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全球半數(shù)人都被“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
如果你時常感覺到胃痛、不消化、反酸、燒心、腹脹、嗝氣,那么你一定要格外注意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怎樣傳染?
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致癌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nèi)的厭氧細菌,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細胞間隙,即可引起炎癥。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國感染率約50%。
Hp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fā)生危險因素。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消化道。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口-口傳播:共用餐具、水杯
胃-口傳播:胃里反流到口腔
糞-口傳播:隨大便排出
兒童高感染現(xiàn)象與家族聚集性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顯著特征,家庭內(nèi)傳播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途徑。
? 進食了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水或食物
? 聚餐傳播 ? 接吻傳播 ? 母嬰傳播
統(tǒng)計顯示,在我國20-50歲的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呈遞增趨勢,50歲以上甚至高達69%。
? 上腹疼痛 ? 早飽 ? 口臭
? 惡心嘔吐 ? 腹脹 ? 噯氣
?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胃黏膜萎縮或糜爛的人;
? 患有胃癌、胃癌術(shù)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 MALT淋巴瘤患者;
? 計劃長期服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或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 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人;
? 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第一種、侵入式檢查-胃鏡活檢
沒錯,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胃鏡。
胃鏡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況,還可以“順手”取一些組織做活檢,在做活檢時可以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
如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還可加做一個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對后續(xù)的藥物治療有幫助。
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無痛胃鏡,借助麻藥,讓檢查者不那么難受。
第二種、非侵入式檢查
1、呼氣試驗法
碳13和碳14檢查方式很簡單,吹口氣就能完成。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2、抗體測定法
檢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體。
3、抗原測定法
檢查糞便中是否有Hp抗原。
★ 其實感染了Hp并非一定會得胃潰瘍。
但大多數(shù)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存在Hp感染,因此認為Hp感染是引發(fā)潰瘍病的主要原因。
★ 雖然Hp感染率那么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這1%還多見于潰瘍病患者。
胃癌的發(fā)生除了有幽門螺桿菌在作祟,還有免疫力弱、遺傳因素、長期精神壓抑、喜歡吃腌制食品、抽煙嗜酒等,與幽門螺桿菌協(xié)同作案,最終招來胃癌。
要根除Hp,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PPI)、兩種抗生素及鉍劑,療程一般為7~14天,根除率達90%以上,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有效預防潰瘍復發(fā),降低胃癌發(fā)生。此外,還可快速消除胃黏膜活動性炎癥,有效阻滯胃萎縮。
又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預防大過治療。
想遠離幽門螺桿菌,除了定期的體檢外,以下幾個日常問題要多注意:
? 飯前便后洗手和指甲縫;
? 食物要經(jīng)過高溫,肉類做熟了再吃;
?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煙,不喝酒飲食,營養(yǎng)均衡,細嚼慢咽;
? 建議分餐,預防家庭或聚餐傳染;
? 不要和孩子口對口喂食;
? 牙具定期換:建議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緩解口腔炎癥,牙刷三個月?lián)Q一次。
遠離胃病,從身邊這些小習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