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呂叟,65歲,初診節(jié)氣,大寒。 患慢性胃炎5年,經(jīng)常勞累受寒而反復(fù)發(fā)作。胃脘脹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神疲乏力,納谷不佳,時有便溏。夜寐尚酣,曾經(jīng)胃鏡確診為“萎縮性胃炎”。服過多種中西藥物,效顯不著,門診求治。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沉遲。
講解與互動:
這什么辨證?
學(xué)生:“虛寒?!?br> 哎!虛寒。脾胃虛寒,又虛又有寒。用什么方?
學(xué)生:“理中湯?!?br> 就理中丸!理中湯,又撞上墻了,用了附子,理中湯里面的附子??梢杂冒?,理中湯沒問題。你盡量避免用附子。對不對?治療中虛有寒疼痛,《金匱要略》上面有個很好的方子。記得嗎?
學(xué)生:“金匱腎氣丸?!?br> 金匱腎氣丸?能用金匱腎氣丸?
學(xué)生:“黃芪建中湯?!?br> 哎!對了。黃芪建中湯。這是很有效的一個方子。中焦虛寒,疼痛,《金匱要略》上面有個“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還有一個好方子,就兩個藥組成,記得嘛?
學(xué)生:“良附丸?!?br> 哎!良附丸。這兩個方子合在一起呀,對中焦虛寒非常有效。這萎縮性胃炎很麻煩呀,在日本萎縮性胃炎就叫胃癌前期,控制不住。萎縮性胃炎假如胃鏡里面見到腸上皮化生,那就更容易轉(zhuǎn)成胃癌。日本人纖維東西吃的少,吃生的魚、魚片吃的多,所以胃癌是日本的高發(fā)病。西醫(yī)是沒辦法的,治療萎縮性胃炎更沒有辦法,所以萎縮性胃炎必須得到控制。不控制轉(zhuǎn)成胃癌的可能性機率是很大的。用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合方加減。
脈案:
呂叟,65歲,胃炎5年,勞累受寒發(fā)作,胃脘脹痛,喜溫喜按,甚則嘈雜,四肢不溫,疲憊乏力,納呆便溏。胃鏡確診“萎縮性胃炎”。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沉遲。脾虛失健,寒凝中焦,不通則痛。治當健脾補氣嗎,溫通散寒。宗《金匱要略》“黃芪建中湯”和《良方集》“良附丸”加減。
處方:
生芪30g 桂枝10g 生白芍15g 制香附10g 高良姜10g 云苓10g 烏藥10g 蒲公英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烏梅10g 白扁豆10g
建中湯里面還有姜、棗、草和飴糖,飴糖可以不用,主要就是黃芪、桂枝和白芍。黃芪量加大,白芍量加大,治療中焦虛寒特別有效的一個方子。
結(jié)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4劑,脘痛緩解,四肢轉(zhuǎn)暖,精神好轉(zhuǎn),嘈雜已除,仍有納差,苔薄白,脈沉細。寒凝漸散,健運仍差。上方去川楝子、元胡、烏藥加生杜仲10g、桑寄生10g、木香10g、砂仁10g、煨葛根10g、焦三仙30g,益火生土,健脾止瀉。再服14劑,食納漸開,便溏已止,胃脘不痛。囑服黃芪片,香砂養(yǎng)胃丸,發(fā)作時服上方。半年后,陪親屬到門診,述胃痛未復(fù),食納亦佳。胃鏡復(fù)查正常。
按語:
1、脾虛中寒,黃芪建中湯是效方,姜、棗、草、飴糖可去,重用生芪、白芍,溫中之力大增。“良附丸”溫中行氣適合脾胃虛寒。
2、云苓、烏梅是萎縮性胃炎有效藥對,蒲公英健脾寒性反佐,烏藥祛寒,金鈴子散寒止痛,白扁豆健脾止瀉,這都是重要的輔助。
蒲公英健脾而且寒性反佐,你用了那么多的溫陽藥,熱性藥,就要用一個寒性反佐,而且公英可以消炎,健脾和胃也不傷胃,所以用上蒲公英。萎縮性胃炎,特點是沒有胃酸,嘈雜為主,所以你不要加生牡蠣、龍骨、烏賊骨這些制酸的藥,否則會加重嘈雜。
3、二診開胃止瀉,采用益火生土和醒脾行氣之法。用生杜仲、桑寄生、木香、砂仁來處理納呆便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