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毛主席的主導下,啟動了對開國將帥的大授銜活動。
而這次授銜的軍銜評定工作,則交給了從秋收起義開始,就一直從事軍事領導工作的羅榮桓元帥負責。
羅榮桓元帥接手后,倍感壓力。
羅榮桓
這次軍銜評定,本身就是一件極為復雜的事情。
因為,軍銜評定的標準并非一維的,而是要結(jié)合軍事將領的方方面面進行綜合評定,所涉及的影響因素非常多,這么多的衡量指標,如何評得準確、評得公正,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
其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位名叫劉子奇的革命將領,從1930年開始就擔任了師長職務,一直到1949年9月時,他在軍隊中的職務,依舊是師長。
也就是說總共20年的時間,劉子奇竟然一級未升,他的職務定格在了師長上。
是他表現(xiàn)不好、戰(zhàn)績不夠、貢獻不大嗎?
都不是。
可如果只是按照的軍隊職務級別來判定進行軍銜評級,則如何去評,又是否合理呢?
在開國的將帥之中,提起劉子奇,并沒有多少人知道。
但是,若是論起資歷來,他卻是實打?qū)嵉睦细锩?、老紅軍。
劉子奇
劉子奇1900年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佃農(nóng)家庭,因為父親的早逝,家境較其他的佃農(nóng)更為困難,幾歲時便要隨著母親下地干活,即便如此,每年通過土地所獲得的微薄收成,除去交給地主的佃租之外,連口糧都剩不下多少。
他便在這種饑寒交加的環(huán)境中堅強地成長了起來。
還未滿15歲的時候,為了家中少一張嘴吃飯,也為了能多掙些錢補貼家用,身形瘦弱的劉子奇并前入瀏陽的一間紗廠當了學徒工。
本以為可以賺錢養(yǎng)家的劉子奇進廠后才發(fā)現(xiàn),身為學徒的他只能得到免費的三餐,除此之外,他并沒有任何的收入。
但是,為了盡快走出學徒階段,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紗廠
雖然,許久之后,他好不容轉(zhuǎn)成了正式工人,但遭到紗廠老板的惡意盤剝,拿到的工資極少,不過好在他省吃儉用,總算能接濟一下極度困難的家里。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子奇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深知舊中國必須要改變,否則人民將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就在他產(chǎn)生了這種樸素的覺悟之時,便遇到了毛主席在湖南領導組織工人與農(nóng)民運動,毛主席的先進革命思想,也不斷進入到劉子奇的腦海之中。
毛主席考察湖南農(nóng)民運動
于是,有了先進革命思想的武裝,劉子奇快速成了當?shù)毓と诉\動的領袖人物。
在大革命失敗前,他便憑著優(yōu)異的革命表現(xiàn),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而大革命失敗后,他又率先響應黨的政策,在瀏陽發(fā)起了工農(nóng)武裝起義,并建立了瀏陽游擊區(qū),為后來的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的開創(chuàng)與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30年,劉子奇擔任了湖南自衛(wèi)軍瀏陽赤衛(wèi)軍的師長,自此之后,持續(xù)20年的時間,他的職務一直停留在師長的位子上。
劉子奇一路下來,從根據(jù)地軍區(qū),到紅六軍團,到八路軍,最后到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始終都是師長級別,既沒下來過,也沒升上去。
無論部隊的名稱與番號如何變化,也無論面對怎樣的敵人,他一直都是一名驍勇的革命戰(zhàn)將,在戰(zhàn)斗身先士卒,英勇無畏,一直被冠以“猛將”稱號。
可就是這員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戰(zhàn)斗,戰(zhàn)功卓著的“猛將”,卻為何職務一直沒能得到升遷,而是定格到了師長的固定職務上?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造成的。
一是,劉子奇多次主動拒絕對他的升職。
他總是認為自己因為小時候家庭的原因,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導致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每當組織上要為他晉升職務時,劉子奇總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天花板,如果給他太高的職位,他總是謙虛地推脫并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希望更有能力、更有潛力的人來出任。
二是,劉子奇是一個救火將軍,哪兒需要哪兒去。
無論是紅色根據(jù)地時期,還是長征途中,抑或抗戰(zhàn)期間,以及解放戰(zhàn)爭,無論哪支部隊或哪場戰(zhàn)役,需要人,他總是第一站出來:“我去!”
正是這種頻繁的調(diào)動,他變成了補缺的“救火”將軍,而這種調(diào)動導致他無法在一支固定的軍團或部隊中,按正常的途徑進行升遷。
因為,在革命軍隊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將領的升遷,往往都是伴隨著所在部隊的不斷發(fā)展壯大。部隊的壯大與編制的增加,自然各級軍事將領的職務就會水漲船高。
比如,當一支部隊的師級隊伍擴編到軍級時,那么師長自然而然就成了軍長。
顯然,劉子奇并沒有在意這種機會,因為在他看來,他之所以參加革命,是為了救國救民,并非為了“升官發(fā)財”。
眾所周知,1955年9月27日,由毛主席主導,并在中南海懷仁堂啟動的中國開國將帥授銜儀式,陸續(xù)進行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軍銜的授銜。
“五五授銜”
但是,這次授銜的準備工作,卻是從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便在毛主席的親自安排下,就開始了。
授銜儀式開始前的主要準備工作,就是先要對準備授銜的開國將帥們,進行軍銜評定。
這項艱巨的工作之所以落到了羅榮桓元帥身上,除了他的軍事生涯與權(quán)威,以及他對軍隊中開國將帥的了解之外,主要還是在于他當時的一重身份。
羅榮桓元帥是軍隊干部組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而授銜評銜一事,按理說正是屬于軍隊干部組織管理的范疇。
其實,當時有兩個軍銜的級別,被羅榮桓推到了毛主席與周總理這邊,那就是十大元帥與十名大將的軍銜評定。
“元帥與大將,還是請主席與總理來評,若是交給我,我既不敢評,也怕評不出來?!?/p>
聽到羅榮桓元帥此話后,毛主席哈哈一笑:“你也不用有什么顧慮,你提建議,我跟總理來決定,你看這樣如何?”
看到實在推脫不掉,羅榮桓元帥只好接受了下來,但他提交的元帥與大將名單中,卻偏偏都沒把自己放進去。
“你倒是挺會避嫌,元帥中沒有你,大將中也沒有你,看來這兩個軍銜你是看不上嘛?!?/p>
毛主席手中拿著羅榮桓元帥所列出的建議名單,開玩笑地笑道。
“主席與總理,你們都不參與評銜授銜,我也以你們?yōu)榘駱樱筒粎⒓恿税?。?/p>
羅榮桓笑著回道。
“那可不行,我跟總理商量過了,你的名字,一定要在十大元帥之列,你就不用再推脫了?!?/p>
令羅榮桓元帥沒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提前透露了有關(guān)他軍銜的決定。
當時,對于軍銜評銜與授銜一事,毛主席專門與周總理商量過,最后定下了一個規(guī)則,就是黨和政府的高級領導人,不再參與授銜。
所以,不僅毛主席與周總理不在授銜范圍內(nèi),便是諸如鄧小平、劉少奇、李先念等人,也不列入授銜的范疇。
而羅榮桓元帥,顯然不歸屬此類。
因為,他的主要工作,仍在軍隊與軍事領域。
對于羅榮桓元帥來說,十大元帥與十名大將,他提完建議之后,只需要等毛主席與周總理裁決即可,但后面的上將、中將與少將等開國將軍的評定,卻讓他頭痛不已。
一是人數(shù)較多,二是評定標準要作全面考量。
特別是評判的標準,如何細化與定性,讓羅榮桓元帥為此連續(xù)多日失眠。
這次評銜,主要的考量時間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前,也就是說從大革命失敗之后的武裝斗爭時期開始,一直到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
羅榮桓
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要對每一位重要的革命將領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定,并非簡單地依據(jù)最后的軍隊行政職務來定。
其中需要考慮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軍隊中的職務,特別是最后的職務。
第二,在革命戰(zhàn)爭中所創(chuàng)下的戰(zhàn)績、所做出的貢獻。
第三,參加革命的時間,以及革命歷程與履歷。
第四,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所設定的工作級別與崗位。
第五,其他需要權(quán)衡的因素等。
對于元帥與大將的評銜,相對要簡單許多,因為,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全面領導過集團軍,并主導過重大的戰(zhàn)略型戰(zhàn)役。
符合這兩點的并不多,對于大集團軍、大戰(zhàn)役的主要軍事領導人,則可以評定為元帥級別,這也就是十大元帥的由來。
十大元帥
而大集團軍 、大戰(zhàn)役中扮演著協(xié)同主要領導角色,并有著重要的軍事地位與卓越貢獻的,則被評為大將。
對于類似于劉子奇這樣的革命將領的評級,則相對要困難很多。
如果只是依據(jù)他最后被認定的師長級別,或許根本就不能列入將軍一列。
但考慮到他的戰(zhàn)績與貢獻,以及在大革命時期便參加了革命,而且20年前就已經(jīng)是師長的職務,那么評為中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劉子奇在新中國成立后所出任的軍事職務,是軍分區(qū)的副司令員,而軍分區(qū)的司令員一般才是少將軍銜,如果按照全面的資歷與貢獻授予劉子奇中將軍銜,在銜級上將高過自己的直屬領導。
這樣一來,一方面會造成軍隊中行政級別與軍銜級別發(fā)生沖突,不利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會產(chǎn)生由此而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與不和諧。
怎么辦?
這次軍銜評定,除了有著軍事的級別之外,還代表著對自己過往革命功績的評定。
如果說前者很多革命者可能并不在意,但是,自己的成績與貢獻沒有被公正的評判與認可,卻會令很多老革命心生委屈。
羅榮桓元帥想來想去,還是親自找到了劉子奇,聽聽他的想法。
羅榮桓
劉子奇與羅榮桓元帥是湖南老鄉(xiāng),羅榮桓元帥又曾是他的上級,劉子奇見他親自前來,自是非常熱情,此時,他并不知道羅榮桓元帥突然到來的目的。
“我這次過來找你,是關(guān)于軍銜評銜的事情?!?/p>
羅榮桓元帥剛一落座,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
“您是來征求我意見的吧?”
劉子奇笑道,他早就聽說毛主席指示要進行軍隊授銜一事,聽羅榮桓元帥一說,便知道,肯定是在對他的評銜問題上,想與他進行商榷。
“你猜得沒錯。”
羅榮桓元帥承認了他此次前來的目的,并詳細地解釋了有關(guān)評銜的標準,以及對他進行評銜所考慮的因素。
毛主席與羅榮桓
“按你的歷史與貢獻,本來授予你中將軍銜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作為軍分區(qū)的副職,如果給你授予中將軍銜,只怕比正職還要高出一級?!?/strong>
聽到羅榮桓元帥如此一說,劉子奇頓時便明白了。
若是按照他在軍隊中過往的行政級別,理應授予他少將;若是考慮到他參加革命的時間,及所做的貢獻,可以授予中將。
但是,如果授予中將,他的軍銜就高過了軍區(qū)的司令員。
如果授予少將,又擔心他劉子奇心中不滿。
所以,羅榮桓元帥很難辦。
劉子奇哈哈一笑道:“雖說咱們是老鄉(xiāng),我還長你兩歲,但你是我的領導,你應該知道,我劉子奇當年跟著毛主席鬧革命,從來就沒有想過職務和級別,我們革命的目的是國家和人民,又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與榮譽?!?/strong>
“您就放心吧,給我的少將,我都很滿足了,俱我聽說連毛主席、周總理他們,連授銜都不參加,啥軍銜都沒有呢,我至少還是個少將?!?/p>
劉子奇接著說道。
羅榮桓也跟著笑了起來:“你不說,我倒忘了這一茬了,我自然知道你劉子奇是一個不在乎功名的人,如果真的在乎,也就不會在師長的位子上一干就是20年了?!?/strong>
羅榮桓
劉子奇聞言,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領導,您就不要取笑我了?!?/p>
于是,羅榮桓順利地解決了有著劉子奇評銜的問題。
1955年9月27日,在羅榮桓元帥準備好了所有授銜準備工作之后,由毛主席從中南海懷仁堂開始,進行了新中國開國將帥的大授銜活動。
這次大授銜的軍銜評定,因為涉及面廣、考量因素多,并不能確保所有的評定都是百分百正確與公正,但是,并沒有任何人心中有平衡、有意見。
因為,這些都是清一色的老革命,正如劉子奇將軍所說:我們革命不是為了功名地位,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