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半夏二合洗 大棗六枚 柴胡四兩 生姜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龍骨一兩半鉛丹一兩半 桂枝一兩半去皮 茯苓一兩半 大黃二兩 牡蠣一兩半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碁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
除了大黃、半夏、紅棗以外,其它都等重,因為是半表半里都有,解表攻里同時并進的,一劑藥同時把它去掉,過去有些書上寫「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有加黃芩在里面,有開黃芩就是嘴巴里面有燥苦,口苦的時候,兼有少陽證的時候,會用黃芩;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很好治療失眠的湯劑,是虛的人吃的 ;如果失眠是到了晚上但頭汗出,常常五六天不大便,舌頭又干又燥,這人是陽明燥屎,不可以吃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所謂陰虛的人是腸胃津液不足,兼有下利而引起;現在買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藥粉,里面沒有鉛丹的,都用茯苓代替了,所以開的時候,沒有加鉛丹也沒有關系。
龍骨牡蠣有潛陽的功用,常人陽氣足的時候,手腳是溫熱的、額頭冷的,手掌、腳掌是熱的,手背腳背比較涼,四肢是胃氣反映的地方。如果手腳溫熱而且出汗、大便秘結,這是陽氣過盛,我們用承氣湯攻下就好了;但如果是虛熱的體質,沒有便秘,手腳常出汗,就是用龍骨牡蠣。所謂的陽要潛在陰里面,就是說人體的皮表乃太陽寒水所主,把熱包在里面,也就是皮表是涼的,里面是熱的,不怕冷,這是正常。龍骨與牡蠣潛陽收斂的作用有小差異,當「失津」的時候,我們用龍骨;如果是「失精」的時候,我們用牡蠣。所以小朋友夜尿多的時候,因為夜尿是「失津」,所以用到龍骨牡蠣的時候,龍骨可以多一點;反之如果是大人有遺精的癥狀,我們用龍骨牡蠣的時候,牡蠣要加重一點。
一二一:「傷寒」,腹?jié)M,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只有陽明證才會有發(fā)譫語的,譫語代表陽明證,陽明就是胃,太陰篇第一個主證就是腹?jié)M,所以腹?jié)M代表太陰證,太陰就是脾,寸口脈就是陽脈,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就是肝血太旺了,頂到胃;得到急性肝病的人,肝腫起來,胃被壓迫到了,木克土,因為脾胃被肝壓到了,肝里面充血充得很旺,脾胃的血就不夠了,當人血不足的時候,就會比較肥大,為什么會肥大?就是要吸收更多,所以氣血虛的人,舌頭又肥又大,脾胃也是一樣,血都跑到肝里面了,沒有血能讓脾臓蠕動的時候,脾臟就像死肥肉一樣,堵在胃下方,就叫作「縱」,縱的意思就是木克土,病人就不能吃東西,要把肝血輸開來才行,這時候張仲景說扎期門,實際上不能光靠期門,如果用「臟會」、「脾募」的章門穴會更好。這在針灸課中已經講過。
一二二:「傷寒」,發(fā)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這兩條講,如果傷寒沒有立刻治好的時候,它傳經的一種癥狀。嗇嗇惡寒就是肺虛了,皮膚怕冷就是表虛掉了,肺的功能比較差,肺是諸陽之會,皮膚毛孔的能量都是靠肺;這時候大渴欲飲水,因為肺虛掉的時候,肺不能行水了,這時候嘴巴就很燥渴,這時候就會肚子脹滿,因為水不能氣化,胃里面的火不夠,土不能生金,水就停在中焦;自汗出,小便利,這時候如果病人自己會流汗,小便正常的話,代表脾胃的元氣功能自己恢復回來,自己會好的,就不用去治療他了;沒有好的,這種癥狀中醫(yī)稱為「橫」,刺「期門」。這現象一般來說,比較危險,會造成腹水,肝也是腫起來,一是影響脾胃,一是影響水的排泄系統(tǒng),張隱庵曰:大渴欲飲水者,肝主木火之氣,肝是動病,甚則嗌干而渴也。其腹必滿,這種肝癌都有的現象,口渴去喝水,喝了都不能止渴,水喝下去,只是讓腹水更大,這水并沒有辦法氣化成津液上來,就是從舌頭下方冒出津液上來,所以嘴巴永遠是干的,人小便出來的水是氣化出來的,嘴巴里面的口水也是氣化出來的,氣化后的水才是能讓身體受用的水。
一二三:「太陽病」一日,反燒瓦熨其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之水竭,躁煩,必發(fā)譫語。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故欲小便不得,反嘔。先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
過去因為在北方,拿瓦燙協(xié)助病人發(fā)汗,用烤的方式讓病人大汗出,因為不是藥汗,不是免疫系統(tǒng)從里面推出來的汗,所以沒用,因為病人的大汗出,所以病人里面的津液傷到了,剛剛烤火的熱跑到腸胃里面去了,腸胃里面就相對的更干了,結果腸胃津液傷到了,大便都堵在里面,食物在里面壞掉了。十幾天以后,突然感覺到發(fā)冷,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照理說譫語的時候大便沒有了,結果大便來了,就是病人的津液自己調養(yǎng)回來了,津液返回胃里面了,自己會好。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肚臍以上有汗,肚臍以下沒有汗。故欲小便不得,反嘔,此段順序有錯,先把反嘔拿掉,先欲失溲,就是急著想小便又小不出來。水堵在里面,足下惡風,腳下冰冷,風吹得很難過,為什么?人的手腳會有熱度都是靠胃的陽氣,胃氣往下注,到腳指頭,腳整個熱起來,足下惡風代表胃氣沒有下注,堵到了;如果把胃的津液傷到的時候,胃里面干掉了,張仲景說先不要管它,先少少與之,慢慢讓他津液回來,或先吃一點稀飯,讓他自己調理回來,這樣最好;在這種狀況下要不要開處方?先觀察病人,如果病人大便鞕,小便量應該會增加,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代表水還是沒有回來,如果大便已,大便正常了,頭卓然而痛,為什么?因為大腸和腦是連到的,大便堵在大腸里面,因為前面用瓦去燙過發(fā)汗,這大腸的津液回來的時候,陽明燥屎突然通一下,一下子濁氣往上頭,頭會突然痛一下,痛一下就沒有了,大便也出去了,因為在里面太久了,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腳會熱起來,因為胃氣往下走了,胃氣往下走就是胃氣能達到四肢,能布達津液了;因為病人的津液已經傷到了,這時候用承氣湯去攻的話,津液會更傷,所以要在旁邊看病人,看病人的大小便如何,小便沒有就代表他津液沒了,這時候要趕快給他一些補津液的藥,小便很多就沒有關系了,他自己會好;現在臨床上也會看到,在火場里面逃出來的會看到。
過去有些派系把一二三、一二四條拿掉,因為這兩條上下條文比較不通。
一二四:「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fā)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fā)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jié)M、微喘,口干、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已經有感冒的熱在身體里面,然后又有火氣進來了,用火熏他,這是兩個陽熱在互相熏灼,結果造成病人津液喪失過多,其身發(fā)黃,血里面百分之六十的水,水份喪失很多的時候,從皮膚上看到血的顏色是黃色的,實在這是血的原色,其實是液不足了,這時候吃水梨最好;陽盛則欲衄,陽氣是往上走的,如果病人會流鼻血,血里面的熱就會散出來,就會好;如果病人陰虛小便難,因為津液不夠了,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如果病人陰陽兩虛,身體就枯燥了,瘦干干的,但頭汗出,為什么有這現象?身上一點汗都沒有,但是滿頭大汗,就是頭流汗,中醫(yī)叫作浮陽,浮陽就是免疫系統(tǒng),就是腸胃的功能,就是腸胃的熱氣,正常時陰陽是相交的,為什么陽熱能停在中焦不會散出去?因為人有陰陽,有津液,按一定比率存在,所以可以停在中焦。有一天如果津液少了,津液少的原因,可能被攻下,可能被火烤,津液一少,胃里面的陽熱就沖到頭上去了,頭就在流汗,中藥里面能把浮陽降下來,最好的就是牡蠣的殼,牡蠣會收浮陽,相書上蒸籠頭這種人只能干校宮干不了將官,因這人太急躁了。另外一種情形,陽明熱也會容易頭汗出,與這里的「但頭汗出」不同,這里是陰陽都虛掉才會但頭汗出。腹?jié)M,里面的大便都干掉了,微喘,口干、咽爛,喉嚨都爛掉了,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嚴重到打嗝的時候更虛,有打嗝現象的時候,就是胃氣絕了,很危險了,如果再進去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捻衣摸床就是沿著床邊摸過去,這時候大便整個干在腸子里面了;如果小便還通利,代表他元陽還有,因為小便是氣化出來的,代表津液還有,如果小便都沒有了,就真的很危險了。
例:小孩感冒,麻黃湯證,一劑下去小孩發(fā)汗太過,燒退了就轉白虎湯證了,結果誤診,看他還發(fā)燒給大青龍湯,小孩一直在發(fā)汗,原來是太陽表證,立刻轉成陽明燥證,就捻衣摸床,這代表津竭了,而陽明燥熱證,對小孩摸脈不準,因為小孩的脈,正常時都跳得很快,摸肚子拒按,表示大便堵在里面,陽明證應該考慮大承氣湯或白虎湯?結果因拒按而用大承氣湯,大承氣湯一下去,燒就退了,還有,這小孩從小就黃疸,大便不好,常常陽明燥熱,常??诳?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常常便秘,腦子反應慢,大承氣湯一攻都好了。
孫齋氏曰:本條宜對證用藥:「黃疸病」用茵陳蒿湯;腹?jié)M而喘、譫語、下大便用「承氣湯」。獨躁擾循摸一癥為神經瀕絕之現象,法在不治。這現象用「大承氣湯」,如果白虎湯證造成的壯熱,用犀角地黃湯可能會好,大便不通的,就不會好。
一二五:「傷寒」,脈浮,醫(y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中藥對燙傷內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我們可以在火災的現場煮這個湯來教人,燒傷的時候,皮膚一塊一塊的,有時候還會翻裂起來,很大的水泡很痛,病人會驚狂,因為被火嚇了,水都跑到皮膚表面上去了,痛又沒辦法睡,會驚擾煩躁:張仲景寫救逆,就是急救的時候用的;因為脈浮,知道病在表,火一燒起來,水都往皮膚表面上跑,水并沒有變成汗,造成很大量的水在皮膚表面上,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一劑喝下去的時候,大約一個小時,藥發(fā)散到皮膚表面的時候,痛會大減,因為是救逆,要很迅速的把藥發(fā)到皮膚表面上去,所以桂枝湯去芍藥,芍藥本身性是酸收的。比較能收斂,如果桂枝里面加了芍藥的話,藥力就沒有辦法很迅速的達到皮膚表面上去,所以把芍藥拿掉;藥到了皮膚表面后加蜀漆,蜀漆又叫常山苗,蜀漆去痰,人的津液正常在腸胃里面,遇到大火,一部份津液跑到皮膚表面,馬上起水泡的時候,因為速度太快太熱了,一部份津液就堵在中焦,津液離開正常管道,堵在橫膈膜的下方以后,馬上就化生成痰,所以看到燙傷的病人,常常痰都很多;龍骨牡蠣,這兩味藥本來就是收斂的藥,同時它能利水壯腎陽,牡蠣能收浮陽,因為病人驚狂,起臥不安者,就是陽浮在頭上面,陽氣往上沖,牡蠣下去能把陽往下降,龍骨牡蠣在收皮膚水泡的時候,是從內來收,桂枝湯能健脾陽,讓脾正常運轉,因為龍骨牡蠣已經在收斂了,所以不需要芍藥來收斂、芍藥會讓桂枝變慢,所以不用芍藥了。
現在吃安眠藥的副作用,也會引起焦慮、失眠,也可能用到這個方,只要有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就想到此方。這種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給西醫(yī)開抗憂郁的藥,結果就是很開心的去自殺。
外敷:過去用牡蠣打粉,磨得很細,加麻油,更好的用硫磺、大黃,硫磺就是在火山口的東西,硫磺本身外用時非常的寒涼,西醫(yī)就把硫磺跟膏藥一起用,變成硫磺膏、中醫(yī)把硫磺、大黃、麻油配在一起用,如果是皮膚紅腫這藥就可以了,起水泡的時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皮膚表面利水的大劑,菖蒲就是灌木類的水草,把這草曬干燒成灰,這灰敷在皮膚表面上,一敷上去,就開始去水,病人會小便,如果化膿了,就是變成濕了,就要加白朮;如果已經發(fā)炎了,就加黃芩,這就是加減;西醫(yī)的硫磺膏只能去熱,不能去水去濕。為什么要趕快去水?因為水繃久了,皮膚就會縐掉,會有疤難看。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牡蠣五兩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劈 蜀漆三兩洗,去腥
右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現在蜀漆用常山苗代替,其實蜀漆和常山苗是不一樣的,因為市面上買不到蜀漆,蜀漆就是一種長在四川的漆樹其皮的內層,蜀漆在白鐵板上燒,煙有毒,把煙去掉才能入藥。蜀漆去痰的力量很強,受驚嚇的時候,容易有痰涎壅塞,我們用蜀漆把痰去掉。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火邪,故燙火傷之疼痛煩悶者及灸瘡發(fā)熱者有效。以「牡蠣」一味,「麻油」調涂燙火傷,則火毒忽去,其效可推之矣。一般只是熱可以,有濕化膿發(fā)炎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
一二六: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fā)熱,脈浮,解之,當汗出而愈。
形作傷寒,外形看起來像傷寒,其實不是傷寒,平常脈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夠,血不夠代表津液不足了,營養(yǎng)不足了,代表免疫系統(tǒng)不夠強,這種人一定口渴,因為本身津液已經不足了, 再被火一烤,一定發(fā)譫語;如果脈浮起來,就代表津液回來了,津液一回來的時候,免疫系統(tǒng)出來到皮膚表面上去,脈就浮起來了,病如果在表的時候,不管是免疫系統(tǒng)的問題、濾過性病毒的問題,或感冒的問題,病如果在表就一定會摸到浮脈,就像火燙傷的,他沒有病,但是皮膚被燙傷了,所以脈一定是浮起來的。
一二七:「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
太陽病應該是汗解的,如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來解,過去取汗的方法很多,因為拿不到藥,所以用火烤來得汗,一烤的時候,病人反沒有汗了,不但沒有把汗烤出來,反而令傷寒往里面走,結果濾過性病毒往里面跑,其人必躁。必躁,就是表邪進入陽明系統(tǒng),也就是在腸胃里面,腸胃干掉了,到經不解,就是平常感冒應該一個星期就好了,陽病六日、陰病七日解了,結果時間到了沒有解,必圊血就是大便里面帶血,名為火邪,就是表熱已經傳到里面去了?!竷冉洝龟杺麆t吐血,血如果太多,津液傷到了,血會逆經、會叛經,如果傷到陽,就是傷到胸腔、肺、胃的地方,病人會吐血,如果是陰傷,就是傷到五臟,傷到子宮、膀胱、大腸,就大便帶血。
一二八:脈浮,熱甚,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現在已經脈很浮了,熱又很盛,反灸之,灸不要用在這時候,灸用在寒濕比較盛的時候,灸是治療虛證的,病人脈浮且熱,這是實,實證的病以虛治,用灸來治,結果病人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這就是傷到陽,兩陽相亢才會喉嚨干燥吐血出來,所以平常給病人加灸的,一定是身體虛寒的人。從內經的理論來說,傷到陽會吐血,傷到陰會下血:這是吐血與下血有差異的地方。
一二九: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微代表是虛,但跳的是數脈,數代表的是熱,所以微數之脈就是病人是虛熱的體質。白虎湯證是講陽明經熱,熱在經脈里面。就是白虎湯;如果是陽明腑熱,熱在腑里面,熱在大腸、小腸、膀胱,熱在消化系統(tǒng)里面,就是承氣湯證,白虎湯和承氣湯都是實熱的范圍,脈都是很數,但是脈會洪大,不會微細。實熱跟虛熱不一樣,實熱要攻實,把去實和去熱的藥加在一起,就可以攻了;虛熱要把去熱的藥加在里面,還要把補虛的藥加在里面,像吃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沒有什么補,桂附八味丸里面的肉桂和附子下去會很熱,像虛熱的人吃桂附八味丸,虛熱會更熱,會嘴巴燥裂,桂附八味丸本來是為了補虛的,所以吃桂附八味丸要加些去熱的藥在里面,可以加黃連、黃芩在里面;如果是熱在血里面,口渴陽明熱的話,就加白虎在里面。
虛熱的病人不要灸,要寒濕或純虛的病人才灸,因為火是邪的不是正的,會造成病人虛熱而生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并不是虛熱的病人灸了以后,血就離開脈了,而是血里面有熱力,本來是虛熱的人,血量已經不足了,肝里面很熱,血的熱就要往外跑,一加熱的時候,血里面更熱、津液更少了,這時候熱已經離開血管,跑到旁邊的經脈里面去,血還在血管里面,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結果病人更虛,骨頭、筋就都會變得比較枯瘦。
一三〇: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 ,必當先煩,乃自汗而解。何以知之? 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脈浮,病在表,要用汗解,本來是表熱,靠肺的陽在攻表解表,因為火太盛,再一灸,陽就離開了,水還在下面,水還來不及氣化,一灸,陽都往上走,水都停在下焦,結果腰以下重而痹,什么叫痹? 就是沒有汗又干枯的狀況,這就叫做火逆。如果病人體能很好,會自己好的,在好之前病人一定會先煩燥,津液再慢慢回來,自汗,就是胃的津液回來了,為什么會有汗? 就是津液已經出來了才會有汗,何以知之,因為病人脈浮起來,會流汗了,代表體能慢慢回來,水跑回到皮膚表面上去了,之前的脈浮是被誤治的,因為用灸去燒他。
一三一: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對皮膚表面上的膿頭,可以用火罐拔掉,有的膿頭在肌肉很深的地方,在過去的膿瘍科,把針燒紅了以后,刺進皮膚裹面,直接刺到膿頭裹面,來發(fā)它的膿瘍,北派的醫(yī)生用白朮和附子,就是「朮附湯」,金匱里面還有一個「陽和湯」,都是能夠讓內部的膿瘍發(fā)表發(fā)出來,不管是癌癥、骨頭爛掉的,都能讓里面的濁物清出來,浮到皮膚表面上,應該要這樣做才對。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醫(yī)生用燒針來燙,讓病人發(fā)汗,其實病人原本有傷寒,譬如有寒證,要從里面發(fā)出來比較好,用藥去攻比較好,結果醫(yī)生用燒針,例如溫針,艾草放在針上面燒,一燒,寒一遇到熱,寒就往里面走,而不是往外走;臨床上看,發(fā)奔豚的時候,都是在右邊的「天樞」開始發(fā),其實奔豚是大腸里面本來有燥屎,干燥的大便在里面,平常不知道,有的時候大便鞕,或大便像羊屎一樣,沒注意它,實際臨床上,此類病人都是驚發(fā)的,病人本身很膽小一扎針的時候本來就很怕了,又擔心艾草掉下來會燙到,一直在驚,實際上奔豚證就是驚發(fā),奔豚氣從腹部一直上來,像手臂一樣粗,一直沖上來,看起來像心臟病,痛得受不了,但又不會死,心臟本身好好的,因為人一受驚發(fā)。腸子必會筋攣起來,大便的燥氣因而跑到腸壁外面的三焦油網里面去了,進入三焦油網滲入血管里面,大便的廢氣如果跑到腦里面,就會捻衣摸床、譫語、發(fā)狂奔走。如果透過血管跑回肝臟,由肝臟就會影響到心臟跑到血管里面,順沿著血脈流回心臟,流回心臟以后,就會有發(fā)奔豚的現象,因為血里面不受氣,大腸的燥氣流到心臟去了,就發(fā)奔豚,所以張仲景看這人原本沒有便秘,腸胃功能可能比較差一點,處方開桂枝加桂湯,本身用桂枝湯和解營衛(wèi),因為是腸子的問題,腸子的濁氣從靜脈血管跑到心臟里面去了,桂枝加桂湯,這桂就是肉桂,平常肉桂加五分八分一點點就夠了,加肉桂讓心臟噴射力量很強,濁氣一進到心臟以后,馬上從動脈噴走,硬把濁氣逼回腸子里去,然后桂枝湯去和解營衛(wèi),讓腸胃蠕動很好,同時因為他還有傷寒表證;臨床上,看到發(fā)奔豚的時候,知道是大腸氣在發(fā),要把腸氣逼回到血管里面去,從血里面再回三焦,再回腸子里面去,就是靠心臟噴出來進入動脈血管的力量,所以是靠桂枝加桂湯。所以第一個處理奔豚的湯方就是桂枝加桂湯。另一種奔豚的癥狀,是本來有宿便的人,受到驚嚇以后,燥屎的沼氣透過肝臟與大腸的血管進入肝臟,所以肝臟送給心臟的血中就會有沼氣,心臟就想把沼氣往外推,于是就動悸的很厲害,就發(fā)奔豚。
方中行曰:「奔豚」腎之積名也?!改I從少腹上沖心」,「奔豚」證發(fā)作之狀也;蓋人之素有腎積者,因針穴處寒得入之,其積逐發(fā),則氣自少腹上逆而沖心,狀若驚豚突前而奔走,故曰「奔豚」。實際上就是大腸里面的燥屎,其濁氣進入腸壁里面,進入血管沖到心臟里面,才會有這種現象。還有一種乃針孔發(fā)生炎腫或成「破傷風癥」也;看起來像奔豚,實際上是破傷風癥,病毒侵入身體里面去了,這時候要加強心臟力量,把免疫系統(tǒng)帶出來的時候。也是靠桂枝加桂湯,然后可以配合針灸課程中提過的灸法,用隔姜灸;臨床上桂枝加桂湯,如果用桂枝,就是桂枝湯里面原本桂枝是三錢,白芍三錢,現在桂枝用六錢,這樣力量不好,所以要同樣用桂枝湯,桂枝白芍等量,但是加桂是加肉桂,桂枝肉桂是同樣的東西,肉桂是桂樹的心,桂枝是桂樹的皮:肉桂很油很香很濃,肉桂噴發(fā)的力量才夠,有時候重用桂枝三四劑下去,病人還是奔豚,加肉桂下去一劑就去掉了,二者差很多。
桂枝加桂湯方
即桂枝湯加桂枝二兩
這湯劑爭議很多,有的贊成桂枝,有的贊成肉桂,但臨床上看,肉桂極有效,用桂枝湯加肉桂,肉桂用五分,嚴重的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錢,因為會太辣了。
一三三;火逆,燒針汗之,因煩躁者,「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和「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不一樣,救逆湯是非常緊急的時候大劑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是一般性的,前面的是燙傷、鷺狂不得臥,這個只是煩躁而已,火逆燒針,還有流汗。
桂枝甘草湯條云「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這二三一條也是發(fā)汗過多的明證,從桂枝甘草湯變證而來的,用到龍骨牡蠣的時候,病人一定有浮陽在上,浮陽在上最簡單的辨癥就是頭部一直在流汗,身體不流汗,整個腸胃的陽氣都跑到上頭去了,腸胃蠕動都減緩。像燒針造成的煩躁,都是水的系統(tǒng)不是很好,因為燒針造成氣化的系統(tǒng)改變了,使水停在中焦,所以要加茯苓把水排掉,如此可以補充新的水到心臟,所以可以生津除煩;這湯劑臨床上在用「甲狀腺亢進」最多,西醫(yī)的名詞,西醫(yī)用「放射性碘」來治療,就是甲狀腺大脖子一直手抖、心顫、盜汗、心悸、很緊張,放射性碘一吃下去。甲狀腺干掉了,但是同時子宮也干掉了,會終身不孕,此病中醫(yī)叫「蟹眼證」,就是眼睛像螃蟹一樣突出來,它的癥狀有第一心悸,心臟跳動的非???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第二手抖、第三嘴巴口燥,嘴巴里面非常的燥渴,第四盜汗得非常嚴重,牡蠣常常用在攻堅,所以有硬塊的時候,牡蠣用一兩三兩都沒有關系。牡蠣是蚵的殼,所有身體里面的腦瘤、淋巴瘤都可以用,所以牡蠣用于攻硬塊時一定比龍骨重用。平常用桂枝加牡蠣龍骨就好了,桂枝湯可以和解營衛(wèi),氣血就會旺,免疫系統(tǒng)很好,腸胃就好,固表能力很強,這時候再加牡蠣龍骨,精子的生化過程就會很好,當男人的精子太淡時,太大不容易懷孕,用「桂枝湯加龍骨牡蠣」讓精成熟得非常好,所以這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一兩 甘草二兩 牡蠣一兩 龍骨二兩 茯苓四兩
右五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像一般發(fā)煩、悸、伯金森氏病,都會用到「桂枝茯苓甘草龍骨牡蠣湯」,像心悸、動悸、手抖心顫、盜汗,都要想到腺體的問題,但是不要和小柴胡湯證弄錯了,小柴胡湯藥一定有惡心,嘔,什么癥狀都沒有,只要有惡心就是小柴胡湯證,上吐就用小柴胡湯,下瀉就加一些止瀉的藥在里面,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現象比較明顯。晚上燥熱得很厲害,因為血太旺了,血里面的熱太高了,津液沒了,因為津液一直喪失,血里面的水越來越少,血的溫度就越來越高,所以大脖子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不用蓋被子就會很熱,這是身體體能一直在喪失的現象。臨床上最主要的是津液,技巧就在劑量的加減。
一二三:「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人身上皮膚表面有一定的溫度,皮膚表面有一層水氣在上面,叫太陽表水,還有一個太陽的表熱,兩個不一樣,這兩個混在一起就是體溫;當熱沒有了,只剩水就會感覺冷,如果水沒了,病人流虛汗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熱;當傷到寒以后,皮膚表面的水會很多,加溫針的時候,水就會逆流進去,水逆流回胸就會動悸,病人像受到驚嚇一樣,驚惶就是水逆流的現象,所以永遠禁用溫針去取汗,或三溫暖去取汗。以上講的是太陽證中篇。
中藥的辨癥論治是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取法都自「傷寒」和「金匱要略」兩書。 趙情初說:古人隨證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國醫(yī)學的可貴處就是統(tǒng)一整體觀念的。仲景的學說就是最可貴的辨癥論治。