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余說
讀
詩
會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有人考證,李白此詩所送的友人,是范崇凱。范是716年狀元。從語氣上看,應是未有此殊榮之前的普通朋友之間的送別。那時,李白還是個少年。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放在送別的大背景下,并不是單純的寫景。句子里暗示著,送行者與被送者一起,從北郭來到東城。如果寫成“送行自北郭,一直至東城”,那就字多意少,淡而無味,不像詩了。加上青山白水,連綿相接,明艷秀麗,畫面好看得多?!皺M”,“繞”,一動一靜,更添生動。略述這個行程,顯示兩人是一對談得來的好朋友,騎在馬上,邊走邊談。怎么知道他們都騎馬?答:看末句就知道。末句提到“班馬”——離人之馬,就是和這開頭呼應的。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頷聯(lián)一副流水對,很適合于寫一種連綿不斷的情思。即將離別了,這好朋友一去就很難再見了。但李白善于把握分寸,絕不肯過分渲染別離的痛苦。他寫得境界壯闊,充分顯示一種少年銳氣。而僅從“孤蓬萬里”的用語里,多少帶著對朋友憐惜、關切、擔心的意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之相與,貴于知心。這兩句表示,作者了解朋友的情意。他一方面志在四方,樂于如浮云般無根無蒂,瀟瀟灑灑;另一方面,他也重友情,所以也如日之落山,遲遲延延。但李白仍然十分注重分寸,絕無痛不欲生之意,卻將一派鮮紅染上背景,平添壯麗。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毅然決然一揮手,人就去了,多么斬截!但是,離人之馬尚在嘶鳴。馬也知別意,何況人!這分明是一場壯別,把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渲染得更加有聲有色。
李白所把握的分寸是甚么?那就是:臨歧送別不可不表示遺憾,但大丈夫臨歧,則切切不可作兒女子態(tài)!
20200501
公眾號推薦
文字版權屬于作者,平臺傳播知識,分享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如涉侵權請聯(lián)系,一定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