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定位:關元俞穴在腰部脊柱區(qū),當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關元俞穴的準確位置圖
關元俞位于腰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一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
俯臥位,患者采用俯臥的姿勢,關元俞穴位于身體骶部,當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旁開2指寬)處。
關元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膚由第四、五腰神經和第一骶神經后支分布。有腰椎下動、靜脈后支。分布著第五腰神經后支。腰叢位于腰大肌質內,其分支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和股外側皮神經的神經干,依序排列于肋下神經血管的下方,腰大肌的外側。股神經和閉孔神經則在腰大肌內、外側緣的后方下降,而生殖股神經在腰大肌中部穿過,行于該肌的前面下降。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
布有第五腰神經后支和腰最下動、靜脈后支。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布有第五腰神經后支。
關元俞穴意義:小腹中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入膀胱經。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guī)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關元俞穴功效:外散小腹內部之熱。關元俞有理下焦、化積滯、健腰膝、培補元氣、調理下焦的作用
關元俞穴主治少腹、前陰及局部疾患,如腹脹腸鳴、泄瀉痢疾、腰痛、遺尿、尿閉、疝氣、消渴、婦人瘕聚等[1]。
現代又多用關元俞治療慢性腸炎、膀胱炎、盆腔炎、腰部軟組織損傷、貧血、糖尿病等[1]。
關元俞穴主治腰痛,腹脹,泄瀉,痢疾,遺尿,消渴;以及膀胱炎等[3]。
消化系統(tǒng)疾?。郝阅c炎,痢疾;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喊螂籽?,陽痿,尿潴留;
婦產科系統(tǒng)疾?。郝耘枨谎?,痛經;
其它:腰部軟組織損傷等。
緩解腹脹、泄瀉,小便頻數或不利,遺尿,腰痛,指壓該穴位,可以延長性欲時間,提高男性勃起功能。采用此穴做相應治療時,應該同時與三焦俞穴配合,才能發(fā)揮更好的療效。
關元俞穴配氣海穴治腹脹。
關元俞穴配關元穴、復溜穴,有固本培元補腎的作用,主治腰痛,遺尿,貧血。
關元俞穴配中極穴、水道穴,有清熱除濕,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關元俞穴配合按摩三焦俞穴,會發(fā)揮更好的療效,延長性欲時間。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肢放散。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關元俞為經穴名(Guānyuánshù BI26)。出《太平圣惠方》。屬足太陽膀胱經。關指關藏,元即元氣,俞即輸注,此穴前應關元,善治虛損諸疾,是關藏元陰元陽之氣轉輸于后背體表的部位,故名關元俞。
關元穴,臍下關穴元穴也,指氣血來源于與關元對應的小腹內部。俞,輸也。關元俞名意指小腹內部的濕熱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本穴物質為來自于小腹內部的濕熱水氣,所對應的部位為臍下的關元穴,故名關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