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英雄本色—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孫立人將軍的性格顏色探討
歷史的洪流中,滔滔不絕的由英雄人物涌現(xiàn)。孫立人,便是這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中被所熟知的一位英雄人物。且從性格的角度看看這位將軍如何成才,孫立人是個從小立志從軍、想要報效國家的人,但當時其父親極力反對,孫立人暫時調(diào)整了戰(zhàn)略進程,他先在國內(nèi)完成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的專業(yè),同年赴美留學,由于在外留洋,父親已經(jīng)鞭長莫及了,所以孫立人隨即考入了弗吉尼亞西點軍校,攻讀軍事。此事可見黃色性格優(yōu)勢立顯,不做無效的事,積蓄力量,自己為自己真正的做主。學成回國后其參加了淞滬會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乃至太平洋戰(zhàn)爭前期,在日本陸軍的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能給這幫天照大神的子孫們以打擊的戰(zhàn)役,寥寥可數(shù)。但真正讓孫立人成為國際將領的是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zhàn)時,孫立人率其新38師參加了曼德勒會戰(zhàn)首站即斬獲仁安羌大捷之殊榮。
力攬狂瀾于傾倒之時---黃色性格的個人的精神意志及其堅定的信心和膽識
仁安羌之戰(zhàn)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大勝仗,知己也知彼,料敵于先機,用兵乃如神,兵鋒所指皆勝。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軍,轟動全球。1942年5月,亞歷山大和斯利姆英國兩位高級將軍,派員給孫立人送來“感謝信”,并代表英國女王向?qū)O立人頒發(fā)“英帝國司令”勛章。
1941年4月,7000英軍及500英國、美國傳教士、外國教師和世界多國駐緬記者被日軍團團包圍,危在旦夕時孫立人面對英軍高級將領斯高特的申請求援,異常堅毅地給了個極其干凈的回復:“中國軍人一定在明天6時以前,將貴師解救出來。”孫立人安排部隊進入戰(zhàn)斗位置后,等待最有效的戰(zhàn)機次日凌晨總攻,但被圍英軍一再提出盡早開戰(zhàn),孫立人很清楚的知道如半夜開戰(zhàn)對于這樣一個營救是極其致命的,一切為了打勝的目標。孫立人堅決不為英國人的擾動而改變既定方針,一切以勝利的營救這一個目標為導向。被圍英軍將領甚至于用投降日本人來威逼孫立人提前打響戰(zhàn)斗,孫立人仍然毫不動搖、斬釘截鐵地說:“中國軍人連我在內(nèi),縱使戰(zhàn)斗到最后一人,也一定會把你們解救出來的。”依稀見頂?shù)脑捳Z使得軍心大振,士氣高昂。
次日孫立人率官兵擊潰日軍兩個聯(lián)隊的數(shù)次進攻,把七千多名英軍解救出來,被救的英軍官兵個個熱淚盈眶,向中國官兵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軍隊萬歲!”
將帥之才可見,睿智之心,果敢之斷。--黃色性格的前瞻性、大局觀
記得《暗算》里面有這段話--智者順勢而謀,愚者逆理而動。當遠征軍全軍兵敗,撤退之際。孫立人審時度勢,不聽從錯誤的長官命令,西撤印度,保存有效戰(zhàn)斗力為最后階段和廖耀湘兵團里應外合一同互相配合打通中緬邊境運輸線的完勝而臥薪嘗膽。
仁安羌戰(zhàn)后,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zhàn)區(qū)參謀長史迪威要他率部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穿越野人山回撤云南。孫立人黃色優(yōu)勢盡顯,明確表示反對,他清楚的分析了路經(jīng)野人山回國的諸多不明智的緣由:路途遠、行程艱難、渺無人煙、給養(yǎng)困難、瘴氣蔓延……將大大的折損有效戰(zhàn)斗力。杜聿明不聽,孫立人有禮有節(jié)的拒絕服從杜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更關鍵的是他的一道“死命令”救活了這整個的部隊,當時霍亂等傳染病蔓延,孫立人命令:“寧愿餓死渴死,絕對不準取喝山中生水。”正是這道命令使第38師完好無損進入了印度。而杜聿明所帶的兵團進入野人山后,因瘴氣籠罩,糧食、醫(yī)藥缺乏,病死餓死的人比打仗時犧牲的還要多。不得不說,黃色性格的目如洞燭。
孫立人無愧于“東方隆美爾”之稱號----黃色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及魄力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果斷的下令部隊準備戰(zhàn)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yī)院治病,聞知情況后,警告當?shù)赜④妼㈩I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 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們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條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槍扛過來的?一士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 沒有嚴肅的軍紀和有效的領導力,普通一士兵如何可以這樣堅定的回答,可想孫立人治軍有方。
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英國將軍挑戰(zhàn)孫立人問:“如果你的部隊具備精良的武器,你會因為我們不讓你進印度而和我們開戰(zhàn)嗎”?孫立人堅定的只回答4個字:“你覺得呢”?英軍將領聽完后肅然起敬,態(tài)度為之一變。次日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堅定理想信念、履行使命—黃色性格審時度勢,不已個人恩怨為先。
孫立人并不因為自己的部隊退入印度就心安理得,他對杜聿明毫無成見,而且為杜聿明和第五軍的存亡忐忑不安,多次向英方提出派飛機去尋找,但是,英方總是支吾敷衍,始終沒有派出飛機。他直接找到蒙巴頓勛爵直接提出要求。這位英國“爵爺”大驚小怪地喊道:“啊——!孫將軍,據(jù)我所知,你并不是黃埔將領!” 孫立人強調(diào)道:“是的,但我和杜聿明同是中國將領。”蒙巴頓瞪著眼睛說:“據(jù)我所知,杜聿明并不同意你退到印度,他是副長官,你違背了他的命令,如果他也撤退出來,會不會報復你呢?”黃色性格堅定的回復:“向印度撤退,原本是羅長官的意見,我遵照羅長官的命令行事,杜副長官也無話可說。退一步講,即便他對我有什么意見,畢竟是我和他之間的個人恩怨。他帶著幾萬人向野人山撤退,這就不是我和他兩個人的事了。”蒙巴頓勛爵繼續(xù):“據(jù)我所知杜聿明是你們蔣委員長面前的大紅人,而且在黃埔將領中很有號召力,因此,你和他結(jié)怨,對你在國民黨軍中的前途,將會是很大的障礙。” 孫立人嚴肅地說:“閣下,你知道的的確不少,但是,你唯獨不知軍人的良心!” 這一番話使蒙巴頓受了很大的震動。孫立人義正詞嚴的一番話,把他說服了。因此,他十分感動地說:“孫將軍,我欣賞您的騎士風度!” 孫立人:“閣下,我決非十七世紀歐洲的騎士,也決非十八世紀美國的西部英雄,我僅僅是一個中國的普通軍人。我僅僅以一個中國軍人的身份,向一個英國軍人提出要求,不知你能不能接受——誠懇地接受?”蒙巴頓勛爵又說:“孫將軍,您的氣魄感動了我,使我決定改變主意。我以勛爵的名譽向您保證:馬上派出飛機去尋找。”
孫立人是為理想和目標而活的人,為中國人自己站起來,不被外寇欺辱,孫立人在抗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完全配得上名將之器,他幾乎就是為了一個目標在活,他想為中國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使中國不被人欺負,他極其堅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一生最為明顯的特質(zhì)是---睿智、果敢、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