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p>
劉會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重刊本作“萬語”。)無用?!?/p>
《景行錄》云:“稠人廣坐,一言之失,顏色之差,便有悔吝?!?/p>
子曰:“小辨害義,小言破道(重刊本作“小義害道”。)?!?/p>
君平曰:“口舌者,禍患之門,滅身之斧也?!?/p>
四皓(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隱于商山,年皆八十多,時稱“商山四皓”。)謂子房(即張良[?-前189],漢初大臣,字子房。)曰:“向獸彈琴,徒盡其聲。以言傷人,痛如刀戟?!?/p>
荀子曰:“與人善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深如矛戟?!?/p>
《離騷經》云:“甜言如蜜,惡語如刀。人不以多言為益,犬不以善吠為良?!?/p>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利人之言,暖如綿絲。傷人之語,利如荊棘。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語傷人,痛如刀割。
口是傷人斧,唇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子貢曰:“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p>
《論語》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藏經》(又叫大藏經、一切經。佛教經書的總稱。)云:“人于倉卒顛沛之際,善用一言者,上資祖考,下蔭兒孫?!?/p>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恐人懷兩樣心。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酒逢知己千鐘(鐘,通“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言能語解人,胸寬腹大。
荀子云:“贈人一句(以言),重如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如詩賦文章。聽人以言,樂如鐘鼓琴瑟?!?/p>
子曰:“惡人難與言,遜避以自勉?!?/p>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無損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對病夫勿言某死,對貪夫勿言己廉。言雖無意,聽者必厭。
婦人之言不可聽,婢妾之言尤不可聽。
說性命,雖不必真,強似說情欲;言道德,雖不必行,強似講俗事。
顧東橋先生曰:“好辯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淠芤哉d妬,不若韜精以示拙?!?/p>
譯文:
讀書人見面,《禮記》上說:“和君主交談,要談如何使用臣屬;和大夫交談,要談如何侍奉君主;和年老的人交談,要談如何使喚子弟;和年幼的人交談,要談如何孝順父親敬重兄長;和大家交談,要談忠實誠信慈愛安祥;和當官的人交談,要談忠誠守信?!?/font>
孔子說:“一個人不輕易發(fā)言,一旦發(fā)言必能切中肯綮?!?/font>
劉會說:“言語不能合乎事理,不如不說話。一句話說得不投機,再說一千句話來補救也沒有用?!?/font>
《景行錄》說:“大庭廣眾之下,一句話的過錯,臉色上的差別,就會帶來后悔?!?/font>
孔子說:“小氣的分析會傷害到禮義,小氣的言論會破壞道德。”
君平說:“口舌,是禍患之門,是毀滅身名的刀斧?!?/font>
商山四皓對張良說:“向著獸類彈琴,是白白浪費聲音。用言語來中傷人,如同刀槍刺中一樣痛苦?!?/font>
荀子說:“給人好話,溫暖如同衣布。中傷人的話語,傷害之深猶如刀槍?!?/font>
《離騷》經書上說:“甜言如同蜂蜜,惡語如同刀槍。人不以多言多語為好,狗不因愛吠就好?!?/font>
刀傷易好,惡語之傷難消。
于人有利的話,溫暖如同棉絲。傷害人的話,鋒利如同荊棘。一言半句,價值超過千金。一句話中傷人,痛苦如同刀割。
嘴是傷人的斧子,唇是割人舌頭的刀。閉嘴不伸舌,處處都能牢固安身。
子貢說:“一句話可以被認為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被認為不智慧。說話不能不慎重呀?!?/font>
《論語》說:“一句話可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使國家淪喪?!?/font>
《藏經》說:“人在處境窘困顛沛流離之際,善于運用一句良言,上可以光大祖宗,下可以福蔭子孫?!?/font>
遇人只能說三分話,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掏出。不怕老虎長三張嘴,只怕人懷著兩樣的心思。
孔子說:“花言巧語,面作諂容的,很少有講仁義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說會道,能理解人,能使人心胸開闊。
荀子說:“贈送人一句話,比金銀財寶還貴重。勸人一句話,美如詩賦文章。聽人一句話,愉悅得如同聽鐘鼓琴瑟之聲?!?/font>
孔子說:“惡人難以同他對話,要謙虛地躲避開來自我加勉吧。”
道聽途說,這是有德行的人所揚棄不為的。
**********
前輩儒士說:“會做不會說的,不損害他的作為。會說不會做的,還不如不說?!?/font>
對病人不要說某人死了,對貪心之人不要說自己清廉。說的人雖然無意,但聽的人必定厭惡。
婦人的話不能聽,奴婢小妾的話尤其不能聽。
談論宿命天意,雖然不必當真,也強過談論七情六欲;談論道行品德,雖然不一定踐行,也強過講世俗之事。
顧東橋先生說:“喜歡辯論會招來怨恨,不如沉默少言畏懼宿命。逞能好妒,不如韜光養(yǎng)晦,示人以拙?!?/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