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曠達的蘇軾
豪放風格是蘇軾故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念奴嬌·赤壁懷古》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與追念古代英杰不同,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直接塑造了一個充滿斗志的自我形象: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詞“狂”態(tài)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diào),充滿陽剛之美。
而在《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中,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fā)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全詞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熔為一爐,表現(xiàn)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結(jié)構(gòu)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