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六味地黃加減方(鄧鐵濤方)
【組成】 熟地黃12g,生地黃12g,懷山藥60~90g,黃芪30~60g,山茱萸15g,澤瀉10g,云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須30g,仙鶴草30g。
【功效主治】 滋陰益腎,健脾益氣。用于中老年消渴。
【方解】 鄧?yán)险J(rèn)為滋陰益腎、健脾益氣乃治療本病的關(guān)鍵所在,而六味地黃丸其立法以腎、肝、脾三陰并補(bǔ),在此基礎(chǔ)上加強(qiáng)益氣之功,則能符合治療要求。本方熟地黃、生地黃滋腎陰,益精髓;山茱萸酸溫滋腎益肝;山藥、黃芪健脾益氣,用量要大,有氣復(fù)津還之意,共成三陰并補(bǔ)收補(bǔ)腎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義;茯苓、澤瀉健脾利水,牡丹皮消虛熱,雖然補(bǔ)瀉并用,但以補(bǔ)為主?,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shí),生地黃配熟地黃,山藥配黃芪有明顯降血糖作用,且山藥能抑制胃排空運(yùn)動及腸管推進(jìn)運(yùn)動,能增強(qiáng)小腸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而仙鶴草、玉米須亦有降血糖作用。
【加減】 消谷善饑加生石膏、玉竹;口渴多飲明顯加沙參、天花粉;氣短自汗加太子參;小便清長加桑螵蛸、巴戟天、肉桂;尿渾濁如脂膏,盜汗加知母、黃柏;頭暈頭脹加鉤藤、白芍、牛膝;胸悶心悸加丹參、石菖蒲、郁金;形體肥胖加佩蘭、荷葉;視物模糊加谷精草、青葙子;瘀血重者加桃仁、紅花、水蛭。
【驗(yàn)案】 陳某,男,44歲,2000年10月入院。多飲、多食易饑、多尿半年,空腹血糖高達(dá)17.0mmol/L,常服達(dá)美康、美迪康等藥物,多飲多尿癥稍好轉(zhuǎn),但多食易饑如故,空腹血糖降至11.0mmol/L,后未能進(jìn)一步改善,遂要求服用中藥治療。入院時精神倦怠,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大便溏薄,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xì)緩。西醫(yī)診斷為2型糖尿病。中醫(yī)診斷為消渴,證屬脾腎氣陰兩傷。鄧?yán)喜榉亢?,囑病人堅持糖尿病飲食外,予以基本方,其中懷山藥用?0g,黃芪用至60g。日2劑,飯前1小時服用,1周后,病人自覺胃脘飽脹,納食減少,無易饑感,且體力漸增,大便成形。2周后,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7.05 mmol/L,每日1劑,再服藥2周,血糖穩(wěn)定在5.6mmol/L左右出院,后在門診以原方出入繼服鞏固治療,追蹤3個月,血糖在正常范圍。
【方源】 溫子龍.鄧鐵濤治療中老年消渴病經(jīng)驗(yàn)拾零.山西中醫(yī),200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