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曾指出:“鴉片為中國之巨害,其殺吾國民,甚于干戈、瘟疫、饑饉之患!”鴉片之害甚于洪水猛獸,不僅是鴉片戰(zhàn)爭讓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鴉片更毒害了中國人民近百年,中華大地上因為鴉片家破人亡的數(shù)不勝數(shù)。首先,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鴉片如何進入中國?
鴉片在中國原本是一種藥,從唐朝開始,四川就種植,叫做“阿芙蓉”。當時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服用過量會中毒,所以直到明朝它仍然是一種貴重的藥品。到了明朝中期,鴉片又叫做“烏香”,主要是通過朝貢關(guān)系,從當時中國的暹羅、爪哇、孟加拉等藩屬國的進貢渠道取得,數(shù)量極其稀少,只能滿足皇室需求,當時的鴉片價格與黃金同價。清初鴉片傳至民間,好在清朝多位皇帝比較有遠見卓識,一直強調(diào)禁煙,并未推廣。
直到十九世紀初,英國商人為彌補中英貿(mào)易逆差,采用這種“毀滅人種”的辦法,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效果非常明顯,大量白銀開始外流,最終導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盡管如此,由于當時鴉片價格昂貴,只是在上層權(quán)貴富商中流行。不知曾幾何時,鴉片開始流入千家萬戶,很多連飯都吃不上的窮苦百姓也能逍遙自在地抽起昂貴的大煙呢?
經(jīng)查閱歷史文獻資料,答案竟讓人瞠目結(jié)舌:原來當時的鴉片很便宜,而清朝民間抽煙之風愈演愈烈,甚至發(fā)展到男女老少,莫不吃煙,當時客人來先敬煙,后敬茶,已成世俗??梢哉f抽大煙就跟現(xiàn)在購買普通卷煙一樣“物美價廉”。到底什么原因讓鴉片如此肆無忌憚,風行于世呢?
原來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看到無法徹底禁煙,但又不愿意看到大量白銀白白流失。于是,清廷的智囊團想到了一個餿主意,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呀,竟然寄希望用低成本的鴉片與國外走私鴉片進行競爭。于是,在1859年,清廷頒布了《征收土藥稅厘條例》,這相當于朝廷公開鼓勵各地種植鴉片,增加稅賦。
于是乎,在短短幾年時間,被禁止近千年的罌粟開始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在高額利益的驅(qū)使下,很多地方竟然把豐腴肥美的土地全部種上鴉片,反而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少量莊稼。當時的山西是全國鴉片最大種植基地。
可以說,在清政府的“英明”領(lǐng)導下,廣大煙農(nóng)獲利頗豐,而官員因推廣鴉片極大地提升了當?shù)卣腉DP而獲升遷,這是一種雙贏模式,最終本土種植的鴉片戰(zhàn)勝了洋人的走私鴉片,使得鴉片的價格一降再降,小編認為清政府完全可以靠出口鴉片掙外匯了。
當然,價格低廉的鴉片開始不可避免地走進尋常百姓家,不僅羸弱了國人的肉體,荼毒了人的精神,更擾亂了社會秩序,中國人被稱之為“東亞病夫”。當時中國的鴉片產(chǎn)量占全世界鴉片產(chǎn)量的八成,全國吸毒人口達到8000萬人以上,成為世界上產(chǎn)毒、吸毒第一大國。于是,我們看到很多枯瘦如柴、精神萎靡的窮苦百姓抱著大煙槍吞云吐霧、飄飄欲仙,而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最后那絲骨血也被這大煙抽取地干干凈凈,最終走向滅亡!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fā)表不同意見,祝大家過年好!
參考資料:《鴉片在中國》、《晚清鴉片種植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