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名句“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大家都知道,意思是主角不著急,配角卻很急。其實還有個典故,是說清朝時期的皇帝行房事時,不能時間太久,到了一定時間就由太監(jiān)提醒“該完事了”。整得皇帝每每很掃興。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出門散步或會友,遇到有人遛狗,距離挺遠呢就聽見那狗汪汪叫個不停,有時狗狗甚至躍躍欲試地要咬人。這時,一般狗主人會大聲哈斥住狗狗,或拉緊狗繩,免得真的撲上去撕咬人。
經過狗主人的哈斥,狗狗一般會收斂,不情愿地低聲撒嬌兩聲做罷。
大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大度地說,狗嘛它是個畜牲,對主人忠誠,不跟它計較。
其實狗故作咬人或真的咬人,是向主子表忠心的姿態(tài),是為了求得主子賞賜更多狗糧。狗兒叫的歡,討得主子心歡,主子自然不虧待它。如果沒有狗糧,狗狗或許就不叫喚了,也不忠誠了。
有人會說我家的狗狗就一直很忠誠。但你沒有試一試,餓幾天不給它狗糧吃,看它還忠誠不。說不定還反咬你一口呢。
以前就有真實的例子,男主人常年在外跑業(yè)務掙錢很少回家,女主人就養(yǎng)了一個大體積的公狗看門。女主人因是專職太太,無所事事覺得無聊,就學會了打麻將,每天邀幾個牌友在家搓麻。不想越玩越上癮,有時一連兩三天不出門,餓了大家泡點面吃了,繼續(xù)搓麻。因太專注玩麻將,忘了給狗狗按時發(fā)放狗糧,同時嫌4、5歲的兒子礙事,指使兒子去跟狗狗玩兒,結果因狗餓急把小孩撲倒啃吃殆盡。
等女狗主人想起兒子,急奔下樓時已經太晚,只看見小孩衣服碎片,還有大狗抱著小孩骨頭在舔舐。女主人急火攻心,從此瘋掉。
別說狗了,就是有些人也是“喂不熟”的。例子太多,今天說太監(jiān),就舉個太監(jiān)的例子。
秦二世胡亥曾經是大太監(jiān)趙高的主子,因胡亥生性頑劣,沒正經,坐上皇位,卻不知如何當皇帝,被工于心計的趙高架空,朝廷所有大小事都由趙高做主。大權獨攬的趙高不僅泡制出“指鹿為馬”的千年鬧劇,而且還把年輕主子胡亥給活活整死了。
太監(jiān)原指宦官,后稱太監(jiān)。據說太監(jiān)在先秦時期就已存在,但不一定都凈身[閹割],東漢以后才都要凈身。太監(jiān)凈身的原因是為了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皇宮中都是皇帝的女人和女婢,本來不允許其它男性存在的,但宮中又需要大量的雜役,很多力氣活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所以就得用那些能干力氣活又不能亂搞女人的男人,閹人即太監(jiān)就應運而生。
生理上有了殘缺,就影響到心理上的不健全。所以,歷史上有些太監(jiān)很變態(tài),不能干男女的事情,偏要找個宮女作“對食”。尤其那些比較精明的太監(jiān),一旦接近并掌握了權力便損招百出,什么樣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但像趙高這樣的太監(jiān)是少數,歷史上大多數太監(jiān)都對皇帝非常忠誠。甚至像狗狗一樣,為討主子歡心,時常離著老遠就汪汪叫起來。
清末,有個外國友人曾經當著慈禧太后的面,批評中國的太監(jiān)制度,把人閹了太沒人性。慈禧還沒來得及搭腔,一邊的大太監(jiān)不樂意了,尖著嗓子道: 不許你詆毀我們大清國,我們雖被閹了,但這是皇帝的恩寵。我們愿意孝敬老佛爺,你管得著嗎?
聽得慈禧眉開眼笑,說道: 你瞧瞧,這是民意,哈哈!
一旁的老外張大嘴巴,啞口無言。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后,在中國持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統(tǒng)治終結。得知以后沒有皇帝了,紫禁城內外一片鬼哭狼嚎。然而,哭得最兇的不是皇帝和皇家人,而是大小太監(jiān)們,他們一邊哭,一邊捶胸頓足地尖叫: 沒有了皇帝,我們可怎么辦啊!
是的,沒有皇帝發(fā)“狗糧”了,習慣做“狗”卻做不成了,做人又不會做,的確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