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鑫/光明圖片 |
【留住鄉(xiāng)愁】
炊煙是鄉(xiāng)村風(fēng)景單純底色上一抹永恒的點綴、一點靈動的色彩。在喧囂的城市,也會從鍋爐高大的煙囪里冒出一股股濃煙,但那是廢氣的排泄,不是炊煙。所以,一個人在城市鴿籠式的房屋里住得久了,總會對鄉(xiāng)村的炊煙平添一份懷念與向往。
鄉(xiāng)村的早晨總是來得特別早。曙色初開,那彎新月還沒有西沉,甚至還殘留著幾片魚鱗似的流云,男人就打開柴扉,扛上農(nóng)具走向田野,開始一天的勞作。女人則忙著收拾廚房,燃起第一縷炊煙。于是,鄉(xiāng)村開始熱鬧起來,雞鳴、狗吠、牛哞、羊咩、鳥語……夾雜著花香,滲透著草味,一切都從睡夢中醒來。那淡藍色的炊煙,或出于竹籬茅舍,或隱于密林深坳,繚繞升騰,肆意分割著鄉(xiāng)村那方清新的天空,直到與淡淡的霧氣融為一體,只等東升的太陽把這一切變成虛無。
晌午的陽光特別強烈,炊煙常常被沖淡,看不分明。只有那些濕柴因為難燒著而竄出滾滾濃煙,在湛藍的天宇下輪廓分明。這種炊煙雖與城市鍋爐冒出的濃煙有幾分相似,但在周遭山巒與闊野的映襯下,倒也顯得和諧。
黃昏的炊煙富有詩意的情調(diào)。“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王摩詰筆下的炊煙是怎樣一種境界??!當(dāng)落日殘照染紅了屋頂和煙囪,倦鳥開始?xì)w林,村落里就升起裊裊炊煙。田間干活的村民、山上或河畔放牧的兒童,只須瞥一眼那在暮色中飄蕩的炊煙,就知道到了回家的時候。
不過,最具神韻的首推雨雪天的炊煙。梅雨季節(jié),煙雨如約叩打著江南的瓦屋與窗扉,在粼粼萬千瓦瓣上激起淡淡水霧,遠望氤氳一派朦朧。其時炊煙也會趕趟兒似的來湊熱鬧,把自己的那份淡藍或乳白揉進去,渲染成一幅江南特有的水墨畫,讓人遐想不絕。雪天則是另一番景象。屋頂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積雪,發(fā)出炫目、冷凜的寒白之光,與煙囪里冒出的溫?zé)岬{相映成趣,為鄉(xiāng)村增添了不少人間風(fēng)致。只是時間一長,炊煙散發(fā)出的熱度就將煙囪周圍瓦片的積雪烤融,露出本來的紅與黑,呈現(xiàn)出一種殘缺而真實的美。
炊煙,對城市里少不更事的孩童而言,是一種純真的向往;對從鄉(xiāng)村走出的游子,則是鄉(xiāng)愁物化的一個因子。如今,許多鄉(xiāng)村都用上煤炭、液化氣和沼氣,柴草只供不時之需,真正意義上的炊煙正一步步遠離鄉(xiāng)村。也許有一天,我們只能從紙上尋覓這一鄉(xiāng)村特有的風(fēng)景,任憑它成為記憶里一抹濃得化不開的故里情結(jié),在流金歲月里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