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欣賞玉石雕刻作品時,是看雕刻師的雕刻工藝、設計創(chuàng)意等方面,更深的是了解雕刻師作者通過作品傳遞的精神內涵。
欣賞一件雕刻作品有兩層含義,一層玉石來自天然,富含日月精華。通過精雕細琢變成自然天成、去瑕存精的個性畫卷。
玉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質地、顏色、感覺、紋絡、瑕疵都是變化最多的,即使在同一塊玉料上,也常常會有很多莫測的變化,怎樣將玉石原料本身的美感淋漓盡致的發(fā)掘展現(xiàn)出來,使一件璞玉經過琢也、磨也成為出神入化的藝術品,是玉石雕刻的關鍵所在。每一件完成的玉雕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僅是在表象上的差別,還有作品本身透露出的靈魂魅力。
玉雕是采用天然玉質材料,由人類的智慧和雙手創(chuàng)造,反映社會生活、宗教信仰、民俗傳統(tǒng),表達作者思想情感,并有較高審美意義的靜態(tài)視覺形象。它是用適當?shù)墓ぞ哂杀砑袄?、由粗到細地去除多余部分,使之最終成為具有經濟價值和審美意義的實體。實體一旦完工即是玉雕成品。若成品匠氣十足毫無個性,或可以商業(yè)化批量生產,不妨稱之為“玉雕產品”:若成品具有相當?shù)乃囆g性,才可稱之為“玉雕作品”、“玉雕珍品”甚至“玉雕藝術品”。通常玉雕材質越好,其所含藝術價值可能越高。
“琢玉者的任務就是讓玉石本身的不足,變成其獨一無二的藝術表現(xiàn)的舞臺,讓美妙的玉質更加美。”這是我對自己作品的要求,也是我對生活的感悟。雕刻師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是內心深處情感的表達,更是對精神世界的探索。雕刻技藝的創(chuàng)新進步需要年復一年雕刻的原始積累,成功的雕刻師同樣需要藝術經驗的積累。一件傳神的玉器,可能是在十幾種構思中遴選而出,可能是建立在幾百件甚至幾千件的雕刻實踐上。這其中滋味,只有雕刻者才能體會。但正因如此,雕刻藝人的才能與修為才在這一筆一刻的精雕中積累升華,日臻完善。
玉石雕刻不僅是提升玉石價值的過程,更是雕刻者自我審視、自我認同的過程。每一件玉石作品都凝聚著雕刻者對玉石的理解,也是對雕刻者藝術涵養(yǎng)的最好詮釋。從平凡的玉雕中引起共鳴的情感、在獨特的玉雕里定義美感的概念。
玉石的顏色、質地、形狀,在雕刻師腦海中完成初步構思,然后將想法繪于紙上,直到定稿,然后,在雕刻中再經過無數(shù)次修改和根據材料變化不斷調整思路等。每一件玉雕作品的雕琢過程,都是同樣的周折和反復。作品中不難感受到雕刻師對玉石品性的熟識以及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與理解。
“人磨玉,玉磨人”,玉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玉的靈魂就是人的靈魂;“玉如人生,人生如玉”,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塊原石籽料一樣的,需要獨特的創(chuàng)意,精心的設計,用心的雕琢以及從容的品味才能做的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