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代管縣級市龍口市,早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龍口市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代以前,屬嵎夷地。夏代,禹劃天下為九州,境域?qū)偾嘀?。商代初期,隸屬營州。商末周初,屬萊國。
周朝初年,萊國由于土地肥沃,盛產(chǎn)小麥和魚、鹽,經(jīng)濟發(fā)達,民殷盛,國富強,堪與姜子牙建立的齊國抗衡。鼎盛時期,其疆域西起淄水、彌河流域,東到膠東半島最東端(今威海市榮成埠柳鎮(zhèn)不夜村),橫跨膠東半島東端。后來,萊國由侯爵國降為子爵國,稱萊子國(國都未變),與齊國以膠萊河為界。
齊靈公十五年(前567年),萊國被齊國兼并。齊國在此設(shè)立黃縣,縣治在今石良鎮(zhèn)黃城集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黃縣隸屬齊郡,縣治仍在今黃城集村。后改屬膠東郡。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東萊郡,治掖縣,黃縣為其轄屬。高祖六年(前201年),于縣境置縣,縣治在今北馬鎮(zhèn)古現(xiàn)村。成帝時,又置徐鄉(xiāng)侯國于黃縣境內(nèi)。其時,黃縣縣域東鄰腄縣(今福山區(qū)境內(nèi)),南與觀陽(今萊陽市境內(nèi))為鄰,西接縣,北臨渤、黃二海??h東接黃縣,西與曲成縣(今招遠市境內(nèi))接壤,南與徐鄉(xiāng)侯國為鄰。徐鄉(xiāng)侯國東依黃縣,西至陽石縣(今萊州市境內(nèi)),南與觀陽縣(今海陽市境內(nèi))接壤,北至縣。
新朝時期,因黃縣是黃帝之子昌意的母親元妃嫘祖的故里,故將黃縣更名為意母縣;同時,徐鄉(xiāng)侯國改為徐鄉(xiāng)縣。意母、徐鄉(xiāng)3縣皆隸于東萊郡。
東漢時,意母縣復(fù)改為黃縣,縣改為侯國。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廢腄縣和徐鄉(xiāng)縣,并入黃縣。黃縣和侯國仍隸于東萊郡,郡治由掖縣遷至黃縣。東漢時,黃縣幅員擴大,境域東鄰牟平縣,西南與曲成縣(縱跨今招遠和萊州兩市,今萊州市境內(nèi))為界,南與昌陽縣(今萊陽市境內(nèi))西北境相接,西北與縣為鄰,北包括廟島群島。三國時屬魏,郡縣如故。
晉初,廢牟平縣并入黃縣。東萊郡改為東萊國,復(fù)遷治于掖縣,黃縣和侯國屬于東萊國。其時,黃縣縣域再次擴大,東至成山角,南與昌陽縣為鄰,西、北依舊。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屬地,侯國改為縣。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東牟郡,郡治設(shè)在中郎城(黃城集村東),黃縣改隸東牟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東牟郡,移長廣郡于黃縣,郡治中郎城,并廢縣入黃縣,黃縣屬長廣郡。其時,黃縣東境只至石門、北崮諸山。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改長廣郡為牟州,黃縣隸牟州。大業(yè)二年(606年),廢州復(fù)郡,黃縣改隸東萊郡。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廢牟平、清陽兩縣,劃清陽河以西之地歸黃縣。其時,黃縣之東境與漢晉境域略同。黃縣隸東萊郡,后改屬登州(治所牟平)。貞觀八年(634年),于黃縣東部置蓬萊鎮(zhèn)。神龍三年(707年),設(shè)立蓬萊縣,治所在今蓬萊城,黃縣并入蓬萊縣,屬登州。
黃縣,古縣名。在今山東龍口市東。秦置,屬膠東郡。秦始皇曾巡視經(jīng)過黃縣、腄縣,游成山,登之罘山,樹碑頌功德?!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二十八年(前219),“始皇東行郡縣……并渤海以東,過黃、腄”,黃,即指黃縣。
西漢屬東萊郡。東漢為東萊郡治。三國時屬魏,郡縣不變。西晉屬東萊國。
東晉十六國時期,黃縣隸屬于東萊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黃縣屬牟州。
唐初,黃縣屬東萊郡,后改屬登州。宋、金、元、明、清,黃縣均屬登州。
民國三年(1914年)黃縣隸屬膠東道(道治煙臺)。
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道,黃縣直屬山東省??谷彰裰髡畷r,黃縣隸屬山東省北海區(qū)行政督查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6月,黃縣屬山東省萊陽專署。
1958年10月萊陽專署改為煙臺專署,黃縣屬之。同年11月蓬萊縣、黃縣、長島縣并為蓬萊縣,屬煙臺專署。
1962年1月黃縣復(fù)還原治,仍屬煙臺專署。
1983年11月,屬煙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