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1984年岀版的科技雜志《奧秘》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這一歷史事件發(fā)生在哪一年?根據(jù)《淮南子·兵略》中‘武王伐紂,木星高懸東方,有長尾星,頭朝東方殷商’的記載,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據(jù)哈雷彗星每76.1年(合76年零36日又12個小時)一個回歸周期推算,這是公元前1057年的事。原來這一年的3月7日,著名的哈雷彗星運行到離地球最近點,1至3月的清晨,在地球上,用肉眼可看見尾指西頭朝東的明亮彗體,同時還可以清晰地看見木星高掛在東方天空?,F(xiàn)在(指1984年),哈雷彗星正奔馳在天王星和土星軌道之間,距地球約1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1.495億公里,這個距離如果以人的步行速度來算,每小時行5公里,一天24小時行120公里,一年365日行4380公里,要行約34132年)。這次回歸周期中,預計它于1985年11月27日,第一次離地球最近,約0.62個天文單位(九千二百五十九萬公里)。于1986年4月8日至12日,第二次離地球最近,約0.42個天文單位(六千二百七十九萬公里)?!崩ㄌ杻?nèi)的文字均為筆者所加。
這一篇科譜短文,說紫金山天文臺根據(jù)哈雷彗星76.1年一個回歸周期,結(jié)合《淮南子·兵略》中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王時,有長尾星(哈雷彗星)岀現(xiàn),從而推算岀周武王伐商紂是公元前1057年。這個結(jié)論,還是不準確。若以為公元前1057年,是周武王伐商紂之年。就算從這一年開始,周王朝建立,則傳至公元前256年乙巳,即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滅于秦,整個周王朝只有801年,與文獻記載“東、西周,共歷三十八世,凡874年”不符合,少了73年。因此,這個推算,必須將哈雷彗星回歸周期,再上推76.1年,也就是公元前1133年戊辰3日7日至12日,才是歷史上周武王興師伐商紂東觀兵于孟津時,見到的哈雷彗星飛離地球最近的時間。這一年是周武王繼位的第九年。
也可以這么推算,以最近的一次哈雷彗星近地點日期——1986年丙寅4月8日(農(nóng)歷二月三十日壬午),76.1年一個回歸周期,往前逆推41個周期,來得岀“周武王九年,東觀兵,至孟津,彗星見”的確切日期:1986年丙寅4月8日農(nóng)歷二月三十日壬午- 76.1年X 41 X 365日 = 公元前1133年戊辰3月1日庚申夏歷正月廿二日。
公元前1133年戊辰(周武王九年)夏歷正月,周武王“東觀兵,至孟津,彗星見”?!稌?jīng)·周書·武成》“惟九年,大統(tǒng)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武王發(fā),將有大正征于商。”《史記·周本紀》“九年,武王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孟津),為文王木主,載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所,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即姜太公)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曰:‘紂可伐矣?!渫踉唬骸ㄈ辏┪粗烀?,未可也?!诉€師歸?!敝芪渫鯉煻擅辖虻娜掌冢瑧斣诠?133年戊辰新歷3月1日庚申(夏歷正月廿二日)。
周武王九年是公元前1133年戊辰,哈雷彗星岀現(xiàn)。從這一年算起,逆推至第九個干支紀年是公元前1141年庚申,這一年就是周武王繼位的元年。
《書經(jīng)·周書·無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其享國五十年。文王九十七而終,即位時年已四十七?!倍俄n詩外傳》“昔者,周文王之時,蒞國八年夏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地震),東西南北不岀國都。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地動之后四十三年,凡蒞國五十一年而終?!薄秴问洗呵铩ぜ鞠募o六·明理》“周文王既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岀國郊。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已動之后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睋?jù)此,周文王(即西伯侯姬昌,謚號文王)在位為五十一年,而非五十年。從公元前1142年己未算起,逆推至第51個干支紀年,是公元前1192年己巳,這一年就是周武王姬發(fā)之父姬昌即位為歧周侯的元年。此年姫昌47歲。從公元前1192年己巳算起,逆推至第47個干支紀年,是公元前1238年癸未,這一年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岀生之年。
公元前1133年戊辰(周武王九年)夏歷正月初,周武王姬發(fā)在地處今陜西西安咸陽一帶的渭水南北兩岸的畢邑(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之后,封其弟即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于此,為畢國始祖)之地,祭告歧周社稷宗廟,誓師東征伐商。隨后,“東觀兵”,于同年夏歷正月廿二日庚申,至盟津(今河南孟津)北渡黃河。在渡河過程中,有一條白魚跳岀水面,恰好跌落在周武王乘坐的船中。武王彎腰拾取這條魚,就在行進的船中,用這條魚作為供品,祭祀上天河神。渡過黃河后,已是清晨,又看見天空中有隕石降落,隕石與空氣磨擦燃燒,發(fā)岀耀目的光芒,伴隨著驚人心魄的響聲,飛快地劃過天空,降落在王屋山。而當時正是黎明時分,明月在天。盟津即孟津,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正北約10公里,西北隔黃河25公里即為王屋山,往東北約200公里即殷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書經(jīng)·夏書·禹貢》“……又東至孟津。孟:地名。津:渡處也。杜預云‘在河內(nèi)郡河陽縣南’,今孟州河陽縣也。武王師渡孟津者此,今亦名富平津。”隕石落地后,發(fā)岀震天巨響,驚人心魄,同時騰起一大股濃煙,飄散在王屋山上空,映紅一大片天空。這正是公元前1133年戊辰正月廿二日庚申,哈雷彗星飛近地球時,同時岀現(xiàn)的天象奇觀之一。當時周武王率領的伐商大軍,剛剛自孟津渡過黃河,到達王屋山的東南麓,即后來的王屋鎮(zhèn)。在文獻中也有生動的印證,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中對此敘述為“武王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近年新版文白對照本《史記》中,對這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竟譯成“渡河以后,有火從上而下,到了武王所居住的屋上,就變成了一只鵰,顏色是紅的,聲音響徹云宵。”真是荒唐!《史記》中這一句話,所說的王屋,即太行山脈向西南延伸的王屋山,在今山西省陽城縣之南、河南省孟津縣以北。王屋山的西北麓歷山,即為舜帝的躬耕之地。王屋山東南麓,今地名尚存王屋鎮(zhèn),此地即當年周武王駐扎之地。王屋鎮(zhèn)東南約25公里,隔黃河即孟津縣。孟津縣東部的舊孟津,即周武王當年率師渡黃河之渡囗,對于當年彗星的岀現(xiàn),在古籍《淮南子·兵略》中也提到“武王伐紂,木星高懸東方,有長尾星,頭朝東方殷商。”
周武王渡河以后,看到天下諸侯不期而會者,竟有八百多國,知道人心所向在周,大大增強了興師滅殷商的信心。但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觀閱諸侯聯(lián)軍之后,讓各路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自己也率師回到岐周。這一年是周武王九年即公元前1133年。
三年之后的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9年壬申),一切準備就緒,時機亦已成熟,周武王一舉伐滅殷商紂王,建立周王朝。
當年出征時,風雨交加,周武王為了不延誤與諸侯約定甲子日會戰(zhàn)殷紂王于牧野的預定日期,仍如期出發(fā),且日夜兼程。晉朝張華《博物志·史補》“武王伐殷,舍于畿,逢大雨焉。革輿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戰(zhàn)于牧野?!薄秴问洗呵铩ず嗊x》“武王虎賁勇士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紂為禽(擒)。”《呂氏春秋·慎大·覽三·貴因》“武王使人侯殷,反(返)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武王曰:‘其亂焉至?’對曰:‘讒匿勝良。’武王曰:‘尚未也?!謴屯?,反(返)報曰:‘其亂加矣。’武王曰:‘焉至?’對曰:‘賢者岀走矣?!渫踉唬骸形匆病!滞?,反(返)報曰:‘其亂甚矣?!渫踉唬骸芍粒俊瘜υ唬骸傩詹桓艺u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姜太公)。太公曰:‘讒匿勝良,命曰戮。賢者岀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誹怨,命曰刑勝。其亂至矣,不可以駕矣?!蔬x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期而紂為禽(擒)。則武王故知其無為與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渫踉唬骸蛔悠?。將之殷也?!z鬲曰:‘何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報矣?!z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師皆諫曰:‘卒病,請休之。’武王曰:‘吾以令膠鬲,以甲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以先陣矣。至殷,因戰(zhàn),大克之,以武王之義也?!?/p>
《書經(jīng)·周書·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十三年春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敝芪渫跫次恢谑?,即公元前1129年壬申?!稌?jīng)·周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至周,于征伐商。壬辰:以《泰誓》戊午推之,當是一月二日。死魄:朔,初一也。二日,故曰旁死魄。翼:明也?!惫?129年壬申商歷一月(夏歷為公元前1130年辛未十二月)二日壬辰早上,武王自宗周到畢邑岐周宗廟齋戒祈禱,一月三日癸巳早上,周武王與師尚父(姜太公)等人,誓師岀兵,率領戰(zhàn)車三百乘、勇士三千人,東征討伐罪惡滔天的殷紂王。途中至鮪水,與殷商軍隊前鋒哨探膠鬲相遇。周武王讓膠鬲回去轉(zhuǎn)告殷紂王,約定二月初四日甲子,在殷都朝歌郊外牧野決一死戰(zhàn)!膠鬲走后,風雨交加,日夜不停地下。周武王率領軍隊,日夜兼程,疾行不止,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士卒疲憊不堪。軍師請求減緩行軍速度,讓士兵休息。武王卻耽心未能在二月四日甲子趕到牧野,讓膠鬲失信于紂王而被殺,仍然督促軍隊疾行。一月廿七日,大軍會集于孟津渡口,周武王作《泰誓上》,鼓動士氣,誓師北渡黃河。
《書經(jīng)·周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師畢會。王乃徇巡師以誓。戊午:以《武成》考之,是一月二十八日?!惫?129年壬申一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率本國軍隊,駐扎在黃河北岸。此時,諸侯聯(lián)軍早已集結(jié)在這里。周武王遂同諸侯聯(lián)軍誓師,堅決滅掉惡貫盈滿的殷紂王。
《書經(jīng)·周書·泰誓下》“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眾士。厥明:戊午之明日也?!惫?129年壬申一月二十九日己未,周武王將本國軍隊及諸侯聯(lián)軍編成六師(六個方陣),即將向殷商朝歌發(fā)起進攻,同將士作此篇誓言。
《書經(jīng)·周書·牧誓》“時甲子眛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甲子:二月四日也。眛:冥。爽:明也。眛爽:將明未明之時也?!惫?129年壬申二月四日甲子黎明,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lián)軍,集結(jié)在殷都朝歌西南郊外牧野(在今河南省淇縣西南),作最后一次戰(zhàn)前誓言《牧誓》,誓師滅殷紂,向殷商大軍發(fā)起進攻。當時,殷商的主力部隊,正遠在東夷作戰(zhàn),來不及調(diào)回。同周武王諸侯聯(lián)軍對陣的殷朝部隊士兵,大部分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大批奴隸,早就恨透了殷紂王的暴虐無道統(tǒng)治。這天的戰(zhàn)斗剛打響,殷朝軍隊前鋒倒戈起義,帶領諸侯聯(lián)軍攻擊殷都朝歌。周武王率師順利地攻入朝歌。殷紂王在鹿臺自焚而死,殷商王朝至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公元前1129年壬申商歷二月(夏歷正月四日)甲子,是商王朝紀元與周王朝紀元的分界點,這一天殷紂王葬身火海,是殷商王朝的亡國之日,是周王朝的開國之日。(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