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昭
(三門峽行政學院 472000)
我想您一定讀過這首簡單而有趣的五絕《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彼淖髡呔褪?s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宋代樂天知命、常以詩言志、以園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娛平生的高人邵雍邵堯夫。邵雍(1011-1077),字堯夫,死后謚號“康節(jié)”。其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小時候隨父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后定居洛陽。如果你喜歡易學,一定知道這個人是象數(shù)派易學代表人物;如果你居住在洛陽,一定知道洛河天津橋南的“安樂窩”,那是他當年的“十二別墅”之一。
邵雍年少時頗有雄才大志,性格慷慨激揚,立志博取功名。喜讀書,勤奮,認真,刻苦。冬不向火,夏不打扇,寐不臥床,夜不枕席,勤奮苦讀。后來有感于古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開始越過黃河、汾河、徒步跋涉江淮、漢江平原,考察了齊、魯、宋、鄭等遺址,花費了好長時間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后幡然醒悟,歸家后感嘆道:“道就在這??!”從此不再出去。
當時北宋進士、大學問家李之才(字挺之)擔任共城縣令,聽說邵雍好學,于是親自造訪他的家。問邵雍說:“你知道萬物中的道理和性質、性命的學說嗎?”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幸的話,愿意接受先生的教育?!鄙塾壕瓦@樣拜李挺之為師,學習了《河圖》、《洛書》,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圖像等。
邵雍成年后移居洛陽。初到洛陽的時候,非常貧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是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擋風避雨。邵雍打柴為生,自己燒火做飯贍養(yǎng)父母。雖然總是很窮苦,也沒有什么積蓄,但是他安然自得、其樂融融的樣子讓周圍的人不能理解。到了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按照禮數(shù)傾其所有安葬了母親,又成為一貧如洗的人。曾經(jīng)擔任過宰相的富弼、做過高官的大學問家司馬光、曾經(jīng)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的呂公著(字晦叔)等賢人先后退居洛陽,他們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學問,為了能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學問,就集資為邵雍在洛陽市郊置辦了宅院。邵雍依據(jù)時節(jié)耕種收獲,衣食自足。他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樂窩”,給自己起個道號叫“先生”。 邵雍平時早早起床焚香安適地坐著思考問題,到吃晚飯時總要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興起的時候就自己吟詠作詩。春秋農(nóng)閑時節(jié),邵雍常出入城鄉(xiāng)游歷,風雨天一般不出門,出去就乘著小車,用一個人挽著,隨意所行。當官的人家聽到他那獨特熟悉的車音,爭相歡迎等候,連小孩子、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們都會高興的說“我先生來到了?!辈辉僦焙羲男彰痔枺袝r候留下連宿兩夜才離開。有好事者在洛陽周邊建有別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居所,以方便他到來時居住。名字叫“行窩”,這樣的行窩在洛陽郊外共有十二處,人稱邵雍“十二別墅”,其實僅僅是安貧樂道者遮風避雨的草廬而已。元人張養(yǎng)浩《新水令·辭官》套曲云:“有花有酒有行窩,無煩無惱無災禍?!鼻迦它S遵憲《人境廬之鄰有屋數(shù)間》詩云:“半世浮槎夢里過,歸來隨地覓行窩?!鄙塾河性娫疲骸跋木娱L生洞,冬居安樂窩,鶯花供放適,風月助吟哦,竊料人間樂,無如吾最多。”邵雍的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邵雍另有詩云:“洛人好種花,唯我好種竹。所好雖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紅,竹能經(jīng)歲綠。俱沾雨露恩,獨無霜雪辱?!彼非蟮氖且环N清風癯骨的風范和人格。
邵雍有句云:“滿目云山俱是樂,一毫榮辱不須驚”。用元代馬致遠散曲《秋思》中的詞講:“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人一旦解脫了名利的羈絆,便跳出了世俗塵網(wǎng),不再汲汲于富貴,也不再戚戚于貧賤。便會消除許多私心雜念,抑制膨脹的物欲,獲得心靈的安寧與平靜,從而參透宇宙人生之理,成為心胸開闊、事理通達、世事洞明之人。
司馬光像對待兄弟一樣對待邵雍。他們二人的純正品行為四周鄉(xiāng)里所仰慕。父親訓斥兒子、哥哥告戒弟弟都會說:“不要做不好的事情,恐怕司馬光、先生知道的。”官員、讀書人經(jīng)過洛陽,有的不去官府,也必到邵雍處拜望。邵雍與人交談,喜歡說人家的長處而不談人家的缺陷。有向他請教的,他總是盡力的解答,從不用教訓的口氣說話。待人不分貴賤和年紀大小,一樣誠懇的接待。所以,賢良的人喜歡他的德行,不賢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時間洛陽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風傳遍天下。
熙寧年間(1068-1077)王安石推行新法,官吏都無法推行,有的辭官而去。先生的門生、老朋友居住在州縣的,都留下書信來拜訪邵雍,邵雍說:“現(xiàn)在正是有才德的人應該盡力的時候,新法固然嚴厲,然而你們執(zhí)行的時候能放寬一點,那么百姓就得到一點好處。辭官有什么好處呢?”
嘉佑年間皇帝下詔書尋找隱士,洛陽留守王拱辰推薦邵雍應詔。封他做監(jiān)主簿(從八品,相當于秘書或書記官),又推舉隱士,做潁州團練推官,邵雍再三推辭,不得已而接受官職,可是他又稱身體有病不去上任。熙寧十年,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葬于洛陽城南約的伊川縣平等鄉(xiāng)西村西邊的紫荊山中,墓地東臨伊水,西依紫荊山。周圍群峰拱圍,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靜幽,確實為風水寶地,安樂佳城。墓地山門有石刻對聯(lián),上聯(lián)“刪后無詩嘯月嘲風留青壤”,下聯(lián)“畫前有易躡根探窟見先天”,山門上方有石刻匾額,楷書“邵夫子墓”。
星期二,上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