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策一:焚書坑儒。雖然秦始皇坑殺的儒生在歷史上最少,但他是第一個興文字獄的帝王,所以挨罵最多,被損得最慘,很多歷史文獻找不到,罪名都歸結(jié)在他一人,這也是讓士大夫這個精英集團反抗暴秦的直接原因之一。
失策二:大興土木。經(jīng)歷七國混戰(zhàn),全國人口急劇減少,這個時候大興土木修建長城和阿房宮,無疑讓百姓背上沉重的包袱,搞得民怨四起,還編出了孟姜女哭倒長城這樣的故事。宮殿不著急住,就可以晚修幾年,邊塞屯兵幾十萬,長城也大可不必忙著修建,這兩件事不是說決策有失誤,而是實施的時間出現(xiàn)錯誤。
失策三:雙拳出擊。屯兵北疆的同時,秦始皇兩次攻伐南越,征調(diào)兵夫五十余萬,首次失利后,第二次,統(tǒng)帥趙佗采取剿撫并用的方針收到奇效,沒想到大秦已經(jīng)滅亡,所率兵勇全都成為南越國的臣民。這五十萬大軍如果能夠用于平叛,項梁、項羽和劉邦等人,很難短時間做大做強。
失策四:親疏不分。親小人,遠賢臣,這是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悲哀。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死在巡幸的路上,當時他的身邊有三個重要的小人: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二子胡亥。正是這三人聯(lián)手,讓大秦王朝直接陷入滅頂之災,皇位繼承人扶蘇自殺,蒙氏家族和嬴氏皇室被屠殺,導致人心渙散人人自危。
失策五:聽信方士。徐福渡海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就是被秦始皇派去尋找仙藥的方士,其結(jié)果錢花了不少,什么都沒有得到,還給了徐福逍遙海外的機會,還有人說,徐福去了日本,現(xiàn)在日本很多姓氏都屬于徐福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