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滾療法簡便神效
蛋滾療法是用雞蛋在患者身上來回滾動,以治療疾病的
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病,不僅療效好,而且感到舒適,沒
有痛苦,一深受群眾歡迎,所以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應(yīng)用d
操作方法:民間應(yīng)用的蛋滾療法有兩種:一種是熱滾法,
一種是冷滾法。其中以熱滾法應(yīng)用較為普遍,其具體做法:
①在砂鍋中加水750毫升,放人雞蛋2個,同時加人生姜(搗
碎)30克,蔥白、艾葉各15克,共同煎煮1小時,雞蛋外殼變
成褐色,然后在此藥液中保溫備用。②取煮制好的溫?zé)犭u蛋
1個,趁熱在患者頭部、額部、頸部、胸部、背部、四肢、手足心
依次反復(fù)滾動熱熨。此蛋涼后放人藥液中繼續(xù)加熱,馬上換
另一只在上述部位滾動。這樣輪番使用,直至患者微汗出,停
止操作,令患者覆被靜臥即可,若雞蛋在煎煮和滾動過程中蛋
殼破裂,可將蛋白取出(去掉蛋黃).,將蛋白與蔥、姜及銀首飾
1只共包在紗布內(nèi),放在原砂鍋內(nèi)煮熱,取出擠去多余的藥
液,在患者上述部位依次擦搓,至汗出,停止操作。
適應(yīng)證:①傷風(fēng)感冒、風(fēng)寒咳嗽、高燒無汗、全身麻木、風(fēng)
寒濕痹、膚體無力、頭暈頭痛以及痢疾等病:宜用熱滾法治療。
在用熱滾法治療時,根據(jù)民間流傳經(jīng)驗(yàn),認(rèn)為從蛋滾后蛋黃所
變的形狀和顏色,可以判斷病情。'例如治療高燒病人后,蛋黃
外表隆起許多小點(diǎn),稱為“麻釘”,從麻釘?shù)亩嗌伲梢酝茢嗉?br>病的輕重。從蛋黃顏色變化,可以測知疾病性質(zhì)。如果治療
后蛋黃變?yōu)榍嗌?,則病為受寒;如果治療后蛋黃變?yōu)榻瘘S色,
則病為受熱。如果蛋滾時病人感覺不到熱燙,則是病情深重
的表現(xiàn),應(yīng)每日蛋滾治療。②小兒高熱:用雞蛋2個,煮熟去
殼,再與路路通,艾葉各15'克,一起加水同煎煮,煮沸10一15
分,將雞蛋取出1只,將蛋依次在患兒額部、兩側(cè)太陽穴、后
頸、背部兩側(cè)、前胸、臍部、肘窩、胭窩等處各滾動10余次,蛋
冷隨換熱蛋,一兩蛋交替使用。滾完之后,另用新雞蛋1個,煮
熟切為兩半,去黃去殼,將兩半個蛋白重疊,納人銀戒指1只,
倒扣在患兒鴻尾穴上,1一2小時后去下,戒指呈綠色,發(fā)熱可
禁忌癥:
①皮膚潰瘍及瘡瘍已潰爛化膿者,不宜用此法。
②燒傷、燙傷不宜用熱滾法治療。
注意事項(xiàng):本法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施行0
疑難頑癥一洗了之
民間療法,歷史悠久,取材方便,用法簡單,治療疾病簡易
效佳。沖洗療法是用藥液反復(fù)沖洗患病部位,以治療疾病的
一種方法。本療法在民間應(yīng)用有悠久歷史,如不慎燙傷后,用
冷水反復(fù)沖洗燙傷局部等。普代葛洪《肘后備急方》已載有
用五倍子6克,蔓荊子夕克、研末,在銅鍋內(nèi)煎煮,取液沖洗眼
睛,治療目澀癢痛等方法。唐代孫思邀《千金方》和王煮《外
臺秘要》、明代李時珍《本章綱目》、清代吳尚先《理渝驕文》等
醫(yī)籍,也載有沖洗療法的治療方法。
一、藥物配制和器具
1.根據(jù)病情需要,選擇藥物,煎煮取液,或利用現(xiàn)成的藥
液。
2.準(zhǔn)備注射器、藥盤等器械。
二、操作方法
1..局部沖洗:讓患者取舒適的體位,用配制好的藥液對患
處進(jìn)行反復(fù)沖洗。每天沖洗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
2.全身沖洗:選用溫?zé)崴幰涸谠〕鼗蛟∨鑳?nèi)沖洗。
三、臨床應(yīng)用
多用于五官科疾病、婦女生殖系統(tǒng)疾病等。
1.外耳道炎。取菊花、蒲公英各60克,煎水澄清,沖洗外
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