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與梅、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作為一種植物,這已經(jīng)超越了它自身的意義與價值,而成為一種象征。直到今天,蘭花依然是中國各階層最喜愛的花種之一,也是中國畫家最喜愛表現(xiàn)的題材之一。
本組素材摘錄自《美術愛好者之友:怎樣畫蘭(提高篇)》,康榮著 ,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
點擊回顧:怎樣畫竹(提高篇07)(從此篇可以跳轉到畫竹提高篇全部教程)
怎樣畫菊(提高篇03)(從此篇可以跳轉到畫菊提高篇以前的教程)
上集回顧:怎樣畫蘭(提高篇01)
蘭與梅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步驟一:以長鋒羊毫筆從6位出枝畫梅干、梅枝,請注意用筆的抑揚頓挫及前后枝的粗細變化。
步驟二:完成梅花的枝干,注意用筆要勁挺,筆中含墨的水分不宜多,這樣畫出的梅枝有干澀蒼勁之感,可與濃墨勾畫的蘭葉產(chǎn)生對比。
步驟三:點厾勾勒出梅花的花朵和花蕊。
步驟四:用同一支筆從6位出筆畫蘭葉、花朵,請注意梅蘭的用筆、組合要協(xié)調(diào)。最后用淡赭石和墨畫石頭,使畫面成為整體。
蘭與梅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從5位落筆,左發(fā)右勢,用濃墨勾畫出蘭葉,點畫好蘭花。
步驟二:以極淡的赭墨鋪畫出立石,并趁濕用較干的長鋒筆濃墨破淡墨皴出石頭的形和結構,使石頭有骨有肉的立起來。
步驟三:待鋪染石頭的赭墨色干透后,自下而上,逆鋒畫出梅樹主干、分枝,注意畫面上的大“勢”,是從左下往右上傾斜,蘭、石、梅的運筆都要服從這個大勢。
步驟四:最后圈點出梅花,勾勒花蕊并收拾全局完成。
蘭與鳥禽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步驟一:自下而上,先前再后從右下角畫出坡石,注意分出石頭塊面,畫出體積感。用筆要干澀毛糙,不能浮滑。
步驟二:畫出一濃一淡左發(fā)右勢的兩叢蘭花。
步驟三:加強蘭葉的密度和勢態(tài),再添畫兩叢一濃一淡的蘭花,請注意蘭花底部收緊與排開的關系,讓畫面上的蘭葉與坡石形成動靜、線面和疏密關系的對比。
步驟四:最后添上小鳥并調(diào)整畫面完成。
蘭與鳥禽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這是一組三叢半與枝上鳥的組合畫法。三叢蘭由左下方5、7位間出筆斜升至右上方。
步驟二:一般先畫中間的一叢蘭,然后接畫居于下方的一叢蘭,形成上下呼應、交錯,最后再畫最上面的一叢蘭使之下垂,與下方蘭葉交互。這樣,三叢蘭花易于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也便于畫時掌握。
步驟三:從1位出枝至6位,用中淡墨畫出棲鳥的枝干,運筆要枯澀有力,與實筆的蘭葉形成虛實對比。
步驟四:最后添畫小鳥完成。也可以反過來,先畫小鳥,再在鳥的足下穿插枝干,形成鳥的踏枝狀。
蘭與松竹梅的組合畫法舉要(一)
步驟一:這是一幅上升式構圖,蘭竹與梅干形成縱橫交錯狀統(tǒng)觀全局,經(jīng)營位置,先在7位以簡筆畫出蘭花。
步驟二:逆鋒自下而上從7位向4位畫出竹竿、竹枝,順手畫出竹葉。
步驟三:用淡墨渴筆順鋒自左向右橫勢畫松干。
步驟四:從5位上行至1位畫梅花,以梅花從左到右上揚的姿態(tài)與橫垂的松呼應,松干淡設色完成。
蘭與松竹梅的組合畫法舉要(二)
步驟一:以蘭葉的主方向定下大勢,使蘭花形成8位右發(fā)左勢至7位、2位的上揚態(tài)勢,這樣,竹竿就可趨附于此勢而生,構成呼應關系。
步驟二:順手畫竹時,用筆要順暢自如,還要注意蘭葉、竹葉的粗細疏密變化。
步驟三:從2位至8位出枝畫松干、松枝。松干以淡墨畫出,要注意其表皮粗糙的質(zhì)感表現(xiàn),墨淡而不弱,松針不宜勾得太密,否則易與竹葉形成沖突,拉不開前后空間距離。
步驟四:最后由1位順鋒出筆畫梅枝、梅花,注意蘭與松竹梅的組合切忌等分、平均地占有畫面空間,蘭在畫面上占的比例最小,而松樹所占比例則較大,這樣才符合生態(tài)特征,看上去也不違背客觀規(guī)律,畫面物體也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