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公元353年),王羲之與謝安,孫卓等幾十位軍政高官在山陰(浙江紹興)蘭亭修褉,其中還有少年王獻(xiàn)之~
古代民俗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禊。
一行人等作詩飲酒,非常痛快,在稍晚時大家建議把所有人的即興創(chuàng)作積合成集讓王羲之為合集寫個序文,便有了今日的《蘭亭序》。
王羲之也是趁著微醺疾筆狂書,從中間修改的錯漏也能看到書圣并不是為寫字而下筆的。雖然第二天王羲之想進(jìn)行修正抄寫,可怎么寫也沒有那酒興下的手感和靈動,最后只能放棄抄寫選擇了原版?!短m亭序》全文二十八行,324個文字,其中王羲之的之字就有二十多個。宋代的書法家米芾是歷史最多臨摹蘭亭序的超級粉絲稱《蘭亭序》序?yàn)椤煜碌谝恍袝?br>
其中最認(rèn)可的王羲之的書法造詣達(dá)到了入木三分,從前的書寫材料是竹簡和版牘,竹簡大家知道,但版牘很多人不理解,就是被刨光的薄木板。雖然在東晉時期還沒有后來木工們用的刨子,更沒有機(jī)械,至于怎么整出光滑的木板就不得而知了。王羲之的字寫在木板上被人削開木板三分厚還能見墨,從此便有了入木三分這一成語。
王羲之是貴族出身,其中我們在成語中的東床快婿也是被人用來指書圣王羲之的。在王羲之二十歲那年,有個太尉郗鑒到王導(dǎo)家去選女婿。官宦人家當(dāng)然想找到門當(dāng)戶對的最好,如今的社會亦如此。王導(dǎo)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太尉家的千金美若天仙,便紛紛整裝打扮,都想成為太尉的女婿。然而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郗太尉。當(dāng)他看到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便對王導(dǎo)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谑芹b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正是緣來如此。
的確也是從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第一書圣非王羲之莫屬,雖然后面王獻(xiàn)之被后人稱之為二王。但王羲之的《蘭亭序》行書書法之美是曠古絕今無人能及。王羲之在行書楷書上也有非常多的佳作,只是歷史朝代過于久遠(yuǎn),我們能看到的真跡大多都是石刻,石刻大家都知道,把木板和是竹片上的文字刻在石頭上,這其中的差距應(yīng)該不只有一點(diǎn)點(diǎn)。我們看著石刻,再想想受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追捧的熱度,我們就被那股神密而朦朧的色彩包裹著,最主要的還是大家希望看到真跡出世,真跡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上,我們沒辦法搶到。
我們現(xiàn)看到的全是一些書法大家的臨摹本《蘭亭序》,各家都有自己的風(fēng)格流露其中。而真正的王羲之版本的《蘭亭序》就是遙遠(yuǎn)的星空為我們的華夏文化藝術(shù)書法的黑夜閃著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