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會借助自己的巧手,開動腦筋,結合生產(chǎn)實踐,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制作出來各種不同的工具和器具。
在農(nóng)村,樹木和竹子是農(nóng)民朋友們常用來制作和加工工具的原料,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木制家具工具和竹制家具工具比比皆是。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12種竹制的老物件,正在慢慢地消失不用了,這些老物件曾是陪伴70-80后一起長大的,給他們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記憶。下面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些老物件呢?
一種用來刷鍋的刷子,農(nóng)村人都不陌生吧,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家里也很少有人用了。好多都用鋼絲球,無紡布類的東西來刷鍋。
曾經(jīng)這種竹刷子不僅不需要什么成本,自己家里砍一根竹子,就可以制作很多把刷子,而且環(huán)保安全,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的。
我們在砍竹子下來制作各種竹制家具的時候,竹子尾巴上面的枝條也是有用處的。
把它修整一下,用繩子綁好,用來掃地非常的好。這種竹尾巴制作的掃把不僅在農(nóng)村常用來掃坪,在城市里面常見環(huán)衛(wèi)工用來掃街道的。你見過嗎?
這個用過嗎?農(nóng)村的70-80后應該都有用過吧。
以前農(nóng)村都是靠燒柴火來煮飯煮菜的。有時柴不干,或者是燒的時候,沒有弄好,搞得廚房里面是煙霧塵天的,根本無法進人了,這個時候,就用這種吹火筒吹幾下,火就旺了,沒有煙了。
這種吹火筒制作非常簡單的,從砍下來的竹子上面,靠近尾部,用鋸子鋸一段下來,一般2-3個節(jié)就行了。
然后找一根鐵絲,放火里燒紅,把鋸下來的那段竹子立起來,把燒紅的鐵絲從竹子一端中間位置迅速地插進去,就燒出來一個孔了。另一端把竹子的節(jié)全打掉,方便用嘴巴來吹的。
70-80后的孩子們,下雨天的時候,就喜歡去外面搞泥鰍,小魚仔,黃鱔,那時身上就會背這樣的一個魚背簍。
它是用竹子剖成的篾條編織而成的。也可以背著這個背簍去撿田螺,摘茶葉,撿蘑菇等。非常不錯的工具。
簸箕在農(nóng)村家里非常的常見,用來曬東西的,像一些干菜,辣椒,豆角等。
還可以用來去除糧食里面的雜質,灰塵,小石子之類的。
在那個電都沒有的年代,炎熱的夏天就只能靠搖著蒲扇,坐在竹椅上或者是睡在竹床上,乘涼了。
那個時候,有專門制作這種竹椅的師傅們上門來制作的,從自己家里砍來幾根竹子,師傅們就可以幫你制作出竹椅,竹床等工具。
一種用來曬糧食的工具,在小吳家鄉(xiāng)湖南新化農(nóng)村土話叫做曬墊,就是家里曬稻谷,玉米,小麥的時候,把這個打開,攤開在地上,然后把糧食倒在上面,再用耙子把糧食拔開,這們方便曬糧食的。
到了傍晚,太陽下山了,就再把糧食收起來,把曬熱疊起來,綁好,第二天再曬。你家還有嗎?
上面說了竹椅,竹椅方便用來坐。而竹床就是方便用來睡覺的。
農(nóng)村的夏天,非常的炎熱,到了傍晚,天黑了,搬個竹床放在院子里面,躺在上面睡覺,玩耍,非常的涼快。有時玩著玩著就睡著了。
農(nóng)村家里種田的都有這種工具,用來裝糧食的。
到了收割水稻的時候,用打谷機把稻谷打下來后,就要用這種籮筐裝好,然后人工挑回家。在小吳家現(xiàn)在還有好幾擔這種竹籮筐,有過有的開始爛了。一擔這樣的籮筐裝滿稻谷有100多斤了。
竹扁擔,農(nóng)村非常常見的農(nóng)用工具了,在沒有機械化的農(nóng)村,什么東西都是靠肩膀挑的,就要用到扁擔,扁擔在農(nóng)村有竹子制作的扁擔,還有用桑木制作的扁擔。
這種竹扁擔制作起來非常簡單的,砍一根至少兩年以上的竹子,選擇一段長得直的,也比較大的,用鋸子鋸斷,然后用刀從中間劈開,再把兩端削尖一些,就可以了。
一種用竹子編織成成的籃子,帶提手,方便提來摘菜,提東西的。
你家是否還能找到。
畚箕,農(nóng)村用來運輸泥土、水泥、動物糞便的一種工具,現(xiàn)在倒是很少見了!
在小吳家鄉(xiāng)農(nóng)村以前家里蓋房子,挖地基都要靠它來挑,那時沒有挖土機,非常辛苦。
朋友們,以上介紹的12種竹制日常用具,在你的家鄉(xiāng)還有在用嗎?這可是農(nóng)村70-80后的童年回憶,你是否還認識,同時在你家鄉(xiāng)還有哪些竹制的工具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