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荷名考
          原文地址:荷名考作者:老圃負笈

          荷名考

          提要

                  荷是中國古有的名花之一,歷來別名、專稱、雅號之多,為百卉之罕見。本文搜集種種荷名92個,并加以考證,為研究荷文化提供參考。文中自漢代《說文解字》起至今《辭源》對“荷,------其莖茄”,將“茄”注釋為“荷莖”作了否定。據(jù)考“茄”應(yīng)是荷的葉柄或花柄。而其真正的荷莖,應(yīng)是生長在泥中的根狀莖---藕鞭與藕,即《爾雅》所云之“其本蔤,其根藕”之蔤與藕也。

           

              荷(Nelumbonucifera)為睡蓮科蓮屬多年生水生植物。原產(chǎn)亞洲熱帶與大洋洲。我國是荷的中心原產(chǎn)地之一。近期古植物家在新疆柴達木盆地發(fā)現(xiàn)荷葉化石,距今已有一千萬年。廿世紀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7千年前荷花的花粉化石。在河南鄭州“仰韶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2粒5千年前的炭化種子。廿世紀20-50年代還在遼寧新金縣普蘭店一帶泥炭層中,多次發(fā)現(xiàn)千年古蓮子,經(jīng)播種后仍能發(fā)芽。荷在我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春秋時期成書的《詩經(jīng)》,以后在歷代字典、辭書與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很多不同的名稱與雅號,荷的各部器官又有不少專名,據(jù)古籍所載的荷名有近百個,這在百花中亦非常罕見?,F(xiàn)據(jù)史料所述,將荷名的種種來源于釋名作初略考證:

              1.

           《詩經(jīng)·鄭風·山有扶蘇》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里“扶蘇”指桑樹,“荷華”即荷花,華是花的古體。《詩經(jīng)·陳風·澤陂》曰:“彼澤之陂,有蒲有荷”?!捌选奔雌巡?。這是我國最早關(guān)于“荷”的記述。

          《詩經(jīng)》成書于春秋中葉,是反映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西周至春秋時代社會生活的樂歌總集。《鄭風》與《陳風》是記述鄭國與陳國的民間歌謠。這兩國的地理位置相當于現(xiàn)今河南鄭州、新鉦、滎陽一帶,與河南淮陽、柘城安徽亳縣一帶?!对娊?jīng)》中關(guān)于“荷”的名稱,應(yīng)是對這一種植物的總稱,對其花和果實當時另有別稱?!稘哨椤菲灿腥?,第一章首句是“彼澤之陂,有蒲有荷”,第二、第三章的首句又分別為“彼澤之陂,有蒲與蕑”,“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漢·鄭玄注《毛詩》釋“蕑”是荷的果實,“菡萏”是荷花。成書于漢代的我國第一部詞典《爾雅》對荷的解釋謂:“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藌,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薄堆艩枴纷⒚髁撕傻母鞑棵Q,荷是總稱。宋代陸佃(1042~1102年)著《博雅》亦稱:“荷總名”。 對“荷”的釋名歷代亦有不同見解,東漢許慎(約58~147年)撰《說文解字》注釋“荷,芙蕖葉?!蔽宕笫瘛ろn保升修《蜀本草》謂:“藕生水中,其葉名荷”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荷為莖名,“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清代段玉裁(1735~1815年)著《說文解字注》稱荷“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  陸佃釋荷名謂:“花葉等名具眾義,故以不知為何,謂這荷也”?!昂梢院挝餅榱x,故通于負荷之字”。

              2.芙蓉、芰荷、藕荷

            芙蓉、芰荷的名詞始見于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冻o·招魂》:“坐堂伏檻,臨曲池些,芙蓉始發(fā),雜芰荷些”。 這里“芰荷”是指荷葉,“芙蓉”指荷花。古代上衣為衣,下衣為裳。這二句均以芰荷與芙蓉對舉。《離騷》篇稱:用荷葉以制衣,用荷花以制裳?!墩谢辍菲鉃?,荷花開時花葉相間。東晉郭璞(276~324年)撰《爾雅·釋草》謂:“荷花別名芙蓉”。李時珍(1518-1593年)《本草綱目》稱:“芙蓉之名為敷布容艷之意”。在歷代藝文中芙蓉賦、芙蓉贊,與以芙蓉為題的詩篇很多。

            “芙蓉”一名,古籍有作荷的“總稱”之解,又謂“荷花”之號。郭璞在《爾雅》的注釋,認為芙蓉是荷的別名,是總名。明代毛晉撰《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1639年成書)亦稱芙蓉其總名也?!墩f文解字》云:荷花“未發(fā)為菡萏,已發(fā)為芙蓉”。 陸佃亦稱其為“芙蓉,華之號也”。西晉崔豹的《古今注》曰:“芙蓉一名荷華,華之最秀異者也,大著華百葉,然華亦謂之芙蓉”。

            “芰荷”,“芰”單獨的字意是菱,古稱四角菱為芰。芰荷一詞在《楚辭》中是指荷葉,不可能指菱,菱與荷是兩種不同植物。芰荷的名詞在漢以后的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到,一般指出水的荷葉或荷花。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86~前74年在位)《臨池歌》曰:“秋素景兮泛洪波,揮纖手兮折芰荷”。唐代杜寶撰《大業(yè)雜記》,記述隋煬帝在洛陽營建宮苑,稱:“其池沼之內(nèi),冬月亦剪彩為芰荷”。以此兩文推釋,漢唐間所稱芰荷,更應(yīng)指荷花荷葉,而并非指菱葉。后人胡蘊玉撰《離騷補釋》稱:“芰從支,象葉支散之形,故曰芰荷”。

          關(guān)于芰荷一詞,陸佃與李時珍亦有說明,陸佃在《埤雅》中曰:荷的種子發(fā)芽后,有“兩芽,一成芰荷,一成藕荷”?!芭汉商?,生藕者也”。“芰荷無藕,巻荷也”。李時珍《本草綱目》曰:“節(jié)生二莖,一為藕荷,其葉貼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為芰荷其葉出水,其旁莖生花也”。

             從荷的生育性狀解釋,荷的種子或種藕萌芽后,地下莖的頂芽向前伸展,每長一節(jié),在莖節(jié)上發(fā)一片葉,前期的2-3葉(稱浮葉),較小,浮于水面。以后各葉長大,并伸出水面(稱立葉),約在第10節(jié)左右開始,在長出水面葉的同一節(jié)位上,發(fā)生花蕾開花,花蕾可延續(xù)數(shù)節(jié),地下莖鞭的頂芽繼續(xù)向前延伸。約長15-20節(jié)后,水面出現(xiàn)一枚生長特別高大,葉柄又多剌的大葉(稱后盾葉),此時不再出現(xiàn)花蕾,地下莖鞭的先端數(shù)節(jié)開始發(fā)育成藕。以后水面上,出現(xiàn)的片葉,逐漸變小,最后有一枚葉貼近水面(稱終止葉),小而厚,色濃綠,葉柄短細而光滑少剌或無剌。在此葉節(jié)前面,地下莖的頂端3-4節(jié)發(fā)育成肥壯的藕節(jié)。 所以陸佃與李時珍稱之“藕荷”與“芰荷”,實是在同一植株上,不同生育時期對形態(tài)葉的不同名稱而言?!芭汉伞笔侵干笃?,貼近水面的終止葉,在終止葉地下莖的前端長藕。“芰荷”是在生育盛期,長在開花節(jié)位上的葉,即《離騷》中說的“制芰荷以為衣”。漢唐以后的文學(xué)作品中,芰荷不僅單指荷葉,亦統(tǒng)指出水的葉與花。

              3.芙蕖

            芙蕖,荷的別名。西漢毛享撰《毛詩古訓(xùn)傳》注釋《詩經(jīng)·澤陂》“有蒲與荷”句,曰:“荷,芙蕖也”。芙蕖歷代亦寫為:芙渠、夫渠、扶蕖?!稜栄拧芬噌專骸昂桑睫 ?,芙蕖應(yīng)為總稱。晉·傅玄(217~278年)有詩《芙蕖》曰:“煌煌芙蕖,從風芬葩。照以皎日,灌以清波。陰結(jié)其實,陽發(fā)其花。金房綠葉,素株翠柯”。

              4.

             蓮是荷的果實?!墩f文解字》釋蓮曰:“蓮,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謂:“荷…其實蓮”。郭璞注稱:“蓮謂房也”。 李時珍釋蓮名謂:“蓮者,連也,花實相連而出也”。清代徐灝注箋曰:“蓮之言連,其房如蜂巢連屬也。因為其實曰蓮實。省言之但曰蓮”。蓮在某種含義上,又常成為植株的總稱。其各部器官分別稱葉為蓮葉,其花為蓮花,其果為蓮蓬或蓮房,其種子為蓮心、蓮子或蓮的,其肥大的根莖稱蓮藕。漢晉后,“蓮”與“荷”兩字常通用。

              5.蓮花

            蓮的花。晉·傅玄(217-278年)著《蓮歌》曰:“渡江南,采蓮花,芙蓉增敷,曄若星羅,綠葉映長波,迥風容與動纖柯”。晉時的孫楚(218~293)和潘岳(247~300)都為蓮做過《蓮花賦》。

              6.蓮房

            蓮的果實,由花托發(fā)育而成,種子散生,隱入分隔如房的肉質(zhì)花托內(nèi),故曰蓮房。郭璞注《爾雅》曰:“蓮謂房也”。唐代杜甫(712~770)詩曰:“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7.蓮蓬

            即蓮房。蓬是指蓮果實花托組織的蓬松狀,宋代黃庭堅(1045~1105)詩曰:“試煩春筍手,聊為剝蓮蓬?!?/p>

              8.蓮實

            蓮的果實,散生于蓮房內(nèi)。外殼(果皮)在幼果期呈綠色,成熟后呈棕褐色或黑色,革質(zhì),堅硬。是蓮的一個堅果。《爾雅》是指蓮房為蓮實,或稱蓮實為蓮。云:“其實蓮”。三國時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亦稱:荷“其實蓮”。

              9.蓮的

             即剝?nèi)ネ馄ぃüぃ┖?,白色的種子?!稜栄拧分^:荷,“其實蓮,…… 其中的”。陸璣云:“蓮青皮,里白子為的”,“的五月中生,生啖肥。至秋表皮黑,的成實,或可以磨以為飯”。郭璞釋“的”,謂“蓮中子也”?!暗摹币嗫勺鳌扒叀?。李時珍謂:“菂者,的也。子在房中點點如的也”。宋·黃庭堅(1045-1105年)詩:“倒釵收蓮的,剖蚌煮鴻頭?!?/p>

             10. 蓮子

            即蓮的。唐·鮑溶(809年進士)《采蓮曲》曰:“弄舟竭來南塘水,荷葉映身摘蓮子”。

             11. 蓮心

           指蓮實去皮后的白色種子,即陸璣所云之“的”。而實際應(yīng)該是蓮子的綠色胚芽,也就是《爾雅》所謂“的中薏”之“薏”。唐·李群玉(808-862年)詩《寄人》曰:“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吧彙迸c“憐”諧音,有雙關(guān)意。

             12. 蓮薏

            指蓮心中的胚芽。 “薏”原出自《爾雅》:“的中薏”。 李時珍曰:“蓮薏,即蓮子中青心也”。陸璣稱:“的中有青,長三分如鉤,為薏,味甚苦,故俚語曰:苦如薏是也”。宋·洪咨夔(1202年進士)《念奴嬌·詠荷花》曰:“雪藕逢絲,擘蓮見薏”。

             13. 蓮葉

           《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14.蓮須、佛座須

           即蓮花的雄蕊,每朵花約有300~400枚,花絲長,入藥。李時珍稱蓮蕊須又稱佛座須,花開時采取陰干,可充果食。

             15. 茄、芰茄

            茄:《說文解字》謂:“茄,芙蕖莖”?!稜栄拧丰專骸昂?,其莖茄”?!掇o源》:“茄,莖荷”。古今歷來注釋“茄”均為荷之莖。但從植物學(xué)形態(tài)分析,荷真正的莖,應(yīng)是著生于泥中的根狀莖,即《說文解字》與《爾雅》所指的“藌”與“藕”?!稜栄拧酚址Q荷葉為“蕸”。因此著生于“藌”(莖)與蕸(葉)之間的只能是葉柄,荷葉蓋大,葉柄粗壯,似莖而已。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茄音加,加于藌上也”。故長于藌之上的即為葉柄或花柄又稱葉?;蚧ü!9式裰T籍注“茄”為荷“莖”,此為誤解,應(yīng)予以更正。

           “茄”古于“荷”通,見于南北朝后魏張揖著的《古今字詁》。在漢代有些文字作品中,“茄”即“荷”。《漢書。揚雄傳》云“衿芰茄之綠衣兮,陂芙蓉之裳”,唐代顏師古注:“茄亦荷字也”。故芰茄,即為芰荷。東漢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披紅葩之狎獵”。唐·李善注,引薛綜曰:“茄,藕莖也。其莖到殖于藻井,其華向下反披”?!对娊?jīng)》的“有蒲與荷”,唐代的孔穎達《毛詩正義》引樊光注,作 “有蒲與茄”。

             16.

            荷葉,《爾雅》:“荷……其葉蕸”。南朝顧野王撰字書《玉篇》釋曰:“蕸,荷葉也?!?/p>

             17.

            蔤是荷的地下根狀莖,又稱藕鞭?!稜栄拧吩疲骸昂桑浔舅z。”郭璞注:藌是“莖下白溺在泥中者”。李時珍釋:“藌乃嫩弱如竹之行鞭者,節(jié)生二莖,一為葉,一為花,盡處乃生藕,為花葉根實之本,顯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謂追藏于密矣,故謂之為藌”。

             18.

           藕是荷的地下莖(藕鞭)生長終止時,前端幾個節(jié),發(fā)育成肥大可食的部分。在植物學(xué)上乃是莖,而古代誤以為根。 《說文解字》:“藕,芙蕖根”?!稜栄拧罚骸昂伞?.其根藕”。李時珍釋曰:“荷花葉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從耦,耦者耕也”。古藉二千年前,早有關(guān)于藕的記述,漢·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年)的《上林賦》曰:“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保存商周時期史料的《尚書》亦曰:“藪澤已竭,即蓮藕掘”。

             19. 藕絲

           藕中的絲,植物學(xué)上是輸導(dǎo)組織中的螺紋導(dǎo)管,藕折斷時導(dǎo)管拉伸延長成絲。藕斷絲連,喻情意未絕,唐代詩人孟郊(751~814年)《去婦》詩曰:“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20.藕藌、藕絲菜

           李時珍《本草綱目》“藕藌,藕絲菜”。曰:蓮藕“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長者至長余,五六月嫩時沒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絲菜”。據(jù)此藕藌應(yīng)是藕鞭頂芽部分。

             21. 菡萏

            指函合未開的荷花?!墩f文解字》:“菡萏,芙蓉華,未發(fā)為菡萏,已發(fā)為芙蓉”?!稜栄拧罚骸捌淙A菡萏”。 《詩經(jīng)·澤陂》:“有蒲菡萏。”李時珍釋:“菡萏,函合未發(fā)之意?!?/p>

             22.荷葉、荷錢、藕荷、芰荷

            荷的葉片,在不同的生育期,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與名稱。萌芽后,初生葉不伸出水面,稱為“錢葉”。以后葉稍大出水,浮于水面的葉,稱為“浮葉”。再后葉連葉柄出水,稱為“立葉”。第一片立葉出現(xiàn)后,隨著藕鞭的伸展,每一節(jié)出水立葉的高度,逐一形成一個上升的階梯。六七月的立葉,在每一葉的節(jié)位上長出一個花蕾。此后立葉高度又出現(xiàn)一個逐漸下降的階梯。入秋,在高度漸降的立葉前,突然出現(xiàn)一片較高大的葉,這一葉稱為“后盾葉”,或“后把葉”。后盾葉的出現(xiàn),表示地下藕鞭伸展開始緩慢,肥大的蓮藕逐漸發(fā)育形成。在后盾葉之后,還會發(fā)生一片較小、較厚的立葉,這是藕鞭當年發(fā)育的最后一片葉,稱為“終止葉”。在終止葉前,就能挖掘到藕。

           李時珍《本草綱目》對不同生長時期荷葉的定名曰:“嫩者,荷錢”(即錢葉),貼水者藕荷(即終止葉),出水者支荷(即立葉)”。

             23. 荷鼻

           荷鼻是葉片與葉柄交接的部位又稱葉蒂。宋·蘇頌(1020~1101)《圖經(jīng)本草》曰:“荷葉止渴殺蕈毒,今婦人多用荷葉者,葉中蒂謂之荷鼻,安胎去惡血留好血”。李時珍《本草綱目》曰“蒂名荷鼻”。

             24.

            《詩經(jīng)·陳風·澤陂》:“有蒲與蕳”。鄭玄箋曰:“蕳當作蓮,蓮,芙蓉實也”。陳喬樅《韓詩遺說考》曰:“蕳本訓(xùn)蘭,又以聲近,假借為蓮字”。《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謂:“蕳蓮也,豈古人蓮蕳通用耶”。

             25.

           即蓮實?!侗静菥V目》:“薂,音吸”。源出于《爾雅》注。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稱:“的,菂薂同義。”

             26.石蓮子、蓮肉

           《本草綱目》對蓮實釋名曰:蓮實即《別錄》(約漢末成書,佚名輯)所謂石蓮子。李時珍又曰:蓮實“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肥美。至秋,房枯子黑,其堅如石。謂之石蓮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殼,貨之四方,謂之蓮肉”。宋·蘇頌曰:蓮實“至秋,黑而沉水者為石蓮子”。

             27.水芝、水目、水花

           西晉·崔豹《古今注》謂:荷華“生水澤中”,“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見訪》詩曰:“水花晚色靜,庶足充淹留”。宋·朱熹詩曰:“共憐玓瓅水花凈,并倚離披風蓋涼?!边@兩首詩中的水花即荷花。水芝,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漢·閔鴻《芙蓉賦》曰:“乃有芙蓉靈草,載育中川。竦修干以凌波,建綠葉之規(guī)園。灼若夜光之在玄岫,赤若太陽之映朝云,乃有陽文修嫮,傾城之色”。

            28。水芙蓉、水芝、水蕓、澤芝、水旦、水華、出水芙蓉、草芙蓉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謂:“荷,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蕓、一名澤芝、一名水旦、一名水華”。《杜詩注》云:“產(chǎn)于陸者曰木芙蓉,產(chǎn)于水者曰草芙蓉”。李白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以出水芙蓉比喻純潔美貌。南北朝時鮑照(414~466)《芙蓉賦》云:“訪群芳之艷絕,標高名于澤芝”。

             29. 玉環(huán)

           元代陶宗儀輯《說郛》《三余帖》謂曰:“蓮花一名玉環(huán)”。北宋·孫光憲撰筆記《北夢瑣言》謂:“元和中,蘇昌遠居吳中,有女郎素衣紅臉,相與狎,贈以玉環(huán),一日見檻前白蓮花開,花蕊中有物乃玉環(huán)也,折之乃絕”。

             30.嘉蓮、瑞蓮、并頭蓮、并蒂蓮、一品蓮、四面蓮

           古代對蓮開并蒂、并頭或一莖多花看作吉祥預(yù)兆,稱之為瑞蓮或嘉蓮。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南朝《宋書符瑞志》曰:“文帝元嘉(424~435年)中,蓮生建康(今南京)額檐湖,一莖兩花”?!对纹鹁幼ⅰ吩唬骸疤┦范辏?66年)八月,嘉蓮一雙駢花并實,合跗同莖,生豫章鱧湖,泰始六年(470年)雙蓮一蒂,生東宮玄圃池”。明·王象晉《群芳譜》曰:“一品蓮,一本生三萼。四面蓮,周圍共四萼”。一干五花的亦見于宋代周密撰《乾淳起居注》謂:“臺上同上飛來峰,看放水簾,時荷花盛開,太上指池心云,此種五花同干,近伯圭自湖州進來,前此未見也”。荷花一花有多個花心,是千瓣蓮的獨特性狀。一蒂兩花的并頭蓮,是偶爾出現(xiàn)的雙胞胎現(xiàn)象,非品種特征,不能遺傳,一旦出現(xiàn),人們常作為祥瑞,成為吉祥如意,人壽年豐的預(yù)兆。

             31. 華蘋

           明·方以智《通雅》:“華蘋,并頭蓮也,《援神契》:‘王者德至也,則華蘋感’。注云即“并頭蓮”。

             32. 玉節(jié)

           因藕白如玉,有節(jié),故稱。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引北宋·陶弼(1017~1080年)詩“萬頃金沙里,誰將玉節(jié)栽”。

             33. 玉玲瓏

           《事物異名錄》引《樹萱錄》曰:“白蘋洲白衣女子吟曰:藕隱玲瓏玉,花藏飄渺容”。故藕又名玉玲瓏。

             34. 玉筍

            清·朱彝尊詩《賜藕恭記》曰:“分載箯與路未賒,冰條玉筍凈無瑕”。

             35. 玉臂龍

           北宋·陶谷《清異錄》云:“崔遠家墅在長安城南,就中褉產(chǎn)巨藕,貴重一時,相傳為褉寶,又曰玉臂龍”。

             36. 玉藕

           《樂府詩集·子夜歌》曰:“玉藕金芙蓉,無稱我蓮子”。

             37. 光旁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曰:荷“其根為藕,幽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北北部與遼寧一帶)謂之光旁,光如牛角”。

             38. 雨草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雜說》引《師曠占》曰:“皇帝問,吾欲占歲苦樂善惡,對曰:歲欲雨,雨草先生”。賈思勰注:“雨草,藕也”。

             39. 玲瓏腕

           《事物異名錄》吳梅屯詩:“千絲碧藕玲瓏腕”。以藕白嫩如腕,故稱。

             40. 玉蛹

           宋·蘇軾《蓮實》詩曰:“不是荷花窠里密,方成玉蛹未成蜂”。喻蓮蓬為蜂巢,以蓮子色白如玉,形似蜂蛹而名。

             41. 白玉蟬

            蘇軾《蓮實》詩曰:“綠玉蜂房白玉蟬,折來帶露復(fù)含煙”。

             42. 湖目

           明·王志堅《表異錄·蓮實》:“又名湖目”。蘇軾《憶江南寄純?nèi)纭吩姡骸昂恳部肮┭?,不奴自足為生”。藕生湖中,蓮子似目,故稱。

             43. 風蓋

            北周·庾信《賦得荷》:“秋衣行欲制,風蓋漸應(yīng)欹”。以風蓋喻荷葉大如蓋,能當風雨。

             44. 翠蓋

            南北朝·梁元帝《采蓮賦》:“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

             45. 荷衣

            唐·李白《贈閭丘處士》詩:“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

             46. 碧圓

            唐·韓愈、孟郊《城南聯(lián)句》:“芰翻紫角利,荷折碧圓傾”。以碧圓喻荷葉色與形而稱。

             47.分枝荷、低光荷

           東晉·王嘉著志怪小說《拾遺記》載:“漢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在位)穿琳池,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若葵之衛(wèi)足,名曰低光荷“。

             48.夜舒荷、望舒荷

           《拾遺記》載:“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西園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其葉夜舒晝巻,一莖有四蓮叢生,名曰夜舒荷,亦云月出則舒也,故曰望舒荷“。

             49.水宮仙子、蕖仙

           宋·張耒(1054~1114)《雞川子·荷花》詩曰:“平池碧玉秋波瑩,綠云擁扇青搖柄。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宋·楊萬里(1127~1206)《玉亭觀荷》曰:“蕖仙初出波,照日稚猶怯。”

             50.凌波女、凌波仙子

           宋·晏幾道《蝶戀花·秋蓮》曰:“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宋·范成大《詠荷》詩曰:“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xué)醉妝”。以荷花婷婷玉立,如美女步履輕逸,凌波而行而稱。

             51. 容華

            漢·劉安《淮南子》:“海閭生屈龍,屈龍生容華”。許慎注:“容華,芙蓉草花”。

             52.溪客、凈客、凈友、浮友、靜客

           宋·姚寬(1161年在世)撰《西溪叢語》謂:“昔張敏叔(字景修,1064年在世)有十客圖,忘其名,余長兄伯聲嘗得三十客…….蓮為溪客”。明·程氏撰《三柳軒雜識》,排花名為《五十客》謂:“花名十客,世以為雅戲,姚氏語演為三十客,又復(fù)得二十客,并著之,以寓獨賢之意….稱蓮為凈客”。明·都邛撰《三余贅筆·十友》謂:“宋·曾端伯以十花為十友,各為之詞,稱荷花凈友”。清·汪灝《廣群芳譜》引文為:“蓮為凈客,荷花為浮友”。

             53. 君子花

           宋·周敦頤(1017~1073)著《愛蓮說》曰:“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之君子者也”。道出蓮花圣潔高雅氣質(zhì),自《愛蓮說》后,荷花被譽為花中君子。明·葉受又為荷花作《君子傳》。

             54.孰輦、梅弟、凌波仙、芬陀利、優(yōu)缽羅、波頭摩、芳苓

           清·陸鳳藻《小知錄·花卉》曰:“孰輦,蓮花也”?!度嗵贩Q“蓮花為梅弟、凌波仙”?!斗饡份d:白蓮曰芬陀利,青蓮曰優(yōu)缽羅,赤蓮曰波頭摩?!睹冻似甙l(fā)》謂:芳苓,苓古蓮子。

             55. 六月春

           《類腋輯覽》中稱荷花為“六月春”?!傲碌缀商?,花嬌映紅玉,艷影照清漪,一派春色”。清·顧緑《清嘉錄》與徐松,張大純《百城煙水》謂: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卷九十三
          荷 花 賦
          百花賦(一)蓮花賦(43)瀟散閑人
          拍荷說蓮刻印識成語
          【散文】六月話荷
          歷代著名荷花賦----新浪博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