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請問,起跑線在哪兒呢?
大家好!這里是心理情報局,我是賀嶺峰。
上次我們講了小白鼠的愛情與幸福,有人問,你們心理學(xué)是不是都是拿小白鼠做實驗啊。不是的,這期的實驗對象就是如假包換的真人。
我們老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jié)果,很多家長就開始讓孩子先起跑,慢鳥先飛嘛。讓孩子提前學(xué)漢字、提前背古詩、提前做奧數(shù),提前跑得很費力,也跑了很久,真的落人家孩子很遠的,結(jié)果人家孩子一開始跑,嗖嗖嗖,就超過去了!就超過去了啦??!咋能這樣呢?來來來,你給我個合理的解釋。
解釋啥呀?聽《心理情報局》呀。
這個問題兒童心理學(xué)早就研究過了呀。美國心理學(xué)家格塞爾曾經(jīng)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xí)爬樓梯。同卵雙胞胎啊~一個叫小A一個叫小B,先讓小A提前2個月開始練習(xí),從出生后第11個半月練習(xí)到第13個半月;小B提前半個月開始練習(xí),從出生后第13個月練習(xí),也是練到第13個半月,同樣都是每天練習(xí)10分鐘怕這個樓梯。到了第13個半月開始比賽,你猜,誰更厲害?是小A厲害呢?還是小B厲害呢~
都挺厲害,2個孩子都可以爬到第5級臺階這13個半月還是蠻厲害的
只是同樣爬5級臺階小A用了20秒,小B用了10秒。你沒聽錯,后練習(xí)的,只練習(xí)了半個月的小B,比先練習(xí)的、練習(xí)了2個月的小A爬得還好。同卵雙胞胎呀,基因和養(yǎng)育環(huán)境都一樣,同一條起跑線,早起跑的反倒不如晚起跑的。這咋回事呢~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呢,該干什么的時候就得干什么,過猶不及。幼兒期是大腦神經(jīng)布線的關(guān)鍵時期,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多感官通道的整合和即時的反饋,這時候最主要的學(xué)習(xí)方式就應(yīng)該是游戲和玩耍。你不讓他玩,偏偏讓他聯(lián)系什么“讀寫算”啊,鋼琴舞蹈啊,什么什么,過早的進入這種小大人的學(xué)習(xí)階段,反倒錯過了幼兒期的探索時光。
這個實驗聽到了這兒呢,我們先倒一下帶。你還記得我在這個欄目的開始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嗎?除了開場白,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老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闭垎?,什么叫“起跑線”?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兒?
敲黑板了呀!我們這里說的是,孩子的起跑線要盡可能往前移,而不是說讓孩子先起跑。不是說,你讓孩子在哪里跑,哪里就是起跑線,不是這樣的。你瞎跑了半天,發(fā)現(xiàn)起跑線在前面呢。
怎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呢?你首先要知道起跑線在哪里???其實就是孩子的家里呀。孩子的家庭,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美國人研究發(fā)現(xiàn),早在孩子4歲的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就明顯不一樣了。4歲呀,孩子還沒開始跑呢,起跑線就不一樣了。
這種不一樣主要來自于孩子的詞匯量。4歲時,富人家的孩子聽到的詞匯量就比窮人家的孩子多400萬個。一上場,這起點就不一樣了。不只如此,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窮人家的孩子聽到的令人泄氣的詞匯比激勵表揚的詞匯多了125000字。而富人家的孩子聽到的積極鼓勵性的詞匯會比窮人家的孩子多560000個。4歲啊,不是他自己認識了多少字,而是他被泡到了一座怎樣的話語池子里,在里面學(xué)會了怎樣解釋世界,選擇怎樣的態(tài)度和價值面對生活,在各種情境下采取怎樣的應(yīng)對方式和策略?啥是起泡線?這就是起跑線。
所以,在這里,我要教你一招,就是多和孩子說廢話。孩子不會說話時,即使他沒有語言回饋,也是有身體表情呀,別覺得他聽不懂,他這個時候大腦正在布線呢。所以呢,我們得把事情和他解釋清楚,不要老用兒童的電報式的語言,不要那么說,就用我們清楚的語言跟他把話說完整,把情感表達充分。等孩子會說話了,就應(yīng)該讓他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記住啊,是真是的語言情景中,可不是這種上課的這種狀態(tài),下假裝的這種練習(xí)某種語言的情境中,多說話,要多雙向交流,不要單向交流。什么時候你發(fā)現(xiàn)一直是你在說,他在聽的時候,就是溝通徹底失敗了。你跟孩子說話呢,盡量說得好聽點,哪怕是跟自己的孩子,你也要挑好聽的話說呀。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倍嗾f點鼓勵表揚的話,少說點泄氣指責(zé)的話??傊?,別老說正經(jīng)的話,多說廢話吧,時間這么緊,不是真愛,誰有工夫跟你說廢話?
我們這兒也是會說些心理學(xué)的廢話,愿意來聽的,都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