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上班途中,我習慣在手機中看些BBC新聞。下班路上,因為一天面對電腦,會讓雙眼休息,有時會閉目養(yǎng)神,有時則會觀察地鐵中周圍人群的舉動或聽他們的對話。
一日,下班地鐵中,站在我身旁的是一個公司的兩位同事,我側耳傾聽著他倆的對話。
其中一位年長些的女性問旁邊的年輕男同事是否有女友,男生答道:“目前沒有呢,也不想找。之前談的一個女友很作,覺得談戀愛實在太麻煩了,現(xiàn)在不想談。反正也不著急,等到那個對的人、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出現(xiàn)時,就會戀愛結婚?!?/p>
那個女同事就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說道:“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結婚還是得找個合適的人才行。”
于是開始說她婚后的一些事情。
我聽著他倆的對話,引起我注意的是這段對話中那個男生言語中隱藏著的一種思維方式:固定型思維模式。
這位男生覺得要等到對的人出現(xiàn)才會談戀愛,這個觀點的背后是他認為戀愛是天生注定、完美和諧的,愛情的種子不需要澆灌就能開花結果,一切都是自動發(fā)生,而無需自身做任何努力。
他之前談的一個女友因其太“作”,而打消了再談戀愛的念頭。他覺得,如果是對的人,就不會那么作。如果是對的人,一切問題和矛盾都會迎刃而解。他只想坐等對的人出現(xiàn),不想付出任何努力。
他卻沒有想過,即使是美好而持久的愛情,也需要靠兩人不斷地努力來磨合兩人之間的差異。
當下社會,和這位男生想法相似的單身人士一定有不少。單身的原因有多種,認為戀愛會自動發(fā)生,無需自身努力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著作《終身成長》一書中,經(jīng)過作者數(shù)十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常認為:
1. 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
2. 面對失敗灰心喪氣,面對挑戰(zhàn)退縮躲避
3. 否定努力,認為只有有缺陷的人才需要努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
1. 人的智力和能力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
2. 失敗只是一種反饋,樂于接受挑戰(zhàn)
3. 努力才是成長的基石
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人,對智力和能力的認知、對待努力的看法、遇到失敗和挑戰(zhàn)時的反應,有著云泥之別。
對外界事物環(huán)境的觀點看法、反應行動,只是表面,個人底層的思維模式才是內里、驅動力,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軌跡。
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工作事業(yè)、戀愛婚姻、親子教育時,會有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處世態(tài)度。
以婚戀為例: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彼此相愛就不需要互相溝通,任何事情都能自動達成一致,彼此就應該互相了解,心有靈犀。當一方認為對方?jīng)]有履行義務和責任時,就會惱怒。當一方認為對方不該做某事,而另一方卻視為理所當然之時,就會憤恨。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這世間會有一見鐘情,但不會期待奇跡出現(xiàn)。他們認為,健康長久的兩性關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有效溝通,才能解決協(xié)調不同期望和意見,從而讓戀愛或婚姻關系持久穩(wěn)固。即使戀愛分手,婚姻破裂,也會從這段關系中學習對自己有用,有所成長的東西,而非一蹶不振,憎恨對方。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任何一方都有著一半掌控權,對方的態(tài)度作為如何其實沒那么重要,善加利用自己的這一半權利,用成長型模式去應對,做好了自己,才能影響對方。
羅振宇的知識脫口秀節(jié)目《知識就是力量》第一期節(jié)目中,他談到現(xiàn)代婚姻破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個人的成長不同步,并且提出了“協(xié)同進化”的解決方法。
這個觀點其實就是成長型婚姻。
很多步入婚姻的人通常認為,雙方都是在性格已經(jīng)定型的情況下進入這段關系,想要改變對方是極其困難的。
其實,無需改變對方,只需鼓勵伴侶成長,同時也讓對方鼓勵自己成長,激發(fā)雙方各自潛能,互相幫助解決問題,學習更多技能,從而達到個人或共同目標,這就是促進婚姻成長,不衰敗的法寶。
每份感情,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把兩個獨自個體凝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家庭彼此依靠,在這種獨立與依賴之間,需要一種張力,需要努力才能成就。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并非永久不變,只要愿意改變,可以從固定型轉變?yōu)槌砷L型。雖然改變并不容易,卻也有具體步驟可參考。
在書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提出了4步操作法:
1.接受
先認清、擁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的混合物,只是比例不同。先看見、確認自己的固定型模式,承認它的存在。
2.觀察
了解觸發(fā)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原因。先不急于評判,只是觀察,何時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會出現(xiàn),是在面對失敗還是應對挑戰(zhàn)時?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又是怎樣對待他人的?確診背后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3.命名
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使之人格化。每當出現(xiàn)這個負面“小人”出現(xiàn)時,也就提醒著你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4.教育
和這個固定化思維的“小人”一同前行,如同面對一個俘虜,不斷教育和感化他。固定型思維人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安全感,無法脫離自身的心理舒適區(qū)。只有用成長型思維的方法不斷教育這個“小人”,教他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才能逐漸改變。
作為底層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一個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面對失敗時的復原力,面對挑戰(zhàn)時的承受力,都需要成長型思維來促使我們強大。
每個人都期望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但唯有做一個思維模式的踐行者,不斷摒棄固定型思維模式,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模式,做到終身成長,才能持續(xù)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