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可以隨時說話的人,一定知你懂你。
你在他面前,不必遮掩,不必矯飾,不用吞吞吐吐,不用待著厚厚的面具。輕松自在,你可以展示最真實的自己。
褪去外殼,用心傾聽,相互交流。
傾訴傷心,吐槽不滿,分享喜悅,隨時隨地,你們都可以聊天說話。不必擔(dān)心失禮,不必畏懼被冷淡,不必害怕被斥責(zé)。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或棋逢對手,或心意相通,但凡生命中有任何一個出現(xiàn),孤獨也就有了解藥。
可我們像一群長滿了刺的刺猬,為了御寒,擠在一起,為了自保,保持距離。想找個什么時候都可以說話的人,很難。想找個什么時候都說真話的人,更難。
蘇軾呢?
一個千年前的大文豪,論才華,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精。論魅力,千年來,人們口耳相傳,聲名遠播海外。
雖然才學(xué)冠絕一時,但蘇軾活著的時候卻也一點不寂寞,因為他身邊卻有三個可以隨時說話的人,一女人,一兄弟,一僧人。
1、侍妾——朝云
蘇軾一生有三個女人,第一位妻子是王弗,王弗是他的賢內(nèi)助,為人處世方面遠勝東坡,在他的官途中幫了他很多忙。
第二位妻子是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她是東坡的仰慕者,性格溫婉,知足惜福。
第三位,便是侍妾朝云。若論知心,便是這位朝云了。
據(jù)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有一天退朝回家,吃完飯摸著肚子,問身邊的人,你們說這里面是什么啊。
有人回答說,都是文章。有人回答說,都是才學(xué)。蘇東坡都不以為然。
只有朝云笑著說,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贊嘆,只有朝云知我懂我。
當(dāng)時朝堂之上流行新舊兩黨站隊,蘇東坡從施政的具體措施出發(fā),對兩方都不滿意。他不肯站隊,不設(shè)立場,凡事都是就事論事。
新黨施行新法的時候,他提意見,因為新法很多政策是誤國誤民。舊黨全部廢除新法的時候,他也提意見,因為他認為有些新法對老百姓還是有好處的,不能因人廢事。
于是兩黨都不待見蘇軾。新黨上臺他不好過,舊黨上臺他也不好過。
這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是東坡的自嘲,卻也是他自己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驕傲。
這一點,朝云懂。
她不只懂,還敢說。沒有因為是在大庭廣眾,沒有因為你是老爺我是奴婢。沒有因為這是一句可能觸怒老爺?shù)恼{(diào)侃。
在這里的,不過是兩個相互懂得,真誠說話的人罷了。
因為懂了,所有自然就說了,隨心所欲,隨時隨地。
東坡捧腹大笑,這樣的回答,直抵內(nèi)心,讓他暢快,他東坡家里也有了個可以隨時說話的人了。
王朝云與東坡相知之深,可謂一舉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對方的用意,
東坡有曾經(jīng)寫過一曲《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云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dāng)朝云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
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fēng)而生。這首詞也暗喻了蘇軾'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的命運。在政敵的迫害下,他的人生也似這柳綿一般隨風(fēng)飄零,一次比一次貶得遠,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擊大。朝云唱到那兩句時,想起蘇軾宦海的浮沉、命運的無奈,對蘇東坡忠而被貶、淪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淚下如雨,不能自已。
東坡知她的這份知心,故意岔開話題,笑而勸慰:“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朝云去世后,蘇軾“終生不復(fù)聽此詞'。兩人相知相惜,可見一斑。
2、兄弟——蘇轍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蘇軾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同樣是文壇上了不起的人物。
蘇軾和蘇轍這兩個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軾”是古代車前用作乘車人扶手的橫木,但是沒有實際作用,只有裝飾的作用。蘇洵擔(dān)心蘇軾不注意外在的裝飾。希望蘇軾能夠察言觀色,掩飾真心,遇事不要沖動,對人不能過于坦誠。
“轍”就是馬車行走留下的印跡。蘇洵說,天下的馬車行走都遵循前車的印跡行走,可說起馬車的功勞,大家根本不會提到車轍。雖然車轍無功,但一旦車翻了馬死了,出了禍事了,車轍也不會受到牽連。
蘇洵希望蘇轍能夠甘心做一個車轍,按部就班,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可以免于災(zāi)禍。
但是,蘇軾一生不曾矯飾,自始至終,不掩赤心,真誠如赤子。
蘇轍亦然,蘇轍不愿做那個亦步亦趨的車轍,禍福他也不在乎,在乎的也只是活出自己。
這倆兄弟實在相像。所以也比一般的兄弟來得親密一些,生活中他們相互擔(dān)待,互通有無,精神上也相互慰藉。
烏臺詩案,東坡下獄。蘇轍為兄抱不平:“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一言點破東坡被陷害的原因。
他一面照顧哥哥的家人,一面用自己的官職來保取哥哥的平安。
蘇軾在獄中,精神壓力很大,他猜測御史臺應(yīng)該決意要置他于死地,于是跟兒子蘇邁暗中約定,一旦有壞消息就送魚。一次蘇邁必須到遠處去借錢,委托朋友送
飯,忘了交代那個約定,這位朋友偏偏就送了魚去,蘇軾大吃一驚,以為必死無疑,絕望之中寫下了兩首絕命詩,都是寫給弟弟的。其中一首是,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這其中祈望生生世世患難與共的手足之情,令人欽佩而又自愧,據(jù)說神宗皇帝看了都為之動容,決意不殺蘇軾。
蘇軾晚年被貶到廣東惠州和瓊州,他一家?guī)资谌?,又是由蘇轍來照管,而當(dāng)時蘇轍也是受牽連被貶的,俸祿減了很多,他又非常清廉,兩家上百口人的負擔(dān)全部壓在他身上,他卻從無半句怨言。
中秋之夜,蘇軾和蘇轍天各一方,蘇軾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借著月亮,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人們?nèi)缃裼脕肀磉_對天下有情人的祝愿, 但是在當(dāng)時,蘇軾在寫這兩句的時候,心中所思念的只是弟弟蘇轍,所以《水調(diào)歌頭》的小序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span>
蘇軾被貶黃州,看到飛鴻在雪地踏過,想起自己這被流放,被貶斥,顛沛流離。
他寫道: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這首詩寫盡了人生的無常,卻也寫盡了詩人的豁達,這也是蘇軾心有所感,寫給弟弟蘇轍的。
在傾訴對象是蘇轍的時候,因為純出自然,東坡總有妙筆。蘇軾傳世的名篇里,大多都與蘇轍有關(guān)系。
蘇氏兄弟兩人自幼一起成長,蘇轍曾說:“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痹谔K轍看來,平生有兄長一人的關(guān)愛就足夠了,可是實際上在他們的后半生當(dāng)中,蘇軾不斷地惹上麻煩,倒是這個弟弟總在關(guān)照著老兄。
《宋史·蘇轍傳》最后論贊“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span>
古往今來,我們見過多少兄弟鬩墻,反目成仇。獨獨蘇軾與蘇轍二人,一生友愛,患難與共,相知相守。有人說這樣真摯的兄弟情義,千年以來,也就只有這蘇家兄弟二人了。
3、僧人——佛印
佛印是在蘇軾生命中出場頻率最高的僧人了。佛印禪師是宋代云門宗僧。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江西人。自幼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進步神速,被稱為神童。與蘇軾常相往來。
兩人應(yīng)酬文字很多,多為人所傳誦。
二人的關(guān)系半師半友,蘇軾在他面前從來也是有話說話,從不作偽。
蘇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詩興來了,做了一首贊佛的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覆吟誦,覺得非常滿意!詩中在贊佛的同時又暗自贊嘆東坡自己有“八風(fēng)吹不動”的超然境界。
他便把詩用信封封好,叫人送去對岸給佛印禪師看。他自以為佛印一定會大大的贊賞一番。然而,佛印禪師讀到蘇東坡的詩時,并不如蘇東坡所預(yù)料的那樣,而
是在那首詩的下端,批上“放屁”兩個大字,交給來人帶回。
蘇東坡在看到“放屁”兩個大字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火冒三丈,連喊:“豈有此理?”氣呼呼地要找佛印禪師算帳,那知禪師早已吩咐下來:“今天不見客。”蘇東坡聽了,更加火大,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佛印處,正要推門進去時,忽然發(fā)現(xiàn)門扉上貼著一張字條,端正地寫著:
八風(fēng)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聰明的蘇東坡看到這兩句,幡然醒悟,心里暗道:“我錯了!竟為了那區(qū)區(qū)‘放屁’兩個字而大動肝火,更何來‘八風(fēng)吹不動’?”這就是佛印禪師給他的啟示,讓他不得不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古人常說,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是說,一個人要想勸別人改正錯誤,需要先夸獎他的好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這樣做自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對于真正的朋友而言,還是多余了。
佛印完全不講究這個,上來就把東坡懟了一頓。而這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蘇東坡如當(dāng)頭棒喝,了悟到自己身上很多的缺陷。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講話技巧的。
除了在修行上相互提攜之外,日常生活中倆人也懟個不停,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瘦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dāng)時蘇軾愣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離開沉沉的官場,放下世俗的勞績,大概也只有佛印這個方外之人,才能和蘇軾相處地肆意灑脫,嬉笑怒罵,全無顧忌吧。
古詩云:“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朋友相交,貴在知心。那些彼此牽掛的老友,其實也無非是可以隨時坐下來喝杯酒,說說話。
蘇軾是幸運的,愛人、兄弟、朋友,都是他的知心好友,都是可以隨時說話的人。
茫茫人海,阡陌紅塵,通訊錄上的名字幾十上百,熟悉的容顏更是成百上千,有時候,打開手機,一個一個名字的翻過去,又有幾個人能讓你安心和坦然,可以去打擾,可以隨時隨地地暢所欲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