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曾經(jīng)有兩位皇帝,他們亡國投降后,本來可以安享后生,結(jié)果卻因為作了一首詩詞思念故國而惹來殺身之禍,可悲??!那么這兩位皇帝到底是誰呢?他們分別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第七位皇帝恭帝趙顯。
一、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皇帝,書法、繪畫、音律、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尤其以詞的造詣最高,被后世譽為“詞中之帝”。
李煜在位期間縱情聲色,又癡迷于文學(xué)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以至荒廢政事,最終被宋朝所滅,成了亡國之君,只好投降。
李煜降宋后,宋太宗將其軟禁。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夕節(jié),是李后主42歲生日,他便在住所聚會后妃,作了一首詞《虞美人》,如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的這首詞,流露了他對故國的強烈思念之情。思念歸思念,可是李煜卻明目張膽、毫不避諱地令南唐故妓詠唱這首詞,以至于消息走露,傳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
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憤怒,諸罪并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七夕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云。
李煜死時年僅42歲,宋太宗追封他為吳王,并且以王禮厚葬。
二、宋恭帝趙顯
宋恭帝趙顯,宋度宗趙禥的次子,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末帝趙昺的哥哥,為南宋第七位皇帝。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駕崩,四歲的趙顯即帝位,是為宋恭帝,年號德佑。趙顯即位之時,宋室江山正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岌岌可危,加上奸臣賈似道擅權(quán)誤國,使得南宋王朝陷入了癱瘓狀態(tài)。
德佑三年(公元1276年),元朝大將軍伯顏率軍大舉南下,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進攻,終將臨安城團團包圍的水泄不通。無奈的太皇太后謝氏只好抱著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向元軍投降。
宋恭帝投降元朝以后,被封為瀛國公。到了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賞給19歲的宋恭帝許多錢財,叫他去西藏當(dāng)僧人,法號和尊(后來為佛教界做出了許多貢獻,翻譯了不少佛教經(jīng)文)。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年僅53歲的宋恭帝想起了往事,發(fā)自內(nèi)心的追思和懷念故國,故作詩一首《在燕京作》,如下: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yīng)是不歸來。
宋恭帝作的這首詩,主意是表達自己對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然而在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眼里,這就是反詩,他們害怕宋恭帝會東山再起,你想他們會容得下一個君在異地,心系故國的皇帝的生存嗎?果不其然,后來此事被元英宗知道,大怒,遂下令賜死宋恭帝,時年53歲。(陳令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