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朝代大事記——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顯德七年(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靖康元年(1126年)發(fā)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早期

          公元948年

          趙匡胤投身后漢樞密使郭威帳下,隨郭威征討河中節(jié)度使李守貞叛亂,屢立戰(zhàn)功

          公元951年

          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補(bǔ)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

          公元953年

          郭威養(yǎng)子柴榮(后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zhuǎn)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

          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zhí)掌禁軍

          北漢、契丹聯(lián)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趙匡胤以死拼殺在澤州高平大破北漢軍

          公元956年

          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打敗南唐軍萬余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jiān)何延錫等人。

          公元957年

          趙匡胤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

          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擒獲南唐都應(yīng)援使陳承昭

          公元958年

          柴榮南下?lián)P州,趙匡胤在迎鑾江口、瓜步連破南唐軍。南唐被迫求和,割江北與后周

          公元959年

          柴榮北伐,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平定關(guān)南

          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xùn)(后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jié)度使

          公元960年

          后周朝廷風(fēng)聞契丹和北漢聯(lián)兵南下,宰相范質(zhì)等人不辨真假派遣趙匡胤統(tǒng)軍北上抵御。

          公元960年-公元976年

          在位:趙匡胤(宋太祖)

          設(shè)置通判、創(chuàng)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

          趙匡胤還澄清吏治,勸獎農(nóng)桑,促進(jìn)了社會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

          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趙匡胤在中央設(shè)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quán)力

          趙匡胤等君主采納朝臣建議,在科舉考試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漸的措施

          趙匡胤還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減輕徭役,賦稅專收

          解除禁軍將領(lǐng)兵權(quán)調(diào)往外地充當(dāng)節(jié)度使。將禁軍的統(tǒng)領(lǐng)權(quán)一分為三

          趙匡胤分置邊帥,以抵御西北少數(shù)民族。這些人組成了北宋西、北兩處邊防

          趙匡胤采納判大理寺事竇儀的建議,命其主持修訂,《宋刑統(tǒng)》行的法典

          高麗國王王昭三次遣使進(jìn)貢

          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使、甘州回鶻、于闐及瓜、沙等州大食國”等西北各政權(quán)遣使朝貢

          繼承了后周時代與遼朝(契丹)、北漢的敵對關(guān)系,雙方時有小規(guī)模戰(zhàn)事

          公元960年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范質(zhì)等人宣布柴宗訓(xùn)禪位,趙匡胤在開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下詔改封柴宗訓(xùn)為鄭王

          趙匡胤平定了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jìn)發(fā)動的叛亂,鞏固了政權(quán)

          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改革軍制,發(fā)展生產(chǎn),鞏固統(tǒng)治

          公元962年

          趙匡胤部署兵力防止遼(契丹)、北漢南掠;揮師南下,準(zhǔn)備開始統(tǒng)一戰(zhàn)爭。

          武平軍節(jié)度使周行逢病死,張文表兵變占領(lǐng)潭州, 周保權(quán)為討張文表,向宋求援。

          公元963年

          慕容延,李處耘率兵以助湖南討張文表為名,借道荊南。攻占江陵城,荊南遂亡

          周保權(quán)知宋欲圖湖南,命張從富阻截。宋軍占領(lǐng)岳州占領(lǐng)朗州,周保權(quán)被俘,湖南遂平

          公元964年

          趙匡胤命分兵兩路會攻成都。孟昶命王昭遠(yuǎn)率兵扼守利州、劍門。北路宋軍占領(lǐng)利州

          公元965年

          北路軍突破劍門大敗蜀軍,繼占領(lǐng)劍州。兩路直逼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后蜀滅亡

          公元970年

          趙匡胤命潘美直趨賀州。潘美殲?zāi)蠞h軍主力,宋軍伏擊獲勝,殺伍彥柔,占領(lǐng)賀州

          南漢都統(tǒng)李承渥率兵十萬于蓮花峰下列象陣迎擊,宋軍以強(qiáng)弓勁弩破陣,占領(lǐng)韶州

          公元971年

          宋軍攻克英、雄三州。以火攻破南漢招討使郭崇岳,攻陷興王府,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公元974年

          曹彬偕潘美出荊南,率軍順長江東下,水陸并進(jìn),攻破池州,占領(lǐng)采石

          公元975年

          宋軍破溧水,與十萬南唐軍激戰(zhàn)于秦淮河,大敗南唐軍,攻破江寧,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公元976年

          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趙匡胤被發(fā)現(xiàn)在萬歲殿逝世

          公元976年—公元997年

          在位:趙光義(宋太宗)

          鼓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擴(kuò)大科舉取士規(guī)模,編纂大型類書

          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年間下詔,組織人員修成《太平御覽》、《太平廣記》

          趙光義在位期間,大建佛寺,積極贊助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

          公元976年

          趙匡胤駕崩。晉王趙光義即位

          趙光義繼位后注重培養(yǎng)和提拔自己的親信。慢慢替換宋太祖朝的大臣

          趙光義擴(kuò)大科舉的取士人數(shù)

          公元978年

          割據(jù)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jìn),割據(jù)兩浙的吳越錢氏相繼向宋廷納土歸降

          公元979年

          趙光義派潘美等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

          趙光義展開北伐。收復(fù)河北易州和涿州。與遼人激戰(zhàn)中受傷中箭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公元981年

          白藤江之戰(zhàn)中先勝后敗,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獨(dú)立地位

          公元986年

          趙光義遣潘美、楊業(yè)等五位大將再行北伐。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于岐溝關(guān)大敗而潰

          楊業(yè)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

          公元993年

          王小波和李順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在四川爆發(fā),得到蜀地農(nóng)民呼應(yīng)。

          公元994年

          起義軍占據(jù)成都,建立大蜀政權(quán),趙光義派遣大軍討之

          公元995年

          在寇準(zhǔn)的支持下,趙光義三子壽王趙元侃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恒

          公元996年

          起義軍徹底失敗

          公元997年

          趙光義駕崩于萬歲殿

          公元997年-公元1022年

          在位:趙恒(宋真宗)

          即位之初,廣開言路,勤政治國,經(jīng)濟(jì)日趨繁榮

          澶淵之盟簽訂后,趙恒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

          趙恒在位時期,對吏治進(jìn)行了改革,積極懲治貪腐人員,提倡廉政。

          公元997年

          太宗駕崩。太監(jiān)王繼恩和李皇后謀劃的宮廷政變,宰相呂端挫敗政變,扶立趙恒繼位

          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于政事,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倍增

          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yè)、商業(yè)蓬勃發(fā)展,貿(mào)易盛況空前

          公元999年

          遼朝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

          公元1004年

          遼承天太后蕭綽、遼圣宗耶律隆緒率軍南下,直逼澶州城,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

          公元1005年

          趙恒入澶州城,在寇準(zhǔn)的要求下上城墻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

          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請求議和。趙恒派曹利用出使。簽訂澶淵之盟..

          公元1008年-公元1016年

          趙恒偽造夢中天書,東封泰山,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時轟動

          熱衷“祥瑞”粉飾太平,聽任王欽若、丁謂等參與朝政。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劉氏決斷

          公元1022年

          趙恒于東京延慶殿駕崩

          公元1022年-公元1063年

          在位:趙禎(宋仁宗)

          趙禎在位期間,詔翰林學(xué)士搜集、整理書籍

          公元1022年

          趙恒逝世。年僅十三歲趙禎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劉氏代行處理軍國事務(wù)

          越南李朝、受宋冊封為南平王的李公蘊(yùn)向宋朝通好,四次來朝貢

          公元1023年

          宋廷設(shè)益州交子務(wù),正式發(fā)行交子(中國最早的紙幣)

          公元1026年

          詔令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為范。

          公元1027年

          官員燕肅復(fù)原了古代指示方向、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裝置指南車、記里鼓車

          公元1028年

          室利佛逝遣使進(jìn)貢

          公元1030年

          占城國遣使進(jìn)貢

          高麗國王王詢遣使進(jìn)貢

          公元1023年-公元1031年

          西域的歸義軍及甘州回鶻、龜茲國、喀喇汗國等政權(quán)多次遣使來朝。雙方往來頻繁

          公元1033年

          劉太后去世,才開始親政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能夠約束自己,對待臣僚、侍從寬厚

          公元1038年

          夏景宗李元昊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宋夏間維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

          公元1040年-公元1042年

          宋、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寨展開三次大戰(zhàn),宋軍皆先勝后敗

          公元1041年

          趙禎命丁度與曾公亮等編纂《武經(jīng)總要》40卷

          公元1043年

          趙禎授擢拔歐陽修等人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并漸次頒布實施,頒發(fā)全國。

          公元1044年

          夏在戰(zhàn)爭中傷亡近半,國力難支,且與遼國關(guān)系惡化。訂立“慶歷和議”

          公元1045年

          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相繼排斥出朝廷,新政徹底失敗

          公元1052年

          廣西僮族首領(lǐng)儂智高舉兵反宋。趙禎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

          公元1053年

          狄青夜襲昆侖關(guān),于歸仁鋪之戰(zhàn)大敗儂智高。儂智高遁走,后不知去向

          公元1057年

          設(shè)立校正醫(yī)書局,對歷代重要醫(yī)籍進(jìn)行搜集整理、考證、???、推廣

          公元1062年

          經(jīng)宰相韓琦及大臣包拯、范鎮(zhèn)、司馬光等反復(fù)勸諫,立趙宗實為皇子,賜名曙。

          公元1063年

          趙禎重病不起,趙禎于東京福寧殿駕崩

          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

          在位:趙曙(宋英宗)

          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zhuǎn)遷年限加以延長,緩解“冗官”現(xiàn)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

          趙曙重視讀書和書籍的編寫整理

          公元1063年

          仁宗逝世。曹皇后發(fā)布遺詔,讓趙曙繼承皇帝位

          趙曙即位因生病,曹太后垂簾聽政。一些宦官向曹太后說趙曙的壞話,使兩宮嫌隙萌生

          為了調(diào)解兩宮矛盾,韓琦和歐陽修在大家的勸解下,兩宮之間的矛盾得以逐步緩和

          公元1064年

          趙曙病體恢復(fù),曹太后撤簾還政

          光化軍、高郵軍發(fā)生水災(zāi),趙曙派遣使臣疏治河道,賑濟(jì)撫恤災(zāi)民,免除災(zāi)民賦稅

          西蕃瞎氈的兒子瞎欺米征歸附宋朝

          司馬光寫成了一部《歷年圖》進(jìn)呈給趙曙,趙曙對此大加贊賞

          公元1065年

          濮議”事件(韓琦提出趙曙生父的名份問題,由此引發(fā)了一場持續(xù)18個月的論戰(zhàn))

          公元1066年

          趙曙再次生病,在宰相韓琦的建議下,立長子趙頊為太子

          趙曙命司馬光設(shè)局專修《資治通鑒》

          公元1067年

          趙曙因病駕崩于福寧殿

          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

          在位:趙頊(宋神宗)

          官僚體制進(jìn)行改革。合并機(jī)構(gòu),裁減官員。設(shè)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統(tǒng)管中央行政

          公元1067年

          宋英宗駕崩,太子趙頊繼位

          趙頊即位時,北宋的統(tǒng)治面臨軍費(fèi)開支龐大,官僚機(jī)構(gòu)臃腫而政費(fèi)繁多等問題

          公元1068年

          王安石入京受命

          公元1069年

          趙頊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fù)責(zé)變法事宜

          新法出臺招來朝野間指責(zé), 趙頊對王安石表示支持,罷退對變法持否定意見的官員

          公元1070年

          擢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等新法先后頒行天下

          公元1072年

          王安石派新法主將章惇開發(fā)兩江地區(qū)。湘西地區(qū)逐漸得到開發(fā)

          王韶經(jīng)略河湟地區(qū),熙河路轄區(qū)終于全部占有,對西夏起到了抑制作用

          公元1075年

          交趾軍攻占宋古萬寨,廉州、欽州

          公元1076年

          王安石因身體有病,兒子壯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絕,王安石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

          宋任命郭逵、燕達(dá)統(tǒng)兵攻入交趾境內(nèi),擊敗交趾的象陣,交趾軍潰逃

          宋軍攻占門州,設(shè)伏誘敵,宋軍伏兵齊發(fā),交趾大敗,洪真太子戰(zhàn)死

          公元1077年

          趙頊親自主持變法?;窘⑵鹆烁欣诰鲗V频闹醒爰瘷?quán)制

          交趾王李乾德割地求和,宋軍統(tǒng)帥郭逵接受降書后班師北返

          公元1081年

          西夏秉常與宋議和被梁太后囚禁。宋五路攻夏。

          宋劉昌祚攻靈州,主帥高遵裕嫉功制止貽誤戰(zhàn)機(jī),反被西夏決河水所淹,被迫退回

          公元1082年

          神宗修筑永樂城屯軍遭西夏圍城,永樂城失陷,神宗失去斗志

          公元1085年

          宋神宗趙頊病情惡化。神宗六子趙傭,改名為“煦”,被立為太子

          宋神宗駕崩

          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

          在位:趙煦(宋哲宗)

          高麗多次遣使入貢

          室利佛逝、占城、交趾多次遣使到訪

          公元1085年

          神宗駕崩,年僅十歲的趙煦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

          公元1085年-公元1091年

          高太后執(zhí)政后,任命司馬光、呂公著參與朝政。廢除新法的理論依據(jù),新法遂漸被廢除

          廢罷保甲團(tuán)教,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等相繼被廢

          元祐更化(舊黨對新黨進(jìn)行斬草除根式的清算。)

          公元1087年-公元1088年

          西南五蕃(龍蕃、張蕃、程蕃、羅蕃、韋蕃)頻繁遣使入貢

          公元1091年

          拜占庭帝國(中國史籍稱拂箖)遣使到訪。

          公元1092年

          西夏梁太后親征。章楶截斷西夏軍,使西夏大敗,梁太后僅以身免

          公元1093年

          高太后崩逝,趙煦開始親政。變法時重要人物章惇,大力打擊元祐大臣

          趙煦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復(fù)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

          公元1098年

          平夏城之役,擊敗敵軍三十萬,迫使西夏求和

          公元1099年

          趙煦派將軍王愍、王贍、王厚等攻取邈川,占領(lǐng)青唐,降服唃廝啰政權(quán)主瞎征

          子主題

          公元1100年

          趙煦病重,在福寧殿崩逝

          公元1100年-公元1125年

          在位:趙佶(宋徽宗)

          公元1100年

          宋哲宗病死,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執(zhí)政的支持下,立趙佶為帝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當(dāng)政任命守舊派韓忠彥為執(zhí)政;恢復(fù)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

          公元1101年

          鄧洵武首創(chuàng)徽宗應(yīng)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并推薦蔡京為相

          公元1102年

          左相韓忠彥被貶任知府,右相曾布被貶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為左相

          蔡京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增稅加賦,搜刮民財

          公元1111年

          鄭允中、童貫使遼,遼人馬植獻(xiàn)計與女真結(jié)盟,共滅遼朝,徽宗賜馬植姓名為趙良嗣

          公元1118年

          馬政使金口頭表達(dá)宋金聯(lián)合攻遼及燕、云地區(qū)歸來,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議結(jié)盟事務(wù)

          公元1119年

          宋江起義于河北路,北宋朝廷曾下詔進(jìn)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

          公元1120年

          宋江轉(zhuǎn)戰(zhàn)南下京東路,活動于青、濟(jì)、鄆、濮諸州境內(nèi)

          兩浙方臘起義,建立政權(quán),攻占青溪縣城。兩浙人民紛紛響應(yīng),起義軍攻占睦州、歙州

          徽宗派童貫率軍南下,起義軍攻占兩浙路首府杭州,婺州、衢州、處州

          宋遣趙良嗣、馬政先后使金,雙方議定夾攻遼朝,訂立“海上之盟”

          宋軍腐敗,兩次攻打遼南京,均被遼守軍打敗,南京由金軍攻占

          公元1121年

          宋江起義軍在海州為知州張叔夜伏兵抓宋江副將副賊,宋江投降

          方臘于幫源洞在官軍的夾擊下,激戰(zhàn)數(shù)日后戰(zhàn)敗,方臘為韓世忠所俘,起義失敗

          公元1123年

          金方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東北作奴隸,

          公元1125年

          金國消滅了遼國之后,分兵兩路南下進(jìn)攻宋朝,直逼宋朝國都開封

          公元1125年-公元1127年

          在位:趙桓(宋欽宗)

          公元1125年

          趙桓受父宋徽宗趙佶禪讓登基

          貶蔡京、童貫等人,重用李綱抗金。懦弱無能,優(yōu)柔寡斷

          公元1126年

          東京城破金軍提出“和議”向宋王朝勒索。宋欽宗進(jìn)金營求降

          公元1127年

          金軍拘禁徽宗、欽宗,金主廢宋徽宗、宋欽宗立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

          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宗室、貴戚北撤。北宋滅亡、

          徽、欽二帝被掠去后,于1135年和1156年死于金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口氣看完南宋152年歷史
          兵家必爭——第六期:漢兒騎兵 “靜塞軍”
          南慕容出了個令宋主哭得一塌糊涂的名將慕容延釗 | 五代十國
          宋太宗為收復(fù)失地發(fā)動兩場死傷慘烈的戰(zhàn)爭
          同樣是重文輕武,為什么感覺宋朝軟弱無能,而明朝卻勢不可擋?
          宋滅北漢為何四伐?對遼國支持的割據(jù)勢力作戰(zhàn),必須考慮外部因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