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龍醫(yī)生:歡迎大家來到美利華在線精神健康大學,我們今天仍然是按照課表,周一上午討論DSM-5精神障礙的診斷與鑒別診斷。DSM-5按照病因的相似性,整個22章大致從年齡小到年齡大的順序來排列疾病。
與DSM-4不一樣,DSM-5按照病因的相似性排列,兒童的病因跟成人是一樣的,因此將它們列在一起,同一章節(jié)里面從年齡小到大排列。焦慮這一章,在我看來,把這些疾病串起來,本質是什么呢?
如果這樣想問題,可以訓練一元論的能力。焦慮障礙一章,究其本質只有兩點,一是恐懼,另一點是焦慮。所謂恐懼,很明顯是強烈地感受到了危險和立即的危險,立馬就覺得渾身準備戰(zhàn)斗和逃跑,這是恐懼反應,真實感受到的立即恐懼,立即反應,這是我們說的非常恐懼的反應。所謂焦慮是什么呢?
例如,明天考試了,如果考不好怎么辦呢?如果有一天他不愛我了,該怎么辦呢?指的都是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跟我們剛才說的恐懼反應一樣,都是立即的或者感受到的立即的風險。
恐懼是植物神經狀態(tài),調動的是整個心血管系統(tǒng),例如心跳加快、呼吸急速;而焦慮反應基本上就是肌肉緊張,感覺到有問題,想采取回避的行為,能不能不做這件事兒。兩者久而久之都會對人體產生損害,只是所調動的軀體部位不同。
一、分離焦慮障礙
大部分的焦慮障礙都是青年的晚期、成人的早期易患,焦慮障礙一章中的第一個病是分離焦慮障礙,是始于童年期的疾病。分離焦慮障礙,一般是兒童難以跟依賴的主要人物產生分離。對于兒童而言,第一天不想上學能夠理解,第二周還不想上也可以,但不能持續(xù)一個月以上。所謂的分離焦慮障礙,指的就是對潛在危險的擔憂。
二、選擇性緘默癥
縱觀DSM-5整個22章的排列順序,前20章是精神障礙,年齡從小到大,每一章節(jié)也是年齡從小到大排列。選擇性緘默癥,顧名思義,是指在家里小孩侃侃而談,但在特定的社交情況下,例如學校里老師讓他發(fā)言,則完全做不到,并且至少要持續(xù)一個月以上。
這種兒童不是失語,也不是其他問題,更不是腦血管的問題,在一般場合都能講話,僅僅是在社交場合,例如在學校不能講話。孩子第一天上學,外向的人沒有這個問題,家里嬌生慣養(yǎng)的小孩,可能開始也不講話,但是一周以后發(fā)現(xiàn)可以適應了。一般會定一個時間節(jié)點,通常都是一個月。成人的選擇性緘默癥很少,隨著鍛煉逐漸就會好轉,而小孩則比較多見。
按照病因的相似性排列,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呢?如果不是按照病因的相似性,選擇緘默癥,很明顯不會被列在這章里。如果不是按照病因的相似性排列,診斷、鑒別診斷都會有問題。病因上相似,表現(xiàn)上也是相似的,但是叫做不同的病名,很明顯有表現(xiàn)不同的地方,治療上肯定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樣就能把診斷、鑒別診斷弄清楚。
三、特定恐怖癥
成人的特定恐怖,恐怖的意思就是焦慮,是指對特定的事物,不管是害怕高處還是飛機、動物、打針,血等等,都是很明顯擔心這個事物會導致死亡,都是感受到這些不成比例的危險。
例如,飛機可能掉下來,問題是掉下來的概率并不高。特定恐怖癥分為各種不同的型,動物、自然環(huán)境、血液注射損傷型,以及這些疾病怎么鑒別,很明顯脫敏治療的時候,治療是不同的,針對他害怕的事物來脫敏。標注的意思是有時同一個人可以有一種以上的恐怖對象。
特定恐怖癥的患病率很高,約7%到9%。因為我們好像從小到大,至少在我周圍的人,什么都不怕的人非常少,十分之一的人會害怕某種東西。人有一種先天的恐懼,但是一般都不影響社會功能,這是標準。
四、社交焦慮障礙
焦慮跟恐懼說的是一個意思,只是程度有點不同。社交焦慮障礙的患者最大的特點,是在熟悉的人、熟悉的環(huán)境中不害怕,總是覺得陌生的社交場所,擔心被別人取笑、議論。
這些不是妄想,他也覺得這不太合理,是過度的,有可能不是這樣的,基本上能被說服,但就是害怕。毫無疑問,生物治療可以選擇SSRIs、心理咨詢可以使用CBT或者系統(tǒng)脫敏。
另外,還跟文化有關,美國比較重視社交,人群中患病率7%,比抑郁癥還要高很多,每診斷一個焦慮障礙基本上能診斷兩個社交焦慮障礙。
但是,在美國,基本上一例也沒有看到因為社交焦慮障礙的人住院。在美國,這樣的人可以做個體咨詢,更多的是做團體咨詢,即如何在團體的環(huán)境下訓練讓你脫敏。
而在中國,大部分被診斷為抑郁障礙,中國人一般認為抑郁障礙是個病,社交焦慮都不認為是個毛病。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強,中外的交流多了,現(xiàn)在像談戀愛過去都是父母介紹,現(xiàn)在都靠你自己去了,這時社交焦慮的人立馬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優(yōu)勢了,不會表達自己怎么做,現(xiàn)在這種情況實在太多了,焦慮的人容易被篩選出來。
診斷的目的不是給人打標簽,而是進一步知道這類病怎么去干預。
五、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被認為是嚴重的疾病,個別患者還會住院,絕大部分都去看內科了,也是焦慮障礙的一種。
為什么重視驚恐障礙而不重視社交焦慮?我們認為社交場所本來就應該焦慮,你就會淡化它,而驚恐障礙經常表現(xiàn)得像是心臟的問題、瀕死感的問題,這些人不用鼓勵他,他自己會去先看急診醫(yī)生,后看精神科醫(yī)生,至少看兩次。
剛開始病人會覺得怎么會把我送到精神科,看到第二次以上覺得是沒有問題,兩次都沒看好,幾乎在美國還有看到第三次以上不送精神科的。
聽起來很陌生的病,無論今天是內科醫(yī)生還是精神科醫(yī)生,一看就知道了,也就是說,首先發(fā)生一次驚恐發(fā)作,就不斷的擔心會再次發(fā)作,不斷的擔心,這次是不明原因的,下次可能什么事兒刺激你,萬一發(fā)作前沒人在場,因為長期擔憂,第二次無預警的發(fā)作導致天天焦慮,影響你的社交功能。
所以這個診斷至少是一次以上,沒有發(fā)作的時候不能叫驚恐障礙,得一次以上,還得害怕他再來,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這么嚴重。
為什么患者去急診室?因為有下面四種以上的癥狀出現(xiàn):心慌、出汗、感到自己顫抖、窒息感,像瀕死一樣喘不上氣來,感到頭昏、腳步不穩(wěn),要么發(fā)冷、要么發(fā)熱,嚴重了感覺不在現(xiàn)實的世界,更嚴重的最后一項是瀕死感,整個13項中的4項。
所以很多人,哪怕有醫(yī)學背景,都誤認為自己得心臟病了,心肌梗塞之前,人的感覺也是這樣,這種人不會等著打電話給精神科醫(yī)生,也絕對不會去首診,立馬去急診室和大內科。
好在這病發(fā)病率相當于2%-3%,介于我們說嚴重的,重性精神病之間,不屬于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一般都是患病率1%及以下。病人也不會住院,但是一般都需要兩次左右,平均是兩次,在美國都是這樣。毫無疑問,上了氧氣瓶、點滴、做上心電圖,全套這東西,看一下心臟損傷的指標,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這個毛病,第三次就看精神科,或者三次以上以后就看精神科了,這個就是我們講的驚恐障礙。
驚恐發(fā)作可以作為一個標注,可以附注到別的疾病里,驚恐障礙并不是焦慮障礙所獨有的,它就像緊張癥一樣,可以伴隨其他的疾病。所以病人有了驚恐發(fā)作,千萬不要診斷驚恐障礙。
這個病作為驚恐障礙的一部分,因為有驚恐障礙必然有驚恐發(fā)作,但是有驚恐發(fā)作并不一定有驚恐障礙,是不是出現(xiàn)吸毒的情況下、睡不好覺的情況下發(fā)作一次,或者有的時候不明原因發(fā)作一下,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能診斷這個病。
六、場所恐怖癥
廣場恐怖癥或場所恐怖癥,廣場的意思是不光是在廣場上,任何一個密閉的空間里都可以,主要是不太可能逃跑的地方,過去很多名字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里有一個限制,原因是在兩種以上的場所,有的人可能怕一種,他總聯(lián)想到什么事兒,害怕某一個特殊的東西,那還不能算。
我們說一般是兩種以上的場所,有這種反應。這個場所有問題,下一個場所沒問題,那就不算了,一般持續(xù)6個月以上。一般成人容易發(fā)生,兩種以上的場所使你產生恐懼和焦慮,不管什么原因,持續(xù)6個月以上。
七、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焦慮障礙是門診中量比較大的,會看我們精神科醫(yī)生的,這種人一般不去急診室。在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時間里,不斷的出現(xiàn)下面癥狀中的三種,多個領域功能受損。
我們給兒童診斷這個病,標準比較低,有一種就可以,包括:總是坐立不安、很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腦袋經常是一片空白、很容易易激惹、有睡眠障礙,難以入睡、難以保持睡眠,假如有這6種障礙中的3種以上持續(xù)6個月,等于是廣泛的焦慮。
擔心的這些情況要求不是針對特定的事件,是很多事件,比如說工作、學校表現(xiàn),門鎖沒鎖、小孩的未來、小孩的健康。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焦慮,過度的擔憂、肌肉緊張,沒有立即的危險感,而且事件不聚焦于某一件事兒,這就是廣泛焦慮障礙。
廣泛焦慮障礙的發(fā)病率不是很高,大概患病率1%的疾病,但是有很多人有這些問題,就會困擾他,一般不會求醫(yī),一開始自己去處理它,時間長了,自己處理不了,就比較麻煩。
八、物質/藥物所致的焦慮障礙
物質/藥物所致的焦慮障礙,指的是使用藥物的時候讓你產生焦慮,有的是藥物戒斷的時候,在國內經常跟這個有關的是酒精和吸煙。喝酒的人也是,一般都是物質使用障礙了,時間長了不喝酒就焦慮,控制不了,那都是物質使用會經常出現(xiàn)的。
如果不使用這些物質會產生很大的焦慮,如果病人診斷焦慮障礙就要鑒別一下。有的是使用物質造成他的成癮,有的是戒斷使他變得焦慮,這就是出現(xiàn)了物質依賴、軀體依賴,不僅是心理依賴,心理依賴的人也容易產生焦慮,兩者都會有。
專家介紹
張道龍M.D.
美中心理文化學會(CAAPC)、美利華在線精神健康大學創(chuàng)始人。
北京美利華醫(yī)學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
畢業(yè)于美國芝加哥大學精神醫(yī)學系,現(xiàn)就職于芝加哥退伍軍人醫(yī)學中心,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醫(yī)學院精神醫(yī)學系,河北醫(yī)科大學、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和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精神衛(wèi)生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