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畫像(吳作人創(chuàng)作)
黃賓虹在1946年11月29日日記里云:“鄙見于大千,素不欽佩。觀其所臨敦煌古跡,多以外形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夢見。而竟標價五百萬(一幅價格),仿佛巨額定價,即可抬高藝術品本身價值者。江湖習氣,可慨可憎。”
張大千臨摹敦煌莫高窟造像
寫這段日記的時候黃賓虹已經(jīng)八十二歲,張大千則是四十七歲。晚年的黃賓虹,已不再年少氣盛,也不是嘩然取寵。他的藝術修養(yǎng)與藝術造詣,已經(jīng)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黃賓虹對張大千的藝術評論是實事求是,沒有個人恩怨,也沒有利益紛爭。有的只是自身對張大千繪畫藝術的獨立見解。
張大千臨摹敦煌莫高窟造像
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黃賓虹的這段評論,依然還是非常中肯。不管張大千后來的作品賣的多好,已至時至今日張大千的佛像作品在拍賣會上還是天價。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張大千的佛像造像依然十分平庸,徒有其形。沒有任何的內(nèi)在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一幅作品如果把張大千的落款與簽名抹去,就有可能當成是一幅沒有太多價值的學生臨摹作品。核心原因是功利心太強,張大千也不例外。同時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與文化沉積也決定了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眼界和高度。張大千的繪畫作品,半個世紀以來,大家時常討論的不是藝術,而是市場。
張大千臨摹敦煌莫高窟造像
今天,我們?nèi)鄙俚牟皇撬囆g作品,而是具有獨立自主的審美能力。缺的不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而是有良知敢說真話的藝術評論家。時代呼喚藝術精品,更要呼喚天降伯樂。。。
張大千臨摹敦煌莫高窟造像
(本文由無心齋苦果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