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篳路藍(lán)縷立西陲
非子 ( 約前900年—前858年在位),大駱庶子
秦侯 ( 前857年—前848年在位),秦非子之子
公伯 ( 前847年—前845年在位),秦侯與秦非子之后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秦公伯之子
秦莊公趙其(前844年―前822年在位),秦仲之子
秦襄公趙開(前777年—前766年),犬丘(天水南部禮縣境內(nèi))人,秦莊公次子,世父之弟。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秦襄公之子
秦靜公( 未即位),秦文公之子
秦憲公趙立(前724—前704年),秦文公之孫,太子靜公之子。前715—前704年在位。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秦憲公少子)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秦憲公長子)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秦憲公之子,秦武公同母弟)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秦德公長子)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秦德公次子)
秦繆公(前659年—前621年,秦德公少子)
非子祖先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始祖大費(伯翳、伯益、費侯),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又助舜訓(xùn)練鳥獸,舜賜姓嬴。
后來伯益后裔造父為周穆王御馬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穆王以趙城封造父,從此造父族為嬴姓趙氏。
周孝王時期(前897年—前888年),造父堂玄孫大駱的庶子非子(因造父之寵,也冒姓趙氏,稱趙非子)居于犬丘(甘肅禮縣紅河、鹽官一帶),善養(yǎng)馬。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yǎng)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馬,馬大蕃息。周孝王時封嬴非子于秦邑(甘肅清水縣東北),分土為附庸,保西陲,延續(xù)贏姓的祭祀,號曰秦嬴。
前890年,非子曾受周孝王詔,主管養(yǎng)馬于汧河、渭水之間。由于養(yǎng)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從此開創(chuàng)了秦人由游牧部落向國家形式逐步過渡的新紀(jì)元。
前890年,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yǎng)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馬,馬大蕃息。孝王大喜,欲廢大駱嫡子成,讓非子做繼承人,遭到成的外祖父申侯(申候之女為大駱嫡妻,非子為大駱庶子)堅決反對。于是,孝王既不廢成的繼承人地位,又賜非子為周的附庸(周制,封地方圓不足50里者為附庸),讓他在秦地建立城邑(秦非子所建城邑為秦亭,其轄地為清水縣秦亭鎮(zhèn)至張家川一帶)。除此之外,孝王還讓非子得到更大榮耀。由于嬴姓自虞舜時大費得姓以來,經(jīng)歷夏商周初已過將近千年,久已失祀(宗主嫡子才有權(quán)承祀),孝王就讓非子重新承祀嬴姓,也就是讓非子具有了嬴姓宗主地位。從此,非子與他的嬴姓后代以秦亭為根據(jù)地,不斷向四周拓展領(lǐng)土,為建立秦國奠定了基礎(chǔ)。
前822年,秦仲為西戎所殺,太子趙其即位,是為秦莊公。秦仲戰(zhàn)敗被殺是個歷史悲劇,是嬴秦發(fā)展史上的一次嚴(yán)重挫折。
前821年,秦莊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馬七千人,擊敗西戎,周宣王封莊公為西垂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又封秦仲次子康于夏陽梁山(陜西澄城縣東北),號梁康伯,史稱“西梁”。秦莊公居住于故地西犬丘,生子三人。長子世父因討伐西戎,讓太子之位于弟秦襄公趙開。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
前778年,秦莊公去世,次子秦襄公繼位。
前778年,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與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
前776年,秦襄公遷都于汧邑(陜西隴縣),向東進(jìn)逼。時周幽王寵褒姒,廢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伯服為太子,又屢次詐騙諸侯,失人心。
前771年,周幽王時,申侯聯(lián)合犬戎進(jìn)攻鎬京,襲殺幽王于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之。周幽王被殺后,襄公面臨的抉擇是擁戴平王,或者擁戴攜王。秦襄公審慎時勢后,轉(zhuǎn)向擁載平王,并派兵護(hù)送。
前770年,秦襄公被封為諸侯、賜岐山以西之地。
前766年,秦襄公在戰(zhàn)地陣亡,葬于故地西垂。
前763年,秦文公從西垂宮率700人“東獵”,建立新都。秦文公從西垂宮帶著七百名兵卒到東邊去打獵,經(jīng)甘肅的天水、麥積山、吳砦至甘、陜交壤的陜西鳳閣嶺、晁峪、甘峪、硤石,前762年,他們到達(dá)汧、渭兩河交會之處,(陜西寶雞、眉縣附近),秦文公說:“從前,周朝把這里賜給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后來我們終于成了諸侯?!?/span>于是占卜這里是否適宜居住,占卜的結(jié)果說吉利,于是營造起城邑。
前756年,秦文公開始建造祭天地的鄜(fū)畤,用牛羊豬三種牲畜舉行祭祀。
前753年,秦文公開始設(shè)立史官記載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
前750年,秦文公派兵討伐西戎,西戎?jǐn)√印?b>秦文公收編歧山的周朝遺民歸為己有,地盤擴(kuò)展到岐山,把岐山以東的土地獻(xiàn)給周天子。
前747年,秦文公得到一塊名叫“陳寶”的異石。
前746年,秦文公開始設(shè)立誅滅三族的刑罰。
前739年,秦文公砍伐南山的大梓樹,梓樹中竄出一頭大青牛逃進(jìn)了豐水。
前718年,秦文公太子靜公去世,靜公之子秦憲公被立為太子。
前716年,秦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其孫秦憲公繼位。
前714年,秦憲公遷都平陽(陜西寶雞東陽平村),派軍隊征伐蕩社。
前714年,秦憲公自郿邑(陜西眉縣東北)遷都平陽(陜西眉縣縣城),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蕩社(西安)部落。
前713年,秦憲公與亳戎交戰(zhàn),亳王戰(zhàn)敗逃往西戎。攻滅蕩社。
前708年秋,秦國攻打芮國,由于輕視敵軍而戰(zhàn)敗。冬,周桓王和秦國軍隊一起包圍魏城,俘虜了芮伯萬。
前704年,秦憲公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立幼子秦出子。秦憲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魯姬的兒子,此外王姬生少子秦出子。秦憲公去世后,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太子秦武公,改立少子秦出子繼位。
秦國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fā)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并進(jìn)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前698年,秦武公討三父等殺出子之罪,夷(滅)其(三父)全族。
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歷法中設(shè)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的說法就起自秦德公時期的秦國。
前676年,秦德公去世。秦德公共有三個兒子,相繼成為國君。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繆公。
前675年,西周宮廷政變。衛(wèi)國燕國攻打周王室,將周惠王趕出朝廷,擁立王子頹(周莊王庶子)為王。
前672年,秦宣公祭祀青帝后,終于向晉國開戰(zhàn)。這代表著秦國終于敢于和位于其東方的文明的諸侯國開展了。它不再自認(rèn)為是蠻夷之族。它不再甘于僅僅占領(lǐng)荒涼的西戎蠻族的土地了。它要向那些所謂文明的國度進(jìn)軍了。
前664年,秦宣公去世。秦宣公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弟弟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后駕崩。
前663年,梁伯、芮伯朝見。這芮國和梁伯本是周朝兩個小諸侯國,按說像這樣的小國朝見,本也沒啥大不了的,但這梁國和芮國本是周朝王室后裔,姬姓,和當(dāng)朝周惠王本是本家,周王室的后裔來朝拜偏居西戎的秦國,這可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這在秦成公眼里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事實上也是,梁伯、芮伯朝見幾乎是秦國由一個偏居西戎的野蠻之邦向中原這些文明之邦靠近的分水嶺。
前660年,秦成公去世。秦成公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弟弟秦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