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講一下盜汗,這個什么是盜汗啊,盜汗,你看這個名字對吧,這個盜就是偷盜嘛,好像有人偷盜我們?nèi)梭w的汗一樣,就是人在晚上睡著的時候,他出了汗,他一醒汗就止了,醒來發(fā)現(xiàn)衣服濕了,他出了汗啊,這就叫盜汗。
你夜里睡覺,如果是醒的時候出汗,你沒睡著啊,你失眠,烘熱出汗,這不叫盜汗啊,你是睡著了,醒了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出汗了,醒后汗止,這個叫盜汗。
盜汗的病因病機:
教科書上認為盜汗的病因病機是陰虛火旺,迫津液外泄。《醫(yī)宗必讀》云:“腎陰衰不能內(nèi)營而退藏,則內(nèi)傷而盜汗?!碑敶酥畷r,治宜滋陰降火。
余在長期臨床中發(fā)現(xiàn),盜汗還有其他原因,總結如下:病機總屬陰陽失調(diào),腠理不固,營衛(wèi)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1、肺氣不足或營衛(wèi)不和,致衛(wèi)外失司而津液外泄;
2、陰虛火旺或邪熱郁蒸,逼津外泄。
3、陽虛,衛(wèi)外不固,夜里睡覺,陽入于陰,外之陽更不足,則不能守住體內(nèi)津液。
二,分型論治:
1、肺衛(wèi)不固證: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
2、陰虛火旺證:當歸六黃湯或者知柏地黃丸;以陰虛為主,火熱不甚,可改用麥味地黃丸。
3、濕熱郁蒸證:龍膽瀉肝湯;熱勢不盛,可改用四妙丸。
4、心脾氣血不足證:歸脾湯
5、陽虛者:桂枝加附子湯,補中溫陽湯
小孩子夜里出汗,你要看情況呀,有一種是正常的,就是他頭上出汗,但是身上汗比較少,特別是那個三四歲到八九歲之間的這個,這個小孩,因為他這個陽氣比較足,他睡覺頭部愛出汗,身上汗有一點不多啊,沒有其他癥狀,吃喝睡眠都正常,這一種是正常的,記住這種事是好的現(xiàn)象,我們中醫(yī)叫做蒸籠頭,因小兒為純陽之體,睡時陽氣聚會于頭部,蒸津液而外泄,頭為諸陽之會嘛。
他這個小孩子陽氣足嘛,他頭上會出一點汗,但是你要看他其他什么都正常,對吧,光頭上出汗,這就屬于正正常的,如果你有其他不正常的對不對,那你要辯證論治了,結合其他癥狀四診合參呀。
你比如說他白天比正常人出汗多,這個也沒有什么呢,有的人他就容易出汗,如果沒有其他癥狀,他吃喝睡都正常也無所謂,如果他晚上盜汗,白天也比別人出汗多,再加上他這個容易喊累,他坐著他就想趴著。他趴著他就想躺著,他老是很累,精氣神不是很好啊,食欲有點不振,那他就是問題了,他存在氣虛的表現(xiàn),你氣虛的話,他就固不住汗呀,氣有固攝作用啊,他就容易盜汗自汗,白天也容易出汗。
氣虛的話,人就容易無力,懶散,看起來就精氣神不夠,你氣虛的話,他可以可以導致這個脾氣虛,運化無力,脾主運化,就會食欲不振,氣虛推動無力,他可以大便兩三天一次呀,大便先干后稀呀,推動無力嗎,大便下來都不順暢。你推動無力呀,氣是有推動作用的,你氣虛的話,推動無力,他大便就就會不暢,兩三天一次甚至四五天一次啊,或者說先干后稀,因為你這個大便在腸道中停留的過久,腸道反復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就會導致大便先干后稀,還好幾天一次。
見到這種情況,你可千萬不要認為是那種實熱便秘或者陰虛火旺啊,不要上來就大黃,芒硝呀,決明子,麥冬,黃芩之類的,這是完全錯誤的啊。記住,除了常規(guī)的書本上的,還有特殊的,當然這種特殊情況,在當今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這種氣虛推動無力,可以導致大便先干后稀,而且兩三天,好幾天一次,這個時候你要補補中氣啊,補氣健脾,中氣足了脾氣可以上升,胃氣可以下降,胃氣一降,小腸大腸都跟著降,就順利的把大便排出體外了。所以說,任何時候都要辨證論治,因人而異,治病求本,出現(xiàn)一兩個癥狀,你不能斷定一個證,你要結合其他的癥狀綜合分析,不要被局部癥狀和表象所迷惑。
還有一點不僅僅是熱證會出汗,陽虛寒重的也會出汗,很多人不理解,這個虛寒有汗,甚至大汗,這是非常常見的。你看這個虛寒,他前提是虛對吧,前提是虛什么虛?。筷柼摪?,陽虛他就體表就固不住,對吧?我們叫衛(wèi)外不固,陽不攝陰,陽氣固不住體內(nèi)的津液,就容易出汗?你陽密乃固呀,陽密就是陽氣足了,體表才能固得住你體內(nèi)的津液,也能抵擋外來的邪氣,陽虛了體表疏松,漏洞百出,它固不住啊,體內(nèi)的精微物質(zhì)容易跑出來,體外的邪氣還容易進來,它就容易出汗,而且還容易大汗淋漓,稍運動,喝點熱湯就容易大汗淋漓。這個時候可千萬別認為體內(nèi)有熱,再去滋陰清熱,病隨藥增,愈難挽矣。這樣的也不能重發(fā)汗,少用桂枝,荊芥,羌活等辛溫發(fā)散之品。
你看這個虛寒對吧,前提是虛,后面來了一個寒,他就說明是陽氣虧虛啊,因為陽虛者寒必盛,寒盛者必傷陽,這個是不用含糊的啊,陽氣他是有守衛(wèi)作用的對吧?是固護體表的。你陽都虛了,你體表都固不住了,你體內(nèi)的津液汗液固得住嗎?很容易出汗的。當然了,還有另一種情況,也是陽虛寒氣特別重的,寒邪把體表給凝閉住了,給把人的體表給閉塞住了,寒主收引,寒主凝閉,寒邪把玄府閉塞了,這種情況就很難出汗了,夏天再熱都很少很難出汗,這樣的人夏天不怕熱,身上涼涼的,這樣的人可以扶陽開表,與上面的又大有不同,這叫做因人而異。
見病醫(yī)病,醫(yī)家大忌!病有標本,多有本病不現(xiàn)而標病見者,有標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見一癥即醫(yī)一癥,必然有失。唯見一癥,而能求其癥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說簡單點就是見病知源,治病求本。
下面以真實一例來說明,治病求本的重要性。
2019年春節(jié)期間一次親身體會,讓余深刻體會了寒濕食積阻滯中焦,引起清陽不升,胃氣不降,以及種種癥狀和處理方式。同時深刻理解了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和水升火降的道路。中焦若無邪,水自然升,火自然降。
過程:春節(jié)期間余肉類涼的油膩的吃多了,又加上那幾天特別冷,受了點風寒,某天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幻想了20分鐘后,突然頭暈目眩,天旋地轉,持續(xù)了幾分鐘后,有點惡心想吐,不知所因。當時思考是什么原因呢,根據(jù)平時情況,高血壓,頸椎病,血瘀,血虛,肝陽上亢都可排除。努力想了想終于想通了,終于明白了,原來是寒濕食積阻滯中焦,導致清陽不升的頭暈,胃氣不降引起的惡心想吐,體會頗深,印象深刻,至此終于深刻入骨地明白了脾胃居于中州,是升降出入之樞紐。脾氣主升,精氣得以輸布;胃氣主降,飲食及糟粕才可下行。
當時在床上冷又不想動,也不想吃藥。于是想辦法讓自己吐出來,后來吐出來很多未消化的食物,一股酸臭味,吐了幾次后頭暈惡心頓消,后來安然入睡至天明。
吐過之后,中焦無邪,諸癥自消。
面對一些慢性病時也是如此,特別是上熱下寒,要先消除中焦的各種邪氣。
中焦通暢是一切補藥順利進入人體的前提。明白此理,可悟虛不受補之理,可解虛不受補之困。
脾升胃降是相互為用的,脾升的是清氣,胃降的是濁氣,清氣不升,必然導致濁氣不降;濁氣不降,必然影響清氣的上升,所謂“清濁相干而作病矣”。
次日清淡飲食,以養(yǎng)胃氣,不給脾增加負擔,以助脾升胃降,無虞。
妙析天人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