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儼然就是一個妻妾成群,荒唐風(fēng)流,不拘禮法的風(fēng)流才子。難道歷史上的唐伯虎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唐伯虎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傳說中唐伯虎的風(fēng)流韻事是因何而起?在這些風(fēng)流韻事的背后有一段怎樣的悲酸故事?
全文:
唐伯虎一舉得中頭名解元之后,在他向仕途當中做最后沖刺的過程中,歷史又和唐伯虎開了一次讓唐伯虎居然付出血淚代價的大玩笑。關(guān)于這一節(jié),唐伯虎在事后寫給文征明的一封信當中,是這樣說的。
他說,墻高基下,遂為禍的,側(cè)目在旁,而仆不知。從容晏笑,已在虎口。這一段話是什么意思呢?他懷著一種十分沉痛的心情,向他的好友文征明說道,在高墻豪院之下,這就是我這一次引發(fā)禍端的地方,一些人在旁邊,用斜眼看著我,注視我,可是我卻一點都不知道,仍然和別人從容談笑,豈不知自己已經(jīng)落入虎口之中了。那么這段話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唐伯虎在這次參加會試之后,因涉嫌科考舞弊案,而鋃鐺入獄。那么,關(guān)于這次所謂的科考賄賂,試題泄密案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基本上是以《明史唐寅傳》為依據(jù),但是增加了一個情節(jié),補充了一條原因,是什么呢?是說由于唐伯虎當時名氣太大,造成了木秀于林而風(fēng)必摧之,遭人嫉妒而被舉報,持這樣一種說法的人,是這樣敘述這次科場舞弊案的。說,唐伯虎在由家鄉(xiāng)赴京的途中,認識了一位江陰的富人,叫徐經(jīng),史上也是這樣說的,大家都知道,唐伯虎這人的性格,為人豪爽,好交好為,所以,在路上一見到徐經(jīng),就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其實徐經(jīng)這個人也很有學(xué)問,也非常豪爽,出手還大方,自然而然兩個人就結(jié)成了好友,所以,這兩個人就又一起到了京城。方才我說過了,這一次科考舞弊案,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唐伯虎名聲太大,當時果然他名聲也真大,就像俗話所說,唐伯虎這個名字,是窗里頭吹喇叭,名聲外在了,特別是在這次參加會試的舉子當中,大家更知道唐伯虎。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作為唐伯虎來說,就更應(yīng)該謹言慎行,穩(wěn)當一點,老成一點。
大家知道,唐伯虎的性格,放浪無羈,無所禁忌,還正是在前一年他得了榜上第一名的解元,所以,他過于得意了,所以他和徐經(jīng)來到京城之后,大白天的,就是光天化日之下,他就陪著徐經(jīng)走訪前輩,遍交名流,頻頻出入于達官貴人之家,這達官貴人之家,其中就包括了這次的主考官程敏政之家。
我方才已經(jīng)說過,唐伯虎是才氣過人,但是,他也有知識分子所共有的那種單純和不諳事故,不太熟悉事故,你這時候來到京城,成天在外頭串啥?你不知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道理嗎?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你上人家主考官家串啥門去?那不是不是也是嗎?那不賄賂也擔(dān)埋汰嗎?所以,唐伯虎在寫給他的好友文征明的信當中,這樣說,說墻高基下,遂為禍的,側(cè)目在旁,而仆不知。他不知道,他不知道別人用斜眼盯他,看見沒有,這個人就叫唐伯虎,干啥去了?你看上主考家里去了,就這個事。所以,人在得意的時候,更要沉穩(wěn)一些,更要謹慎一點,什么叫得意忘形?就是忘了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收斂,唐伯虎這點沒做到。
再有,這一次的主考官,程敏政,的的確確是明代的飽學(xué)之士啊,我看有許多資料都記載了程敏政在其他許多領(lǐng)域當中都有很多新的建樹,他的的確確是名副其實的大學(xué)士,做學(xué)問十分認真,做學(xué)問十分嚴謹。但是,任何一個人他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這么一個嚴謹?shù)膶W(xué)者,大學(xué)士,程敏政,就他一句話,就成為了所謂科場賄弊案禍事的導(dǎo)火索,要不老百姓怎么說,禍從口出呢?哪句話呢?先按下來不講。單說這程敏政,因為學(xué)問太深,太大了,所以,這次由他命的題,顯得有些偏難,甚至怪僻,他出試題當中,有一個典故,對于一般考生來說,別說能答上,聽都沒聽過,所以,考試結(jié)束之后,絕大部分的考生沒答上,可是,另一名這次考試的主考官李東陽卻對程敏政這樣說,一般都答不上,考生憋得直叫喚,就有一張試卷,不僅十分切題,而且文才優(yōu)雅。程敏政一聽,我知道了,這八成就是唐寅的文章。他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一年前,也就是弘治11年,唐伯虎曾以第一的成績,名種解元,當時主考官叫梁儲,十分喜歡、欣賞唐伯虎的文章,并且梁儲又把唐伯虎的文章帶回朝中,給程敏政也傳看了。程敏政從梁儲那兒看過唐寅的文章,他十分欣賞唐寅的文章,而且從唐寅的文章中,程敏政知道就他有這種修養(yǎng)、功底,他能答上,正常??墒俏曳讲耪f的,禍從口出,這一句話就是引發(fā)這次禍端導(dǎo)火索,就這句話,那八成是唐寅的,就這句話。為什么是這句話?為什么這句話就成為引發(fā)禍端的導(dǎo)火索了呢?
程敏政當時說者無心,也許在場的人聽見了,將它傳出去也無心,可能??墒?,后來聽到者有意啊。哪些人呢?那就是側(cè)目在旁的那些人唄,那就是在高墻深院門口,親眼看見唐伯虎和徐經(jīng)出出入入的那些人唄,這回抓住把柄了,我說,考前這倆人神頭鬼臉的,干啥去了?看見沒有,他咋就能答上呢?咱就干瞪眼呢?就把這個事兒向有關(guān)部門舉報了。那么,經(jīng)過揭發(fā)檢舉之后,自然要傳到明孝宗的耳朵里,皇帝很是氣惱,嚴辦,必須嚴辦,否則容易使天下學(xué)子傷心,要嚴辦。先是將程敏政革職,然后,再讓另一位主考官,復(fù)查卷子,重點是復(fù)查程敏政批閱過的卷子,同時,又將程敏政、徐經(jīng)、唐寅,一起投入大牢待審。
唐伯虎在牢獄中確實是飽受皮肉之苦啊,他幾乎是含著眼淚,給他的好友寫了一封信,敘述了這次他被投入大牢中的情形。在信中,他是這樣說的,他說,在獄中,身貫三木,身上飽受貫就是撇,扔,用棍子打,卒吏如虎,那獄卒如狼似虎,舉頭搶地,洟泗橫流,打得那是皮開肉綻。由于這樣的酷刑,徐經(jīng)挺不住了,徐經(jīng)沒挺住,于是就招認了,說我用一塊金子,賄賂了程敏政的家童,事先就得到了考題,并且我把它滲透給唐伯虎。這就是《明史》當中所記載的這一段。這是一種說法,基本上忠于史實,但添上了主要原因,是唐伯虎遭嫉妒。
第二種說法,是什么觀點呢?第二說法是認為一次科場舞弊案的發(fā)生,唐伯虎僅僅是官僚集團內(nèi)部政治斗爭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你看這又一個觀點,以何為證?以《明史·程敏政傳》為證。就是說,根據(jù)《明史·程敏政傳》的記載,是在這次禍事之中,是有人說,當時的東閣大學(xué)士,叫傅瀚想奪取程敏政的職位,等待時機,擊倒對方。機會來了,什么機會?就有人向朝廷報告,檢舉,說程敏政有和本次參加考試舉子來往的行為。,更有收受舉子考生行賄的行為。所以,唐伯虎就成為了當時官僚內(nèi)部政治斗爭、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這是第二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是唐伯虎的好朋友,祝枝山,祝允明說的。祝允明說,唐伯虎這次蒙冤入獄,是因為徐經(jīng)有仇人,結(jié)下宿怨,所以,徐經(jīng)的仇人想利用這個機會報復(fù)徐經(jīng),這就是殃及池魚了,就把唐伯虎也連累拐進獄中了,這就是對這次明朝歷史上真真發(fā)生過的科場舞弊案的三種說法。我個人認為,在這三說法當中,我還傾向于唐伯虎的確是官僚集團內(nèi)部政治斗爭、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我個人觀點。有什么依據(jù)?
第一點,從主要當事人的程敏政看,這個人是明代著名的學(xué)問家,我有一種是否偏見,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種感覺,凡有大學(xué)問者,一般不為仨瓜倆棗動心,能嗎?官都做到這程度了,徐經(jīng)上去串趟門,就輕易把試題拿出來?一般不太可能,況且有一個證據(jù),是我方才說了,同樣是《明史》,只不過是《程敏政傳》當中,已經(jīng)說了,有人利用這次機會,就是為了整程敏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件事后來經(jīng)過吏部和刑部的聯(lián)合會審,在會審中一看,確實是查無實據(jù),在這次會審當中,徐經(jīng)又推翻了以前的供詞,我那是屈打成招,我沒拿金子去賄賂家童,看來,程敏政實際上沒有受賄。話說回來,無論科場舞弊案它的原因,它的結(jié)果,它的始末如何,總之,唐伯虎無辜地在這場禍事中受到了最大的傷害,這是事實吧。
唐伯虎感到十分沮喪,感到失望,失望意味著啥???如果有失望,他先前必然會有希望,要不啥叫失望呢?你這次失望了,當初啥希望?這就又一次證明唐伯虎當初的希望,是能夠科考取試,他有這種想法,有唐伯虎所寫的詩為證。說,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說意思?仕途上沒名我心不甘啊,我要生前做一場,做一場啥?做一場好好參加科考取仕的大文章,但是,這一次舞弊之案,使唐伯虎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失望,從此,他真是,這是“真是”,這才開始斷絕了取仕的念頭,不斷也不行了,明孝宗下令一看,查無實據(jù),算了吧,把唐伯虎放了吧,把徐經(jīng)放了吧,把程敏政放了吧。程敏政放了以后,就死了,過于憂憤就死掉了,放了是放了,但,程敏政永世不再為官,唐伯虎、徐經(jīng)終生不得參考。那你仕途還有什么望?不過,唐伯虎出獄以后,朝廷給他下一個令,叫讓他做浙江小吏,這史上有,唐伯虎為這個憤憤不平,我唐伯虎堂堂的一個解元啊,平白無故地叫你們給我扔監(jiān)獄去了,現(xiàn)在不但不給我平反,不但不給我恢復(fù)名譽,不但不給我安排適當?shù)穆毼?,你給我發(fā)配到浙江當小吏去了,欺負人吧。唐伯虎一氣之下,旅游去了。生氣的方法,旅游。遍涉千山萬水,干啥呢?以此來排遣心中的冤氣,怨氣和惡氣。這叫什么事,他走了,走遍了千山萬壑,并且做了一些游記,創(chuàng)作了一些詩歌。但是由于游歷時間太長了,錢也花沒了,他的精力和體力也太倦怠了,沒法了,這才回家了。大家應(yīng)該理解,為什么出監(jiān)獄以后,沒有立馬回家,是不是,而是馬上去旅游。
這次科考舞弊案對唐伯虎在心靈上造成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這創(chuàng)傷太慘重了,什么藥也抹不平,你想啊,唐伯虎本來就心高氣傲,恃才傲物,我一個堂堂解元,怎么的,無緣無故就給我整監(jiān)獄里去了呢?更使唐伯虎不能容忍的是,從監(jiān)獄里出來之后,回家遭到了親人的白眼,遭到了先前那都恭恭敬敬地向唐伯虎求字、求畫的那些有熟悉的、有陌生的所有的人,現(xiàn)在看見唐伯虎,如同陌路,不僅如此,用十分鄙視,甚至是十分仇恨的眼光,看唐伯虎,把唐伯虎視為最可恥的另類人物。唐伯虎能受得了嗎?他在給文征明的信當中,幾乎是含著眼淚寫成的,信中這樣說?;丶液?,童仆據(jù)案,夫妻反目,歸有獰狗,當門而視,海內(nèi)遂以寅為不齒之士。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用文言寫的,但是大致我們聽明白了,他告訴他的老朋友,這次我回家一看,傷心極了,憤恨極了,什么原因呢?童仆拿我不當回事,那狗都擋住門用,跟我倆眥牙瞪眼,狂吠而不止,許多知情與不知情的人都瞧不起我,都把我看成另類,所以,唐伯虎自己說,辱亦甚矣,對我的侮辱也太過了吧。
在這里,我就要提一下,唐伯虎續(xù)弦的第二個妻子,這個女人十分勢利眼,在弘治11年,她嫁給唐伯虎的時候,不應(yīng)該說嫁給唐伯虎,與其說恰給唐伯虎,不如說當時她是為了嫁給唐解元,將來唐解元才能做官,她才能享受夫榮妻貴,她才能將來封妻蔭子。后來這個舞弊案事發(fā),他的第二個妻子一看,官沒做成,你牢坐成了,我跟你干啥呀?所以在家里根本不好好過,唐伯虎回來,正常不得安慰嗎?別上火,身體第一,啥也沒做,回來就吵,你啥人,干啥啊。唐伯虎本來已經(jīng)都是心力交瘁啊,身神疲憊啊,到家你跟我扯這個,唐伯虎那個性能容忍嗎?一怒之下,休之,把第二個妻子給休了,唐伯虎這個時候心里十分沉重,他想了很多問題,本來光明前途就在眼前,轉(zhuǎn)眼,煙消云散了,那我從獄中回來,本來應(yīng)該享受家庭的溫馨,可現(xiàn)實是這個樣子,唐伯虎心里非常難過,非常沉重,百感交集,使他悟出了許多許多的東西,有他的一首詩為證。你看唐伯虎,那么一個狂傲的才子,在詩里表現(xiàn)的是怎樣一種心情。
他說,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人將奈何,我今與汝歌百忍歌,汝當拍手笑呵呵。唐伯虎的詩,都特別平白如話,都能聽明白,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饑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間當自省。把唐伯虎心高氣傲的一個大才子,打擊成這樣了,傷害到如此的程度,啥都忍了,不容易啊,可見當時對他戕害之重啊,得受多深重的打擊啊,這就是唐伯虎親歷的所謂涉嫌舞弊的、駭人聽聞的經(jīng)過。但是,唐伯虎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他沒有真正地頹廢,相反,他將慘痛的遭遇,磨折和打擊,用來砥礪他的才華,使唐伯虎的詩書畫的境界,日益精深,唐伯虎是位才子,可唐伯虎是江南第一才子嗎?咱們下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