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明永寧州(今山西省離石縣)下昔鄉(xiāng)來堡村人。出身于一個官宦家庭,其先祖和父親都在明朝做過官。受家庭的熏陶,性格端莊,不茍言笑,又才智過人,勤儉耐勞。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xué)士等職。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才能卓越優(yōu)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康熙帝贊譽為“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名振天下。擅長書法,詩詞亦工??滴踔匾蟪肌⒅?。
明祟禎十二年(1639年)參加鄉(xiāng)試,中副榜貢生,但因為父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沒有出去做官。直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45歲時,才以明經(jīng)謁選清廷吏部,開始為官,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縣知縣,開始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初任知縣時,勤于政事,沒有縣衙,就住在關(guān)夫子廟,床安在周倉背后,后來縣衙設(shè)在三間茅屋內(nèi),在四周無墻壁的艱苦環(huán)境中,自得其樂,不懼邊荒,同當?shù)乩习傩胀士喙不茧y,最為可貴的是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始終如一,保持清正廉潔的本色。為民辦教育,恢復(fù)地方秩序,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與百姓親如家人。此后政績卓著,連連被擢升??滴趿辏?667年)任四川合州知州。正值明末之亂,這里人煙蕭條,合州只有百姓100人,賦額只有15兩銀子,而大兵過境,供應(yīng)浩繁。去合州上任一個月,增加到1千多戶,免徭役,辦農(nóng)貸,搞得欣欣向榮。康熙八年(1669年)湖北武昌知府??滴跏辏?673年)升任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春縣)。任黃崗?fù)獣r,得知當?shù)匕傩毡粡姳I擾得不安寧,歷任同知無法捕捉,化裝“乞丐”打入內(nèi)部弄清情況,回衙發(fā)兵,一網(wǎng)打盡,強盜之患被根治,百姓拍手稱快??滴跏吣辏?678年)任福建按察使??滴跏四辏?679年)夏,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舉“卓異”后升任福建省布政使,直隸巡撫和兩江總督之職,組織編寫了《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對整理和保存當?shù)卣?、?jīng)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在任期間,懷著報國救民之心,忠于職守,皆以驅(qū)除貪吏,拯救民生為務(wù)。秉公執(zhí)法,清正廉潔,興利除弊,政績斐然。一些官員為謀得庇護與升遷,每逢節(jié)日和上司壽誕生辰,便鉆營饋送,而且是逐級向上送,使饋送成為陳規(guī)陋習,一些督府大臣竟然明文規(guī)定州縣等級派定饋送數(shù)額,按數(shù)收受,且饋送數(shù)目十分驚人。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所到之處,皆有政聲。每次調(diào)動升遷,老百姓一再挽留,可是留不住,大家就熱情地把他送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到新的任上。死后安葬時,金陵城萬人空巷為他送葬,留下的遺物唯有舊衣破靴,饔米數(shù)斛,鹽豉數(shù)盅。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病逝世,終年67歲。百姓得知他去世,則罷市聚哭,家家繪了他的畫像,長期祭祀??滴趸实厶氐嘏蓡T致祭,加賜太子太保,賜謚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并御書“高行清粹”祠額。還對朝臣說:“于成龍任總督江南時,有人說他變質(zhì)了,操守大不如前。到他去世后,才知道他一生始終保持廉潔,為百姓所稱頌。這是因為他本性耿直,不肖之徒心中嫉恨,才制造出這樣的謠言。像于成龍這樣做官的,普天之下能有幾個?。俊笨滴醯燮评H自為他撰寫碑文,表彰他廉潔刻苦的一生。先后由其門人和孫于準輯成《于山奏牘》7卷附錄1卷和《于清端公政書》8卷行世。
附錄:【大、小于成龍】
在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以廉潔著稱的官員不算少??滴跻怀拇蟪贾杏袃蓚€于成龍,皆以“清忠疆直”著名于世。這兩個于成龍,又都在通州為官,深受通州百姓的愛戴,有民謠云“前于后于,百姓安居”??滴醭韺W(xué)昌明,士大夫以名節(jié)相尚,這種名節(jié)風氣體現(xiàn)在實際政務(wù)中就是珍惜聲名,崇尚清廉。許多忠于清廷的士人抗志不屈,頻見忠臣義氣,他們?nèi)温氁豢h,即使一縣之民受惠,任職一省,即使一省之民沾惠,對宣揚朝廷德意,緩和社會矛盾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清明盛世。
其一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別號子山,山西省永寧人,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卒后賜謚“清端”。后人稱為“大于成龍”。
另一于成龍(1638-1700),字振甲,別號如山,隸漢軍鑲黃旗人,官至漢軍都統(tǒng)、河道總督,卒后謚“襄勤”。后人稱為“小于成龍”。
本主題所提的是前者(大于成龍)。
于成龍自題聯(lián)
盡心盡力,未能十分盡職;
任勞任怨,不敢半點任功。
——自題直隸巡撫衙門自警
于成龍身為“治官之官”,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對于結(jié)納饋送的陳規(guī)陋習,深惡痛絕,采取各種措施杜絕。每到一任,就在衙門口張貼告諭明令禁止饋送請托??滴?9年他任直隸巡撫,一到任告誡州縣切勿征收百姓錢糧時私加附加,饋送上官。但大名縣知縣不聽勸誡,仍因循陋習,向他呈送中秋節(jié)禮,不僅嚴詞拒收,而且為此特發(fā)了《嚴禁饋送檄》,通報處分了大名縣知縣的胡作非為,他將此例轉(zhuǎn)申所屬官吏,今后嚴禁節(jié)日一切巧立名目的送禮,一經(jīng)查出決不寬姑。與此同時,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又制訂了以“勤撫恤、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征收,崇節(jié)儉”為內(nèi)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為地方官的行為準則。方法上,舉優(yōu)劾貪,寬嚴并濟,時人說凡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并在巡撫衙門親撰懸掛此聯(lián)以自警??滴醯垡卜Q其“寬嚴并濟,人所難學(xué)”。
累萬盈千,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斯,誰替你披枷帶鎖;
—絲半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婦娼。
——自題兩江督署大堂自警
于成龍在生活上極其儉樸,江南百姓遂給他起了個外號為“干青菜”。在任兩江總督期間,有一知縣給他呈送“中秋節(jié)禮”,被他嚴詞拒絕,并特發(fā)(嚴禁饋送檄)。于成龍為了警誡自己,勉勵下屬,在督署大堂上親撰懸掛這副對聯(lián)。因此,為官幾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屬員一亳饋送?!?/p>
于成龍撰題聯(lián)
重門洞開,要事事勿負寸心,方稱良吏;
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名。
——在任直隸巡撫時題通州衙門
于成龍律詩聯(lián)
赤壁臨江渚,
黃泥鎖暮云。
至今傳二賦,(頷聯(lián)上)
不復(fù)說三分。(頷聯(lián)下)
名士惟諸葛,(頸聯(lián)上)
英雄獨使君。(頸聯(lián)上)
今朝懷古地,
把酒對斜曛。
——《五律赤壁懷古》詩聯(lián)
竹筍才生黃犢角,(首聯(lián)上)
蕨芽初放小兒拳。(首聯(lián)下)
試尋野菜和香飯,
便是黃州二月天。
——《七言律絕乙卯春題書雪堂》詩聯(lián)
憶君貌骨似清秋,
每愛生涯不裹頭。
有興輒同雞黍客,(尾聯(lián)上)
無家肯為稻梁謀。(尾聯(lián)下)
——《七言律絕行書詩軸》詩聯(lián)
紀念、題詠于成龍聯(lián)
救時宰相;
當代清官。
——佚名撰于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于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上聯(lián)典指明代錢塘人于謙,字廷益,七歲時,有異僧稱他為“救時宰相”。歷官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河南巡撫、兵部尚書。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刺部首領(lǐng)也先南犯,他猝親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謙率軍擊退進攻北京的也先,保衛(wèi)了京師,迎回英宗。下聯(lián)典指清代山西永寧人于成龍,字北溪,歷官羅城知縣、黃州同知、兩江總督,所到之處,以清廉著稱,時稱“天下清官第一”。
附錄:【于成龍趣聞軼事】
〖一代廉吏〗
于成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清官,雅號“于青菜”。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六月,于成龍由江防道升為福建按察使。將開船時,他叫人去買了幾石蘿卜。有人笑著說:“雖然便宜,也不必買這么多??!”于成龍回答:“這可是我的路糧啊!”
幾年之后,于成龍又由直隸巡視撫升任兩江總督。上任時,他和小兒子合坐一輛驢車,用幾十文錢住旅館,沒有煩勞沿途驛馬和驛站。在官署里,他每天多吃青菜,這便是“于青菜”的由來。沒茶葉,他就采摘官署屋后的槐樹葉子替代,槐樹因而漸漸變禿。
于成龍任武昌知府時,一次大兒子要回家鄉(xiāng),廚房里正巧有只準備待客的腌鴨,他變割了一半給兒子帶走。所以老百姓編起了這樣一首民謠:“于成龍豆腐量太狹,長公臨行割半鴨?!庇诔升埲ナ罆r,同僚和屬員們見他床頭舊竹箱里只有一件黑布袍子和兩副靴帶,瓦甕里有幾斛粗米,另有幾碗咸菜。
于成龍病逝后,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二十年后,康熙視江南,人們?nèi)阅钅畈煌诔升?,康熙感慨而言:“實乃天下廉吏第一也”?/p>
〖歧亭息盜〗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龍任黃州府同知,鎮(zhèn)守歧亭。
歧亭即今日之麻城歧亭鎮(zhèn)。據(jù)史料記載,齊梁時期置歧亭縣,屬十八蠻縣之一。它扼守麻城西南大門,與新州、紅安、黃陂三縣接壤,這里山不高而峭拔,地不廣而平坦。著名的九螺山傍城而起,綿延的舉水河繞城而過。
明嘉靖年間,這里爆發(fā)過農(nóng)民起義,通判羅登瑞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后駐扎建城。清初,這里成了當時黃州府統(tǒng)轄八縣的軍事衙門。府門有副對聯(lián):“威鎮(zhèn)八縣,鎖住三江?!?br> 于成龍到任之前,盜風盛行,官府每每置之不理。當時辦盜案十分棘手。菲是立了盜案,就得即期破獲;如果至限期不能破獲,上司就要以瀆職罪追糾,因此地方官往往不立盜案。另外,盜犯以報復(fù)為能事,誰要動他們毫毛,他們就要誰的性命。因此地方官都不必過問盜案。如此一來,盜犯更肆無忌憚,往往明火執(zhí)仗,白晝殺人。
于成龍到任后如履薄冰,處境十分困難。但是他以大無畏的精神很快開展了整頓社會治安的工作。經(jīng)過細致的思考和敏銳和觀察,他終于找到了突破口。
捕役湯卷嗜酒如命,行動詭秘,于成龍招其至座前笑著說:“本府別于他好,只是貪杯無量,可惜無酒友對酌。聞爾酒量甚大,何不結(jié)為酒友,同飲共醉!”
湯卷受寵若驚,欣然從命。酒過三巡后湯卷心花怒放。于懲龍乘著酒興說:“本府深知精明強干,心誠厚實,系捕盜能手,望爾竭力協(xié)助本府,日后定當提攜?!睖磉B連稱諾。起初湯卷心懷戒備,飲酒不肯過量,后見于成龍?zhí)谷回澗?,漸漸消除了戒備,每次趙飲都酩酊大醉。一日,于成龍乘醉問湯卷盜事,湯卷推說竭力捕盜,但示捕得一名。湯卷離開府衙后,走到一家酒店。于成龍微服尾隨,跟到酒店,正好聽見湯卷與一伙來路不明的人炫耀自己如何被于二府賜酒賜食,并說于二府天天捕盜,尚不知盜名在他囊中。第二天,于成龍又與湯卷飲酒,湯卷大醉,竟然說出某夜強奸某女,某日搶劫某人,并說出許多盜賊平日次搶淫殺等事。于成龍聽后說:“本府知爾囊中有盜者名冊,可否呈本府一閱?”湯卷矢口否認。于成龍命衙役搜身,果然見到歧亭盜犯名冊。
“爾如此行事,不可立于人世,不如速歸”。于成龍得到名冊后笑著說。
“小人從工,歸向何處?”湯卷糊里糊涂地問。
“歸黃泉耳”。
湯卷一聽,酒性頓消,雙膝跪下,哭泣著說:“小人該死,無奈家有老母,讓小人省母之后再赴黃泉吧!”
于成龍知道湯卷確有老母在堂,便將自己的傣銀取出一兩,派衙役送去。湯卷被打入死牢。
于成龍雖然得到了歧亭盜犯的名籍,但并沒有立即搜捕。他認為:“人命關(guān)天,此等事豈敢魯莽。若是誤殺一人,當償人一命?!币虼怂缱鬓r(nóng)夫至村野調(diào)查,扮作商客在集市上私訪,或騎驢,或步行,連日奔波。
經(jīng)過細致的調(diào)查,湯卷所供盜犯大都屬實。他沒有采取一網(wǎng)打盡的方法,而是重點逮捕了八個人,連同湯卷捆在廣場上,貼出布告:“今捕得巨盜九人,有能保后不為盜者,本府當場釋放。保釋后若再新犯,保結(jié)人連坐,一同治罪;不能被保者,本府將以本府之法冶之。”
當場被保釋者只有兩人。剩下六人和湯卷一起被一條結(jié)實的繩子捆在一起,活埋在在路旁,墓堆上插一木牌,上書:“黃州府二府于成龍瘞盜處?!庇诔升堃蛑黄缤と颂枮椤坝诨盥瘛薄1I人聞“于活埋”之名無不膽戰(zhàn)心驚,或斂跡,或逃匿。
有一伙巨盜,民憤極大,但千方捕緝不可得。于成龍經(jīng)過明查暗訪,得知這伙巨盜匿聚在深山古廟中,于是密帶捕役入山,埋伏在古廟附近。自己裝扮成生病乞丐,深入虎穴。群盜給他飯吃,給他治病,見他臂力過人,就收為同伙。于成龍入伙后倫名楊二,群盜給他起綽號胡子楊二。他與群盜生活十幾天,完全掌握了群盜的罪狀,于是乘上廁所之機密召捕役入廟擒拿。群盜被帶至歧亭后問捕役:“捕我者何官?”捕投笑著說:“青天于二府?!碑敃r他們以為胡子楊二漏網(wǎng)了,押上大堂時才看見于二府竟然是胡子楊二。于是一起跪下服罪。
于成龍走下公堂,親手破開枷鎖,各賜酒一杯。群盜驚詫問:“我等死期已到,不死我而飲我,何幫也?”于成龍道:“汝等素作平善,落于法網(wǎng),我不能代為寬免。念廟中數(shù)日共處,薄具斛酒,聊表故人之意也?!闭f罷先笑,笑后復(fù)泣。群盜亦泣不成聲。良久,于成龍揮淚道:“哭而無用也,獄已成為矣,吾將送爾等棺木,一人一口!”
于成龍采取了從重打擊巨盜的嚴厲措施,剎住盜犯的勢頭以后,他便采取了約束和撫綏的寬窄政策。
一巨盜被獲,三日無人保釋。后有十幾人同來具保,于成龍頓起疑心,“本府觀爾等十余人,無一敦厚長者,莫非以盜保盜,欺騙本府?”十幾人聞言大驚,于成龍拘而審之,果然全是盜犯?!盃栞吅鸀槎桓倪^,欺騙本府,理當罪加一等。念爾輩等歲尚輕,特賜保釋之機會。”于成龍審清之后說。
這十幾個人全是作惡之徒,族人和鄰里都畏而遠之,其他人皮不疼,肉不癢,誰去保釋?自投羅網(wǎng)的十余人也無人取保。這十幾名罪盜以無人取保,就要被活埋了,號啕痛哭。于成龍見他們都有改過的跡象,便各嚴責一番,令十余人互相保結(jié),若是有一人再犯,則其他連坐。十余人保釋后,千恩萬謝而去。
于成龍一日行至鄉(xiāng)郊,見十八人聚在一起,劈頭蓋臉就說:“爾輩具為盜也。”十八人慌忙扣頭求饒。
于成龍笑著說:“爾輩快起,本府知爾輩素日為盜,今改邪歸正矣。爾輩為盜,官不知之,官之暗者也;爾輩必行而官不知者,亦官之暗也。本府知爾輩已從良善,但苦無戶籍,飄若行云,特賞爾輩戶籍,各安其業(yè),日后無需到處漂泊。爾輩自此之后,理當為本府傳諭:‘凡昔為盜者,一改其過,官即知且賞;若是不改其過,怙惡不悛,仍為非作歹,禍害百姓,本府必知之,且誅之。
他還降服了大盜彭伯伶,置為自己的心腹捕快,因此得心應(yīng)手。據(jù)史料記載,于成龍官歧亭時腰里吊一小口袋,歧亭盜犯及不法分子的名冊盡在其中,因此每次捕盜如探囊取物。
某小兒平日小偷小摸,于成龍將其召至衙內(nèi),溫行地說:“汝行盜,吾素知矣。幸汝新近未犯,故不加罪,如若將汝誅殺,則吾袋中應(yīng)誅者難計其數(shù)矣。今放汝歸,當為吾昭諭,汝輩改過自新,不得為盜。”小兒放歸后,替于成龍作了不少宣傳,人知擒一而盜畏,不知縱一而盜更畏;人知殺一而盜畏,不知賞一而盜更畏。
黃安縣的鄒彬然夫婦黑夜被殺,家財被掠一空,仆人帶傷到縣報稟??h官接案后將左右鄰舍十數(shù)人押在縣獄,嚴刑拷問,十數(shù)人大哭小叫,指天訴冤:“我等冤案,非于青天難審?!笨h官沒奈何,將案宗呈送于成龍。當于成龍請鄒彬然的哥哥畫了一張彬然住宅的草,標明左鄰右舍住房,并注明某房住何人,鞭人以何為業(yè),發(fā)案之夜某人在何地,有何人為證??催^草圖后,將訴狀的仆人和左鄰右舍調(diào)至歧亭。同時傳黃安縣的典史到衙內(nèi),笑著對典史說:“爾少息,兇手將至矣?!碑敃r天黑得如同鍋底。
夜半三更,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獄中的仆人和鄰舍十分吃驚。不一會電閃雷鳴,血淋淋的彬然夫婦披頭散發(fā)飄來,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徑直走到獄門,四只手一早進鐵柵內(nèi),嚎叫著說:“快還我命來,快還我命來。”那帶傷報稟的仆人驚慌失措,慌忙申辯:“不是我,不是我,是我二哥和鄰居某某,我不過持火侍立而已。”
這時燈光一亮,于成龍和典史出現(xiàn)在獄門口,于成龍厲聲問道:“爾言果真乎?”仆人一見上了于成龍的圈套,癱倒在地。于成龍破案為何如此神奇,只要想一想他腰里吊著的那個小口袋即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