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牡丹構圖 100 例》,這是2008年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王繡,郭貴興編著。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深入學習,請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簡介:本書按中國畫常用的構圖幅式分為中堂、條幅、斗方、扇面五部分。在所選的每幅作品下,均附有構圖點評和草圖一幅。
此圖把“藏露”的處理運用得淋漓盡致。畫面中牡丹或藏或露于太湖石之間,雖只畫幾枝,但給人有大片牡丹的聯想。整個畫面又形成了S形的布局。↓↓↓
此幅作品中,牡丹、玉蘭、奇石均從一角斜勢而出,造成險勢,看似不穩(wěn),故先在左下角以蘭草加以調節(jié),再以長題跋加以支撐,使畫面有驚無險,而又富有變化?!?/p>
此圖橫豎穿插、疏密有致。圖中孔雀與牡丹顧盼呼應,頗有以實襯虛之妙。整幅作品寧靜平和?!?/p>
此幅作品枝干穿插交錯、上密下疏,上方的牡丹及枝葉 墨色濃重艷麗,看似重心不穩(wěn),但右下方的石頭和左邊的長枝卻將整個畫面均衡了起來?!?/p>
此幅作品上下所留的幾乎均等的兩塊空白,使觀者一下將視線集中在畫的主體部分牡丹花頭之上,留白是虛,花頭是實,再加上花頭濃艷的顏色和繁密的枝葉,使主體更加突出。而左邊較長的題跋又使略有傾斜的畫面得到了支撐。↓↓↓
此幅作品筆簡意繁,牡丹與石頭都向左傾,似有重心不穩(wěn)之意,但左邊一行長款卻把它們有力地支撐起來。右下角的鈐印同樣有平衡畫面的作用,可謂“四兩撥千斤”。右上角的題跋不僅有補空之功,而且畫面由此四平八穩(wěn)?!?/p>
此幅作品是花鳥畫中所常用的“折枝”構圖形式。圖中牡丹、石頭、蘭草形成了S形的動態(tài)構圖。作品上緊下松,畫中大小相間的留白與主體形成了虛實的對比?!?/p>
此幅作品上散下聚、上疏下密,牡丹花與蝴蝶交相呼應,動感十足,為了不使畫面上半部氣脈過于散,故以詩款堵之?!?/p>
此幅作品奇偶聚散、穿插有致,畫中墨、色相互映襯,格外引人,頗有構成意味?!?/p>
此幅作品構圖平穩(wěn)端莊,花葉穿插有致,疏密、聚散極富變化。整幅畫面空靈松動,令人賞心悅目?!?/p>
此幅作品巧妙地運用了以虛托實的表現手法,使主體格外突出。散布在畫面中大小相間的留白是虛,牡丹花以外的配景也是虛,作為畫面中占主體的牡丹則用筆嚴謹,用墨較重,使觀者很容易把視線集中在花頭之上。左下角的鈐印不僅破了下邊三個近乎均等的空白,而且還使整個畫面得到了均衡。↓↓↓
此幅作品虛實結合,巧妙地運用了以虛破實的表現手法,使畫面靈動豐富,留在畫面中的大小空白,又使得作品密而不悶、繁而不亂?!?/p>
此幅作品牡丹花有聚有散,疏密有致?;ǖ闹Ω蓾獾嘁?,為不使其過于平行,以穿插的斜枝破之。右上角的落款又和下方的濃枝取得了呼應?!?/p>
此幅作品右疏左密,枝干穿插交錯得宜,使畫面緊湊富有生氣。最后以長題跋來破上下均等的留白,以豐富畫面?!?/p>
此圖是典型的S形構圖。畫面上疏下密,虛實相生?;ㄖΥ┎濉⒔诲e得宜。整個畫面給人一種飄逸優(yōu)雅之美。左下角的鈐印既起到裝飾作用,又和右上邊的題跋形成了呼應?!?/p>
此幅作品中牡丹、石頭、鴿子三種物象形成了一個S形構圖,花葉或藏或露,物象間所留的大小空白使看似繁密的畫面通透、靈動起來?!?/p>
此幅作品中牡丹、水仙由畫外而入,雖畫一角,但整幅作品氣象萬千。幾方鈐印很好地把幾近相等的空白均衡了起來,而不使觀者有“空”的感覺?!?/p>
此圖是兩段式構圖樣式,畫中牡丹與紫藤交相呼應,畫面中段的虛筆及魯巧妙地把看似各自孤立的物象銜接起來,使整個畫面整體而統(tǒng)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