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朋友分享農(nóng)村七十年代以前的4個“老物件”,其中有一件價值50萬,還有一件估計大多數(shù)人不認識,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下面給各位朋友分享前這4個七十年代以前農(nóng)村的“老物件”。
家用“漏粉條機”是七十年代以前北方農(nóng)村制作粉條的一種自制機器,可以漏土豆粉粉條和紅薯粉粉條。
上圖就是北方農(nóng)村七十年代以前使用過的家用“漏粉條機”。
之所以說是“家用”的,就是自家漏粉條自家吃,不是賣粉條賺錢那種,所以比較小。
漏粉條機的結構比較簡單,把一截直徑大約20公分的圓木,以大約大約13公分的內徑掏空,再制作一個直徑大約12公分的木杵,另一端固定一個布滿小洞眼的鐵箅子。
粉條好吃但漏粉條比較麻煩,先得把紅薯打成粉,制作成粉面,然后將粉面熬成糊狀,再把糊狀粉倒入漏粉條機的圓筒內,用木杵攪壓,粉條就會從底部的箅子眼中漏出來,然后在室外零下的溫度中凍干。所以,漏粉條一般在冬天。
我老家紅薯比較多,現(xiàn)在農(nóng)村還有做漏粉條生意的。我愛人的一個遠方表妹每年冬天都要漏粉條,自己種了一部分紅薯,又收購很多紅薯漏粉條,兩口子一個冬天大概能賺幾萬塊錢。當然,她家的漏粉條機比這要大很多。
北方人種甜瓜,南方人種甘蔗。甘蔗的含糖量非常高,所以甘蔗可以用來制作糖,也可以將甘蔗榨成汁飲用。
甘蔗成熟的時候,南方種植甘蔗的人家就會把甘蔗榨成汁飲用,又甜又解渴。那么,他們是怎么將甘蔗榨成汁的呢?
上圖中這個木制機械就是“甘蔗壓榨機”。其結構很簡單,下面是一個長凳,一端的凳腿超出凳面,中間有一個橫檔,上面是一個一頭大的“壓桿”,壓桿的尖頭插進橫檔里,將壓桿一端抬起,然后,將削了皮切碎的甘蔗用布抱起來,放到壓桿大頭下面,將壓桿使勁往下壓,布包里的甘蔗汁就會被壓榨出來,鎏金下面的盆子里。
甘蔗壓榨機利用的是杠桿原理。
上圖是一個金絲楠木筆筒,從它表面的包漿看,應該有些年代了,也許是哪個名人使用過的,所以,價值很高。
我們知道,歷史上,金絲楠木排在楠、樟、梓、椆四大名木之首,價值非常高。在我國建筑中,金絲楠木是最理想、最珍貴也是最高級的建筑材料,一般用于朝廷的宮殿園囿、壇廟陵墓中。
楠木有三種,第一種是香楠,木制帶有清香,二是水楠,木制較軟,三是金絲楠,木紋中有金絲,所以,最貴重。上圖這個筆筒就是第三種“金絲楠木”,而且花紋中有很多精美的圖案,所以,價值很高。
據(jù)傳,上圖這個金絲楠木筆筒,曾拍賣價格達到50萬,估計應該是歷史上哪位名人使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