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有心,心理咨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EAP咨詢師,育兒類原創(chuàng)文章獲獎作者。
·
從事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詢及研究工作已10年時間,接觸了幾百個真實家庭,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
·
由于孩子的問題都離不開家庭,因此對婚姻、家庭亦有諸多研究。
·
目前在今日頭條、公眾號、喜馬拉雅,均可搜到“處處有心”的文章和音頻,歡迎關注。
換個角度看,離婚帶給孩子的創(chuàng)傷,或許也可以成就孩子。
10年前,我剛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不久,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帶領下,走進咨詢室。
媽媽眼睛有點腫,臉色很差,自述:因離婚,孩子有了很多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比如孤僻、厭學、打架等,希望能得到幫助。
當時,那個看上去文靜、羞澀的小男孩,在咨詢快結束時,問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問:“老師,我以后會好嗎?”
這大概也是家長的憂慮:離婚帶給孩子的創(chuàng)傷,能痊愈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下認知的多元性。
如果認定事情只能是好或不好,這是非黑即白的看法,是不成熟的認知。
古人就知道“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意思就是,凡事都有多面性,這也就是現(xiàn)代心理學里認為的:認知的多元性。
從不同角度看事物、事件,它有不同的價值。
離婚
離婚,看上去完全是件壞事,只能帶給孩子創(chuàng)傷,但另個角度看,創(chuàng)傷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如何才能讓“創(chuàng)傷“為我們所用呢?
答案是:意識到自己受了什么傷,同時,更重要的是,找到它的積極面,并放大它!
為什么前面要提這個10年前的咨詢個案?因為前陣子我收到了他們寄給我的喜報:這個孩子今年考入了北京大學。
下面,我將從離異帶給孩子最常見的8個創(chuàng)傷里,尋找它們相應的積極點:
家庭有沖突
創(chuàng)傷一:不自信
積極點:謙虛謹慎
大部分離異家庭孩子都認為,自己對父母的離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由此,這些孩子較普通家庭孩子而言,往往更敏感,更察言觀色,唯恐自己再做錯。
小時候在學校,長大后在單位,都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非常不自信。
很多孩子長大后,雖意識到這個問題,但這份小心翼翼已經(jīng)刻入氣質(zhì),很難輕易改變。
~~~~~~~~~~
但從另個角度看,旁人并不知道你行為后的痛苦,他們只看到你的外顯行為——謙虛、謹慎。
而這將更容易獲得別人的欣賞,從而得到額外的機會。
當然,機會來了,也要通過努力,錘煉能力,才能最終把握住,但這是另個主題要討論的,在本文,我們應該看到,很多顯得不那么謙虛謹慎的人,是連這些機會都得不到的。
這份被他人看做是謙虛謹慎的氣質(zhì),或許可以通俗的說就是:惹人憐愛的氣質(zhì)。
這在演藝界尤其吃香,很多知名藝人都具有這種氣質(zhì),在圈內(nèi)被稱為“有觀眾緣“,這大概也是文藝圈里離異家庭孩子特別多的原因之一吧。
創(chuàng)傷二:動蕩生活
積極點:適應能力強
離婚后,父母分開,孩子跟著一方家長長期生活,另一方家長則是偶爾出現(xiàn),這樣的生活相較以前,對孩子而言,是地震般的巨變:
轉(zhuǎn)學、搬家、認識新朋友、離開原生活圈……
更艱難的是:精神上的孤獨感將會成倍增加。
獨生子女原本就比較孤獨,現(xiàn)在家里僅有的幾口人,又少了一個,那種空落落的感覺,即使大人都要適應很久,別說是孩子了。
~~~~~~~~~~
另個角度看,如此精神、物質(zhì)的大挪移,給孩子造成的大沖擊,也是一種適應力的鍛煉。
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也終將一個人走,人生注定是孤獨的,如果對孤獨過于不適應,過于恐懼,這一生很難過好。
而如果能懂得和孤獨共處,甚至享受孤獨,那么這個人生活質(zhì)量不會差,同時還很容易事業(yè)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