍圖閣五經(jīng)圖


          見觀書


          景徳崇和殿尚書禮記圖 中庸圖 祥符尚


          [057-22b]


          書圖


          景徳四年九月庚午宴近臣于龍圖閣之崇和殿餞翰
          林學士邢昺赴曹州刑書溫仲舒宋白吏侍郭贄預焉
          昺視壁掛尚書禮記圖指中庸九經(jīng)事講述其大義序
          脩身尊賢皆有倫理在位聳聽上嘉納之賜詩二首寵
          其行命羣臣咸賦 祥符二年九月丁丑二十六日召宗室
          觀書龍圖閣因覽尚書圖 皇祐之無逸圖治平之洪
          範屛
          [057-23a]



          景徳歴代君臣圖


          三年九月庚申草澤許可獻治平書歴代君臣圖


          景徳禮記圖


          見禮類 陳祥道禮圖亦見禮類


          景徳合班圖


          見禮制


          祥符宗室班圖


          見宗戚
          [057-23b]


          祥符釋奠祭器圖


          二年正月甲子八日詔禮院定州縣釋奠禮器數(shù)圖其制
          攽之見社稷二十九日禮院言先聖先師每坐酒樽二籩
          八豆八簠二簋二爼三罍一洗一篚一巾一燭一爵四
          坫二從祀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爼一燭一爵一十二
          月龍圖待制戚綸依少府監(jiān)所用禮器制度繪圖一卷
          并寫開寳禮外州釋奠儀以獻請付禮院參詳三年六
          月丙辰九日詔曰嚴師重道勸學之令猷釋奠陳牲薦誠
          [057-24a]


          之彛典儒臣上言慮郡國未詳爼豆之事乃命龍圖待
          制戚綸與太常禮院討論酌簡冊之文著庠序之式圖
          繪頒行其釋奠元聖文宣王廟儀注及祭器圖令崇文
          院摹印下禮院頒諸路 書目有崇寧頒行一卷 淳
          熙七年二月頒尊爵制度見釋奠類 歐陽公曰釋奠
          釋菜祭之畧者也古者士之見師以菜為摯故始
          入學者必釋菜以禮先師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
          奠釋奠有樂無尸而釋菜無樂則其又畧也今釋
          奠幸存然亦無樂又不徧舉於四時獨春秋行事而已
          [057-24b]


          祥符四圖


          五年十二月丁亥召宗室近臣觀祀汾隂后土壇朝覲
          親奠西嶽廟及祥瑞四圖於龍圖閣 六年二月丙寅
          召詣滋福殿觀聖祖臨降及衆(zhòng)眞列侍圖


          祥符四夷述職圖


          見內(nèi)附類 政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翁彥約言國家
          天覆萬國化行方外梯杭輻湊史不絶書其贄幣服飾
          [057-25a]


          之瓌竒名稱狀貌之詭異多所未載今圖畫表章藏在
          禮部宜命有司編集成書如周家王?之篇詔禮部編


          天禧大禮稱慶合班圖 景祐立班圖


          天禧三年十一月九日辛酉閤門禮院上大禮稱慶合
          班圖皇太子序位在宰相上太子懇避?凖靣陳儲副
          之重不可謙抑望遵儀制凡再請乃許辛未升壇祀天
          地禮畢御皇禧殿皇太子賀于殿上宰臣率百官賀于
          廷中 景祐四年九月十一日庚戌詳定閤門儀制所
          [057-25b]


          言紫宸垂拱殿起居臣僚左右位上欲鐫字記之并立
          班圖用絹別寫四本二進內(nèi)二付閤門從之又見景徳閤門儀制


          景祐百官圖


          天聖元年王欽若謂平時百官敘進有常法為敘遷圖
          以獻冀便省覽景祐三年天章待制范仲淹言治亂係
          用人得失此宰相之職因為百官圖以獻指遷進次序
          遲速曰如此而為公為私不可不察五月丙戌出守饒州 紹興
          [057-26a]


          初命宋棐編脩差除格目


          景祐雜坐圖


          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集賢校理趙良規(guī)言按天聖編敇
          學士知制誥待制三司副使正官未至五品並同五品
          官例又按雜坐圖學士在兩省侍郎之下尚書丞郎之
          上中書舍人知制誥待制在留後之下祕書監(jiān)之上三
          司副使在少卿監(jiān)之上又按閤門儀制大宴學士坐殿
          上與僕射同行知制誥亦坐殿上與尚書丞郎同行若
          曲宴則三司副使預坐即在知制誥之後重行異位
          [057-26b]



          慶厯觀文鑒古圖


          慶厯元年康定二年辛巳即慶厯元年七月戊申朔出御製觀文鍳
          古圖記以示輔臣繪列百篇合為十卷初康定二年七月己卯命
          圖畫前代帝王美惡之跡可為規(guī)戒者號曰觀文鑒古
          圖上自為記凡十二卷藝文志云十卷百二十事每事帝自為
          一篇始黃帝夢風后力牧終長孫皇后賞魏玄成諫慶
          厯四年二月丙辰御迎陽門召輔臣觀之 書目觀文
          [057-27a]


          鑒古圖十卷康定二年仁宗親述并為之序先是學士蘇紳言唐
          憲宗令近臣具前代得失之跡繪圖以觀 會要慶厯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丙辰御崇政殿西閤四壁各張畫圖前代帝王美惡可
          為規(guī)戒者命兩府觀之 元祐五年五月范祖禹請哲
          宗覽此二圖可以見美惡之跡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紹興五年
          二月十九日毛剛中上鑒古圖記十卷


          慶厯三朝訓鑒圖


          慶厯八年八月庚辰知制誥楊億被?檢討三朝事跡
          乞與內(nèi)翰李淑同編纂凡得祖宗故實事大體重者百
          [057-27b]


          條為十通命待制高克明等設(shè)色其上十月庚辰御製
          序賜名其序畧曰太祖以神武肇基太宗以英文紹復
          思皇真考對越靈期莫不兢業(yè)以臨朝機憂勤而靖王
          畧總御臣之威柄謹制世之令謨朕明發(fā)聳慕夕惕嚴
          祗申詔信史論次舊聞得祖宗之故實事大體重者百
          條繪采綴語釐為十通設(shè)色在上各載綱源執(zhí)簡嗣書
          兼資義解幾杖勒銘圖取正酌古垂範保邦守成然
          [057-28a]

          而稽之先民孰若稽之往訓皇祐元年二月纂成進呈
          十一月庚寅朔御崇政殿召近臣及臺諫館閣宗室觀
          一云召觀於迎陽門當以崇政者為是又鏤板印染賜大臣宗室其圖
          始於親征下澤潞平惟揚終於真宗禁中觀稼飛山觀
          礟凡百條 書曰皇祖有訓鑒于先王成憲命名之義
          允協(xié)于此舊目缺其圖又誤以仁宗御製後序冠于卷
          首續(xù)書目采繪俱全 書目三朝訓鑒圖十卷李淑撰
          仁宗御製序今繪采皆闕 光掩鑒古輝映無逸
          [057-28b]

          慶厯百官圖


          書目文武百官圖二卷慶厯中太常博士萬當世撰採
          本朝合班儀新令文具員故事等分門引類載階勲爵
          邑品秩俸祿之要為上卷以天聖中左僕射平章事王
          欽若所撰遷敘圖及合班儀封爵俸祿例為下卷


          慶厯景徳禦?圖


          慶厯五年九月癸巳詔近臣考先朝正史實錄為景徳
          禦?圖錄寳訓云中丞王拱辰言乞詔近臣詳定景徳
          [057-29a]


          禦?圖上命采閲先朝史錄而考詳之


          皇祐邇英閣無逸圖 孝經(jīng)圖序


          皇祐四年十二月甲午知制誥王洙蔡襄上所書無逸
          孝經(jīng)圖初十一月甲辰侍讀楊安國講尚書無逸上曰
          朕深知享國之君宜戒逸豫因請書無逸篇於邇英閣
          之後屏上曰朕不欲背聖人之言當書置之坐左又命
          侍讀丁度取孝經(jīng)天子孝治聖治廣要道四章對為右
          圖因令襄書無逸洙書孝經(jīng)又命承?王拱辰為二圖
          序而襄書之 一云仁宗初建邇英閣書無逸於屏間
          [057-29b]


          嵗久而弊以白居易賦代之侍講楊安國請復書無逸
          上欣然命王洙書之置之左方又命丁度取孝經(jīng)之天
          子聖治孝治廣要道四章一本無聖治有至徳對為右圖命蔡襄
          書之 按邇英延義二閣建於景祐二年正月癸丑孫
          奭為侍講學士嘗畫無逸圖上之請施便坐帝施於講
          讀閣今曰嵗久而弊者當是奭所上之圖 元祐二年
          十月丁未范祖禹乞於邇英閣復張掛王洙蔡襄所書
          [057-30a]

          無逸孝經(jīng)圖從之 周公無逸以勤為先孝經(jīng)四章以
          孝為本 天聖說無逸慶厯講孝經(jīng) 中負黼扆左顧
          右盼


          至和周禮器圖 嘉祐周禮樂圖


          至和元年九月丙寅實錄?要同或作皇祐五年翰學王洙上周禮
          器圖先是洙講周禮上因命畫車服冠冕籩豆簠簋之
          制及圖成而上之 皇祐五年九月十九日上觀新樂
          及晉鼓三牲鼎鸞刀于崇政殿 嘉祐三年閏十二月
          十九日皇姪克頠上周禮樂圖 書目有龔原周禮圖
          [057-30b]


          十卷 孫奭撰樂記圖


          仁宗御製洛書五事圖


          仁宗御集有洛書五事圖一卷 范祖禹云仁宗最深
          洪範之學每有變異恐懼脩省必求其端


          治平歴年圖


          治平元年一云三月十四日司馬光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盡
          周顯德六年為歴年圖五卷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畧舉
          [057-31a]


          每年大事編次為圖上之以便觀覽每年一行六十行為一重六重為一卷言人君之徳三仁明武人君之才
          五創(chuàng)業(yè)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今本六卷一云七卷起共和庚申訖顯徳己未上下凡千有八百年
          自威烈二十二年上距共和元年增多四百三十有八
          年蓋晚年所脩餘見後稽古錄 劉攽易其名曰帝統(tǒng)編年紀
          事珠璣第為十巻以著論為一卷總十一卷首卷序三
          皇訖皇朝世次大畧歴年圖所無


          治平八廟圖


          一卷
          [057-31b]


          元祐無逸圖


          二年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上奏曰邇英北壁有仁祖
          朝講官王洙所寫無逸圖臣慮禁中或未有此圖敢寫
          録四軸并一卷上進望於殿內(nèi)張掛及置於幾案以便
          聖覽 元祐二年十月侍講范祖禹言今邇英閣
          尚書圖序于屏間而無逸孝經(jīng)二圖不復張列蔡
          襄所書圖序置在御座之後因脩展邇英閣方徹
          去卻書于屏間乞依舊張掛三圖並列如仁宗朝
          [057-32a]


          故事


          元祐仁宗御書三十六事圖


          元祐六年三月庚申朔御邇英閣宰相呂大防言仁宗
          所書三十六事一本云三十五事請圖寫坐隅以備親覽從之
          詳見御書上曰宮中有此本蓋向時寳訓所進也


          宣和博古圖又見錄類


          劉敞得先秦古器十有一模其文圖其象為先秦古器
          圖一卷又為贊 元祐中呂大臨以所閲三代尊彛鼎
          之器傳摹靣寫論次為考古圖十卷李公麟為古器圖
          [057-32b]


          一卷又為序贊 徽宗道兼三皇萬古之器並出?于
          天府品之多五十有九數(shù)之多五百三十有七舟車所
          貢又百倍此清燕之間第其時物繪其形制識其名欵
          各有次第凡禮之器鼎為先簠簋次之樂之器律為先
          鐘磬次之有典制之器有征伐之器有常用之器有燕
          閒之器既成召輔臣親王御崇政殿觀之 政和二年
          七月己亥置禮制局三年六月庚申因中丞王甫乞頒
          [057-33a]

          宣和殿博古圖令儒臣考古制度遂詔討論三代古器
          及壇壝之制改作爼豆籩篚之屬十月十四日手詔云
          裒集三代盤匜罍鼎稽考取法以作郊廟禋祀之器煥
          然大備 中興書目博古圖三十卷宣和殿所藏彛鼎
          古器圖其形辨其欵識推原制器之意而訂正同異
          紹興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臣僚請攽宣和博古圖於
          太常俾禮官討論釐正改造祭器從之 晁氏志博古
          圖二十卷王楚集三代秦漢彛器繪其形範辨其欵識
          增多呂氏考古十倍此又一書也 薛尚功編考古博古之
          [057-33b]

          類為鐘鼎欵識二十卷


          紹興講殿御書無逸圖


          五年四月庚戌七日上諭輔臣曰昨日己酉范沖論仁宗建
          邇英閣沖為侍講轉(zhuǎn)對言命蔡襄等書無逸孝經(jīng)圖列於左右
          元祐初沖父祖禹為侍講乞檢尋二圖如仁宗故事哲
          宗從之沖勸朕手寫無逸為二圖設(shè)於講殿之壁今已
          寫就趙鼎曰沖以世官侍經(jīng)筵乞修祖宗故事宜也陛
          [057-34a]


          下親御翰墨不崇朝而圖成仰見從善汲汲之意沈與求曰
          願以是圖為元龜夙夜自儆 七年九月一日內(nèi)出無逸篇四軸付
          講筵所遇講日安掛


          紹興資善堂孝經(jīng)圖


          五年六月己酉建國公孝宗五月己亥封初出資善堂上命見
          翊善范沖贊讀朱震皆設(shè)拜沖等每因牋奏導國公以
          仁義之言輒標軸藏之時一展玩國公嘗得李公麟所
          畫孝經(jīng)圖沖書其後畧曰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
          大萬物之所以生人之所以靈綱常之所以立學然後
          [057-34b]


          知之習與性成是謂純孝豈不見夫諸侯車服之美儀
          物之盛尊榮如此國公以幼學之年享寵祿之厚盍思
          所以保富貴之道乎故沖以諸侯之事為獻曰戰(zhàn)戰(zhàn)兢
          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周之諸侯其入而居於王所皆
          謂之卿士故沖又以卿大夫之事為獻曰夙夜匪懈以
          事一人國公其勉之洪邁曰李公麟作孝經(jīng)圖繪王者朝事母后


          乾道御製敬天圖


          [057-35a]


          七年正月己亥出敬天圖以示輔臣上曰無逸一篇享
          國久長皆本於寅畏朕近日取尚書所載敬天事編為
          兩圖朝夕觀覽以自儆省名之曰敬天圖虞允文奏古
          人作無逸圖猶夸大其事陛下盡圖書中敬天事又逺
          過之惟聖人盡躬行之實敬畏不已必有明效六月乙
          卯上曰敬天事已纂成圖置之坐右朝夕自省一日引
          卿等便殿觀之又曰人主儻不畏天尚何所畏允文奏
          願頒此圖刻之琬琰上曰作數(shù)語并圖付出嘉熙三年亦製是圖
           淳熙四年五月己酉宗正少卿程叔達進對言玉音
          [057-35b]

          許宣示敬天圖願得稽首拜觀上顧左右取圖至命叔
          達起觀上亦誦讀每至前代王者或不能敬畏脩省則
          曰此圖美惡並著亦欲以之儆戒至無逸篇則曰無逸
          言人君享國久長由嚴恭寅畏所致尤當以為法
          孝宗一議蠲放之令而日有戴氣一萌祈禱之念而雨
          已霶霈誠心所形其答如響


          嘉熙敬天圖


          [057-36a]


          御製敬天圖序曰朕觀書契以來人極茂建聖賢大訓
          布在方策其言治國平天下之道無出於六經(jīng)而求之
          六經(jīng)之要一日不可違者其惟天道乎大槩易明其理
          書正其事詩通其情周典備其禮春秋志其變記禮則
          雜紀焉者也人主知天之當敬視六經(jīng)格言如金科玉
          條罔敢踰越則逸徳鮮矣仰惟祖宗丕靈承帝事?lián)嵊?/span>
          方夏列聖垂謨無一息不以敬天為心國史登載難以
          殫舉然未有不本於六經(jīng)之?朕以寡昧寅奉燕詒懼
          弗克欽若眷命萬幾之暇稽式古典爰以己意取其關(guān)
          [057-36b]

          於天道之大而有以啟寅畏之衷者每經(jīng)表而出之裒
          列成編目之曰敬天圖庶幾朝夕觀覽對越鑒臨以自
          警省云爾又御製天人要語 楓宸燕閒左顧右盼凜
          然肅然如在璣衡


          帝王經(jīng)世圖譜


          唐仲友帝王經(jīng)世圖譜凡天文地志禮樂刑政陰陽度
          數(shù)兵農(nóng)王覇皆本之經(jīng)典兼采傳注類聚羣分旁通午
          [057-37a]


          貫使事時相參形聲相配或推消長之象或列休
          咎之證而於郊廟學校畿疆井野尤致詳焉各為
          總説附其後始終條理如指諸掌門人金式繕寫
          積百二十二篇又猶子燁校讐釐為十卷以類相
          從周必大題辭云六經(jīng)?趣百世軌範皆聚於


          宋朝宰輔圖


          蔡?學皇朝宰輔拜罷圖一卷建隆元年至紹熙五年
          宰執(zhí)拜罷月日為圖年經(jīng)而官緯之
          [057-37b]


          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書天地有自然之理
          圖經(jīng)也書緯也一經(jīng)一緯相錯而成文圖植物也書
          動物也一動一植相湏而成變化見書不見圖聞其
          聲不見其形見圖不見書見其人不聞其語圖至約
          也書至博也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古之學者為
          學有要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象於圖索理於書
          圖書相為經(jīng)緯尚矣經(jīng)之以書載前代成敗之實而讀
          [057-38a]

          者興焉緯之以圖繪前代成敗之形而觀者鑒焉耳其
          言者入乎耳而著乎心目其繪者入乎目而著乎心惟
          圖與書所以開導人君之聰明而交相養(yǎng)也 漢畫西
          閣堯桀並彰唐設(shè)連屏以鏡興亡 金鋪玉戶丹書相
          宣邦國若否瞻之在前 翺翔周覽一息千載 攀輪
          折檻還笏挽裾凜凜生氣凌鑠坐隅瓊室傾宮怠敖侈
          麗圖其覆轍危竿欹器 拱揖令王為吾友朋想像昔
          賢為吾股肱 緑字赤文如河之出 命工作繢五采
          彰施圖象古昔以當箴規(guī) 明皇內(nèi)殿無逸是張文宗
          [057-38b]

          太液尚書是録 貞觀金鏡祗以為書元和事跡目纔
          十餘 漢賜列仙唐述無逸 可以配無逸之屏代千
          秋之鑑
           玉海卷五十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四庫全書經(jīng)部禮類-周禮翼傳》明-王應電
          欽定禮記義疏 卷二十八
          後漢紀校注(晉)袁宏撰 周天游校注附錄二:袁宏傳及其軼事
          全唐文(第十四冊)【清 · 董誥 等輯】
          經(jīng)部禮類書目
          仲長統(tǒng)《昌言》(整理本) - 文學編年 - 國學論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