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中華民族不但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明,也經(jīng)歷過生死存亡的危機,所幸每逢危亡之際,總有英雄橫空出世拯救危亡,為中華之傳承不熄保駕護航。本文筆者就跟大家聊一聊幾位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英雄。
第一位:郭子儀——大唐的中興名將
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逐漸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后,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于享樂,寵幸楊貴妃,安祿山為自保和升官拜楊貴妃為母親。由提倡節(jié)儉變?yōu)閾]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nèi)憑著玄宗的信任專權(quán)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shù)?,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安祿山通過巧言令色獲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再通過行賄讓楊貴妃給玄宗皇帝吹吹枕邊風,就這樣曾經(jīng)的一代明君犯下了一個政治白癡犯下的錯誤,將整個關(guān)東地區(qū)的三個藩鎮(zhèn)交到了安祿山一個人手里,大唐北方軍力安祿山一個人掌控了四成以上,這還不算其之下大量的游牧民族。終于,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率領(lǐng)三鎮(zhèn)邊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震驚天下甚至影響了世界格局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一路南下,毫無準備的唐軍一觸即潰,叛軍摧枯拉朽一般攻城破池,甚至東都洛陽也被叛軍攻下。這個時候的郭子儀正在家鄉(xiāng)為母守孝,安祿山攻下洛陽的消息傳入朝廷之后,朝廷奪情起用郭子儀,任命其為朔方節(jié)度使,率兵勤王討伐叛軍。從此開始了傳奇的人生,也成為了危亡時刻的中華民族的定海神針。收復河北、河東,升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的時候,又率軍收復長安和洛陽這對大唐至關(guān)重要的兩京,因而被加封為司徒、代國公,后又進位中書令。之后因平定河中兵變有功,加封為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面對仆固懷恩勾結(jié)吐蕃、回紇的入侵,長安陷落。郭子儀又一次披掛上陣,出任關(guān)內(nèi)副元帥,收復長安。永泰元年(765年),在涇陽單騎喝退回紇,并率軍擊潰吐蕃。郭子儀中興大唐第一人實至名歸,若是沒有郭子儀,安史之亂或許持續(xù)的時間更長,破壞將更是無可計數(shù),要知道安祿山手下的室韋就是后世的蒙古,還有契丹,這些在后世都曾給中華民族制造過累累血案,若是沒有郭子儀橫空出世將他們趕出中原,那后果將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位:武悼天王——冉閔
五胡亂華,那是一段所有漢人都不堪回首的噩夢,那是漢民族所經(jīng)歷的最危急的時刻。據(jù)歷史記載,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損失的人口達到了一千多萬,要知道在西晉時期中國人口最多的時候也不過2450萬左右。胡人殺進了中原之后,當時留在北方的漢人徹底被當作了奴隸,好像誰進來都可以欺負一下,誰占領(lǐng)了這片土地都想要在漢人身上搜刮一番,燒殺搶掠已經(jīng)成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人經(jīng)歷的常態(tài),更有甚者如羯族一般,根本就把漢人當作了牲口來對待,稱為“兩腳羊”,搶掠漢人少女,夜晚奸淫泄欲,白天烹煮當作軍糧。在這樣暗無天日的時刻,冉閔橫空出世,一紙殺胡令,拉開了漢人反抗的大幕,在他的帶領(lǐng)下,漢人奮起反擊,將后趙皇室斬殺殆盡,羯族幾乎被滅族,為漢人贏得了喘息之機,也讓胡人認識到了漢人不是他們的口中之食。雖然冉閔如流星一般逝去,但在他激勵之下的漢人再也不是溫順如綿陽一般任人宰割,在其之后胡人的大規(guī)模屠殺幾乎再也滅有發(fā)生過。如果沒有冉閔,或許北方的漢人早已經(jīng)不是流亡南方就是倒在異族鐵蹄屠刀之下,再也沒有機會讓人鼓吹什么民族融合了。
第三: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后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yīng),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岳飛在正面戰(zhàn)場上擊敗了兵鋒正盛的女真人,遏制了一場野蠻對文明的屠殺,保住了華夏文明不至于終結(jié)于胡虜之手,也讓女真人認識到漢人的勇武并不遜于白山黑水中走出的他們,徹底澆滅了他們認為漢人軍隊不堪一擊的愚蠢念頭。
可是就是這樣以為拯救民族于危亡的民族英雄,沒有倒在胡虜?shù)慕鸶觇F馬之下,反倒身死于同族之間的政治傾軋之下,“莫須有”的罪名可以說是最大的笑話,也可說是最大的民族悲哀。
后來南宋皇帝仿效唐太宗建造了一個昭勛閣,揚言里面收盡對兩宋立下不朽功勛的名臣,可是里面卻沒有岳飛的一席之地,同時北宋戰(zhàn)神狄青、文武雙全的范仲淹、改革先鋒王安石、有青天之稱的包拯、以一己之力給南宋續(xù)命百年的虞允文也全都不在其中,昭勛閣也不能不說是個笑話,難怪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知道這個名字的對其中的所謂二十四功臣估計也不知道幾個。
中華民族的綿延不息,不是靠著文人墨客手中的筆桿子,不是靠著熒屏之上搔首弄姿的俊男靚女,而是靠著戰(zhàn)場之上的熱血男兒,靠著涌動在我們血脈之中的忠魂英魂,當我們的生活中充斥了金錢至上的利己思潮,滿眼盡是娘炮鮮肉搔首弄姿的時候,回首看看這些為了我們的民族浴血奮戰(zhàn)的先輩,是否會有幾分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