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贏得了第一回合,得意忘形,想要趁此良機,不但消滅新教諸侯,而且加強王權(quán),把德意志變成名符其實帝國。
俗話說“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哈布斯堡王朝在內(nèi)戰(zhàn)中取得的勝利,卻引起了全歐洲的忌憚。法國宰相紅衣主教黎塞留撮合荷蘭、英國、丹麥結(jié)盟,約定由荷蘭出錢、丹麥出兵、英國協(xié)助,共同對付德國皇帝和天主教諸侯聯(lián)盟。
1925年,丹麥國王率領(lǐng)6萬大軍從北面殺入德意志西北地區(qū)。至此,三十年戰(zhàn)爭進入第二階段:丹麥戰(zhàn)爭(1625-1629)。戰(zhàn)爭從德意志擴展到了歐洲。
這一階段開始,新教方面氣勢洶洶。丹麥大軍南下,曼斯菲爾德的雇傭軍從西邊進攻波西尼亞,另一位新教諸侯卡博爾率軍從東邊的特蘭西瓦尼亞(今羅馬尼亞)攻過來。哈布斯堡王朝面臨三面夾擊,而西班牙則陷入與法國的對峙。而天主教諸侯擔心皇權(quán)加強,居然對費迪南陽奉陰違。
(新教名將曼斯菲爾德)
德皇斐迪南二世這可慌了。咋辦?就憑自己手下這點人馬,打不過丹麥人啊。
這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說,陛下,我可以幫你搞一支軍隊來打丹麥人,而且不要你出一分錢!還有這好事?斐迪南高興得跳起來。
這個夸下??诘募一铮褪侨陸?zhàn)爭期間的一流名將: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1583-1634)。
(華倫斯坦)
華倫斯坦家庭出身是波西米亞貴族,父親還是新教徒??伤]站在老鄉(xiāng)們一邊反對神圣羅馬帝國,而是選擇效忠皇帝。燕雀安知鴻鵠,華倫斯坦同志才懶得爭一地一省的利益呢。他有一個更恢弘的目的,就是輔佐皇帝,把德意志變成一個真正強大的帝國,恢復(fù)昔日羅馬帝國的風(fēng)采——這一點來說,華倫斯坦與德皇斐迪南二世(包括幾十年前的查理五世)倒是頗為投契的。至于什么教,他其實不在乎。
斐迪南二世看來了救星,趕緊對華倫斯坦說:“那你好好干,我封你為公爵!”華倫斯坦道:“不過有個條件,這支軍隊我要全權(quán)統(tǒng)率,一切軍官都由我任命,而且所到之處,陛下要準許我征收特別稅和補充新兵!”
斐迪南想,什么特別稅,什么補充新兵,不就是燒殺搶掠抓壯丁么。只要能打退丹麥人,我什么都答應(yīng)你!于是,華倫斯坦公爵成為皇家軍隊總指揮。
華倫斯坦組織軍隊的模式簡單粗暴實用得很:用武力威脅勒索地方,或者干脆就放縱士兵燒殺搶掠,這樣一來當然不愁錢糧不夠。兵源呢,除了招募四鄉(xiāng)八面的游民無賴或無地農(nóng)民,就是直接抓壯丁。
這么著,他的軍隊就滾雪球似的膨脹到幾萬人,如同蝗蟲一樣掃蕩德國的城鄉(xiāng),人驚鬼愁。
別看這群“蝗蟲”,搶東西厲害,打仗也很厲害。華倫斯坦自己在軍事上相當出色,訓(xùn)練、組織士兵和戰(zhàn)場上的指揮水平,都遠遠超出他那個時代的一般人。因此,華倫斯坦很快在北面擋住了丹麥軍南下的勢頭。
1926年,新教名將曼斯菲爾德帶領(lǐng)一萬多軍隊企圖渡過易北河。華倫斯坦立刻帶兵前去攔截,兩軍在德紹渡口一場血戰(zhàn),華倫斯坦大獲全勝。有“新教阿提拉”之稱的曼斯菲爾德受傷,不久死去。隨后,梯里將軍的天主教諸侯聯(lián)軍也擊敗了丹麥軍隊。戰(zhàn)爭主動權(quán)再次被天主教和德皇奪得。
法國的“顛倒”
三十年戰(zhàn)爭盡管從整體上是一場天主教對新教的戰(zhàn)爭,但參戰(zhàn)各方主要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在法國身上尤其明顯。法國本身是天主教國家,但他為了遏制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和德國),選擇了支持新教諸侯一方作戰(zhàn)。而在“丹麥戰(zhàn)爭”階段,法國又因為國內(nèi)新教貴族的叛亂,而暫停對哈布斯堡王朝作戰(zhàn)。換言之,法國的天主教朝廷在幫助德國新教勢力,而法國的新教貴族客觀上幫助了德國天主教勢力。
華倫斯坦趁勝追擊,向德意志北部進軍,沿途繼續(xù)滾雪球似地擴張他那支“蝗蟲大軍”。接下來兩三年中,華倫斯坦所向無敵,又從丹麥軍手中奪取了多個重要城市和港口,將丹麥軍隊逐出德意志領(lǐng)土,并攻入半島,占領(lǐng)了丹麥大片領(lǐng)土。他手下的“蝗蟲”也多達十萬之眾。斐迪南二世為了獎勵他,不但把西里西亞公國給了他,還將梅克倫堡作為他世襲的封地。
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手握大軍,華倫斯坦并不是一味的征戰(zhàn)嗜殺。相反,作為身居德意志帝國高位的波西米亞人,以及一個新教家庭出身的天主教將軍,華倫斯坦同志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強大帝國。這個帝國不但要有廣闊的疆域和強大的軍隊,更要有統(tǒng)一的皇權(quán),以及寬松的宗教信仰政策。
所以在取得戰(zhàn)場優(yōu)勢后,他說服皇帝斐迪南二世,在1929年與丹麥簽訂了和約。和約規(guī)定,德國把占領(lǐng)的丹麥領(lǐng)土還給丹麥,丹麥則保證不再干涉德國內(nèi)政。
(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說實話,這個條件對丹麥來說真是夠?qū)捤闪?,不割地不賠款。或許因為這個很夠意思的和約,在三十年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丹麥居然改站在德皇一面,對瑞典作戰(zhàn)。這也可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了。
這樣,三十年戰(zhàn)爭第二階段結(jié)束,依然是哈布斯堡王朝占上風(fēng)。但事情還遠遠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