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與竹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青竹,挺拔勁健,虛心向上,凌霜傲雪,四季長青,瀟湘出塵,是歷代畫家最樂于描繪的一種題材。鳥與竹的組合有兩種畫法,一是可以先畫竹,然后畫鳥;二是先畫鳥而后添竹。
步驟一:先以淡墨畫竹竿。
步驟二:以淡墨畫竹枝并以濃墨勾竹節(jié)。
步驟三:再以濃淡不同的墨色撇出竹葉。但在運筆之前,不但要預(yù)先考慮好竹竿、竹枝與竹葉的分布及其筆墨變化,而且也要考慮安排好麻雀的數(shù)量、動態(tài)及其位置等。
步驟四:待竹子畫成后,再添幾只正在結(jié)伴飛行的麻雀,頓使畫面靜中有動,生意盎然。
鳥與竹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先畫鳥后畫竹,先將兩只正在登高遠望的麻雀畫好。
步驟二:在麻雀腳下畫一巨石,石塊以勾線為主,再稍作皴擦,要畫得空靈簡淡,不宜太實。
步驟三:再在巨石的前后面畫竹竿和竹枝,枝竿不宜太多,但應(yīng)注意疏密的變化。
步驟四:添加竹葉,竹葉用墨要有濃淡虛實的變化,如畫雨景,可以竹葉稍干后進行噴水,以取得雨景的效果。
鳥與蘭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蘭花花香四溢,超凡脫俗,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為畫家所鐘情,鳥與蘭的組合,可以以蘭為主,以鳥為配景;也可以以鳥為主,以蘭為襯景。以蘭為主者可先畫蘭后畫鳥,以鳥為主者可以先畫鳥而后畫蘭。
步驟一:先畫蘭葉,蘭葉要多而必,可由兩三組合為一片,且占據(jù)畫面的下半部,以形成畫面的主體。
步驟二:蘭葉確定后,再點厾花頭與花莖,并勾點花心。
步驟三:先在畫面的上部畫一只站立的八哥。
步驟四:再于八哥的腳下添一塊巨石,石塊用筆宜減,用墨宜淡,并與蘭花相呼應(yīng)。
鳥與蘭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以鳥為主的畫法步驟是先畫八哥后畫蘭,八哥應(yīng)占據(jù)畫面的主要部位,或稱顯著位置,或稱畫面的前部,先用濃墨點寫出兩只顧盼有情的八哥。
步驟二:為加強畫面的份量及其構(gòu)圖的變化,并點出蘭與鳥的生活環(huán)境,可在八哥的腳下畫一石塊。
步驟三:在畫面的上方垂下幾片蘭葉,僅作為八哥的襯景。
步驟四:再點厾花頭與花莖,并勾點花心,蘭石之間還可以再加幾筆苔點或雜草,以示地面。
梅是木本花卉,常采取折枝式的畫法,并常與各種禽鳥組合成畫。梅花與綬帶鳥的組合有長壽吉祥的含義。梅與鳥組合時,可以先畫梅后畫鳥,也可以先畫鳥后畫梅。
步驟一:先將準備立鳥的梅枝確定于畫面,并預(yù)定好鳥將著落的位置,然后再添加其他枝干,以確定大體章法。
步驟二:梅花枝干立定之后,再點厾紅梅,梅花應(yīng)有濃有淡,有疏有密,參差錯落,虛實相生。
步驟三:梅花點好之后,再勾點花蕊、花托,并在枝干上略加苔點或賦色。
步驟四:再畫一只白綬帶鳥立于枝上,鳥的姿態(tài)要表現(xiàn)得生動有神,特別是鳥頭和鳥尾的處理要有變化,切勿呆板。
鳥與梅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先畫鳥而后畫梅,其方法是先將兩只紅綬帶鳥畫在畫面的主要位置上,要注意兩只綬帶鳥姿態(tài)的不同變化和相互關(guān)系。
步驟二:然后,首先將兩只綬帶鳥著立的主要枝干布好,另再穿插一些枝干相呼應(yīng),并形成一幅完整的構(gòu)圖。
步驟三:梅枝畫好之后即著梅花,為了與兩只紅綬帶鳥形成色彩上的對比,可用雙勾法畫白梅,為突出綬帶鳥,梅花不宜太多。
步驟四:勾點花蕊與花托,并在枝干上略加苔點或賦色,梅花周圍也可略加渲染完成。
鳥與菊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菊花也是一種吉祥長壽的象征,與鵪鶉組合,從諧音而言,有安居樂業(yè)之含義。具體畫法步驟,可以先畫菊花后畫鵪鶉,也可以先畫鵪鶉而后畫菊花。
步驟一:先畫菊花,可先勾出兩三只花頭。
步驟二:花頭確定之后再畫枝葉,花與枝葉可以安排在畫面的上半部分,留出下半部分畫鵪鶉。
步驟三:菊花枝葉完成后,可進一步將花頭填色或渲染,并點出花心等。
步驟四:在菊花的下面添加兩只鵪鶉,淡朱砂撇竹葉、點厾地面苔草,豐富畫面層次,整理完成。
鳥與菊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先畫鵪鶉,并將鵪鶉安排在畫面的突出位置。
步驟二:鵪鶉完成后,為了求得構(gòu)圖上的變化,并點明花與鳥的生活環(huán)境,可在鵪鶉旁邊添加一塊石頭。
步驟三:另在石塊的后邊補上兩三枝菊花,仍可先把花頭畫出。
步驟四:添加菊花的枝葉,并略賦色彩,或在地面上點苔,也可略勾幾筆雜草,以調(diào)節(jié)畫面的構(gòu)圖效果。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