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時代拼圖
說完徽宗的兩位嫂子,再來說說他的叔叔和弟弟們。
先說說趙顥,徽宗的二叔。這是個很重要的人,他曾經(jīng)距離皇位非常之近,可謂一步之遙。當(dāng)年他這一步邁過去了,也就沒有哲宗了,更不可能有趙佶什么事了。
話說當(dāng)年,宋英宗趙曙與皇后高滔滔夫妻恩愛,兩人共生育了四子四女,分別是長子神宗趙頊,次子吳王趙顥,三子潤王趙顏(夭折),幼子益王趙頵和四位公主。
趙顥,初名仲糾,生于公元1050年,即宋仁宗皇佑年間。這時候,正是仁宗盛世,四海升平、天下大治,可御座上的仁宗卻整日憂心忡忡,憂的是江山后繼無人。他有過數(shù)名皇子,卻都先后夭折,以至于顆粒無收。趙顥的父親作為嗣君的備胎,雖然時常被大臣舉薦,卻都遭到了仁宗的抵制,他不甘心啊。
也就是說,趙顥出生時,父親只是普通宗室而已,并沒有儲君之位,一切都在未知之間。至于他本人,這樣的皇孫,東京城里一年不知降生多少。按常理,趙顥一生,莫說皇位,可能連郡王的邊都摸不到。
這世間,時間才是最好的魔術(shù)師,最能化腐朽為神奇。當(dāng)我們兩眼茫茫、沒有方向時,靜觀魔術(shù)師的表演,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果然,12年后,公元1062年八月初四,趙顥的人生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仁宗病重,他的父親被立為皇帝嗣子并賜名趙曙,趙顥也搖身一變,成了最高貴的正牌皇孫。次年,仁宗駕崩,父親繼位,是為宋英宗,趙顥一躍而成當(dāng)今皇次子。
父親由閑散宗室一步登天、繼位為君,全家人搬入皇宮、化家為國,這樣的機(jī)緣,可謂千年難遇。十三歲的少年趙顥,該是喜出望外的。
皇次子的尊貴,更是非比尋常。這份尊貴,讓他從千萬皇孫之中脫穎而出,如鶴立雞群,如云端俯瞰人間。趙顥,正是英姿少年,能不躊躇滿志?
當(dāng)然,他心里也不免有一絲遺憾。畢竟,普天之下,還有一人在他之上,那便是他的長兄,趙仲針。要說榮耀、要說尊貴,長兄更勝一籌,一切似乎都已經(jīng)注定了。
四月初一,英宗剛繼位,即封長子為安州觀察使,光國公,同年五月受經(jīng)于東宮,九月又加封忠武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名為趙頊。
在東宮學(xué)習(xí)和改名,這些都是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了。尤其是改名,這在宋朝幾乎是確立太子前的慣例。太祖、太宗之下,宋朝宗室多是三字名,在立為太子之前,再由皇帝改為兩字名,比如,宋真宗由趙元侃改名趙恒,宋仁宗由趙受益改名趙禎,宋英宗由趙宗實改名趙曙。不過,徽宗趙佶及其諸子,均是兩字名。
看上去,趙頊已提前鎖定太子之位。
趙顥,十三歲的皇次子,該什么都懂了吧。懂了,就更加不會甘心,這與親兄弟無關(guān),這與兄弟感情無關(guān)。涉及皇位,任何人站在這個位置,活動活動心思,都是太正常不過的事。
對趙顥來說,他當(dāng)然心存希望了,畢竟父皇才剛剛登基,時間還長著呢。別忘了,時間會改變一切。更重要的,他還有殺手锏,那便是母親的寵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