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歷史上曾數(shù)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quán)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那你知道六朝古都的南京,歷史上是哪幾個國家的首都嗎?
第一個、三國東吳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quán)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quán),國號為“吳”,史學(xué)界稱之為孫吳。由于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tǒng)治地區(qū)又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quán)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后遷都建業(yè),即現(xiàn)今江蘇南京。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當(dāng)然不讓乃最強一角,而吳國與蜀國雖已結(jié)盟,卻加起來也沒有魏國強大。但吳國卻能在這樣的高壓氣勢下偏安一隅,國力決不可小覷!
三國東吳首都建業(yè)
第二個、東晉首都建康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tǒng)治地區(qū)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而東晉南遷的都城即是當(dāng)時的建康,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建康城范圍東西南北各40里,有宮墻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后湖、鐘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南有東府城、丹陽郡城,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cè)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cè)和秦淮河畔,城內(nèi)外遍布佛寺,有大小寺廟五百余所。
東晉首都建康平面圖
第三個、南朝宋
南朝宋(420~479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 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jīng)九帝,享國60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qū)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 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劉宋也是歷史上皇子爭斗最為激烈的朝代,宋孝武帝從兄弟的尸骨中取得皇位,宋前廢帝聽信流言屠殺兄弟、叔伯,宋明帝屠殺兄弟與宋孝武的子女(侄子、侄女),宗室人員凋零,蕭賊篡位殺君。
劉宋王朝首都建康
第四個、南朝齊
公元479年4月,劉準(zhǔn)封蕭道成為齊王。公元479年5月23日,蕭道成受禪稱帝,以“齊”為國號。為區(qū)別于北朝時期高洋建立的北齊,史學(xué)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統(tǒng)治者的姓氏稱之為蕭齊。因其居于江南,而有南齊之稱。都城仍是南宋都城建康。
南朝齊首都建康
第五個、南朝梁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取代 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南朝梁首都建康
第六個、南朝陳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后一個朝代,為陳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區(qū)。
南朝陳首都建康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頊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后主。后主不問政事,荒于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楊堅積極準(zhǔn)備滅陳。禎明二年(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tǒng)軍攻陳(隋滅陳之戰(zhàn)),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陳滅亡。而后隋朝首都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