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可曾無數(shù)次感受過孤獨?
回家路上,你是否也想有個人和你騎著單車,打打鬧鬧?餐廳吃飯,你是否也想有個人和你聊著瑣事,邊吃邊笑?
你,真的有朋友嗎?
之前,90后的社交方式——“氣球式社交”引起熱議。
氣球容易漲也容易縮,一戳就破,飄到天空下不來,這就像成年人的社交,迅速熟絡(luò)又迅速冷淡。
在這個時代,總是有人認為,朋友就是要上刀山、下火海,兩肋插刀,在所不辭。
但實際上,那是武俠小說里的快意恩仇,放在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我們也曾經(jīng)天真的認為,自己把一個人當(dāng)朋友,別人也會把自己當(dāng)朋友。
直到有些人觸碰了底線,才發(fā)現(xiàn),所謂朋友,就是從來不去觸碰“人情底線”的人。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會互相吸引。
曾有人留言:
“我承認,我不合群,我沒朋友,我很孤獨。
今年我30歲了,雖然孤獨,卻覺得自己越來越強大,學(xué)會在孤獨中不斷突破自己,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成長吧!
沒朋友,就和自己做朋友吧。”
李佳琦在視頻說的:“我以前是那種,只要想出去玩,就叫一大幫朋友來陪你玩的,但是現(xiàn)在,我身邊幾乎沒有任何朋友。我只有同事,我身邊跟的,只有同事?!?/p>
成功的代價,是孤獨。
我們只有拋棄很多,才能得到更多。
朋友,關(guān)系好才稱朋友。
朋,類也,友,友好,在某些方面類似而關(guān)系友好者,方可稱之為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你痛苦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給你幫助不需要說謝謝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無功利之用,你發(fā)達時,離你而去,當(dāng)你有難時,舍命相救。
然而,之前微博里有一個“近年來我的朋友數(shù)量”的話題,有人調(diào)侃說,身邊好友的數(shù)量就像頭上的發(fā)量,越來越少。
木心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長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無可奈何了?!?/p>
朋友,是要花精力去維護的,任何關(guān)系都是如此。
《山河故人》里,賈樟柯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p>
人生,不就是如此嗎?有一天相遇,也總會有一天離去。
漸漸的,我們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再委屈自己迎合別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沒有朋友,就把自己當(dāng)知音好了。
曾經(jīng)我們很要好,如今,卻成了通訊錄里從不聯(lián)系的人。
曾有人這樣形容大都市里的人際交往:
“如果還有人愿意從東城跑到西城,和你吃一頓不談事兒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了。”
《歲月神偷》有句歌詞:“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fēng)景?!?/p>
生活中,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情,談著談著就淡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人生能得一知己已是天大的幸事,有朋友一起闖真的很好很幸福。
倘若不能得,也沒有必要去牽強自己,附會他人,與其去結(jié)交一個無趣的朋友,不如去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
畢竟,不管怎樣,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就把自己當(dāng)知音好了,自己開心最好!
很喜歡泰戈爾寫的一段話:
“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的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p>
大概是這樣,告別是為了下一次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