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zhàn)國七雄,我們知道是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最后秦國經(jīng)過多年的兼并戰(zhàn)爭統(tǒng)一六國。秦國能統(tǒng)一六國也是商鞅變法之后的事情,商鞅變法之后一百多年的時間,秦國才慢慢地崛起,并不是立刻崛起的。但是在秦國崛起之前,其他國家也在一定程度崛起了。
我們看一下其他六國狀況。魏國是戰(zhàn)國時期最早崛起的,戰(zhàn)國前面百年的時間魏國一直是老大。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后,戰(zhàn)國后百年的時間趙國可是一直和秦國對抗的,也是唯一一個主力。齊國,田氏代齊之后,齊國實力并沒有影響。實力和之前差不多。最強大的時候吞并了宋國,滅了燕國。楚國,楚國占領廣袤的土地,一直很強大。吳起在楚國的時候楚國還崛起更快一點。秦滅楚國的時候楚國還是非常強大的。燕國,樂毅在燕國的時候燕國可是把齊國滅過的。這六個國家唯一沒有崛起的就是韓國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的故事。其實三家分晉之后,韓國占領了晉國最好的地勢,比如上黨郡,就是引發(fā)長平之戰(zhàn)的那個地方。但是我們知道這三家都是位于中原,可以說都是四戰(zhàn)之地。如果不好好發(fā)展的話,說被滅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韓國建國之后可以說整個國家一直是很平凡的度過,韓國沒有什么特殊的人才。我們知道的就是申不害和韓非子。但是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了,即使韓國當時崛起也阻擋不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了。不過韓昭侯時期申不害在韓國進行了變法。申不害的變法和商鞅在秦國變法也就是差了兩年,可以說是同時進行的。如果申不害變法徹底成功的話,韓國可以說也是可以崛起的。
其實商鞅和申不害雖然都是法家的。但是法家有三派“法、術、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這也算是韓國變法沒有徹底成功的原因之一。而且韓國當時的阻力比較大。所以韓國之后由于沒有特別的人才,所以更別想崛起了。但是韓國由于地處中原,物產(chǎn)豐富,尤其是韓國的兵器,天下利器皆出于韓。不過韓國雖然武器厲害,但是也不能量產(chǎn)。所以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短板。
韓國雖然是戰(zhàn)國七雄,開局的時候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真的是有一把好牌,沒有好好打活活的被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