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即7月28日,曾國藩由安慶到達南京。當晚,曾國藩初審李秀成,在這之前他已與趙烈文等溝通過,趙烈文通過與李秀成的談話敏銳的發(fā)覺李秀成有求生的欲望,他將這一重要信息匯報給了曾國藩。
當李秀成戴著鐐銬進來時,曾國藩故意看了對方很久,裝著很和善的樣子,然后以憐憫的口氣說道:“你就是李秀成嗎,你亦是一條好漢呢??上?可惜!”接著說:“人杰也,不早遇知己,乃如此?!崩铑D時被觸及心境,據說哭了。這時,他所執(zhí)持的倔強氣終于消解了。曾國藩命令除去李秀成手銬和腳鐐,為他治療,放進禁閉室。
隨后兩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曾國荃打死也想不通,為何之前桀驁不順的李秀成在大哥面前卻如此配合,有問有答,知無不言,與之前完全判若兩人。
實際上李秀成不買曾國荃的仗,一是他刑訊逼供,李秀成吃軟不吃硬,你越要在我身上找成就感和優(yōu)越感越不配合你,二是作為失敗方,在嚴格意義上他并不算曾國荃的俘虜,只是兩個貪心的村民鉆了空而已,所以李秀成在內心不認同是曾國荃打敗了他。
但曾國藩對他推心置腹,一句“不早遇知己”讓他頓時想起在天國遭遇的種種不信任及洪氏兄弟的刁難,瞬間破防,求生是本能,如遇知己和遇明主更是有希望,所以李秀成愿意配合曾國藩。
兩天后,李秀成開始寫供詞?!肮┰~”,本意是向官方交代的敘述。順便說一下,它原是中性詞,并非是貶義。但自建國后的新中國史學家都將《李秀成供詞》改名為《李秀成自傳》或《李秀成自述》,以表明站正太平天國立場。其實李秀成所寫雖有個人行事,但在敵人牢房中,很多文字是言不由衷,故意歪曲,阿諛奉迎,算不得是個人自傳、自述,只能算作“供詞”。“供詞”者乃被審訊者交待也。
李秀成供詞寫了太平天國始末、重要人物和自己的主要活動,和所謂的“天朝十誤”等失敗因素。在曾國藩第二次談話后,他又另寫了“招降十要”。
李秀成供詞寫得很用心、認真,他為了使供詞能為審訊者保存下去,也在用詞造句上狠下工夫。連續(xù)寫了十天,長達五六萬字,因而引起當時和后世人們的注意和討論。李秀成被俘后,原以為像他那樣的身份,那是受盡欺凌、侮辱,必殺無疑了。不料曾國藩對他很和善,去其鐐銬,客禮相待,這很出乎他的意料,故在供詞里,他處處吹捧曾氏兄弟,凡提及他們時,就處處流露出感恩戴德的情感,阿諛奉承之詞并不少見,在提及湘軍時,他也大肆夸獎,說他們穩(wěn)健不搖,沖鋒勇猛。而為了顯示自己的不凡,又處處詆毀非湘軍系,如淮軍,老湘營和綠營等,被他說的一文不值,后李鴻章讀了公開發(fā)行的刪減版后,忿忿不平,還曾向曾國荃發(fā)泄,意思是為什么不將詆毀他的話給刪掉。
李秀成此類話說的甚多,也相當肉麻,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對手是久經世事,政治經驗豐富的官場老手曾國藩,曾稍加思索,便已明白李秀成的別有用心,李秀成是真太天真了,他沒有考慮到,自己越是阿諛討好,灌迷魂藥,卻適得其反,尤其是流傳甚廣的他勸曾國藩做皇帝的言語,犯了曾的大忌,曾國藩接下來要考慮怎么合乎情理的處置李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