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 ??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
來往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1、為什么易中天《中華史》中沒有專門用一本書講述五代十國,而是一帶而過?
2、朱元璋建立明朝北伐之前的西吳國是一個什么國家?和歷史上哪個國家版圖最為相似?
3、為什么中國的割據(jù)亂世都是北方分裂,唯獨五代十國是南方分裂?
1、唐朝是如何被藩鎮(zhèn)掏空的?堂堂大唐為何會破碎成五代十國的局面
5、李存勖的滅梁大業(yè),為什么李存勖從稱帝到敗亡那么迅速?
10、一個連姓都沒有的小沙陀,是怎么樣當上皇帝的
這首詩說的是朱溫滅唐稱帝的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宋太祖趙匡胤稱帝的大宋建隆元年(960年)的53年中,一共有8姓15位皇帝,攪得中原大地亂七八糟,暗無天日。
大部分皇帝殘暴無道,難得出了一個相對仁厚的皇帝,在他統(tǒng)治的七年,中原連年豐收,百姓相對安定,號稱小康。
他是后唐的第二位君主,唐明宗李嗣源。
01
上源驛之變
李嗣源是沙陀人,五代其實是沙陀人入主中原的一部興衰史。
后唐李存勖、李嗣源,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等幾個政權的創(chuàng)建者,都是沙陀人。均是沙陀族英雄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的后人或部下。
李克用本姓朱耶,因打黃巢立大功,大唐天子賜姓李。
他們長得叫“深目虬須”,深眼窩、大胡子,被中原漢人目為胡騎。
英勇善戰(zhàn)又嗜殺無度是他們的特征。
李嗣源小名邈佶烈,連姓都沒有。
十三歲就跟著李克用上戰(zhàn)場,話不多,有禮貌,打起仗來不要命。
李克用收他為義子。
早年他作為李克用的警衛(wèi)員,經(jīng)歷過的最危險的戰(zhàn)斗是唐末著名的上源驛之變。
唐中和四年(884),退出長安的黃巢大軍殺向汴州。
汴州是朱溫的地盤,他估計擋不住潮水般的敵人,向河東軍李克用求助。
李克用的沙陀騎兵“鴉兵”是黃巢最怕的敵手,李、朱聯(lián)手把黃巢打得大敗而逃。
勝利回來,朱溫在上源驛為李克用大擺宴席慶功,不到三十歲的李克用驕傲之極,出言不遜。
朱溫就是唐朝的曹操,大怒之下殺心大起,又考慮到長遠之后,與自己爭天下的一定是李克用,決心借此機會除掉他。
李克用大醉,三百警衛(wèi)和他住進了上源驛。
當晚朱溫派兵包圍上源驛,用車輛木頭堵住道路,四面放火,亂箭齊發(fā)。
警衛(wèi)們拼命抵抗,李克用被侍衛(wèi)推下床,冷水潑臉上才醒過來。
眼看大火熊熊,李克用在劫難逃。
忽一聲霹靂,大雨如注,澆滅了大火。
警衛(wèi)員趁機擁著李克用沖了出去,死命殺出一條路,從尉氏門縋城而出。
三百多警衛(wèi)只剩幾個衛(wèi)士保護著李克用天亮才回到自己的營寨。
活著的人中就有十七歲的李嗣源,箭雨槍林中,居然毫發(fā)無傷。
李克用后來封晉王,其部稱晉軍,朱溫封梁王,其部稱梁軍。晉梁成為不共戴天的死敵。
02
李橫沖
李嗣源跟著李克用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
沙陀兵戰(zhàn)力超群,勝率很高。但軍紀很壞,打了勝仗,又搶又殺,所以是征服了一大片,又反了一大片。
看上去總是勝利一個接著一個,地盤卻越來越小。
比如,一次李克用義子李存信率軍路過魏博,縱兵大掠。
魏博節(jié)度使羅弘信本來在李、朱之間搖擺,大怒之下,發(fā)兵猛攻李存信,把李存信打得大敗。
羅弘信成為了朱溫最堅定的盟友。
就在這一戰(zhàn)中,李嗣源率領的麾下五百騎兵殿后,橫沖直撞,硬是擋住敵人追擊,全師而退。
李克用很欣賞他,給他這支部隊一個名字“橫沖都”,類似現(xiàn)代的猛虎團之類。
李嗣源被稱為“李橫沖”。
朱溫穩(wěn)打穩(wěn)扎,一步一步地擴大地盤。
到唐昭宗天復二年(902),梁軍已占領中原大部,兩次都打到了晉軍的根據(jù)地河東。
這一次梁軍大將氏叔琮包圍了晉陽,李克用親自上城指揮防守,沮喪之極,差點要放棄晉陽。
李嗣源和李嗣昭、周德威等大將堅決反對。
后河東散兵很多跑回來,人馬聚集。
李嗣源等人不斷出城突襲梁軍,終于打退了敵人,守住河東。
李克用暮氣沉沉,天佑五年(908)年去世,兒子李存勖繼位為晉王。
(這時候朱溫已經(jīng)稱帝,國號梁。但晉軍不承認朱溫的政權,還是用大唐皇帝的年號天佑。)
李存勖很了不起,一上位就嚴肅紀律,嚴禁沙陀兵亂搶亂殺,訓練以沙陀為主的騎兵和以漢人為主的步兵協(xié)同作戰(zhàn)。
晉軍滿血復活。
梁軍以為李克用剛死,李存勖年輕,沒看在眼里。
晉軍前線李嗣昭部堅守潞州已經(jīng)一年多了,梁軍筑了夾城(兩邊有高墻的通道)圍住潞州。
李存勖決定趁其不備,打開潞州包圍圈。
晉軍抵達潞州外圍,大霧之中兵臨城下,梁軍還在睡夢之中。
東北路總指揮李嗣源,砍開鹿角,揮師直殺進敵營;西北周德威也沖殺進梁軍。
梁軍大敗,晉軍扳回了一局。
李嗣源功勞最大。
03
百戰(zhàn)滅梁
911年,梁晉之間在河北柏鄉(xiāng)大戰(zhàn)。
梁軍盡遺精銳出戰(zhàn),朱溫手下的“龍驤”、“神捷”等精騎兵全部上陣,要一舉消滅晉軍。
梁軍擺下陣勢,馬如龍人如虎,精甲上鑲的金銀耀眼奪目。
左邊一片騎兵都是白馬——白馬都;
右邊一片騎兵都是紅馬——紅馬都。
晉軍見敵人陣勢嚴密,有畏懼之色。
李存勖拿出一只大銀杯,倒?jié)M酒給李嗣源:“你看敵人白馬都、紅馬都好生雄壯,讓人心驚膽戰(zhàn)。”
李嗣源呵呵大笑:這都是銀樣蠟燭頭槍!
喝過酒,率自己的橫沖都直殺進白馬軍陣列中,勇不可擋,生擒梁軍兩名校尉回陣,身上甲胄上插滿箭羽,刺猬毛一樣,依舊談笑風生。
晉軍士氣大振。
而梁軍主帥王景仁是朱溫從南方招安的將軍,很受朱溫器重,但原來跟隨朱溫的嫡系老將們不服他管。
從早上打到傍晚,梁軍終于全線崩潰,被晉軍殺得血流成河。
梁軍的精銳“龍驤”、“神捷”被全部消滅。
此戰(zhàn)之后,晉軍越來越強,梁軍走向末路。
朱溫死后,不成器的兒子朱友貞繼位。
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還是唐,史稱后唐。
唐軍找準戰(zhàn)機,繞過梁軍主力,大軍直取汴梁,先鋒就是李嗣源和義子李從珂。
兩天兩夜急行軍,李嗣源攻克守軍薄弱的汴梁,朱友貞全家自殺,梁滅亡。
李存勖拉著李嗣源的手,腦袋抵腦袋說:“我有今天,都是你們父子的功勞。天下是你和我共有的?!?/span>
04
兵變稱帝
不得不說,李存勖是戰(zhàn)爭的巨人,政治的侏儒。
料不著李存勖排擠老臣,還把他最喜歡的戲子都封了大官,百戰(zhàn)將士卻什么都沒有,人心就散了。
而此時李嗣源還在為后唐征戰(zhàn)。那時周德威已死,他更是唐軍棟梁。
朝政越來越腐敗,有人提醒他:您已經(jīng)是“德業(yè)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矛盾爆發(fā)。
大將郭崇韜無罪被殺,好多地方的將士反了。
李存勖雖然已不信任李嗣源,但除了他無人可用,只好派他率軍去平定最亂的貝州。
到了貝州首府鄴城,李嗣源的兵也叛了亂,脅迫李嗣源和鄴城守軍講和,共推李嗣源為主。
大家聲稱:讓李存勖在黃河以南稱帝,李嗣源在黃河以北稱帝。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李嗣源為了自保,一路收拾亂兵,回師攻向首都洛陽。
李存勖親自率軍攻打李嗣源,可人心已去,將士成團成營地投奔李嗣源。
眾叛親離的李存勖長嘆道:“我不行了?!?/span>
李存勖回到洛陽后,將軍郭從謙又叛亂,殺進興教門。
李存勖中流矢死去。
李嗣源攻進洛陽,平定局勢,殺了郭從謙。
就在李存勖的棺材前繼承了帝位。
這個原來連姓氏都沒有的沙陀少年,當上了皇帝。
05
焚香禱天
大臣們說重新建一個國號,李嗣源問:“什么叫國號?”
回答說:“李家受大唐大恩,為大唐報仇,所以國號是唐?,F(xiàn)在陛下新建國家,要立個新國號。”
李嗣源說:我十三歲跟著李國昌,又跟著李克用三十年,跟著李存勖二十年。李家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沒有一個家兩個國的道理。國號還是大唐。
當了皇帝的李嗣源,節(jié)省財政,減免稅收,消弱藩鎮(zhèn),整頓軍隊。
千瘡百孔的國家得到休息。
李嗣源終究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最后也因為兒子兵變,受驚死去,年紀六十七歲。
他當了七年皇帝,每天晚上在宮中焚香祭天,禱告上天:
我本來是個胡人,因為生在亂世,大家推舉我當了皇帝。請老天憐憫世人,早早降生圣人,做萬民的主人。
于是后唐天成二年(927),大宋太祖趙匡胤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